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上幼儿园前后,是教他分享的最佳时机。
之前在幼儿园实习时,我和老师共同的感受是:虽然孩子们只有3岁多,但是表现出来的素养已是天差地别。
一些孩子比较自私霸道,然而另一些孩子却发展出了惊人的好品性,他们大方把手里的东西分给其他小朋友,暖心到不行。作为老师,也会忍不住对那些有美德、懂分享的孩子多一些指导和夸赞。
这些会分享的孩子也常常散发出一种“小领袖”般的气质,吸引其他孩子围着他们转。再加上老师的特殊鼓励,很有可能,在未来的人际交往中,这些孩子也是赢家。
这说明:孩子3岁以后,培养出“爱分享”的品质,尤为重要。
道理大家都懂,但家长头疼的是另一个问题,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孩子“不分享”的原因出在哪里。
下面毛豆妈为大家提供“从解释到学会”一条龙服务。大部分孩子按照这些步骤,半个月到一个月的时间就会养成分享的美德与习惯。
共五个步骤和一个注意事项,环环相扣,每一步都是下一步的前提(此处假设孩子已经3岁以上,有了自我意识。3岁以下的小朋友请参看“注意”部分)。
“分享”二字是抽象的概念,看不见摸不着尝不到。所以,孩子不分享的原因,有可能是他根本听不懂你说的是什么。
孩子既然听不懂,就谈不上按你说的做。无论教孩子什么东西,理解都是大前提。
因此,第一步是:通过在家里实际演示,让孩子知道“分享”的概念。
吃水果的时候,把水果切成两半,递给孩子,说:“妈妈分享给你半个苹果。”
拿出一本绘本给孩子,说:“这本书,妈妈分享给宝宝一起看吧!”
吃饭的时候,给老公夹一筷子他爱吃的菜,对孩子说:“给爸爸分享好吃的。”
这些步骤做充足以后,再让他自己用语言表达出来什么是分享。只有说出来,才代表他是真的会。
当孩子知道分享是什么意思时,第二步就是:先鼓励孩子从分享给妈妈、爸爸、家人开始。
当孩子得到几只樱桃时,让他分享给妈妈。
当孩子手上有几只气球,让他分享给爸爸玩。
今天有好吃的蛋糕,让他给奶奶也尝尝。
当孩子可以做到分享给家人时,开始下一步骤。
孩子的交往,本质上是刷经验值。和小伙伴交往的时间越长、对象越多,孩子的社交能力也就越强。
你只羡慕有些孩子“乐于分享”,肯定没看见那些孩子的同伴相处经验充足,经常玩到不肯回家吧。
那些下了幼儿园就回家的孩子,很少能养成“分享”的美德。连同伴都没有,跟谁学分享?就算学会了,不反复大量地实操练习,也早就忘了。
这就好比,在岸上划拉的人,永远学不会游泳一样。孩子的社交,其实是练出来的,不是教出来的!
给孩子物色一个合适的混龄小伙伴玩耍群体,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建议从小区开始找,然后进入下一步骤。
妈妈指定一个懂分享、最好比你的孩子大一些的小伙伴,让孩子主动与他分享一次。
与这种小伙伴分享后,孩子会体会到分享的实际好处,通常是分享对象把自己的东西也分给他,或者是妈妈的口头表扬:“你今天分享给别人了,真棒!”
孩子有了正强化,就会越来越喜欢分享。因为凡是正强化的行为,一般都会反复出现。所以第一次对外人分享至关重要,如果成功,会极大激励他爱分享的欲望。如果小朋友不愿意分享给他,换别人就是。
分享,要从孩子不喜欢的东西开始,从简单到难。出去玩的时候多带些玩具,除了他喜欢的,更要带些他无感的。孩子最喜欢小汽车,就让他从分享积木开始。
不要期望孩子一下子就分享给别人最喜欢的玩具。自己丰衣足食,对别人才会施爱。
小孩子的交往基礎,是理解和表达能力。即:“孩子听得明白、会说出来,才能和小伙伴玩在一起。”
所以,当孩子只会从嘴里往外蹦单个词,不会说短句的时候;当孩子刚有物权的意识,指着东西说“我的、我的”的时候;当孩子在terribletwo,天天说:不、不、不的叛逆期时,不需要教孩子分享。
孩子上幼儿园前后,是教他分享的最佳时机,按以上步骤依次练习就好。别颠倒顺序,进展慢的需要返回上一步骤重复练习,进展快的可以跳到下一步骤。
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弱,就在某一步骤练习的时间长些,多巩固、夯实,注意不要违背孩子的意愿,也就是别心急,总有一天,他会爱分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