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问我王家卫摘下墨镜是什么样,那是因为曾经在一次极少人的聚會上,他走进来的时候没戴墨镜,我愣是怔怔地望着眼前这位再普通不过的黑衣男士,心里仍巴巴地候着熟悉的墨镜王。这一幕恰如一个经典的喜剧桥段,每每在我听到“王家卫”三个字的时候便在脑子里即刻刷屏。而倘若没有这一幕,喜剧与王家卫似乎便很难沾上关系。
喜剧与王家卫很难沾上关系,大约是因为在绝大多数中国观众看来,喜剧与遗憾或悲情是难以相及的。于是在绝大多数中国电影里,喜便是喜,悲便是悲,若是喜假以悲,或悲假以喜,那便显得拧巴了。这种集体无意识,跟许许多多的世事是相通着的。
举个例子,也是在不少中国人眼里,佛主虽称不上信仰,却并不妨碍他老人家成为危难时刻的救命稻草。尤其大乘佛教里的真义——积善念,渡众生——真真是苦难世间处处好用的心灵鸡汤。但如果把这鸡汤盛进了一部喜剧电影里,便好似与之隔了一层磨砂玻璃,叫人难以辨认玻璃那一边的容貌了。其实想来,王家卫新近监制的这部《摆渡人》,不就是这样一碗盛着“渡众生”的鸡汤吗?
当然了,“鸡汤”在眼下已经有了贬义之嫌——口味虽好,却也没多少用以量化的营养。这也跟通俗文艺多少有些相似,莫名便在精英审美视野的评价标准下躺了枪。张嘉佳的小说便属此类。
张嘉佳是一个聪明的讲述者,却并非诗人。诗人之憾,总是难有一笑置之的洒脱。而张嘉佳的睡前故事拍成了《摆渡人》,那么多的纠结与遗憾,最终变成了喜剧。他的粉丝们意外了,王家卫的粉丝们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但王家卫说,把悲情与遗憾拍成喜剧,是张嘉佳一开始就坚持的想法,他则理解并支持,因为“有时候用笑的方式去讲遗憾可能是最好的”。
有朋友跟我说,王家卫的狡黠都写在他的墨镜上,同他讲话,即便他心里有一丝丝不乐意,也都被墨镜挡住,你看不到,也猜不透。但我却由衷佩服他的智慧。比如关于《摆渡人》,他在自己的微博里说:“在你眼中这只是一部电影,对我来讲是一个世界。”我绝对相信这是他的真心话,而非广告词。何以为证?
即使王家卫在《摆渡人》里只挂了监制之名,但看过电影的人必定也能想象他为这部电影投入之多、倾情之甚。有人说,《摆渡人》让人想起他多年前那部《重庆森林》。何止《重庆森林》?
王家卫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众多的主角演绎各自的故事,但细细想来,这许多的人物与故事,归根结底不都是同一个人、同一件事?《阿飞正传》里的张国荣、《重庆森林》里的梁朝伟、《花样年华》里的张曼玉、《一代宗师》里的章子怡……那种在自己的世界里不疯魔不成活的执拗,就像蛮荒之秋的荆棘一样,有着致命的穿透力,繁茂于放肆生长,静默于放下执念,这也是《摆渡人》里的陈末与小玉。
红尘间芸芸众生,纵使万千变化,又哪里逃得出如此这般?故事与喜剧都是躯壳,越是浑浊的人越是看不透这简单——你以为看到的是酒后狂欢,其实那是“放下”之前的最后一搏;你以为你看到的是喜剧,其实那是与结了疤的伤口作别;你以为你看到的是别人,其实那是另一个自己。二十几篇小说全都在讲同一件事
刘阳:很早就听说张嘉佳的合作是您主动提起的。张嘉佳是“80后”畅销书作家,而您是华语艺术电影的重要代表,所以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您会选择跟张嘉佳合作?他的什么特质打动了您?
王家卫:当时是我们公司在找项目,我问公司同事最近有什么好的书推荐,他们就跟我提了张嘉佳的睡前故事。那时候他的书刚出版,我看完后就觉得他真的很聪明,里面二十几个短篇小说,但其实每个小说都在讲一件事,就是“放下”。
很多人说张嘉佳的书有很多鸡汤,但我还是会感觉有些鸡汤是给人家喝的,有些鸡汤是给自己喝的。我认为这个书写的其实都是他自己的事情,所以特别好奇,就约他出来见面。有一天晚上我们约在上海吃火锅,一聊聊了一个晚上,我才知道原来他是经历过很多很多才会写这本书。他跟我说他有过一段感情,离婚后他一直在路上走,收集了很多车票。有一天他发现自己已经收集了400多张车票,就觉得应该把这些东西记下来,于是写了这本书。我认为这本书里面有一些很真实的东西。后来为什么这么多人喜欢?我觉得是因为它讲的是一个人在一个年代里的成长,不管“80后”还是“90后”,都能在书里都找到共鸣。
刘阳:既然对这个项目这么感兴趣,您为什么不自己执导,而是仅仅担任张嘉佳的监制?
王家卫:原来是想请他写剧本,但后来我想这本书既然都是他的故事,就应该他自己来写剧本。写剧本的过程中,我又在想找谁来导演。我跟他的生活背景不一样,我完全不熟悉他经历的年代,所以觉得应该找一个年轻导演,但到最后我就想,他的书都是很有画面感的,为什么他自己不能当导演呢?于是我就说服他自己来导演。
嘉佳跟我说他从来没拍过电影,关于电影他什么都不懂,但我告诉他,当一个导演最重要的是要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是你自己的,我认为由你来说是应该不错的。另外技术上的问题,我认为有那么好的团队和演员,大家都可以帮你。但这个电影演员那么大、制作那么大,他怕控制不了,就提出我必须要在现场,我就答应了他拍的时候我一定会在现场,结果没想到我这个监制就在现场从第一天待到了最后一天。
有时候用笑的方式讲自己的遗憾可能是最好的
刘阳:特别投入是不是?
王家卫:因为我理解两点:第一,对他来说这是一个很难驾驭的东西,比如梁朝伟、金城武都是他的偶像,对于他来说这就好像是走到梦境里去了,他可能会怯场。第二,这里面有很多场景都是他自己的经历,他一直说他希望把《摆渡人》拍成一部喜剧,用他的说法就是用周星驰的做法去拍一个王家卫的故事。
我觉得有时候用笑的方式去讲自己的遗憾可能是最好的,但是免不了在这个戏里有很多场面——比如戏里马力跟他的妻子分手——那真的就是他自己的故事。所以在拍那场戏的时候,我跟他说:“你就不要在现场了,你告诉我你想怎么去讲,我来替你拍。”因为我知道要重新再经历一次这样的事,可能会让你处理得太主观,也可能会让你更难受。他身体本身也特别弱,电影里陈末的心脏病其实是他自己的心脏病。我们拍的头三天,有一天早上两点,副导演就说导演要进医院了,他心跳跳到200多。所以我在现场还是会有些帮助的,大家会觉得有些安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