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预习的好处

2017-08-15 02:34张丽君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张丽君

【摘 要】在大力提倡数学教学新课改的今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已成为学生课堂教学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课前预习已逐渐被老师、学生遗忘,甚至有的老师不主张让学生预习。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方法之一,也是拓展学生思维能力、想象能力的重要一环。它可以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学习,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也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

【关键词】数学预习;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以前,我认为数学要反复练习,多做题才能学好,布置数学家庭作业都是让学生巩固当天的或以前学过的知识,很少布置预习作业。从去年开始,我校掀起了预习热,每个班都必须实施。说实话,我班由于种种原因,实施得不是很好。自主学习是课程改革的主旋律,“以学生为主体”是当代教学的基本思想。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让学生的学习由被动改为主动,是终身学习的基础。对此,笔者认为,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有效的预习就没有真正的高效课堂。所以,高效课堂必须从上好预习课开始。我认为,数学预习有很多好处:

第一,利于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自学课本时,学生由于认知能力的局限,往往不能很到位的理解某些知识,只是有一些模糊的认识,让学生大胆提出不懂的问题,尽管在老师看来非常简单,但这些问题是学生思考后的思维断点。由于学生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问题具有思考的价值,有的甚至幼稚,我们重在培养学生提问题的意识。长此以往,滴水穿石,学生提出的问题肯定会越来越精彩。

第二,利于突出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经过预习后,有些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己可以解决,教师没有必要在课堂上设置情境让学生解决。学生都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的兴趣,对自己疑惑的问题肯定会倍加关注。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的“模糊点”进行有针对性的探究和澄清,鼓励学生学有所思,思有所疑,疑有所得。经教师的点拨后,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对教师来说,也间接实施了因材施教。对学生来说,容易突出学习重点,突破学习难点。如果没有预习,学生的大脑会一片空白,不能及时与旧知识链接,会毫不批判的无条件接受。预习后,当认知发生冲突时,及时反思学习成果,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第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构建知识网络

由于学生生活的背景和思考角度的不同,对同样的知识构建的途径必然也是多样的。但因课本编排的局限,不可能将各种想法全部展现出来,这就要求我们尊重学生,鼓励学生在借鉴课本想法的基础上,展现多样化的见解,撞击出思维的火花。在预习的基础上,教师要鼓励学生不满足于课本知识的获得,敢于向课本挑战,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见解,运用自己的智慧填补课本的空白点,从而达到对课本知识的深层次理解,构建自己清晰的知识网络体系。

第四,利于提高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

在学生预习后,教师要相应的改变教学策略,灵活多变的处理教材,让教材为师生服务,不要成为教材的奴隶。学生预习时往往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认识浮浅。因此教师更应深入钻研教材,结合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巧妙地将教材的知识思路转化成学生易于接纳的教学思路,并注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合适的空间。

第五,预习有利于重、难点把握

在独立预习的过程中,有些知识只需看两三次就能理解,这一类知识属于简单的;有些知识学生在理解的时候存在一定的困难,但是如果经过积极的思考也能弄懂(当然这对中优等生来说);另外有些知识难度较大,学生很不容易搞清楚,这就是预习中发现的难点,也就是新课听讲时的重点。那么,在帮助学生培养预习习惯的时候,尤其需要强调这一问题。预习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是很正常的事情,不要存在过多的恐惧心理,而是要对不懂的知识做一个标记,以便在听讲的时候能够更加集中注意力。这样,会使听讲的效率更高,不至于整节课都要强迫自己集中精神,反而效果不是很好。也正是因为有问题,在老师讲解时,学生才会格外注意。

第六,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效率

我们知道一节新课所讲的内容并非都是新知识,总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增添新的部分,这也是数学学习具有很强的逻辑性的特点。通过预习,如果把旧的知识加以适当复习,就能减少听课中的困难,把精力集中到新的内容上,提高听课效率。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沒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第七,让学生的学习更加充满自信

预习是学生个体自主学习的开始,可提前解决学生自己能解决的问题,产生的思考与疑问则可成为进一步学习的宝贵资源。来自学生的思考与问题容易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与热情。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探索经历,要让学生在课堂上敢于大胆地站出来表现自己,提出自己的发现和疑惑。通过交流学生不仅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如果没有预习给他们“底气”,就不可能呈现出学生争着发言、人人积极参与的场景和局面。

总的来说,数学课前预习,不仅能让学生更好的去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成绩,而且能更好的教会学生怎样去学习、去思考、去创新,还能教会学生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中做一件事情时,先要准备好、思考好,因为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让我们把数学课前预习的好习惯贯穿到每堂课的学习中去,把它的理念贯穿到学生今后的生活中去。

【参考文献】

[1]钟光莲.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预习习惯感悟[J].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0(12)

[2]张学仙.打有备之仗-浅谈小学数学教学中预习习惯的培养[J].素质教育,2014(1)

[3]郭永发.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与引导[J].教育:教学科研,2014(4)

[4]周懿.小学数学课前预习与课堂教学的切合点探讨[J].小学时代,2013(20)

猜你喜欢
有效课堂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校英语教学中有效课堂评价策略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