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敏
摘要:在小学阶段,数学是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那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呢?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能力
在小学阶段,最初教师都是经过层层筛选,专业培训才确定,在刚进入教师行业的时候,教师的教学能力是能满足学生的学习要求,但是由于时代的发展,并且由于一些教师在进入岗位以后就没有树立终生学习的理念,导致经过一段时间后,一些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他们无法适应快速发展的教育改革,最终影响自身教学效果的提高。当今世界,各方面都快速的发展,如果教师不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这势必会影响学生的学习,也会影响教师的教学。所以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有所帮助。
一、参与教学科研
在任职期间,教师应该积极参加教育部门举行的各种培训以及各种专业技能活动,以便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新课程改革后,国家对教育有了新的要求,如果教师还是用传统的讲授方法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这肯定不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在当下的教育要求下,教师要改变自己的传统教学思维,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转变自己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以学生为主体,在教学过程中和学生互动起来。并且,教师要不斷学习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业务能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多和其他教师沟通,多学习别的教师的优秀之处,对学校组织的或者是教育部门组织的教学活动都应该积极地去参加,以便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学习数学这一学科来说,如果学生只是单纯的掌握了课本上的知识,而没有学会学习数学,他们只是为了完成学习任务,为了在考试的时候考个好成绩,这样对他们将来的学习肯定是很不利的,而且这样的学习学生在用知识的时候往往不能灵活运用,这些现象存在的原因之一就是教师的教学能力不足,因为一部分教师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没有学习先进的教学方法。所以在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比较死板,那么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兴趣就不浓厚,学起来动力也不足,这样的学习效果就不好了。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提升自己的能力,进行专业知识培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觉学生潜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
二、研究教材,以教材为出发点进行教学
教师的教学活动是以教材为中心展开,教材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依据,所以教师要重视对教材的利用。对于学生来说,教材是他们获取知识的途径,通过教材,教师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让教学活动能够有效的展开。虽然新课改提出以后,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就被提出来,所以有部分教师为了采取有趣的教学活动,而忽视了基础的教学模式。但是在小学阶段,学生身心发展极不成熟,他们对学习更多的是想获取家长和教师的鼓励,外部动机占主要地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较弱,如果教师一味地采取有趣的教学方式,忽视学生的发展规律,就达不到相应的效果了。
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是以教材为标准,如果教师只追求有趣,创建了良好的教学氛围,在课堂中学生都能快乐的学习,学生的学习变得轻松,但是学生却没有学到相应的知识,没有掌握好课本上的知识,这就和新课程标准相悖了。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活动的时候,要把教学的有趣性和教材结合起来,以便让学生在教学中能够更快乐的学习小学数学。
教材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出发点,因此熟悉教材,钻研教材是教师的基本任务。小学阶段的数学每一册之间是有着相互联系的,所以教师不仅要熟悉自己所教年级的教材,还要把其他年级的教材也熟悉研究一下,进而更好地展开教学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制定恰当的教学计划,根据课本中的知识确定教学方法,在研究把握教材的基础上创新自身教学模式,继而让自己的教学工作有序地开展。
三、把握学生特点,关注学生思维方式
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个体,他们具有不同于其他人的特征,这也就会让他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学习方式有所不同。当前我国的教学模式大多采用的是班级授课制,就是几十个年纪差不多,学习能力差不多的学生组成一个班集体,在这个群体中学生必定有所差距,那他们在学习数学上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他们进行不同的要求,也要根据他们的学习习惯采取合适的教学措施。
比如在一个班级中,有的学生思考速度迅速,他们能够快速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但是他们却很容易出错。而有的学生思考速度较慢,他们解决问题的准确率高,但是在相等的时间内他们解决问题的数量却很少。另外,有的学生学习能力较强,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时候一遍他们就听懂了,但是对于那部分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能教师讲了好几遍学生都还没听懂。这几种学生都是在一个班级中常见的,如果教师没有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在教学中以自己的教学速度进行讲课,不考虑学生的接受情况,那教学结果肯定不理想。
教师要多关注学生,根据他们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比如对速度快,准确率低的学生,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就要监督他们放慢速度,仔细思考,引导他们养成认真细心的学习习惯。对思考速度慢,做题数量少的学生,教师就要指导他们学会思考,教会他们剔除问题中不重要的信息,挑取问题中重要的信息,从而节约做题的时间,继而让他们的答题速度提起来。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情况,这样有助于教师发现学生有什么兴趣,当知道了学生喜欢什么以后,那么教师在教学中就可以把学生喜欢的事物和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让他们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进而提高数学成绩。
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教研活动,以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另外,教师要多了解班上的学生,知道他们学习特点,把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中多和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思维模式,以便更好地展开教学。另外,教师要具有创新意识,要不断去专研其它有关教学能力的研究,然后取其精华,把它们有机的融合到自己的教学中来,好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