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月平,朱忠华,曾 晟
南华大学 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我国高校铀矿地采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
杨月平,朱忠华,曾 晟
南华大学 核资源工程学院,湖南 衡阳 421001
近10年来,随着市场对人才需求增大,我国高校铀矿地采冶专业扩大了招生规模,并相应地完善了课程体系,提高了师资队伍学历层次,通过科研训练加强学生创新意识培养,加大了研究生教育改革力度,以期提高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但培养中仍存在一些问题。随着我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和矿业“走出去”战略的实施,高校铀矿地采冶专业也应根据市场对人才需求,采取控制适度招生规模,完善教学资源,细分培养目标,加强过程管理等措施,培养高素质铀矿地采冶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铀矿行业和教育环境新形势。
铀矿地采冶专业;人才培养;人才质量
uranium geology and mining and smelting;talent cultivation;talent quality
根据我国《国家核电发展专题规划(2005-2020年)》[1],到2020年我国将核电运行装机容量将达到4000万千瓦,并有1800万千瓦在建项目结转到2020年以后续建。2011年日本福岛事故后,我国核电项目处于停滞状态,但从2015年开始再次重启,我国核电发展获得迅速推进,将迎来新一轮高潮。铀矿是核电的粮食,随着核电的快速发展,铀矿需求量必然上升。这样一来,行业对铀矿地采冶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在数量和质量上都会提高。但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形势变化,矿产资源供需发生变化。未来一段时期,大宗矿产品市场依旧延续缺乏动力支撑,矿业将进入低谷期。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铀矿地采冶专业人才培养该如何适应新常态?本文通过调查我国铀矿地采冶领域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并结合我国矿业发展战略和学科特点,提出高校铀矿地采冶人才培养对策与建议。
1.招生规模扩大
我国有50多所高校开设了地采冶相关本科专业,其中有29所高校可招生硕士研究生,17所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这些高校的地采冶专业大多以煤炭和金属矿为专业特色,只有南华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地采冶专业一直以来以铀矿为专业特色。南华大学开设有资源勘查工程、矿物资源工程(采矿工程)、矿物加工工程三个本科专业,东华理工大学开设有资源勘查类(含地质工程、资源勘查工程、资源勘查技术及工程三个专业)和采矿工程专业。南华大学从2005年开始扩大招生,特别是2010-2014年保持了较大的招生规模,如图1。
资源勘查类专业是东华理工大学的优势专业,近五年来保持了较大的招生规模(如表1),采矿工程专业于2012年开始招生。
图1 南华大学地采冶专业近十年本科生招生人数
表1 东华理工大学地采冶专业近五年本科招生计划
综合来看,两校“十二五”期间的招生规模均大于“十一五”期间的招生规模。由此可见,核行业对铀矿地采冶人才需求数量明显增高。同时,行业对人才质量也提高了要求。从高校人才培养来看,两所学校在研究生招生方面扩大了招生规模,东华理工大学相关专业近三年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招生人数都保持在100名以上,南华大学研究生招生人数也保持在50人左右。
2.课程体系设置较系统
南华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的地采冶专业都有几十年的办学历史,目前已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专业课程体系。分析这些专业的课程体系,大致沿袭了传统的基础课、专业课、选修课的分类模式,但也有一些改进,如增设了专业拓展类课程和人文素养类课程(如图2)。
图2 地采冶专业课程体系
专业与学科基础课程注重系统学习专业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包括数学、物理、化学、力学等学科基础课和地质学基础理论、工程制图基础知识等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核心课程注重专业核心理论知识的学习与专业技能训练;专业拓展课程注重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开阔视野,此模块的课程符合专业特色、行业特点,内容设置较为广泛;专业特色课程突出铀矿地质、铀矿采冶的特殊技能的训练;人文与素养课程注重学生人文知识、创新能力、系统思维及个人世界观、职业精神的培育。
3.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提高
要培养出高质量的学生,必须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学历是反映教师基础理论、教学与科研水平和潜在能力的标志之一。近年来,高校铀矿地采冶专业的专业教师学历层次普遍有了较大提高。以南华大学为例,铀矿地采冶专业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教师的比例由2001年的7.1%上升到了2010年的41.9%,提高了近35个百分点;到2015年底,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已经超过60%,具有硕士学位的教师比例则在95%以上,高学历教师已经成为教学队伍主体。
4.科研训练进入本科阶段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化和社会对创新型人才需求的升温,越来越多的高校重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科学研究作为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有效措施和重要内容,也逐步深入到本科生教学体系中。在南华大学和东华理工大学,铀矿地采冶专业的本科生中有50%以上的学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各类科研项目。学生不仅可以参与“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竞赛、教育部和省级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等,还可以申报学校推出的本科生科研项目。如南华大学核资源与环境创新训练中心每年资助30项学生创新训练项目,这些项目主要面向铀矿地采冶和环境专业的学生;东华理工大学的学生则可以参与学校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的申报。除此以外,每年还有不少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主要负责实验、资料收集、数据整理等工作。科学研究工作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初步科研能力,其重要意义更在于通过科研训练培养了学生自己动手、团结协作、积极创新和唯实求真的科学精神,激发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研究生教育改革力度大
自2010年教育部开始减少学术型硕士,增加全日制专业型硕士招生以来,各高校根据培养要求,改革了培养模式,实施了不同培养模式培养硕士研究生。学术型硕士侧重学术创新力的培养,鼓励研究生创新,资助研究生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与重要学术竞赛,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创新水平;专业型硕士侧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培养分两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一年时间的校内理论学习,第二阶段为两年时间的企业专业实践,学位论文在第二阶段完成,并相应地配备了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在研究生培养质量方面,制定了较为全面的质量监控办法,完善了双导师制,强化导师在培养各环节及学术能力和学术道德教育中的职责。在研究生教育经费方面加大了投入,实行全面奖学金制度,学业奖学金的评定重把学术成果,激励研究生取得高水平成果。
1.培养质量有下降
人才培养质量是高校教育质量的核心,受到高校的普遍重视。但近几年来,在企业反映难以找到合适的大学毕业生的同时,却又有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工作。究其原因,不能不忽视高校毕业生在质量上有所下降。学生培养质量下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来自于社会、学校方面的原因,也有来自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从学校方面看,高校扩招导致的教育资源降低特别是师资力量不足是不可忽视的原因。高校为解决这一问题就改小班教学为大班授课,其结果是课堂秩序差、师生互动少、教学方法单一、实践课堂学生不能得到很好的锻炼和指导,导致教学质量下降[2]。从学生自身方面看,较为突出的一点体现在一些学生有较强的“专业思想”。矿山企业特别是铀矿企业所处位置一般都很偏僻,很多年轻人宁愿留在大城市工作,即使过得异常艰辛,也不愿意到远离城市的矿山企业工作。受这些观念影响,一些学生从内心排斥地采冶专业,他们入校后,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适应大学生活和学习专业知识,造成学习上的困难和生活上的被动,最终导致培养质量下降。
2.拓展课程落实不到位
高校在地采冶专业的培养方案中设置了一定量的拓展课程,这对提高学生专业综合素质、开阔视野能起到良好作用。如南华大学矿物资源工程专业设置的“矿床特殊开采方法”,资源勘查专业设置的“数学地质”、“现代测试技术”等课程。实际中,这些拓展课程并不能一一开设,其主要原因是师资不够,地采冶专业教师每人承担了2~3门本科生理论课程,承担了学生的实践教学、专业和学科建设的任务,无法承担更多的课程教学。事实上,由于很多拓展课程属于边缘学科,如“数学地质”,对地质学、数学、电子计算机等专业知识要求高,目前教师还不能很好地胜任课程教学。因此,这些拓展课程在学生培养中流于形式,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3.青年教师工程经验不足
地采冶专业都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丰富的工程实践经验有利于提升教师授课效果。近年来,尽管教师学历层次得到很大提高,但同时教师队伍也趋于年轻化,40岁以下教师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青年教师学历高、基础好、有理论,但工科高校青年教师大多是从学校到学校,工程实践经验不足,联系工程实际能力弱,在教学中难免存在教学理论与实践脱节的问题[3]。于是,在教学中出现了案例教学缺乏,教学方法公式化(教师讲,学生听,教师留题,学生做题),授课方式单一等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很难被调动起来,也很难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学生科研训练尚需完善
国外实践证明,本科生早期参加科研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个有效措施,但其实施与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项目的申报、实施、结项与成果管理各环节,若管理和监管不到位,势必达不到预期效果。目前科研训练的组织实施主要有以下方面尚需完善:一是申报阶段的宣传和组织工作不到位。宣传和组织不到位,很多学生不了解活动情况,自然也不会参与进来。二是项目的评审不够规范。由于师资有限,再加上评审教师一般都是义务评审,往往出现评审过程控制不严。比如学生递交的项目申请没有获批,到底是哪些方面存在不足,没有给出恰当的评审意见,不利于学生进一步改进,自然也起不到提升能力的目的。三是项目实施过程中,监控尚需严格。这主要包括开题、中期检查和项目结题三个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制定规范的制度和细则,要避免制度流于形式,工作走过场。四是激励机制比较欠缺。高校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大多是规定了老师的职责却没有对等的权利,对学生权利和义务的规定则更少[4];在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方面,则还缺少相应的实效机制。
当今世界经济互相渗透,高度融合,早在2010年的中国国际矿业大会上就提出要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我国正在编制“十三五”矿产资源规划,其原则就包括坚持立足国内、守住资源安全底线和坚持互利共赢、深化国际矿业合作。由此可见,我国矿业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必然的。在这样的背景下,高校培养地采冶专业技术人才也要适应行业需求和时代背景。
(1)根据人才需求多样化,细分人才培养目标。一方面,随着全球经济延缓结构性调整,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进入新常态,矿产资源供需也发生深刻变化。未来一段时期,大宗矿产品市场依旧延续缺乏动力支撑,矿业将进入低谷期。在这样的背景下,学生就业压力增大,细分人才培养目标,可为学生拓展就业渠道。另一方面,随着我国矿业“走出去”策略和深化国际矿业合作,通过开设国际商务英语、专业课双语教学课程等相关课程,培养具有一定外语能力、国际化矿山企业管理理念、国际矿业法律与法规意识、能适应国际矿业发展趋势的高素质技术人才。此外,绿色矿山、智能矿山和深部开采的是未来矿山行业发展方向,细分目标,培养具有扎实理论知识、较强创新意识的高素质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以满足行业发展的人才需求,是高校铀矿类专业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使命。
(2)加强教学条件建设,改善人才培养环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明确[5]: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高校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可从两方面入手,一是加强教学软条件建设,包括构建一支年龄结构、职称结构合理、具有一定工程经历的师资队伍,加强师德师风、教风学风建设,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职业精神教育等;二是加强教学硬条件建设,包括追加教育投资,建设校内实验教学实验室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加强校园环境和课堂环境建设,加强教学信息化建设等。
(3)丰富教师工程经验,强化教学师资保障。《纲要》指出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关键。铀矿地采冶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应打造一支具备一定工程实践能力的教师队伍。一方面,高校可以通过鼓励青年教师全脱产参加企业培训或项目合作研究的方式进入企业获取工程经历的方式,丰富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学校可根据教学和专业实际需要,有计划地引进具备较高学历和较强实践能力的“双师型”人才充实到师资队伍;同时,高校还可以聘请铀矿企事业单位具有丰富工程经验的高级工程师到校任教或兼职,以此来帮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改革创新是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既要改革体制机制,又要改革教学内容、方法、手段。随着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新技术革命突飞猛进,先进教育技术大量涌现,特别是MOOC的兴起,给大学教育带来了新机遇、新挑战。它们正深度改变着现有的教育教学方式、人类思维模式和学术组织形式,有可能直接冲击教育界现有领跑者的优势地位,催生全球高等教育的新格局。[4]新形势对高校教育提出了新要求,铀矿地采冶专业必须结合专业特色加强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加强教育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比如探索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人才共育模式,“四位一体”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探索启发式教学、研究性学习指导等教学方法;探索微课、MOOC等课程教学新模式,等等。
(5)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学生培养质量。高校教育对象具有思想和能动性,个体之间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性。培养实行过程管理,有利于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培养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及时反馈和果断处理。高校须根据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2)4号)制定全面的教学过程管理的相关制度和规定,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加强校风、教风、学风、考风建设,规范教学运行,完善学生科研训练相关规范和要求,严格学生科研训练,加强培养过程管理,强化学生培养质量。
[1]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5-2020年)[EB/OL].〔2016-05-10〕. http://www.ndrc.gov.cn/ gzdt/200711/W020071102332040700553.pdf.
[2] 牛静静.扩招后高校教学质量问题以及应对措施[J].教育教学论坛,2013(39):128-129.
[3] 李明成,陈建平,童明波.着力实践提升青年教师教学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3(1):29-32.
[4] 黄凤兰,易志鹏.我国高校本科生科研管理办法规范化研究[J].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10-1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2016-05-10〕http://www.gov.cn/ jrzg/2010-07/29/content 1667143.htm.
G642
A
1006-9372(2017)02-0012-04
2016-05-21;
2016-08-18。
湖南省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教学与改革研究重点项目(JG2011A018),国家一类特色专业(矿物资源工程专业)项目的部分成果。
杨月平,女,副教授,主要从事采矿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投稿网址: www.chinageoeducation.net.cn 联系邮箱:bjb3162@cugb.edu.cn
杨月平,朱忠华,曾晟.我国高校铀矿地采冶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存在问题及对策[J].中国地质教育,2017,26(2):12-15.
Title:Present Situation, Problems and Countermeasures in Talent Cultivation of Uranium Geology and Mining and Smelting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Author(s):YANG Yue-ping, ZHU Zhong-hua, ZENG She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