蒙碧辉
我们知道,血糖水平与饮食密切相关,过量摄食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又是引起糖尿病等许多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但民以食为天,美味佳肴又是人人所爱好,我们该如何把握自己的口腹之欲,才能吃得快乐、吃出健康?对糖尿病患者而言,有两个共同的原则可遵循。
一是保持正常体重和健康形体原则。
就国内而言,B M I(体质指数,B M I =体重(公斤) /身高(米)的平方)的理想范围为1 8 . 5~2 4;超重是指B M I≥2 4~2 8;肥胖是指BMI≥28。国人正常腰围暂定为:男性<90厘米,女性<85厘米。腰围超出上述范围即称为中心型肥胖或腹型肥胖。
在肥胖人群中,糖尿病的发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人群,经有效控制体重后发病率则相应下降。不仅如此,临床还观察到,肥胖或超重的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以后可使血糖得到更好的控制。
超重或肥胖是体内能量过剩的结果,与饮食关系密切。那么,肥胖为什么会引起糖尿病呢?
肥胖尤其是中心型肥胖者,从脂肪组织中分泌一种或多种对抗胰岛素作用的物质到血循环中,使胰岛素工作效率降低,换句话说,肝脏、脂肪和肌肉对胰岛素的作用产生了抵抗,从血液中摄取的葡萄糖比正常的明显减少,使血糖升高。医学上将上述这种情况称之为胰岛素抵抗。机体为了克服这种不利的局面,不断地给胰腺β细胞下达任务,增加其工作量,合成和分泌更多的胰岛素,这样才能将血糖降下来。久而久之,β细胞终因体力“透支”过大,再也应付不了这种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功能逐渐走向衰竭,胰岛素分泌随之减少,血糖便日趋升高,糖尿病也就不期而至。
因此,超重或肥胖的糖尿病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适当减轻体重,维持理想的体型是治疗糖尿病的基本方法之一。
二是饮食均衡原则。
均衡饮食的真正含义是根据个体的不同需要,科学合理搭配,保证营养素全面均衡,定量定时摄食。这种“不同需要”是指根据个体的体型、饮食习惯、劳动强度、不同的病理生理状态(如生长发育期的儿童、孕妇、肾功能不全患者等)而制订的糖尿病饮食方案。在保证正常的生长发育、活动所需,以及有利于控制疾病和康复的前提下,又不至于造成能量过剩。它是动态可变的。
糖尿病已成为当今社会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严重威胁人类健康。就个体而言,谨记随时随地都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跳出过分追求“口福”享受的怪圈,不怕“吃亏”,更要敢于“吃亏”,把生活享受从“口福”提升到“眼福”的高度,通常所说的“管好嘴,迈开腿”就是这个道理。
对糖尿病患者而言,首先要记住的是,内心的强悍是最终战胜疾病的决定因素,是治疗疾病的基础,有内心力量的支撑主导,不需要用药,疾病即已好三分,而心理防线一旦崩溃,身体状况将急转直下。其次,要相信科学,世间不存在 “神医”,更没有什么“灵丹妙药”,迷信或轻信谣言,将使你误入歧途,招致人财两空。虽然目前还不能根治糖尿病,但已有足够的把握控制它。选择你信赖的医生,开诚布公地商讨各种治疗措施。对医生而言,事业心,责任心是基本要求,同理心最为难得,能給患者提供长期医学指导的医生当为最高境界。对患者来说,随时都有“贴身”的保健护卫,你会感到很安心,因为糖尿病是一种持续性的疾病,需要医患长期共同携手对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