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学习方式转变

2017-08-15 04:25黄伟丽
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7年8期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

黄伟丽

【摘 要】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形式和教学方法,新的学习方式,能更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和自主探究能力,更适应现代教学发展。本文从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內容形式、主观能动性三方面入手,探讨小学语文学习方式的转变形式和效果。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方式改变;形式效果

新课程改革是以课程结构、内容、实施、评价和管理为主要改革方向的教育教学改革。在此之前,我国教育受极左思想影响长期在低水平徘徊,教学体制、教学方式过于单一,使我国教育落后时代,无法与世界先进教育接轨。长期的应试教育导致学生个性思维被压制,学生学习被动,教学以成绩为重,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宰者,具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只能被动接受学习,教学形式过于单一,多以大剂量题海战术,学生机械记忆为主,完全没有考虑开发学生思维和拓展学生个性发展,很难激起学生求知欲,这种教学形式弊端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未来发展需求。在新课改全面普及实施过程中,教育体制改革不但要完善,更要在实际工作中得到有效应用。小学语文教学更要以此为基础,在教学中体现新课程教学特点。

一、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新课改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教学模式,学生成为学习主人,教师以辅助为主,教师更多的是将学习方法、心理生理情感、价值观信息传递到学生学习中。让学生在学习氛围中体会感悟,起到点拨学习、启发引导作用。在课堂教学中,要真正做到将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小学生心智没有发育成熟,娱乐天性更突出,在课堂上难以有效做到集中注意力听课。教师要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将学习重点压缩到短时间内,采用丰富形式引起学生学习兴趣,在学生注意力集中时段完成教学目标,达到学习效果。这其中除了各种教具使用外,多媒体教学更能体现新课程教学效果。如《荷叶圆圆》一课,优美的音乐和解说,衬托美丽荷花画面,所营造出“夏夜美景”的临场氛围,能一下子把学生带入课文描述的境界。学生由生动活泼画面引发各种遐想,说出自己感受到的夏夜之美。有的学生会情不自禁的模仿画面中各种小动物动作和叫声,学生在课堂体验感悟中,深刻领会学习内容,能积极主动参与学习讨论中。

2.巧设问题,激发求知欲

教师巧妙的设疑,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能体现教师教学水平和掌控教学能力。如《司马光》一课的设疑,教师可层层推进设疑内容引导学生从课文中获得答案。再让学生将答案讲出来给同学听,这样整片文章内容含义也就得到捋顺情绪,从始至终教师设疑成为推动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导引线,学生从查找中体会,学习劲头足兴趣浓。

3.体现民主,加强激励

传统教学过程多数是老师讲学生听模式,师生教学之间是主从关系。新课程强调师生、生生之间要体现民主平等,注重学生能力培养,提高学生主人翁意识。为此,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建立自信,在关怀中语言激励,让学生体验学习成功喜悦。在此带动下向更高学习目标努力。

二、改革作业布置的方式、内容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巩固知识的有效手段,长期以来教师布置的作业量过大,产生的效果并不明显。要改变这种无为模式,作业布置要采用少而精形式,更多时间让学生多阅读、实践,将所学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以此提高语文素养。语文作业可多一些对小学生素养训练内容,可以是背诵精彩段落、诗词好句,也可让学生通过实践观察自然、社会,将所见所感口头或书面表达出来。如学习《秋游》这一课,教师可组织本班学生到郊外寻找秋天,学生们可通过采集树叶,花朵和果实,做一个秋天展示会,从不同事物变化中体会秋天。还可通过观看电影、讲故事形式对涉猎内容进行讨论或辩论,在互动中增强学生的认知。

三、在课堂教学中转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作为引领者,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情况给予提示点拨,不做一言堂教学。给以学生充分讨论思考机会,让学生感悟课文内容,突破难点。例如在讲授《穷人》一课时,教师要让学生深刻领悟列夫·托尔斯泰所要表达的思想内涵,在主人公桑娜人物刻画上,从哪些地方体现了桑娜家庭的穷困,人性的善良和她的勤劳。由于课文中描写这几方面内容有直接和暗喻,教师要在重点段落讲解提示,让学生真正体会书面语言所传递的意境。如桑娜用头巾裹住睡着的孩子……心跳的厉害,内心活动等等内容,学生可相互交流阅读所感。教师在课堂上不但要将书本知识传授给学生,更要将知识从课堂拓展延伸到课后,培养学生意识、能力和习惯。

对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新知识的不同领悟,教师一定要对其言行给予尊重,要理解学生认知水平、生活经验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要不断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多思考,要善于从不同角度分析课文内容。如《落花生》一课学生学习角度可从花生品质延伸到社会竞争意识,也可通过课文谈谈对自己在班级学习上的启迪。又如学了《乡下孩子》这一课,有的学生会想到父母对自己的关怀,有的会对农村生活感到兴趣,特别是充满乐趣的挖野菜、捉鱼,还有的学生从学习活动中体会到了自主意识能力,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各种反馈,教师都要给予鼓励,使这种学习方式常态化,从而培养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真正融入新课程教学生活。

【参考文献】

[1]徐碧波,张玉,张裕鼎.熟手教师和准教师内隐学生观的实证研究[J].教育科学,2012(05)

[2]宋红英.农村中小学新教师学生观探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2(09)

[3]魏胤.新视角看学生——浅谈多元智力观对学生观的启示[J].教学研究,2007(06)

[4]朱翠英,曹十芙.当前教师学生观的偏差及其对教学成效影响的原理与纠正[J].当代教育论坛,2006(21)

猜你喜欢
新课改小学语文
紧跟新课改新布局,提升一轮复习效率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