扔掉笔,用镜头创作剧本

2017-08-17 17:09陈涛
南方周末 2017-08-17
关键词:冈仁波齐朝圣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陈涛

南方周末特约撰稿 陈涛

发自北京

经历接连两部电影带来的痛苦和失落后,导演张杨不愿意再“轻易妥协了”。

张杨的行事风格并不强势。“我特别愿意跟大家平等交流,去发挥其他人的特点、优势,所以有时候聊着聊着,他可能也会把你往别的地带。”这时常给他来带来困扰。

张杨一度认为自己妥帖地平衡了商业与艺术:拍摄电影《无人驾驶》,他每天把精力花在与演员沟通上,经历了“很痛苦的过程”。这部众星云集的电影2010年上映,2000万票房没达到预期,而他“甚至不敢再用明星了”。

下一部电影是2012年上映的《飞跃老人院》,张杨本想把它拍成充满荒诞与黑色幽默的公路片,“最后却成了一个感人的故事”。对故事基调究竟是荒诞还是“鸡汤”,张杨与资方产生分歧,开拍前甚至有更换导演的说法。他选择妥协,修改剧本方向,没坚持黑色幽默后来成了他“最大的遗憾”。影片票房仍旧惨淡,2000万投资换来500多万收入。

张杨从北京搬家到大理,开了间客栈,过了段闲散生活。他还想拍电影,拾起多年一直记挂的西藏题材,一拍就是两部。2017年6月剧情片《冈仁波齐》上映,以纪录片形式讲述11个藏族人朝圣的故事,收获了良好口碑,票房居然达到9950万。

另一部影片《皮绳上的魂》将在8月18日公映,发行方式为“打包”。“这两部电影就是彻底自由,拍的时候没人管你,投资人都不知道你在拍什么。”张杨向南方周末记者形容。

他终于把想法自由地呈现在电影里面,影片拍完就告诉投资方:“你们发不发行无所谓,我把这两部电影拍完了,我太愉快了。”他觉得自己作为导演的使命已经完成,电影“哪怕搁到网上,早晚都会见到观众的”。

喝多少杯酒就有多少拷贝

《冈仁波齐》票房近亿,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对张杨来说是“意外收获”。近两年,中国文艺电影的票房通常与口碑差距较大,《长江图》和《路边野餐》未破千万,《山河故人》3000万,戏里戏外都带悲情色彩的《百鸟朝凤》则拿到8000多万。

《冈仁波齐》讲述11位普拉村村民长达2500公里的朝圣之路。电影没有剧本,只有简略的人物设定,朝圣者由非职业演员扮演,在片中都使用真名,全片无配乐,以纪录片拍摄方式。张杨试图“追求真实的力量”。

影片2014年拍完,张杨2015年基本都在跑国外电影节,对国内上映并不乐观。“发行本身就变成一个难题,发了可能毫无声息就过去了,连宣发费都挣不回来,但是不发就更没动静。”张杨说自己2016年都在和投资方讨论发行问题,谁也不知道这种类型的电影怎么发行。

《冈仁波齐》最终遵循了行业惯例,全国路演,循序渐进。从西藏拍片回来,张杨不修边幅,蓄起长发胡须,戴上牛仔毡帽和手链,俨然是个康巴汉子。新形象与从前迥然不同,有豆瓣网友说他“走火入魔了”。

“院线就看你的数据表现,不是说你有情怀了就给排片。”张杨清楚。《冈仁波齐》口碑好、上座率高,各家院线才给增加了排片量。

在拉萨的两家影院,《冈仁波齐》排片量很高。许多藏区影院里,观众跟着影片一起念经。宣发工作并没有刻意偏重藏区,对藏区观众来说,电影就是朝圣的真实体现。

青海的一个大法会找到张杨,要拷贝光碟,准备在几万藏民面前拉大银幕播放,放映露天电影。在藏区,很多县城都没有电影院。

依据多年经验,张杨知道:“换一拨人做宣发,就会是另外一个结果。”《冈仁波齐》宣传方马灯电影一度整个公司就忙这一部电影,换成其他公司,很可能只是一个小项目。

作为“第六代”导演,张杨很早就走出了商业路径。1997年,他的处女作《爱情麻辣烫》获得了好口碑,票房也达到3000万。美国制片人罗异(Peter Loehr)的宣传方式相当新颖,影片选情人节上映,在地铁打广告,由滚石唱片发行原声碟。

“当时都没有档期这个概念,在那个年代你就是领风骚的,后来大家都跟着这么做了。”张杨回忆,高票房是罗异拎着拷贝跑全中国,喝酒喝出来的,“20杯往那一放,你得喝,喝多少杯就有多少拷贝”。

许多年过去,为《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路演、谈排片,“并没有新招”。两部电影上映间隙,做导演20年的张杨出版了自己第一本书《通往冈仁波齐之路》,“记个流水账,把拍摄过程说清楚就完了。”

“到底什么是 电影的真实性?”

张杨熟悉《冈仁波齐》的“伪纪录片”拍摄方式,《昨天》就是拍演员贾宏声本人的故事。公路片也是他的爱好,《落叶归根》讲赵本山扮演的农民工把好友的尸体运回老家。

拍没有剧本的电影,是张杨第一次尝试。《冈仁波齐》里,除老人在朝圣路上去世,一个孩子出生在途中是确定情节,“其他都是边拍边琢磨”。

《冈仁波齐》一路拍到拉萨,后半段要拍转山。间隔三个月,张杨用现成团队拍出《皮绳上的魂》。后者改编自藏族作家扎西达瓦的短篇小说《西藏,系在皮绳上的魂》与《去拉萨的路上》。在张杨看来,小说风格类似于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

不同于《冈仁波齐》的即兴创作,《皮绳上的魂》完全合乎电影工业流程。扎西达瓦大改过六七次剧本,和张杨颠覆了剧本原初的气质。“他希望减少商业性,要空灵、简洁,让整个电影有冷酷的诗意。”扎西达瓦说。

《皮绳上的魂》主人公是一个杀生无数的猎人,他被闪电劈死,尔后复生,踏上护送具有赎罪意味的天珠圣物的旅程。他带着一位牧羊女和一个通灵的哑巴小孩,一对兄弟为报杀父之仇而追赶他。有趣的是,一位作家也在追逐猎人,猎人是这位作家小说中的人物,但他还没想好结尾。

“对观众的欣赏水平要求挺高的。”张杨猜想,“真正看电影的人”会喜欢这部电影,观众大概百十来万人,大约是“一个艺术片的基础观众”。他更在意自己在其中的表述:“到底什么是电影的真实性?它们是两个极端,我正式在这两极之间探索。”

藏区拍摄条件艰苦,两部电影拍摄周期长达9个月,张杨尽量压缩成本。《冈仁波齐》中,朝圣队伍的拖拉机与越野车撞车,专业车手太贵,张杨自己客串。导演亲自拍撞车戏,在国内外的剧组里都极为罕见。

三四年前,为了酬谢帮助拍摄的朋友,《皮绳上的魂》在拉萨举办过一场首映式。如今,它终于能够全国公映,路演从拉萨开始。

与拍那些令他沮丧的剧情长片不同,张杨现在能充分享受,“把拍摄本身变成生活”。他大多时候待在大理,和很多作家、诗人,“坐在一起喝喝茶、聊聊天,人越聚越多”。

“北京有各种各样的投资人,但跟你有什么关系?你把投资找好,自己拍去就完了。”张杨一年才回北京两三个月。张杨又开始在大理拍电影,又是同时做两部艺术影片。

“以前拿笔创作剧本,现在我们直接用镜头写,比较奢侈,有的是时间,高兴了就拍,不好的就扔。”张杨说,自己正慢慢地用镜头写作。

猜你喜欢
冈仁波齐朝圣
贺十九届六中全会召开
腾讯公益:去西藏,完成一场没有尽头的朝圣
朝圣
在途中(组诗)
朝圣
千年龟
神山之王
普兰:荒芜之地的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