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实验诊断的发展历程及诊断技术综述

2017-08-16 11:41华彩丽杨红玉
河南畜牧兽医 2017年14期
关键词:病料抗原猪瘟

华彩丽,杨红玉

(1.舞阳县畜牧局,河南舞阳462400;2.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兽医实验诊断的发展历程及诊断技术综述

华彩丽1,杨红玉2

(1.舞阳县畜牧局,河南舞阳462400;2.南阳农业职业学院)

诊断是兽医工作的首要任务之一,诊断一词来自希腊文,是辨认和判断的意思。兽医通过询问病史,了解病情,临床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来判断动物所患疾病。通过前期收集的各种资料和数据,进行科学辨证的分析,以期得到尽可能符合疾病本质的结论,这就是一个诊断疾病的过程。这个过程无论对兽医还是对患病畜禽都是十分重要的。正确的早期诊断能使患病畜禽得到及时有效治疗,早日恢复健康,反之,错误的诊断会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危及生命。

1 兽医实验诊断的作用

在现代兽医学中,实验室的检查在诊断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提供重要的客观诊断依据。例如在进行大肠杆菌病的诊断时,实验室的检查既明确了疾病的病原,为进一步的药敏试验提供了依据,又为患病畜禽的治疗提出明确的办法。

实验室诊断在疾病预防中的作用尤为明显。这是因为疾病早期往往缺乏明显症状和体征,很难引起注意,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查确诊,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正是由于实验室检查在诊断工作中的重要性,才从诊断学中逐步独立出一门新的学科——实验诊断学或临床实验诊断学。

2 兽医实验诊断的发展历程

随着现代兽医学的发展,兽医开始借助一些实验室检查对患病畜禽进行诊断。18世纪,主要仪器是显微镜,除血液检查外还开展了对尿、粪、痰的检查,逐步形成了以血、尿、便三大常规为主要检验项目的实验室。从19世纪末开始,在用显微镜检查各种染色涂片中细菌的同时,还发展了各种细菌培养技术,这就构成现代兽医院实验室的雏形。

实验诊断学是与多种专业学科相关的一门边缘学科,也是应用基础兽医学的理论和技术为临床兽医学服务的学科。它的基本任务是通过生物、微生物、血清、化学、生物物理、细胞或其他检验以获取病原体、病理变化和脏器功能状态等资料,与其他检查相配合以确定患病畜禽的诊断。实际上不仅在疾病诊断上,患病畜禽治疗也有很多地方需要实验室的配合,有时甚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样在判断疾病预后,治疗疗效时,实验室检查常是较好的客观指标。

3 兽医实验诊断的方法

实验室诊断是疫病确诊的主要手段,同时也是流行病学监测的重要方法。通过实验室诊断可以发现传染源、确定各种传播因素和易感动物,在疫病预防和扑灭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常见的兽医实验诊断方法如下。

3.1 微生物学诊断

运用兽医微生物学的方法进行病原学检查是诊断动物疫病的重要方法之一。

3.1.1 病料的采集

正确采集病料是微生物学诊断的首要环节。病料力求新鲜,最好能在畜禽濒死时或死后数小时内采取,要求尽量减少杂菌污染,用具器皿应尽可能严格消毒。通常可根据所怀疑病的类型和特性来决定采取哪些器官或组织。原则上要求采取病原微生物含量多、病变明显的部位,同时易于采取,易于保存和运送。如果缺乏临床资料,剖检时又难于分析诊断可能为何种病时,应比较全面地取材,例如血液、肝、脾、肺、肾、脑和淋巴结等,同时要注意采取带有病变的部分。如怀疑炭疽,则非必要时不准做尸体剖检,只割取一块耳朵即可。

3.1.2 涂片

镜检通常选择有明显病变的不同组织器官的不同部位进行涂片、染色镜检。此法对于一些具有特殊形态的病原微生物(如炭疽杆菌、巴氏杆菌等)引起的疫病可以迅速做出诊断,但对大多数疫病来说,仅能提供微生物学诊断的初步依据。

3.1.3 分离培养和鉴定

用人工培养的方法将病原微生物从病料中分离出来,然后再进行形态学、培养特性、动物接种及免疫学试验等作出鉴定。

3.1.4 动物接种试验

主要用于病原体致病力检测,通常选择对该种病原微生物最敏感的实验动物,如家兔、小鼠、豚鼠、仓鼠、家禽、鸽子等进行人工感染试验。将病料用适当的方法处理后人工接种实验动物,当实验动物死亡或经一定时间剖检后,观察病理变化,并采取病料进行涂片检查和分离鉴定。从病料中分离出病原微生物,虽是确诊的重要依据,但也应注意动物的“健康带菌”现象,其结果还需与临床诊断结合起来进行分析,有时即使没有发现病原微生物,也不能完全否定该种疫病的可能性。

3.2 血清学诊断

血清学诊断是疫病诊断和检疫中常用的方法,是利用抗原和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免疫学反应进行诊断。可以用已知抗原来测定被检动物血清中的特异性抗体,也可以用已知的抗体(免疫血清)来测定被检病料中的抗原。常用的血清学试验有中和试验(毒素抗毒素中和试验、病毒cfl试验等)、凝集试验(直接凝集试验、间接凝集试验、间接血凝试验、SPA协同凝集试验、乳胶凝集试验、血凝和血凝抑制试验)、沉淀试验(环状沉淀试验、琼胶扩散沉淀试验和免疫电泳等)、溶细胞试验(溶菌试验、溶血试验)、补体结合试验以及免疫荧光技术、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酶技术、放射免疫分析等。近年来由于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血清学试验在方法上日新月异,发展很快,其应用也越来越广,已成为疫病快速诊断的重要工具。以猪瘟血清学诊断方法为例,分为以下几种。

3.2.1 间接血凝试验

间接血凝试验是用已知血凝抗原检测未知血清抗体的试验,称为正向间接血凝试验(IHA)抗原,与其对应的抗体相遇,在一定条件下会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单这种复合物的分子团很小,肉眼看不见。若将抗原吸附(致敏)在经过特殊处理的红细胞表面,只需少量抗原就能大大提高抗原和抗体的反应灵敏性。这种经过猪瘟纯化抗原致敏的红细胞与猪瘟抗体相遇,红细胞便出现清晰可见的凝集现象。间接血凝试验操作简单,易制定,既可检测抗原,也可检测抗体,可以有效监测猪瘟免疫抗体水平。

3.2.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猪瘟弱毒单抗纯化酶联抗原和猪瘟强毒单抗纯化酶联抗原,分别供检测经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后产生的抗体和感染猪瘟强毒后产生的抗体之用。

3.2.3 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

PCR技术是以待扩增的两条DNA为模板,在一对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引物的介导下,通过耐高温DNA聚合酶的酶促作用,快速特异地增出特定的DNA片段。广泛用于猪瘟病毒感染和猪瘟的诊断。

3.2.4 间接免疫荧光试验

一般是采用发病动物器官的冰冻组织切片直接进行荧光抗体试验,许多国家和地区已将该法作为法定诊断方法,在我国的应用也较为广泛。此法操作简便、结果可靠,可在2 h内完成。检查器官可以是扁桃体、脾、肾等,以扁桃体为最佳。也可将病料乳剂接种细胞培养物,随后再用荧光抗体检出感染细胞,这样可提高敏感性。

3.2.5 其他血清学诊断技术

除上述几种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以外,还有一些其他的诊断技术,其中包括动物试验、病毒分离、血清中和试验、骨髓细胞学检查法、核酸探针杂交试验等多种方法。

3.3 免疫胶体金技术

免疫胶体金技术是目前较为普遍使用的一种快速诊断技术,主要通过以胶体金富集物的显色作为指示的一种直观、快速的技术。胶体金通过正负电荷相互吸引与大蛋白分子聚合在一起,当胶体金富集到一定程度时便会显出颜色信号,以此来诊断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的存在。该检测技术具有高效、准确、简便、敏感度高等特点。

3.4 分子生物学诊断方法

3.4.1 PCR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分子生物学诊断技术,该方法同样被应用到多种传染病病原的检测中。有学者还设计引物创建了套式RT-PCR方法并应用于PRRSV抗原检测,这种方法可以灵敏地区分不同来源的PRRSV毒株。

3.4.2 基因芯片

随着人类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新技术的不断完善和发展,一批新兴的高通量基因检测技术被发展起来,其中就包括基因芯片技术。大量临床样品的采集,势必需要高通量的检测方法,在这种趋势的催生下,基因芯片技术也应用到PRRS及其他传染性疾病的诊断当中。我国学者高淑霞等对PRRSV、猪伪狂犬病毒、猪细小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和猪瘟6种病毒进行基因芯片检测,应用不同病毒的特异性探针检测不同的信号,经过一次操作同时获得6种病毒抗原的检测结果。该方法具有高效、便捷、同时检测多种疾病的优点,但因其成本相对较高,技术要求高,未能普及应用,但随着该技术的不断发展及检测成本的降低,相信这种高通量、高效率的检测方法肯定能够获得普遍认可及应用。□

S854.4+3

B

1004-5090(2017)07-0043-02

猜你喜欢
病料抗原猪瘟
基层兽医猪病料常用采集操作技术
猪瘟爆发,猪肉还敢吃吗?
非洲猪瘟来袭,这些问题一定要知道
猪瘟病毒感染的诊治
毛皮动物病料采集及送检注意事项
一例外购猪猪瘟暴发后的诊断与防控措施
基层兽医病料采集的要点分析
梅毒螺旋体TpN17抗原的表达及纯化
结核分枝杆菌抗原Lppx和MT0322人T细胞抗原表位的多态性研究
APOBEC-3F和APOBEC-3G与乙肝核心抗原的相互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