谎话连篇

2017-08-15 03:36余和吉特·巴塔查尔吉
华夏地理 2017年6期
关键词:谎言

余和吉特·巴塔查尔吉

学会说谎是儿童发育的自然阶段。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李康探究了儿童随年龄增长而变得更加善于说谎的过程。研究助理达尔尚·潘内塞尔和九岁的阿梅莉亚·童演示李康在科研中使用的近红外光谱仪。

赝品画家

自我膨胀

马克·兰迪斯自称是失败的商业画师,近三十年间致力于仿冒名人画作,包括这幅以风俗画家威廉·马太·普赖尔的风格绘制的作品。他假装慈善家和耶稣会牧师,将赝品捐给博物馆,享受人们的礼遇。“我从未经历过这种待遇,因此希望能够维持。”他说,“我对此问心无愧。被揭穿后不得不停止,令我感到非常难过。”

1989年秋季,普林斯頓大学迎来新生亚历克西·桑塔纳。招生委员会认为他的身世格外感人。他基本没接受过正式教育,青少年青少年期几乎独自度过,在犹他州的野外生存,放牛、喂羊、阅读哲学,在莫哈韦沙漠中独行,练成长跑健将。

桑塔纳很快成为校园明星,学业上也颇为顺利,几乎每门功课都是A。拘谨的言行和稀罕的背景为他罩上神秘光环,当舍友问他为何床铺总是那么整齐时,他回答说自己只睡地板。对于一个大部分时间在野地露宿的人来说,不习惯睡床似乎是件顺理成章的事。

可惜一切只是谎言。入学约18个月后,一名女士认出他是六年前在加利福尼亚州帕洛阿尔托高中就读的杰伊·亨茨曼。但那还不是他的真名。普林斯顿的管理者最终发现他的真实身份是31岁的詹姆斯·霍格,曾在犹他州因占有窃取的工具和自行车配件入狱。他是戴着手铐被警方从普林斯顿带走的。

那以后,他又多次因偷盗被拘。去年11月,他因盗窃罪在科罗拉多州的阿斯彭市被捕时,再次试图假冒他人。

人类的历史中充斥着霍格这类诡计多端、驾轻就熟的骗子。其中许多是罪犯,巧舌如簧,无中生有,骗取利益。例如金融家伯纳德·麦道夫,多年以来令投资者损失数十亿美元,直到他的庞氏骗局垮台。还有通过欺骗获取和维持大权的政客,包括因否认参与水门事件而臭名昭著的理查德·尼克松总统。

有时人们为了提升自我形象而说谎——这种动机或许可以最好地解释为何唐纳德·特朗普总统明显失实地声称自己就职典礼的参与人数超过了贝拉克·奥巴马的第一次就职典礼。人们也为了掩饰不良行为说谎,如美国泳将瑞安·洛赫特在2016年夏季奥运会中所为:他宣称自己在加油站被持枪抢劫,事实是他和泳队成员在聚会饮酒、损害他人财物后被武装警卫抓个正着。即便在科研学术界——大部分人致力于追求真相的领域——也是无良骗子迭出,代表人物有物理学家扬·亨德里克·舍恩,他声称在分子半导体研究中所获得的突破经证实为造假。

登峰造极

自愚自乐

雅各布·哈勒希望成为超级英雄,以此为题编的一篇瞎话让他赢得了西弗吉尼亚最大谎言家奖、范代利亚聚会(在查尔斯顿举行的民俗节日)金铲子奖。“假如没有虚构,我的生活就显得太无聊了。”哈勒说。他打算“终身扯淡,信不信由你”。

骗子们获取恶名是因为他们过于恶劣、厚颜无耻、或造成过大损失,但他们的欺诈行为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么反常。冒名顶替者、诈骗犯、吹嘘的政客所说的谎话仅算是自古以来代表人类行为特征的谎言金字塔上的顶尖之作。

事实是,编造谎言乃是我们大多数人十分擅长的行为。我们在大事小情上对陌生人、同事、朋友以及爱人大言不惭。我们虚妄的能力和信任别人的需求同属基本特质。讽刺的是,后者令我们在察觉谎言方面十分无助。欺诈的元素早已织入我们的基因,以至于可以诚实地宣称:说谎是人类的天性。

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的社会心理学家贝拉·德保罗首次系统性地记录了说谎行为的普遍性。二十年前,德保罗及其同事让147名成人在一周内记下每个试图误导他人的时刻,发现研究对象平均每天说谎一到两次。大部分谎言都是无害的,为掩饰个人不足或避免伤害他人而说。其中一些属于借口——有人将没有倒垃圾归咎于不知到哪里去倒。还有人说谎是为了假造个人形象,例如声称自己是外交官的儿子。这些都是轻微的不当行为,但德保罗及其同事后来在对类似对象进行的一项研究中发现,大多数人曾在人生中某刻说过一次或多次“严重的假话”——例如向配偶隐瞒出轨,或在申请大学时虚报信息。

人类普遍拥有欺瞒彼此的能力,这点不足为奇。研究者推测,说谎行为源起于语言出现后不久。不用武力而操纵他人的本领很可能为争夺资源与配偶的竞争提供先机,与动物世界中的欺瞒策略——例如伪装——的进化类似。“与其他获得权力的方式相比,说谎是如此轻而易举。” 对这一课题有着卓越见解的哈佛大学伦理学家希瑟拉·博克写道,“依靠说谎骗取他人钱财比动粗或抢银行容易多了。”

在说谎被接受为人类根深蒂固的特性之后,社会学家和神经科学家们开始探究这一行为的性质和根源。我们是从什么时候、如何开始学会说谎的?欺诈在心理学和神经生物学上的根基是什么?大部分人的底线在哪?学者们发现,我们倾向于相信一些谎言,即使揭破它们的证据确凿、明白无误。这些发现表明,我们欺瞒他人的倾向,以及易被骗取的弱点,在社交媒体的时代更为加剧。我们的社会区分真实与谎言的能力正处于空前威胁之下。

在我小学三年级时,有个同学带了一套跑车贴纸到学校里炫耀。贴纸十分花哨,我极度想要得到,于是在体育课时留在班里,将贴纸调包。同学们回来时,我的心开始狂跳,生怕被发现。我想出一招先声夺人,于是告诉老师有两个骑摩托的大孩子进入教室,翻动书包,拿走了贴纸。可想而知,我的小伎俩不堪一击,只得不情愿地交出偷走的宝贝。

谎从何来

人人说谎,但动机有别。人们决定说谎还是诚实为的都是实现某个目的。“如果诚实不管用,我们就会说谎。” 科研者提姆·莱文说。

歪曲事实

“说实话是自然而然的,”心理学家布鲁诺·沃舒尔说,“说谎则需要付出努力,需要拥有机敏、灵活的头脑。”和说话走路一样,说谎也是发育过程之一。儿童在两岁到五岁之间学会说谎,在探测自主性阶段谎话最多。

24小時内说谎频率按年龄划分

冒名顶替

为个人牟利说谎

小弗兰克·阿巴内尔现在是备受尊崇的安全顾问,但他年轻时厚颜无耻的行骗行为却是2002年电影《猫鼠游戏》的灵感来源。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16岁离家出走的阿巴内尔,学会靠卖弄小聪明谋生,伪造支票、行骗和冒充他人。“要生存,我就不得不自由发挥。”他说,“我的确为此愧疚,并会悔过终身。”阿巴内尔曾冒充飞行员、儿科医师以及哈佛法学院毕业的律师。

秘密特务

为国家说谎

前中央情报局特工瓦莱丽·普莱姆从事潜伏行动二十年。2003年,布什政府官员把她的真名泄露给报纸专栏作家,导致其身份暴露,终结秘探生涯。由于其丈夫曾揭露白宫夸大情报、为入侵伊拉克开脱,所以二人称这是对他们的报复行为。多年间谍生涯教给她什么?“大多数人,”她说,“迫不及待地想要一诉衷肠。”

总统的谎言

尼克松否认参与水门事件,让总统谎言更上一层楼。

1972年6月17日晨,五人因闯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被捕,以《华盛顿邮报》记者鲍勃·伍德沃德和卡尔·伯恩斯坦为首的媒体刨根问底,披露出窃听设备、秘密文件和封口费。理查德·尼克松总统否认牵涉丑闻,在全国播放的新闻发布会上宣称“我不是骗子”。但白宫的遮掩失败了。尼克松面对几乎不可避免的弹劾,于1974年8月9日宣布辞职,结束第二届总统任期。

其他著名谎言

唐纳德·特朗普:“要是除去数以百万计的非法投票者,我就是普选票的赢家。”

这位总统赢了选举人票,但输了普选票。他频频发推特消息,让爱较真的人忙个不停。这些消息中有许多都能证明并非事实。但并不存在严重选票舞弊的证据。

比尔·克林顿:“我没有和那位女子发生性关系。”

克林顿在1998年初的否定回答,后来被莫尼卡·莱文斯基裙子污渍中的DNA证实是谎言。

我幼稚的谎言——相信我,如今利落多了——与六年级时的轻信前后呼应:朋友告诉我他家拥有一架飞船,可以去往世界各地。我打算登船旅行,请父母准备几包干粮。我不顾哥哥的嘲笑,拒绝否定朋友的大话,最后还得靠对方的父亲说服我是被耍了。

我和朋友说的谎话在同龄人中实属平常。和学习走路、说话一样,说谎也是一种发育里程碑。虽然父母常为孩子说谎担忧,认为这是失去童真的象征,多伦多大学心理学家李康却将幼童中这种行为的出现视为认知系统发展正常的保证。

为了研究孩童的说谎行为,李康及其同事进行了一项简单的实验。他们让孩子通过音频线索猜测藏起来的玩具。前几个线索都很明显,例如狗叫是小狗,猫叫是小猫,孩子们可以轻易回答。然后开始播放与玩具完全无关的音频。“例如播放贝多芬,但玩具是个小车。”李康解释说。实验者假托接电话走开——这是为科学而说的谎言——告诉孩子们不要偷看玩具。回来后,实验者向孩童征求答案,接着提问:“你偷看了没有?”

李康和同事通过隐藏的摄像头发现,大部分孩子无法抗拒偷看的诱惑。偷看后说谎的比例与年龄相关。两岁的偷看者中只有30%为此说谎;三岁组中有50%说谎;而到了八岁,约80%的孩子声称没有偷看。

孩子说谎的能力随年龄而增强。猜测偷看过的玩具时,三、四岁的孩子一般会直接说出正确答案,而没意识到这会透露出他们犯规和说谎的事实。到七、八岁时,孩子们学会修饰自己的谎言,故意给出错误答案,或试图让答案听起来像是个有理有据的推测。

五、六岁的孩子的反应在两者之间。在一次实验中,李康使用了巴尼恐龙玩具。一名五岁女孩否认偷看藏在遮布下面的玩具,对李康说她想在猜测前摸摸看。“于是她把手伸到遮布底下,闭上眼睛,然后说:‘哈,我知道这是巴尼。”李康回忆道,“我问‘为什么?她答道:‘因为摸着像是紫色的。”

促使诡辩能力增强的是孩子换位思考的能力,这种能力被称作心智理论,它是我们为理解信仰、动机和关于他人的信息而获取的机能。大脑的执行功能也是说谎的基底,提供了计划、集中注意和自我控制的能力。李康实验中说谎的两岁儿童在心智理论和执行功能的测试中胜于同龄人一筹。即使到了16岁,善于说谎的孩子也比不善说谎者表现更佳。另一方面,心智理论发育滞后的自闭症谱系障碍患者则不太擅长说谎。

不久前的一个早晨,我搭优步车拜访杜克大学心理学家、世界一流谎言研究专家丹·艾瑞里。车子内部虽看似整洁,但飘着强烈的臭袜子味,而司机尽管彬彬有礼,却半天找不到路。终于到达目的地后,她微笑着问我是否能给她五星好评。“没问题。”我答道。后来,我给了她三颗星。我告诉自己这样做为的是不误导成千上万的优步乘客,以图缓解内疚。

艾瑞里15年前开始为不诚实的行为着迷。他在乘长途飞机翻看杂志时,翻到一篇智力测验。回答了第一个问题后,他翻到后面查看是否正确,发现自己快速扫视了下一个问题的答案。继续以这种方式完成整个测试后,不出所料得分甚高。“完成问卷后,我觉得欺骗了自己。”他说,“想必是因为,我既想知道自己有多聪明,同时也想向自己证明我很聪明。”那次经历使艾瑞里发展出持续一生的研究说谎和其他不诚实行为的兴趣。

在他与同事在校园里和其他地方开展的实验中,志愿者获取一份有20道简单数学题的问卷。他们被要求在五分钟内尽可能多地答题,然后根据正确解答的多寡决定报酬的高低。先将试卷投入碎纸机,然后再报告正确的数目。但问卷并没有真的被切碎。结果是有许多志愿者说谎,平均谎称解开六道题,但实际上可能是四道。不同文化背景的参与者表现类似。看来大部分人都说谎,但只是对实情略作夸张。

运动界的丑闻

芝加哥白袜队在棒球世界大赛上的假输事件震惊全美。

近一个世纪前,芝加哥棒球白袜队的一些队员接受了高达10万美元(今天价值约140万美元)的贿赂,在1919年世界大赛上故意输给辛辛那提红人队。第一场比赛中众所期待的赢家——白袜队反常的草率投球就引起了怀疑。“我也不知道为什么那么做,”投手埃迪·西考特在大陪审团前作证时说,“多半是疯了。”他和其他七名队员,包括“赤脚乔”乔·杰克森被控九项共谋罪,但被陪审团宣告无罪。他们被终身禁赛。

其他著名谎言

兰斯·阿姆斯特朗:“我已经说了七年多了,我从未使用兴奋剂。”

这位七届环法自行车赛冠军多次说谎,2005年在CNN有线电视新闻的拉里·金面前再次否认用药。被剥夺冠军头衔后,2013年他承认使用兴奋剂。

罗茜·鲁伊斯:“我跑了全程,我真的跑了。”

这位1980年波士顿马拉松的女子冠军几乎滴汗未落,但否认作弊。在有证据显示她并未跑全程后,其头衔被撤销。

行骗艺术

以骗娱众

阿波罗·罗宾斯和结发妻子阿娃·多是生意伙伴,靠变戏法娱乐并教育大众。罗宾斯是位出奇敏捷的扒手,其最知名之举或许是掏空了一些执行总统任务的特勤局特工的口袋。多是魔术师,研读过精神生物学。“我们将骗术视为扭曲人们对现实认知的企图。”他们说,“这是一种亦正亦邪的工具,既可行善也可作恶,可用于忠告也可施以误导。”

金牌赌王

为战略优势说谎

丹尼尔·内格雷亚努包揽逾3200万美元的比赛奖金,是扑克比赛史上赢钱最多的人。这位出生于加拿大的超级明星二十年前移居拉斯维加斯,作为扑克大使周游世界,并上過无数电视节目。“如果你想打赢扑克,”他说,“欺诈绝对必要。”但当牌手费尽心机欺瞒对手,以至于渗透到他们的个人生活中时,他说,麻烦就来了。

身份诈骗

许多人自称是俄皇的公主,但无一属实。

那是一桩可怕的罪行:1918年,布尔什维克革命者处决了沙皇尼古拉二世、皇后及五名子女。但小女儿阿纳斯塔西娅是否幸存?好几名骗子利用这一丝希望冒名顶替,包括最著名的相貌酷似阿纳斯塔西娅的安娜·安德森。她于1938年向法院发出诉讼,想证明自己的身份并成为继承人,但失败了。既有人拥护也有有人质疑。安德森于1984年去世后,DNA测试验证她与罗曼诺夫没有关系,并显示其真实身份是一个名叫弗兰齐斯卡·尚茨科斯卡的波兰工人。

其他著名谎言

琼·洛厄尔:“任何一个傻子都能实话实说——但也乏善可陈。”

洛厄尔的知名之举是在1912年的畅销回忆录《摇篮深处》里无中生有,自称小时候与船长父亲在纵帆船上进行夏日探险。

汉·凡·米格伦:“这是耗尽心血之作。”

这位天资平平的20世纪荷兰画家通过伪造维米尔画作卷走数百万美元。他将假画放到烤箱中烘烤,使新鲜颜料看起来像是经历了数个世纪之久。

让艾瑞里感兴趣的不是为什么这么多人说谎,而是他们为什么没有把慌说得更大。即使在报酬大幅提高后,志愿者也没有提高说谎的程度。“我们为人们提供骗取大量金钱的机会,但他们只骗一点。因此肯定有某些东西阻止我们——我们中的大多数——不让我们天良丧尽。”他说。他认为,其原因是人们希望看到自己的诚实形象,因为大家都在某种程度上将社会教导的诚实美德内在化了。因此,除了反社会者,大多数人在说谎时都有个限度。艾瑞里和其他研究者揭示出,大部分人说谎的程度,由公众共识下形成的社会规范所决定。例如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为,从办公室文具柜里拿几根铅笔回家是可以接受的。

洛杉矶地区高等法院帕特里克·考文伯格法官的下属和法官同僚们都相信他是美国英雄。他声称自己曾在越南获得紫心勋章,并参与了中央情报局的秘密行动。他还吹嘘自己有显赫的教育背景——物理学学士、心理学硕士。但这些全不属实。当面临对证时,他将一切归罪于自己的幻想性谎言癖,这是一种倾向于将现实与幻想交织编造故事的症状。这一狡辩没能使其幸免于2001年从法官席除名的结局。

精神病学家对于心理健康和说谎之间的关系似乎没有取得一致见解,尽管某些精神疾病患者表现出特定的说谎行为。反社会者——确诊为反社会人格障碍的患者——倾向于说操纵性的谎言,而自恋者则可能通过说谎提升自我形象。

但那些比普通人更爱说谎的人大脑是否具有某些独特性?2015年,心理学家杨雅铃及同事对三组测试对象的大脑扫描图进行了对比,其中包括12名有反复说谎史的成人、16名符合反社会人格障碍标准但不常说谎者,以及21名既不属于反社会者也没有说谎习惯的人。结果表明,说谎者前额皮层中的神经纤维体积至少多出20%,说明惯于说谎者大脑中有更强的连通性。或许他们有能力更快地编造谎言,使其更倾向于说谎。但也有可能,这一特点是由不断说谎导致。

京都大学心理学家阿部修士和哈佛大学的乔舒亚·格林使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扫描测试者大脑,发现有欺诈行为者大脑伏隔核显示出更强的活性,这一位于前脑基部的组织在处理奖赏中起关键作用。“你的奖赏系统在得到钱财的可能性面前越兴奋——即使是在完全诚信的背景下——你越可能行骗。”格林解说道。换句话说,贪婪可能令人说谎。

一个谎言可能导致第二个、第三个谎言。霍格这类诈骗惯犯圆熟流利、恬不知耻的说谎行为就是证据。伦敦大学学院的神经科学家塔利·沙罗特及同事开展的实验显示,大脑能适应我们说谎时产生的压力或情感不适,让下一次说谎更加容易。在通过功能性磁共振成像对参与者的扫描中,研究者观察的是参与感情处理的杏仁核。他们发现,杏仁核对说谎的反应随说谎次数的增多不断减弱,即使谎言本身变本加厉。“也许轻微的谎言会通向严重的欺诈。”她说。

我们借以闯荡世界的大部分知识来自他人所授。如果没有交流中的绝对信任,我们就可能不再拥有社会关系,成为寸步难行的个体。“通过信任,我们获益良多。虽然偶尔会上当,相对来说害处却不大。”阿拉巴马大学伯明翰分校心理学家提姆·莱文将其称之为默认事实理论。

轻信的天性让我们自然容易受骗。“假如你对别人说:‘我是个飞行员。他们不会停下来想想:‘可能他不是飞行员。他干吗要说自己是飞行员?人们不是那么想问题的。”安全顾问小弗兰克·阿巴内尔说。他年轻时施展的骗术包括伪造支票和冒充航空公司飞行员,是2002年影片《猫鼠游戏》的原型。“这就是阴谋能够得逞的原因。当电话响起,显示致电者是国家税务局时,人们不假思索地相信这是真的。他们不会意识到有人篡改了来电显示。”

为钱蒙人

著名骗子设计的骗局流传至今。

1919年,意大利移民查尔斯·庞兹围绕国际回信券制造了金字塔骗局。他在诈骗高峰期每日买入25万美元(今天价值300万美元),骗取投资人向他投入数百万美元,承诺惊人回报。庞兹的计谋——以新投资者的钱付给老投资者——于1920年8月暴露,并被控86項邮件诈骗罪。2008年,现代版庞兹——伯纳德·麦道夫在欺诈投资人后被捕,受害人包括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桑迪·科法克斯、莎莎·嘉宝和埃利·威塞尔,诈取金额高达数十亿美元。

其他著名谎言

凯西·查德威克:“哦,放了我,放了我。听我说,我没罪。放了我!”

查德威克假冒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女儿,从银行骗取数百万美元,在1905年败露后仍然坚称自己是清白的。

詹姆斯·W.约翰斯:“吸烟‘上瘾的几率不比喝咖啡、茶或吃奶油夹心蛋糕高。”

这位R.J.雷诺烟草公司总裁在1994年国会听证会的笔录证词中,否认了烟草工业几十年来共知的事实:尼古丁具有成瘾性。

幻声幻色

寓教于虚

互联网上一些最著名的流行视频和图片由一个名为“扎尔杜鲁”的秘密艺术家演绎,这个神秘人很少展示制作过程。“和所有谜题一样,”扎尔杜鲁说,“我的作品是为了创造一种对世界奇妙的感观,挑战我们自认为的掌控和了解。”扎尔杜鲁以戴着公羊头的形象现身,象征进入潜意识心理的旅程,而解读神秘的祭司代表阴影自我。

作茧自缚

为职业发展而说谎

杰森·布莱尔是位人生导师,希图帮助他人找到和实现目标。在那之前,他曾是迅速得势的《纽约时报》记者,但其职业生涯在2003年崩溃,因他被发现在数十篇报道中假造、剽窃资料。“我的世界变了,曾经是报道别人的阴谋,后来自己成了谎言制造者,”他说,“最终又转而去探寻自己和他人说谎的原因。”

娱乐骗局

独具天资的马戏团老板P.T.巴纳姆利用了观众大开眼界的需求。

在1835年的首次表演中,菲尼亚斯·泰勒·巴纳姆将乔伊斯·赫斯吹捧为乔治·华盛顿161岁的保姆。人们争相惊叹于这“自然界和全美国最伟大的奇观”。巴纳姆利用公众对娱乐的渴求挣钱,在报纸中夸大其词、无中生有。他编造的关于赫斯的谎言在其死后败露:尸检显示她还不到80岁。巴纳姆制造假新闻的本领在他生病时登峰造极——他一手安排了自己讣告的发表,这样就可以在死前阅读。

其他著名谎言

都市流言:“保罗死了。”

关于保罗·麦卡特尼死于1966年车祸的谣言,令披头士乐迷在乐队的专辑中苦寻线索,包括1969年发行的《艾比路》。

奥森·威尔斯:“火星人的入侵多半不受欢迎。”

1938年10月30日,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播送《世界之战》,捏造关于外星人降落新泽西州的报道,引起一些听众的恐慌,但播音的演员威尔森表示对于有那么多人相信感到惊讶。

马萨诸塞大学心理学者罗伯特·费尔德曼将此现象称为骗子优势。“人们预期的不是谎言,也不会主动搜寻骗局。”他说,“并且很多时候,他们听见的只是自己想听的。”我们对于那些让自己感到愉快、舒适的甜言蜜语予以很少的抵抗——无论是不真实的赞美还是不现实的高投资回报。而当有钱有权、地位显赫的人向我们灌输妄语时,似乎更易被接受。媒体轻信了洛赫特宣称被抢的谎言并对其进行报道就是例证(后来很快被揭穿)。

研究显示,我们尤其倾向于接受那些支持我们世界观的谎言。声称奥巴马不在美国出生、否认气候变化、指控美国政府策划911恐怖袭击,以及散播其他“另类事实”(特朗普的顾问对其就职典礼人数夸口的诠释)的那些网络应声虫们,正是依靠人类这一弱点而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上猖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认知语言学家乔治·雷考夫说,揭穿这些人并不能摧毁他们的影响,因为人们评估呈现在自己面前的证据时,是通过先入为主的信仰和偏见构成的框架进行的:“如果面对的事实无法套入你的信仰框架,你就会要么充耳不闻,要么忽略不计,要么加以嘲讽,要么困惑不以——抑或在感到威胁时反唇相讥。”

西澳大学认知心理学博士生布莱奥尼·斯怀尔-汤普森带领的近期研究記录了有理有据的信息在纠正错误观念时的无效性。2015年,斯怀尔-汤普森及其同事向约两千名美国成年人展示两条声明中的一条:“注射疫苗导致自闭症”和“唐纳德·特朗普说注射疫苗导致自闭症”。(特朗普反复强调二者之间存在关联,尽管缺乏科学依据。)

不出意料,那些支持特朗普的参与者对于包含特朗普名字的错误信息显示出决然的坚信。事后,研究人员向参与者提供简要讲解,引用广泛调查,解释疫苗与自闭症之间不存在联系,然后要求他们再次评估自己的看法。不同政治背景的参与者在当时都接受了关于两者关联的声明与事实不符,但一周后再次测试时,他们对这条误导信息的信任程度几乎反弹到最初状态。

其他研究则显示,推翻谎言的证据事实上可能增强对它们的迷信。“人们更易相信他们所熟悉的信息的真实性,因此你的每次否定,都可能让它更耳熟能详。这让这种否定的长期效应反而降低,非常讽刺。” 斯怀尔-汤普森说。

我在采访她不久后就亲身体会了这一现象。朋友发给我一个链接,列举世界十大腐败政党,我看后立刻转发到WhatsApp上约一百名高中印度同学组成的群里。我那么热心分享的原因是印度国民大会党在其中名列第四。该党数十年来卷入无数腐败丑闻,我的得意窃喜缘于对其不齿。

但在分享文章之后不久,我发现那个包含俄国、巴基斯坦、中国和乌干达政党的排名并无可靠依据,由一个名为BBC新闻热点的网站制作——听起来像是可靠来源,但原来它与英国广播公司BBC完全无关。我在那个群里发信道歉,指出那篇文章十有八九是假新闻。

但这没能阻止其他人在第二天又数次将该文章发到那个群里。我意识到自己贴出的修正没有起到任何作用。我的许多朋友由于和我一样厌恶该党,都相信排名是真实的。而他们的每次分享,都是在或有意或无意地将其推向合理化。以事实反驳完全无效。

那么在我们的社会生活中阻止那些飞速蔓延的伪信息的最好方式是什么呢?答案并不明确。科技发展为欺诈开辟了新疆界,为我们说谎与轻信天性之间的古老较量增添了21世纪的新变数。

科研造假

巧妙捏造的人类祖先皮尔当人引发了一时轰动。

1912年,化石爱好者查尔斯·道森及其合作者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地质学家亚瑟·史密斯·伍德沃,宣布在英国皮尔当附近的砾石坑发掘出类人头骨碎片以及类猿颚骨。就在几年之前,道森写信给伍德沃,说自己在等待“重大发现”。皮尔当人的发现起初被视为填补了从猿到人进化过程中缺失的一环,因而饱受赞誉,但实际上这是个骗局:两人使用染色的骨头仿造古老化石,用磨小的猩猩牙齿冒充人类牙齿。

其他著名谎言

黄禹锡:“我制造了一个假象,让它看起来像是真的,我沉醉在自己造就的泡沫里。”

这位韩国科学家在2004年宣称他从世界首个克隆人类胚胎中提取了干细胞系。他的数据是假造的。

马默杜克·韦瑟雷尔:“我们就给他们一个怪物。”

这位英国电影制作人让继子用玩具潜水艇制作尼斯湖怪兽,用木头-塑料合成物塑造头部,伪造出的怪物出现在1934年臭名昭著的假照片中。

猜你喜欢
谎言
《一次别离》:隐秘的谎言
谎言之境
谎言之境
“谎言”中的爱
真实的谎言
谎言
妈妈的谎言
愚人节的谎言
揭穿谎言
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