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校本培训模式 促进教师主动发展

2017-08-15 09:01陈丽威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盖州市研讨校本

校本培训是伴随着时代步伐和教师教育发展而诞生的一种富有生机与活力的新型培训模式,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盖州市西海中心小学为提高全体教师的整体水平,结合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学校实际,在市课改领导小组的具体指导下,以课程改革为契机,以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为重点,以教师的发展为本,以大面积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和能力为目标,全面启动校本培训工作,收到了比较理想的成效。

一、创设良好的培训条件,打造学习型的教师队伍

我们首先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学主任为副组长,骨干教师为成员的校本培训工作领导小组,校长是第一责任人,不仅亲自参与培训,还指导教师参与研究,参与讨论。围绕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三个核心要素,从新、活、实几方面着手,积极开展校本行动研究。

1.“新”

我们带领全体教师走科研兴教之路,实现教育观念革新、人才培养模式革新、课堂教学模式革新、学生学习质量、日常教育教学管理等一系列领域革新。此过程,校本培训形式有自学式培训、讲座式培训、参与研究式培训等。

(1)自学式培训——我们定期印发各种教育教学资料和文章提供给教师学习,除学校订刊以外,我们要求每位教师每年至少自订两种以上教育教学刊物进行自学,并相互交换学习,实现资源共享。我们根據不同时期的教育改革形势,利用问卷和提问式对教师自学情况进行检查。每学期至少3—4次,每月检查一次教师自学笔记及采撷札记等,从而实现教师教学观念更新。

(2)讲座式培训——我们定期聘请营口市和盖州市有关领导、专家到校讲课,进行专题辅导和讲座。领导和专家针对教师教学实践采取现身说法,使教师们不断吸收信息新。我们举办了各种类型的“教改沙龙”,彼此交流教学经验。我们把教改沙龙界定为合作式交谈,它是深层次的专业会谈和专题讨论,是一个相对自由开放的发散过程,这个过程最具有生成性和建设性,其间会冒出和形成很多有价值的新见解。我们进行了《备课时效性研究——创设有效的课堂教学情境》的教改沙龙等等。每次教改沙龙研讨的专题均由教师从教学实际中产生,由浅入深,由宏观到微观,真正解决了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消除了教师的困惑。

(3)参与研究式培训——结合学校科研实验课题,我们对教师进行了新课程的全员培训。现场观察、分析、参与——分享、集体备课、研讨交流、说课。通过培训。教师们认识到,要适应新课改形势,必须树立理念

2.“活”

我们每学期均邀请营口市、盖州市教研部门和有关专家来校听课、评课,发现问题,共同研讨,及时解决,开辟了教师学习交流的多种形式和空间,以理论指导实践,做到活学活用。我们建立的学年、学科每月工作例会制,共同研讨不同时期的教育教学任务,以点带面交流科(组)内活用教材的“得”与“失”,使教师通过研讨尊重教材,专研教育,吃透教材又不迷信教材,让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活化教材。每学期均开展教学评优观摩研讨活动,并与信息技术进行相应的整合,每一个科组内每学期进行一次“学科教育与现代化教育信息技术整合”的汇报课,增强教师的主人意识与参与意识,从而达到掌握多种教学媒体使用方法灵活。

通过教师间的即时交流、实话实说等宽松型教研活动,增强了教师间的合作与互助,使校本培训成为一个开放、民主、有效的教研机制,在互动中促进了教师个体的发展。

3.“实”

(1)培训讲求实际——我们的校本培训坚持有较强的综合性。结合学校实际,进行了“全面优化常规各环节,努力实现常规多点一线——集备研讨”系列培训、有利于新课程的情境创设、有利于新课程的内容呈现、有利于新课程的“三点”突破、有利于新课程的课后反思:“全面优化,多点一线——课堂教学研讨”系列培训;数学科“我的问题解决”、语文科“自主学习课”、英语科“任务型教学”等。由于培训切合实际,使教师们倍感亲切,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过程追求实效——我们每月的专题研讨,教师们撰写和发表的论文、观摩及研讨中教学设计及反思性文章,均通过校园网、微信群互相交流,共同促进。每位教师在互动讨论中均有意识地习得他人的经验。以受训者角色分析诊断自己的教育教学现状。在反思的基础上,教师借自我分析和他人对自己行为的分析,形成问题解决的方案并实施。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为新思想、新观念、新做法的思维碰撞构筑平台,提升教育品位。

二、构筑宽阔的发展平台,促进专业型的素养生成

我们把校本培训的重点放到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发中,经过实践探索,逐步形成了以下几个制度:

1.建立听课制度,着眼整体,“视”、“导”结合,即:普通指导撒网听;重点指导研究听;扶持指导跟踪听;示范指导观摩听;分层推进,整体提高。

2.建立研究课制度,推动专题研究,形成研讨互动风气。

3.建立拜师制度,教学相长,互通有无,共同提升教育能力。

4.建立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促进人力资源现代化的实现。

5.建立灵活机动的培训制度。开展教育沙龙、微格教育、微格诊断、案例分析等多种形式的培训形式,搭建教师成长平台。

这样抓住不同层面的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研讨,使教学研究活动有的放矢,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群体能力的提高,为更高的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教学雏形。

三、优化可行的评价方式,实现名师型的教育效应

在校本培训中,我们对教师的评价是多元的,从师德、课堂教学、学科质量、科研能力四个方面进行。建立了较为科学的《课堂教学教学评价标准》,注重过程的发展性评价,评价来自自我评价、学年、学生、家长等方方面面。教师既是评价者,又是被评价者。评价以诊断问题为重点,以指导方法为手段,以激励发展为目的,鼓励教师充分展示自我,从而激活教师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热情。

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实施校本培训,虽形成了可喜的局面,但我们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还有很多的未知领域需要探索,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继续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科学的《教师发展性评价方案》,推进培训的发展。我们深信,有盖州市教育强县区作坚强后盾,有盖州市教育局、教师进修学校和营口市教育局、营口市教师进修学院各部门的大力扶持和指导,我校绚丽多彩的优质教育一定会实现。

【作者简介】

陈丽威,女,(1969.11.25),辽宁省营口市(盖州市)人,辽宁师范大学小学教育专业毕业,研究方向:小学教育教学。重要荣誉:本文收录到教育理论网。

猜你喜欢
盖州市研讨校本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GSM与FDD、NB-loT融合组网研讨
On“TheBeltandRoad”fromthePerspectiveofaSenior HighSchoolStudent
柑桔无公害栽培技术研讨
灰色关联法在盖州市水土保持生态安全评价及PSR体系构建中的应用
研讨式教学中的研讨题设计
建筑工程预算控制研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