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金福
摘要: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学科,除了学习书本上的知识以外,还需要学生经常性的做实验,增强动手能力,学会在实践中去发现更多知识。通过实验,学生可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增强知识的记忆能力,使所学知识更扎实。实验也是考察生物学习能力之一,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如何认真、准确的使用实验设备和进行实验步骤,需要生物教师的耐心有效指导。在保证学生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如何提升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是初中生物教师更应该重视的问题。
关键词:初中生物 实验教学 有效性
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教学中要帮助学生形成生物学概念,获得生物知识和实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践能力,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在教学中,教师通过实验教学多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同时要规范实验步骤,注重观察实验现象,强化课内外实验,在提高学生学习成绩的基础上更要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
一、改变教学方式方法
多年来教师一直保持传统的教学方式,有的没有更新换代,包括教师的教学形式和教学设备都不足以保证初中生物实验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所以要想使教学有效性得到提升,首先要改变传统的古板的教学方式,除了提升教学硬件,还要改善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先能适应先进的教学环境,从而带动学生,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能力,更好的接受吸收课本理论知识。通常在课堂上,都是教师占主导地位,教师说什么同学就记什么,这样机械化的授课使学生不能够完全吸知识,大多数同学养成了依赖性,甚至是排斥心理,不愿意接受别人喂给他的东西。课堂上本应该是学生和教师共同的舞台,只有教师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融合中西方教学中的长处,才能够把知识灵活地传授给学生。
二、探究学习,搭建实验平台
努力搭建学生课外的实验平台,提供实验器具,布置的所有实验让学生尽量在课下设计完成;改变以往的以小组为单位的分组演示实验,按照不同的实验方案分层施教,尽量创造人人设计实验、人人参与实验的良好局面,激发每位学生学习生物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探索求新的求知欲望,最终通过课堂实验教学来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七年级上册的四个演示实验,如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发生了能量变化,种子在萌发过程中放出氧等都属于探究性实验;七年级下册胆汁对食物的消化作用,八年级上册的发酵现象等都属于是探究性实验。这些实验需要学生按照课本的操作步骤或者自己的设计步骤去发现其中的科学奥秘,教师在这个过程中只需做到引导搭建平台的作用即可。
三、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加重要,因为后者仅仅是方法和实验过程,而提出一个问题则要找到问题的关键、要害。”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起点,而且也是解决问题过程中的一种动力,它孕育着希望的光芒、美好的情景,我们在教学中要尽量鼓励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希望他们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和辛勤的劳动去发现问题。例如,在研究“消化”的实验里所提出的假设:“细胞膜只能透过小分子物质,食物中的大分子物质必须先变成小分子物质才能透过细胞膜。”这个假设的理论根据是:(1)人和动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2)生活的细胞需要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3)营养物质是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里的;(4)人和动物的营养物质来源于食物;(5)食物营养成分中有大分子物质。通过生物实验,使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基本过程,经过反复训练,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精巧设计,规范操作步骤
在课前准备一些采集和培植的实验标本对实验课的开展至关重要。学生在采集标本和培植标本的过程中会对所采样的标本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性有一个很直观的认识,从而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学的积极性。即使准备好所有的实验标本和实验设备,教师也不能放任学生去自由地做实验,对一些有难度的实验,教师应该精巧地设计,尽量设计三个以上的实验方案,指导学生按照三种方案去进行生物实践活动。同时,依据制定的生物课实验教学计划,教师还可以对一些连贯性强的实验进行重新组织安排,以便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认识过程。
教师在课堂上对实验操作的熟练程度和规范程度对学生实验习惯的养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在课前对实验的流程多操作几遍,并注意相关的事项,力争在课堂演示过程中能一次性演示成功,可避免学生对一些科学理论产生质疑,同时也会避免一些突发情况和不可预设的情况。比如,对于“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脂蛋白质的鉴定”“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与还原”等只是进行简单的试剂配置并且所用时间较短的实验,对它们的准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在实验的前一天进行即可。但是如果在课前缺少必要的操作演示,對课堂上可能出现的情况没有很好的预计,课堂就会陷入尴尬的境地。
五、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部分实验实施不足的矛盾
中学生物学实验中,既有我们在实验室容易做的,如淀粉、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鉴定等实验。也有在中学实验室很难做到或很难让学生得到良好效果的实验,如人体肾小球内液体的流动,动物血液循环途径,小金鱼尾鳍内血液中红细胞的流动情况等。我们不可能把中学生物涉及的实验及探究全部在实验室里操作完成。但现代科技的发展给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以及信息的来源。对于一些难度较大、较抽象的或比较危险的探究实验,教师可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进行演示,可事先准备FLASH动画、音频、视频的剪辑,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拓展知识范围,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总之,教学时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能对实验起到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的效果,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会显著提高。
总之,作为生物课授课教师,我们应该对生物实验教学予以高度重视。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实际出发,制定出尽可能多的、学生易于操作和观察的各种实验方案,把生物实验课题以新奇的方式展示在学生面前,培养起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强烈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玩中学、乐中学,巩固所学知识。这样做无疑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学生的生物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会得到大幅度的提高,从而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于海燕.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J].学苑教育,2015(06).
2、王惠琴.初中生物课堂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江南大学,201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