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类大规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实践研究

2017-08-16 08:18刘飞燕黄培伦朱继绪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7年7期
关键词:经管类专业课程

刘飞燕,黄培伦,管 青,朱继绪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管理学院,广州 510800)

·文经管类实验室·

经管类大规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实践研究

刘飞燕,黄培伦,管 青,朱继绪

(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 管理学院,广州 510800)

为顺利对接专业实习,经管类专业实践尝试导入校内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开启高质量、大规模、多轮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实践,分3个模块(业务驱动、人员组织、优化评价)不断推动校内仿真实习实践。将专业实践教学应用从课程层次的实训教学,提升到专业层次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培养好的学生的同时造就好的老师,让仿真实习从被动应对走向主动选择。就此,总结开展大规模跨专业仿真实习实践的经验模式,并从专业层次探讨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价值与实现。

经管类; 跨专业; 综合仿真实习; 实践教学; 专业层次

0 引 言

高校的专业实习环节在加深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增强对所学专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动手能力等方面起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1]。把大批学生送到企业,企业可以为学生实习提供较好的实习环境、场所、工具、现场指导;但也会产生很多问题,如安全性、实习成本、管理难度、实习质量等[2-3]。迫于学生人数剧增与实习场地紧缺的压力,一些经管类院校开始探索校内仿真实习,在模拟的商业环境中,训练学生掌握基本业务流程和方法,锻炼综合执行能力、决策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这种实践催生出一批跨专业实践育人平台,为高效率培养应用型经管类人才开辟了一条捷径[4]。

把企业搬进学校,校内仿真实习与校外实习相结合,优势互补,使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活动突破原有时空的限制,从根本上摆脱了原来所处的困境。越来越多高校在积极开展校内仿真实习,但是受限于场地和认识,很多跨专业的实践只是停留在课程的层面。我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探索与实践,将跨专业实践教学应用从课程层次提升到专业层次,不仅完善了整个实践教学体系,更在“教”与“学”上有了更深的拓展。2014年管理学院6个专业902人全部参加了跨专业实习,2015年经管两院7个专业1209名学生参加了跨专业实习,其规模在国内高校中实不多见。跨专业仿真实习系统由2014年方宇的单系统,升级到2015年“方宇-金蝶”双系统,在全国范围具有示范效应。本文将结合我校的实践,论述如何在专业层次实施大规模的校内综合仿真实习,挖掘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在专业层次的价值。为顺利对接专业实习,经管类专业实践尝试导入校内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学院开启高质量、大规模、多轮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实践,分3个模块(业务驱动、人员组织、优化评价)不断推动校内仿真实习实践。

1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规划

1.1目标——培养应用型人才

仿真实习规划源于人才培养目标。199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修订的《国际教育分类法》中高等教育中的5A1、5A2和5B3种类型的教育分别对应的是“研究型教育”“应用型教育”和“实用型教育”[5]。潘懋元教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我国高等学校分为3种类型, 即“研究型”“应用型”和“职业性的技术技能型”[6]。在经管学科领域,以MBA为代表的专业类硕士学位以及应用型管理类本科学士学位是大学管理教育的基本面,这契合了经管类专业应用性强的特点,正所谓“管理理论源于实践而又应用于实践”。

应用型人才必须具有第5级人才资历对应的知识、能力和素质,其中知识是基础,能力是关键,素质是核心。以成果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须确定清晰的专业学习成果,学生毕业时须具备下述成果,学生是否取得如下成果也是考核培养目标是否顺利达成的评估指标。经管类专业的核心学习成果,如表1所示。

表1 经管类专业学习成果

可以看出,经管类专业具有明显的交叉性、关联性和共同性[7],其学科发展呈现出不断交叉与融合的趋势,跨越了课程和学科的界限[8],培养的学生须具有批判精神和创新思维,学习过程是跨专业的综合,要在实践中整合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9]。因此,在考核专业成果时,不能只是从课程层面进行单元测试,亟待专业层面的评估工具。

1.2理念——用实践培养应用型人才

管理是致用之学,管理之道在于行。培养应用型的人才,就是培养“做事”的人,可以通过做事(行动)来培养做事的人,通过实践教学体系完善育人功能。因“事”(内容)不同,①横向分类。训练理论的实验,训练经营的沙盘推演,训练技能的实训,训练能力的实习,训练创新能力的科研,训练素质的第二课堂;因“做”的方式(单独做、团队协作、带团队做)不同。②纵向阶段分类。单独做事的岗位级,协作完成的部门级,能带团队完成实践的企业级。现有实践教学体系执行如图1所示,“专业—跨专业—就业创业”分阶段演进如图2所示。

专业是课程的一种组织形式,课程的不同组合构成了不同的专业[10]。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是经管实训化教学继单项实训、专业实训、综合实训之后第四阶段训练,是整个实训体系的高阶段。跨专业实习下游连着专业级课程实训,上游连着就业创业实践,是课程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结合点,也是学历教育与职业教育的交汇点。跨专业仿真实习能融合不同专业,以连贯的业务、真实的数据、频繁的人际互动综合检验和锻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1],能在业务内涵和实习效果上替代部分企业实习,也能开辟一条检验应用型人才的途径,对于评估专业办学成效有重要作用。

图1 现有实践教学体系

图2 “专业—跨专业—就业创业”分阶段演进

1.3策略——用仿真实习检验专业学习成果

检验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最直接的方式是雇主(客户)评价。这种测量准确有效,但反馈周期太长,信息收集方式费时费力,毕业生离校以前仍需要更有效的评估工具。跨专业综合实训所构建的虚拟环境,模拟了真实的企业经营环境,具有真实环境的基本要素和主要特征[9]:有虚拟组织,模拟环境秩序化、具体化;有企业的职能部门,岗位设置,角色扮演;有市场经济活动和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有大量具体化的仿真数据。在环环相扣的商业环境里,学生要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判断环境,解读规则,使用工具做出经营决策,在团队中开展工作,及时处理企业发生的各项经济业务,一旦有哪个环节没有掌握好,会直接暴露出来。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仿真实习的行为显性化,再现于评估者面前,得到准确的评价。这种专业评估方法直接、准确、有互动、学生也可以第一时间得到反馈,有效性超过了测试、问卷、雇主反馈等其他评估工具。

2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实施

跨专业如果只是一门课程,针对单个专业或若干专业,参加的学生人数有限。如果将跨专业作为一个综合的大检验,参训的人员势必很多,呈现规模大特征。管理学院每年参加的人数都在1 000人以上,每年递增200~300人,2018年将达到1 800人。

将上千的学生放入“虚拟环境”中有序地实习,既要达到实习目的,又要兼具经济效益和组织效率,因此须以项目组专项管理,将整个项目分成3个模块,以便协调资源和能力。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可分成3大模块:业务驱动模块、人员组织模块、评价和优化模块。业务驱动模块是整个“虚拟商业环境”的驱动引擎,给上千学生制造实习任务;人员模块是综合仿真实习的组织中枢,评价和优化模块具有教学设计和评价功能,用于仿真实习与人才培养计划和实践教学体系对接。

2.1业务驱动模块

业务驱动模块需要集成现代信息技术和真实经济环境数据,尽管国内有不少高校颇具系统开发实力(如广东财经大学等),但系统开发耗费大量人力财力,非高校所长,故建议尽量选用现有的软件平台,以实现校内仿真的经济效益。我院2014年使用了方宇跨专业平台,2015年同时使用了方宇和金蝶两套软件平台,前者核心企业生产的是手机,后者生产的是汽车。外围组织的设置虽有差异,“仿真商业环境和业务内容”也有些许不同,但核心构成没有质的变化,都是提供了企业经营仿真环境和任务驱动。跨专业仿真实习环境各虚拟企业关系(见图3)。

图3 跨专业仿真实习环境各虚拟企业关系

仿真环境中的所有企业分为:核心企业和外围组织。核心企业以典型的“制造型供应链”为主线,连接供应商、生产商、流通商到客户,贯通供应上下游,每个上下游企业之间是合作关系,同类企业之间又是竞争关系。外围组织主要是工商局、税务局、银行、人才中心、认证中心、租赁中心、物流、媒体、会计事务所、招投标公司等服务型机构和组织,与核心企业之间是服务关系。“核心+外围”基本构成一个完整的虚拟商业环境,再通过参数设定(同类企业数量、订单数量)和规则变化(国家垄断还是市场竞争),调整市场供给和需求,以监控整个环境的经营状况。

2.2人员组织模块

人员组织模块,一方面组织学生,一方面组织教师,此模块必须与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重点解决3个问题:①专业课程与仿真实习的无缝衔接;②教师与实习指导的角色匹配;③实习指导工作量和教师薪酬的对等。将以上3个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体现组织效率。

(1) 多专业学生混合编排。将跨专业仿真实习置于大四第一学期第10~16周,此时专业课程教学已经全部结束,马上要进入社会实习。教学上的需求是,学生理论知识已经准备完成,实习重点在于综合能力的训练和职业心态的调整,跨专业仿真实习正好帮助学生走过这段过渡期,顺利从半社会人过渡到社会人。经济、管理两个学院7个专业、1 209名学生,依据专业混合编排在7个批次、每次173名学生的虚拟环境中实习,确保同一“企业”中有不同专业的学生构成。每一个企业的成员在5~10人之间,由CEO按照企业角色管理。

(2) 教师团队组合。教师与实习指导的角色匹配有两个难点,①过去承担单一教学任务的教师是否能胜任综合性极强的企业经营指导?②是否有充足数量的老师以满足不间断的实习指导需求?我校解决办法是,分批成立多元化的卫星式团队(见图4),“1+2+N”,1个总指挥,负责总体协调,控制整个指导工作量总额,由经验丰富教师担任;2个操盘手,负责软件操作和运营进度控制,全程跟进,由实验室专任教师担任;N个业务指导教师,负责解答学生经营中遇到的财务、营销、运作、领导、战略等疑问,由专业教师轮流坐镇,定点答疑。每个团队小组具有高度的自由度,可以通过动态调整入选团队的专业指导教师优化团队知识结构。为胜任指导任务,团队的教师每天都有总结例会,交流指导经验。经过多轮实践,教师逐渐形成固定组合,一个团队可承包多个顺序批次的实习指导任务。

图4 指导教师卫星团队

(3) 指导工作量计算。跨专业仿真实习工作量来源于教学计划的“专业实习”,将专业实习工作量总额作为资源池,按照教师的“有效工作量”分配薪酬,真正实现按贡献分配。步骤如图5所示,个人值班时间是计划安排,工作难度系数分1.0,1.1,1.2,分别对应于“一般指导”“重点指导”“难点指导”,由总指挥依据任务难度和完成情况认定;每个卫星团队的有效时间总和可能不同,但结果相当,因此每个卫星团队的有效时间总和必须要标准化(例如总工作量不超过240)。“标准化”是一种总量控制手段,为了各自利益,团队不能“养闲人”,倒逼各团队根据工作总量调节入选人员和每人工作职责,这便于培养教师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奉献精神。

图5 教师实习工作量分配步骤

2.3评价与优化模块

跨专业仿真实习是实习也是一门课程,课程需要不断地优化和设计才能更好地匹配教学目的。为了提升跨专业仿真实习的效果,每一轮实习结束后,都要做评价和优化。按照柯氏评估方法[12],分以下4个步骤:①学员反应,学员在参加实习前的成绩、态度、分班情况;②学习状况,实习中的表现,行动中的技能演示;③行为改变,实习之前和之后的对比;④业务结果,从业务系统的经营指标反映出的业务绩效。前3项转化为过程性指标,记录在学生表现分值上,第4项为结果性指标,以系统导出业务绩效为准。

按照戴明的质量管理PDCA法,通过多轮实践和反思,提升仿真实习质量。每一轮实习结束后,都会发现新问题,有软件问题,也有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问题,可以分6个方面反思和改革课程,促进实习质量、实验环境和服务水平在多轮实习中逐渐优化。优化项目的反思要点和多轮改革措施,如表2所示。

3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的价值

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具有多种价值,从课程角度,提供了可训练学生综合能力的教学资源;从专业角度,提供了衡量专业办学水平的评估工具;从学生角度,获得了团队学习和集体练兵的机会,更加认知自己和调整职业定位;从教师角度,提供了教学的反馈闭环,和集体实践的进修机会;从学院运营角度,提供了更加安全、持续、有效、高投入产出比的实践平台。

(1) 课程—综合能力训练。通过营造真实职场环境、业务系统驱动、岗位实习和虚拟企业间协作实训,使理论学习与工作能力培养融会贯通,实现教学过程与企业经营对接。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培养学生五大方面能力[13]:①专业知识与技术实践能力,适应岗位工作要求;②跨专业知识复合运用能力,了解上下游相关岗位的业务知识、市场行情、竞争对手动态;③市场竞争意识与能力;④团队组织与协作能力;⑤创新与创业能力,组建创立新公司以完善“虚拟市场环境”。

表2 优化项目的反思要点和多轮改革措施

(2) 专业—学习成果评价工具。以“结果为导向”的专业评估已成为的高等教育评估的发展趋势,由以往重输入性的要素评估转向输出性的结果评估[14]。跨专业实习中,教师直面学生,一边指导其经营,一边观察和评估其表现,重点评判学生是否掌握了核心概念,能否识别环境,是否违规操作(商业道德和责任),是否会应用决策工具,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将同专业学生的评价结果汇总,可获得本专业学生学习成果的总体评价,以学生学习成果输出来判断专业办学水平,为专业建设提供更有效的评估工具。

(3) 学生—认知环境、认识自己。仿真实习迫使学生像经营一家真正的公司(或管理者)那样做出预见和正确的反应,完成彼此关联的一系列经营决策,并为此承担责任。在此过程中,学生们感受了经营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决策的科学性与灵活性,经营管理的整体性、协同性和有效性;认识体验了企业经营管理活动过程和主要业务流程及其相互之间的关联关系;促进了知识的整合与融会贯通;真切地感受到成功与失败,体验到竞争意识、团队精神、职业素养的意义。学生尝试着将自己的知识、技能,素质有效地统一起来,促进知识的统整和智慧的生成,不仅可以检验4年所学,也能够对自己有更加深刻和真切的认知,以调整自己的就业方向和职业目标。

(4) 教师—形成教学闭环。教学需有反馈闭环才能促进教师的反思和教学改进。作为跨专业实习的指导者和评估者,教师可以在实习中直接观察学生表现、检验前期教学成败:学生是否掌握了本专业的知识,是否会综合运用所学以解决实际问题,哪些环节是教学盲点,哪些课程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哪些专业的课程需要修订和加强。教师也可从这个教学闭环中得到诸多教学反思,比如,实习中,运作老师发现学生对单据和流程的含义理解不透,便改变ERP课程教学设计,先做实体单据业务,再上软件系统;会计老师发现学生对连续的经济业务掌握不到位,在前期的会计课上增加“小型企业会计处理实战”;营销老师新开设《营销工具分析》,结合跨专业中的实例数据,讲授如何应用营销工具分析市场行情。

(5) 运营系统—更高效的实践教学平台。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平台是校内自建的实践教学系统,可以用容量、成本、弹性、可控性、持续性、有效性来衡量其效率。我校使用两套软件系统,可依据人数和专业情况轻松调整批次,每个系统同时可容纳600人在线,单批次上限1 200人,不存在系统约束;教师团队采用实验室专职队伍+专业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推动课程质量提高;1 000人规模降低系统购置成本,每年的实习人均耗材费30元;实习期间,企业入校选聘人才,节约双方时间成本和交通费用;实习可每年持续、安全地在学校进行,不受企业经营环境影响。承办跨专业仿真实习的经管实验中心也于2016年验收为广东省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4 结 语

将专业实践教学应用从课程层次的实训教学,提升到专业层次的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丰富和补充教学内容与形式,在培养好的学生的同时造就好的老师,从被动的应对走向主动的选择。基于专业层次,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形成了一个教学的闭环,给学生、教师诸多的反馈,促进学生自我认知,促进老师及时改进教学。跨专业综合仿真实习是一种新的课程组织形式,也是一种新的教学理念[15],不仅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路径,也综合检验学生所学的方法,可作为经管类专业用于衡量专业办学成效的评估工具,检验专业的培养成果,在专业层次检验学生的专业学习成果、学习态度和学习能力。

[1] 程 远.建立校内仿真实习基地改革传统生产实习模式[J].高等教育工程,1997(9):32-36.

[2] 姚 玲.源于理科走进文科的实验室[J].自然辩证法研究,2015( 11):13-15.

[3] 张恭孝,杨荣华,孟庆建.利用仿真技提高专业实践教学效果[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4(12):18-20.

[4] 李 媚.构建经管类校内仿真实习的实践研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9):165-168.

[5] 杜承铭.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选择、构建及实现[J].教育与职业,2006(11):20-22.

[6] 潘懋元.中国高等教育的定位、特色和质量[J].中国大学教学,2005(12):4.

[7] 黄 璐,尚利宁,兰 山,等.经管类综合仿真实践教学平台构建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11):191-194.

[8] 金 涛,陈 媛.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初探[J].中国高等教育,2012(增刊1):71-72.

[9] Gibson S, Tranter J N. Beyond curriculum integration: A Humanities approach to teaching social studies [J]. Canadian Social Studies,1998,32(4):121-124.

[10] 胡 燕,李 伟,王 恬.高校专业建设研究浅探[J].江苏高教,2016(6):82-85.

[11] 祝爱民,于丽娟,蒋文杨.管理类跨专业综合实验体系构建与实施[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2):186-189.

[12] 詹姆斯·唐纳德·柯克帕特里克,温迪·凯塞·柯克帕特里克著;柯氏评估的过去和现在[M].崔连斌,胡丽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3-7.

[13] 余天佐,刘少雪.从外部评估转向自我改进——美国工程教育专业认证标准EC2000的变革及启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6):28-34.

[14] 叶剑明.多专业综合实训教程[M]. 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12:1-7.

[15] 朱科蓉,王 彤,刘守合,等.跨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4(9):209-211.

Study on Large-scale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Simul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 in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Field

LIUFeiyan,HUANGPeilun,GUANQing,ZHUJixu

(School of Management, 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Guangzhou 510800,China)

To bridge the students’ ability gap between learning and applying,management and economics programs attempted to induce integrated simulation internship in campus as a maneuver before the real internship start.Guangzhou College of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arried out several rounds of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simul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 successfully at the scale of thousand students,by using three modules (business-driven module,personnel organization module,optimal evaluation module) to promote the practice continually.With the deepening of practice,it was found that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simulation internship not only can train students’ ability in the course level by enriching,supplementing teaching content and forms; but also provide learning outcome feedback from program level,as well as train students while also improving the teachers’ application ability.This attempt allows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simul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 to be an active choice to cultivate talents instead of a passive resorts.The paper tried to explore an empirical pattern of large-scale multi-disciplinary simulation internship and discuss its value and implementation from the program’s perspective.

economic and management; multi-disciplinary; integrated simulation internship; practice teaching; program level

2016-11-15

广东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2013JK344);2013年广东省质量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SZL14002,JK130901);广东省质量工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57-SC151001);华南理工大学广州学院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科研项目(B1130013); 2016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应用型青年教师团队(JY161302)

刘飞燕(1983-),女,江西赣州人,硕士,讲师,管理学院副院长兼经管实验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运作管理、服务管理研究和教学管理、实验室管理工作。

Tel.:13570305380; E-mail:liufy@gcu.edu.cn

黄培伦(1949-),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院院长兼经管实验中心主任,专长组织行为与人力资源管理。

Tel.:13600003080;E-mail:huangpl@gcu.edu.cn

G 642.0; F 270

:A

1006-7167(2017)07-0278-05

猜你喜欢
经管类专业课程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