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苏教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编辑理念的教学取向差异

2017-08-16 10:49崔珂琰
科教导刊 2017年17期
关键词:苏教版人教版

崔珂琰

摘要粤教版、苏教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体现了不同的编辑理念:粤教版以“文体”为核心;苏教版以主题组织单元;人教版以文体为结构体例。三种版本教科书对《拿来主义》一文的处理体现了不同的编辑理念,并直接导向教师教学过程的差异,由此可见教科书明显的教学性特征。

关键词粤教版 苏教版 人教版 高中语文教科书 编辑理念

新课程改革引发教科书由“一纲一本”发展到“一纲多本”,促进了语文教科书的多样化局面。当前审定通过并投入使用的高中语文教科书有五种版本。编辑理念决定了教科书隐含的价值观念,它是编者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教师则依据编辑理念来确定教学内容,实施教学。

1粤教版、苏教版和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的编辑理念

粤教版是在征求一线教师意见情况下由广东省教育厅联合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学者合作编辑完成。该教科书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论述类”“实用类”“文学类”三类文体,以“活动”“文体”“语体”三条线索组织单元,其中以“文体”为核心选择8种文体,加上“活动”和“语体”组织单元。教科书重点关注了實用类文体,选择新闻、传记、科学小品与论述类文体——议论文和文学类文体——诗歌、散文、小说和戏剧并列为独立的文体单元,彰显了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省“注重实用”的教育价值观念。

苏教版由高校和中学教师、作家、评论家等编写完成。该教科书以主题组织单元,以人文话题为统领,从“人与自我”“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三个向度设置了20个专题,以探究为核心,创设“文本研习”“问题探讨”和“活动体验”三种各有侧重而又相互融通的呈现方式,着眼人文精神培养,以期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文本研习”通过典范性的阅读文本,创设阅读情境,提高阅读鉴赏能力;“问题探讨”着眼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发展理性思维,培养批判意识;“活动体验”侧重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体验、思考和探究,提高语文素养。

人教版由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联合中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语文教育研究所编辑完成。该教科书在继承人民教育出版社多年教科书编辑经验的基础上,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力求“守正”基础上的“出新”,以文体为教科书编制的主要依据,通过设置“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和“名著导读”四个栏目,强调语文的综合性,突出过程和方法,以求全面提升学生的阅读鉴赏、表达交流、梳理探究等综合素养。

2《拿来主义》体现三种版本教科书编辑理念的差异

对于具体的选文来说,编辑理念具化为两个方面:选文的知识定位和功能定位。注释体现选文的知识定位,而单元导语和思考练习则体现选文的功能定位。

2.1课文注释的知识定位

课文注释主要有两类:一是词语释义,二是课文背景介绍。一般情况下,课文注释不仅需要准确把握学生的认知水平,更需要体现注释所阐述的知识与学生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发展需要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注释数量的多寡决定教科书编者“换位思考”的意识程度和选文的时代性。当编者“低估”学生的理解能力时往往就会加大注释量来降低课文难度,否则就会减少注释量。选文离当代愈久远,注释则愈多,反之则愈少。

具体到《拿来主义》一文,对比三种版本,粤教版注释数量最少,解释也相对简要,只服务于“议论文”的文体特征。而苏教版的注释数量多,且比较详细,例如对“尼采”的注释从哲学家和诗人两个层面分析,并对其哲学思想进行概括,这种解释符合苏教版“人文精神培养”的编辑理念。人教版注释总量最多,解释最为详细,体现了人教版教科书的“综合性”特征。

2.2单元导语的目标定位

粤教版将《拿来主义》与《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善良》一起组成“必修四”议论文单元的基本阅读。编者在导语中提出了三个要求:①通过对这几篇文章的学习获取正确人生观、道德观或文化观念的启示;②掌握议论文的写作特点和方法;③培养严密的思维习惯,提高论证技巧。①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②③从“过程和方法”角度阐述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

《拿来主义》在苏教版教科书中“必修三”的“问题探讨”专题“文明的对话”单元中。这一单元又细分为三个板块:审视传统、认识和沟通、拿来与接纳。《拿来主义》与《麦当劳中的中国文化表达》一起组成“拿来与接纳”这一部分。在导语中,编者设置了如下要求:在中外文化交流讨论中,需要树立负责的态度,把握科学的观点,掌握详实的材料,运用有效的论说方法。第一个要求从“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角度,后三个要求从“过程和方法”角度阐述了该单元的教学目标。通过单元导语的交融,从“态度”视角,借助于“探究”方法,苏教版将《拿来主义》定性为“怎样对待文化遗产”。

《拿来主义》与《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短文三篇》一起组成人教版必修四的第三单元。这一单元选文包括杂文和随笔,要求是理清思路。人教版将《拿来主义》处理成杂文,还原了文本本原。导语从“过程和方法”角度阐述了单元教学目标,提出如下要求:从结构思路入手,分析文章如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如何将材料与观点密切结合;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和阐发。当然,“过程和方法”也隐含了“知识和能力”的要求。

2.3思考练习的功能阐释

思考练习需要较好地体现教科书的编辑理念并最终凸显教育理念。但遗憾的是,这三个版本的思考练习题都没有很好地阐释这个功能。例如思考练习基本雷同。如果三个版本教科书的编辑理念差异较大,那么必然不会出现上述情况。尤其是粤教版与人教版的思考练习基本同属“知识和能力”中的比喻论证、揣摩词语等类型题目,没有体现将《拿来主义》处理成杂文和议论文的差异和独特性,反而体现了一致性。

思考练习的设置应该体现两个方面的要求:一是教科书的编辑理念;二是编者对文章的功能定位。对文章的具体理解体现了编者对文章功能定位的把握。三种版本对《拿来主义》进行了不同理解:粤教版和人教版从文体切入,粤教版把它当作议论文,而人教版当作杂文,苏教版则以态度和方法——“怎样对待文化遗产”切入,从方法论的角度阐述其社会价值。不同的编辑理念,并具化为不同的功能定位,也就自然而然地导向了教学取向差异。

3《拿来主义》所体现的教学取向差异

课程内容教材化,教材内容教学化。对教师来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将教材内容教学化,通过教学过程实现教学目标。语文课的任务就是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提炼相应的阅读技能、方法、态度和观念,引导学生整合和建构相应的阅读方法和阅读技能并最终形成自觉的阅读态度与观念,并实现语言的迁移运用。

实现教材内容教学化,教师需要完成以下几项工作:①准确理解和把握教科书的编辑意图;②按照相关资料解读和阐释课文;③根据学生情况,确定课文的教学内容。这是步步推进,层层推演的过程。

《拿来主义》这样的经典篇目,可教的东西很多。但具体到一堂体现编辑理念、教师和学生意识的语文课时,它的教学内容应该是相对确定的。所以,王荣生就指出:合宜的教学内容是一堂好课的最低标准。合宜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师对教学内容有意识,知道自己在教什么,为什么教;二是教学内容相对集中,从而使学生学得相对透彻。哪些内容可以进入教学,一个重要的参考就是教科书的编辑理念。编辑理念的差异必然导向教学内容的差异,从而导致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的差异。这些差异又最终通过学生体现出来。

3.1教学目标取向

对《拿来主义》来说,制定合宜的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教学目标的制定来自于语文教师对编辑理念的解读。粤教版意在揭示《拿来主义》作为议论文的教学要求,让学生明白议论文“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等问题,即掌握议论文的文体特征和论证手法,并最终学会阅读和写作议论文。苏教版意在从“态度”视角让学生学习如何对待外来文化。人教版将杂文作为教学的立足点,体现其“针砭时弊,革故鼎新”的要求,并能够通过《拿来主义》学会如何阅读和写作杂文。由于时代的变迁,作为经典的《拿来主义》毕竟与学生的经验存在差距,所以教学目标都设置了对“课文内容”的把握这一基础要求,体现了经典篇目“共性”和体现编辑理念“个性”的有机结合。

3.2教学过程取向

在教学过程中处理粤教版的议论文《拿来主义》就需要将议论文要求与《拿来主义》联系起来,找到二者的一致性和独特性。作为议论文,《拿来主义》具有一般议论文所沒有的特征一一破立结合,先破后立,而这些又是《拿来主义》的独特性。在教学上展示这种独特性并揭示其原因就成为这一堂课的主要任务。苏教版的《拿来主义》则从文化继承的角度来阐述“拿来主义”的重要价值,通过补充古今中外对待传统和外来文化的观念和做法进一步阐述“拿来主义”的重要价值,并试图培养学生对待外来文化的正确观念。人教版将《拿来主义》当成杂文来处理可以说是回归了文本本原,而教学设计上展示杂文的独特性就体现了教科书的编辑理念,在课堂上让学生阅读杂文并掌握杂文“针砭时弊、革故鼎新”的特征就成为该课的教学过程及主要任务。

总之,从三种版本教科书对《拿来主义》的不同理解和处理可以看到语文教育从课程到教科书再到教学上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这一方面造成了语文教学的盲目性,但同时也孕育了语文教师工作的创造性。但是,这种复杂性和多样性应该基于对教科书编辑理念的正确理解和掌握。只有准确把握了编辑理念,对教科书的解读才会有的放矢,从而顺利实现“教材内容教学化”的目标。

猜你喜欢
苏教版人教版
苏教版六下《比例的基本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11.1功-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学期第三、四单元测试卷
精编课本题改编练习
课本题改编练习(常用逻辑用语、函数)
课本题改编练习(推理与证明、复数)
课堂小意外 生成多精彩
人教版必修四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七核心词汇闯关
人教版选修八核心词汇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