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羔
陈记粽子
■高 羔
已是日上三竿的时分,陈小峰还在捂着被子、撅着屁股,呼呼大睡。爷爷这时已经从溪边芦苇荡里采摘来一大抱尚带着露水的苇叶。
爷爷将苇叶放到厨房,然后坐在堂屋前的台阶上,一边换下沾满泥巴的鞋,一边问奶奶:“小峰还在睡啊?!”奶奶将苇叶放在一个大盆里,倒上清水浸泡起来,叹了一口气说:“是啊,孩子心情不好。”于时爷爷冲屋里喊到:“小峰,小峰,该起床了!”
小峰可以说是爷爷、奶奶看着长大的,小峰的父母在他很小时,就把他丢给爷爷、奶奶外出打工了。只有在过年的时候才回家住几天。小峰就在这青山绿水的乡村,过着桑荫种瓜、河边捉虾的生活。一晃小峰长大了,今年参加了高考,可是成绩并不理想。他爸、妈前几天还打电话,让他也到城里去,和他们一起打工。
小峰揉着惺忪的睡眼,趿拉着拖鞋,从屋出来:“什么事啊?人家瞌睡着呢。”
爷爷厉声说道:“都几点了,还瞌睡着呢?”爷爷说着从腰带上解下旱烟锅,从烟袋里擓出一锅烟沫来,点燃后,“吧嗒、吧嗒”吸起来。“没考好,咱们不怕,咱还可以重新来。人可要有振作的精气神。你可好,没考好,就像是撒了气的皮球,萎靡不振。”爷爷越说越有气:“实在不行,你就找你爹妈一起去打工。”
说到找他父母一起去打工,小峰心里有一百个不愿意。因为小峰从小在这山村长大,他打心眼里喜欢这里的山山水水。小时候,他和小伙伴一起上山采桑椹,由于没有东西装,就将小褂的衣襟装在裤子里,采的桑椹装又装在怀里,他要将采的桑椹带回给爷爷奶奶吃。可是回来倒出桑椹后,发现桑椹已染黑了小肚皮和小褂。惹得爷爷奶奶哈哈大笑。
有一次,放暑假他到城里去找爸爸妈妈,可是一下车,发现城里的空气与乡下的真不一样,似乎里面含着些淡淡的汽油味。妈妈买回的黄瓜也歪歪扭扭,而且很不好吃。哪像在乡下,随便在黄瓜架下摘下一个带着露水和小黄花的黄瓜,在衣袖上蹭蹭就可以大嚼起来。
这时奶奶已将苇叶洗干静滤起来。小峰一看见苇叶,两眼放起光来,一扫先前的萎靡,高兴地说:“难道咱们要吃粽子了?”
“是啊,你这几天垂头耷脑的,今天你爷爷天一亮就去打苇叶了,说是包几个你最爱吃的粽子。”奶奶说。
“太好了,我去洗红枣。”小峰兴奋地说着,从一个编织袋里捧出几捧去年自家枣树打下晒干的红枣。
奶奶包的粽子在这方圆几里都是有名的,不光是棱角分明、俊俏美观,而且吃起来味道更是香糯盈口,唇齿留香啊!
那时生活困难,小峰的奶奶就在家里包粽子,然后爷爷担到集市上去叫卖。每当爷爷将鲜绿的粽子整齐地摆放在浅子里,赶集的人饿了,买一个粽子,剥开后,洁白的米粒,红红的甜枣,再淋上些蜂蜜,光看着就叫人流口水。在当时拮据日子里,就是靠这一个个粽子养活了小峰的爸爸、叔叔和姑姑。
后来日子慢慢好了,爷爷奶奶的岁数也大了,就再也没卖过粽子。吃过奶奶包的粽子的人,如今也都上了岁数,但是一提起老陈家的粽子,仍不由得伸出大拇指。
据说奶奶包粽子的手艺还是跟她的妈妈学的,是从娘家带过来的呢!说实在话,老陈家的粽子之所以好吃,主要还是他们从不掺杂施假,认真做的原因。就拿这苇叶来说吧,爷爷采的苇叶只要每株芦苇顶端的两三片,宽窄一样、柔韧适度。如果图方便,摘芦苇下端的叶子,叶子老了不说,而且煮出的粽子已没有了应有的清香味。
奶奶这时已淘好了糯米,她一边包着粽子一边对小峰说:“这做人就跟这包粽子一样,就一个字——要‘实’。无论做什么事,都要脚踏实地。如果咱投机取巧、歪门斜道,那谁还买你的粽子。咱这回不是没考好吗?要不咱们就去再复读一年,要不咱就找到正当的营生,只要肯干,年轻人就不怕干不出个样来。”
爷爷托着烟袋锅子说:“对,你奶奶说得在理。年轻人就要有股子闯劲,那就能干好!”
小峰心里其实也在打鼓,摆在他面前的似乎只有两条路,要么像奶奶说的再复读一年;要么就去城里找爸爸妈妈,也和他们一样,去打工。可是这两条路小峰都不愿走,他的低沉也许正是对前途的迷惘导致。
“快去,烧水,咱们煮粽子。”奶奶的一声,将他从沉思中唤醒。他连忙拿起盆准备去自来水管接水。
奶奶赶忙叫住他:“傻孩子,自来水能煮粽子?”
小峰这才想起,以前煮粽子是要用井水的。于时他和爷爷将院中一块盖在井口的石板抬起,露出一个圆圆的井口,郁郁直往外冒凉气。据说这口井还是爷爷的爷爷淘出的,少说也有百余年了。以前没有冰箱,奶奶包好的粽子就曾挂在井壁。
小峰从井口提出一桶水,倒在盆里,这水是如此的清澈,像是甘琼玉液一般晶莹。爷爷看着这水,意味深长地说:“做什么事都不能怕麻烦、图方便,自来水多方便啊,拧开水龙头就哗哗地流出来,可是它煮出的味道就是没有这井水煮出的香啊。”
不一会,小院中就弥散着粽子的清香。小峰这时像想起了什么,兴奋地跳起来说:“我想好了,我找到我要干的事业了!”
不久,小峰他们村成立了一个食品厂,主要生产的就是“陈记粽子”,据说还要网上销售呢!(编辑:魏 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