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晓庚
摘 要:目的:分析脊柱微创手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临床疗效及预后。方法:选我院诊断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80例,随机分组。实验组给予脊柱微创手术,对照组常规手术,观察效果及预后。结果:实验组临床疗效、患者预后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采取脊柱微创手术治疗取得显著治疗效果,患者术后恢复好,并发症少,临床上值得应用。
关键词:脊柱微创手术;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疗效及预后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7)14-0214-01
目前,骨质疏松症在临床上越来越常见。[1]传统的手术治疗方法治疗效果差强人意,为找寻更科学有效的治疗方法,本研究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诊断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80例,随机分为两组,分别给予不同治疗方法,观察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预后情况,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資料
选择2015年8月-2016年8月我院诊断的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病人80例,随机选取40例为实验组,另40例为对照组。实验组男15例,女25例;年龄45~75岁,平均年龄(59.6±5.1)岁。对照组男18例,女22例;年龄43~78岁,平均年龄(61.4±5.7)岁。所有患者手术前需进行仔细查体及相关影像学检查,均符合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诊断标准。对比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等基本资料,差异不显著,具有可比性,P>0.05。
1.2 常规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患者入院后进行详细检查,并根据检查结果给予病情评估。若患者并无骨折移位且神经没有损伤,则可给予石膏固定;若患者虽然存在骨折移位,但并未损伤神经,则需给予牵引复位治疗;若患者存在骨折移位的同时神经也受到损伤,则在牵引复位治疗的基础上,持续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变化,病情如有恶化,需紧急进行手术。
1.3 脊柱微创手术方法
实验组患者给予脊柱微创手术治疗。患者全麻仰卧于手术台上,利用C形臂透视以确定骨折部位,并确定置钉的最佳部位。做两个纵向切口于患者骨折部位,每个切口约2.5mm,在骶棘筋膜与腰背筋膜处用椎弓根钉棒加以固定并于复位对侧注入骨水泥穿刺针,然后向内注入拉丝期骨水泥,注射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操作标准进行,若有渗漏现象则需马上停止注射,等待其凝固后再注射。注射结束后用明胶海绵填充并拔出导管。
1.4 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预后情况。治疗效果分三个等级:优秀:患者完全恢复正常生活,脊柱功能正常;良好:患者生活受到影响,但病情较前有所改善,脊柱功能好转;差:患者无法正常生活,脊柱功能无改善。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用SPSS20.0统计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结果显示,实验组疗效表现为优秀、良好、差、优良率分别为27(67.5)、9(22.5)、4(10.0)、36(90.0),对照组对应数据为:12(30.0)、12(30.0)、16(40.0)、24(60.0),可见,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预后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未经治疗时病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明显改善且实验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已经成为外科手术治疗的新领域,越来越受到大家广泛关注和应用[2]。
与传统手术相比,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操作简便等优点,大大降低患者手术风险,受到广泛认可。运用脊柱微创手术方法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具有广阔的临床发展前景,为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带来新的曙光。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未经治疗时病情差异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病情明显改善且实验组预后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应用脊柱微创手术取得显著临床效果,疗效确切,安全可靠,临床上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黄洁,王黎明,郑圣鼎,等.PKP在治疗多节段胸腰椎骨质疏松压缩性骨折方面的应用[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2,12(15):2887-2890.
[2]朱新炜,栾方海,左金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进展[J].创伤外科杂志,2012,16(6):565-5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