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晨
【摘 要】语文课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查学生达到学习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科学的多元评价,能使教与学真正互动,能促进师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和谐发展。
【关键词】多元评价;评价方式;和谐发展;评价语言 课程改革特别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其学习过程,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培养学生各方面的潜能力,学会评价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在课堂这块阵地上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评价,使教与学达到真正互动,师生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共同和谐发展呢?笔者在平时的教学中,努力改变教学评价方式,力求让每个学生喜欢评价,学会评价。本人从中有了些粗浅的经验和收获。
一、教师应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语言,促学生发展
新课程评价把学生作为评价主体,在评价过程中,学生不再是孤立的、消极的被评价者,而是积极地参与到评价中来。教师在此过程中扮演的不仅是评价者,还是通过评价促进学习的组织者、管理者和引导者。在评价中,充分发挥教师的评价功能,引导学生运用恰当、有效的评价语言,在评价他人时提高自己。
在进行动物词串朗读教学时,我让学生利用边读边想象的方法进行学习。孩子们美美地读着:孔雀、仙鹤,我则立刻竖起大拇指夸奖:“听到你的朗读,仿佛看到仙鹤在蓝天上飞翔,孔雀展开美丽的尾巴。”孩子们纷纷要接着往下读,猴子、大象、狮子……好多孩子的情绪明显激动,有的说:“听了他的朗读,我好像看到猴子在荡秋千,大象在思考问题。”还有的说:“她读的声音太小了,狮子显得不够凶猛。”孩子们尽情地表达着自己感受,在评价他人读的同时,也读出了个人的感受。
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对学生的评价是一句好或不好了事。但我们的学生知道自己好在哪儿或不好在哪儿吗?评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那么如何使得学生的评价语言更清晰,更有针对性呢?笔者认为,当学生不知道怎样把自己的评价意见表达得更具体时,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自身评价语言的示范作用、导向作用,用教师自身语言散发的诱人魅力去感染学生。我们的语言越丰富,越是一针见血,就越能引导孩子进行有效地自我评价和互相评价。教师具体生动的语言描述,使评价才会有针对性,具有吸引力。学生听得明白、真切,那么、他们的评价语言也就会随之具体、明白、丰富、精彩。
二、循循善诱,引导学生正确评价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理解和独特感受, 这是当代社会张扬个性的需要。但是,这并不一味着学学生的回答正确与否,理解如何,教师都一味叫好,廉价表扬,对一些是非分明的问题应该发表自己的看法,给予学生正确的、必要的引导。在学了《田忌赛马》一文后,为了发散学生的思维,我设计了田忌与孙膑再次见面会说什么这个话题,学生的想象五花八门,有个学生竟然这样回答:“田兄,这次功劳全是你的,快随我到府上喝几杯,今天我们一醉方休,家中黄金、宝物随你拿。”孙膑欣喜若狂,连声道谢:“兄弟的事情就是我的事情,尽管吩咐就是!”面对学生的与众不同的回答,该如何评价?我们能置文本的价值取向于不顾吗?学生小小年纪就如此利欲熏心,这是一种怎样的价值观啊?此时,我们的评价导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在对学生的这种有“创意”的回答给予了肯定的同时,对错误的价值观又进行了一番必要的纠正、引导。让学生在精神领域做到求真、求善、求美。
“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不等于连错误的东西也不能否定,要尊重学生的多元独特感受,但不能违背社会的主导价值取向,教师对学生的感悟在评价时应坚持原则。
三、教师应注重多元评价方式有机结合,促学生发展
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主要由教师完成,而教师的评价常以外部观察与主观测定为依据,评价的结果不可避免地受教师的经验、水平、评价手段等影响。尤其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情感态度等内部的评价更显出其局限性。因此,评价学生的发展必须注意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增加评价的交互性,使多种评价有机结合,达到以评价促发展的目的。
我们常说“教无定法”,其实“评”亦无定法。通过再次解读新课程标准,我有了这样的认识:一切有利于激励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的评价方式都是可取的。在具体教学中,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总体评价和分项评价相结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我们既要给总体评价,又要将语文考查的各项内容分项评价。这才有利于每个学生在分项评价中找到比别人好的方面,发现比别人差的方面,让学生在评价中认识自己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同时,也能让教师从总的评价中发现学生的差异。
2.结果评价与过程评价相结合。一般语文教师只重视结果,常以考试分数论英雄。这种评价方式对学生发展是不利的。在具体评价时,我们既要评价学生学习的水平,更要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要表现出的情感和态度。只有二者有机结合的评价才有利于课堂的发展。
3.及时评价与延时评价相机合。及时评价能快速有效地给予学生肯定,具有优越性,适合评价特别好的学生。但理解能力受限的学生应采用延时评价,这样可以给学生内省自悟时间,让学生在自我揣摩、体验后,再予以评价。延时评价还能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放课堂交流的内容和空间,延伸课堂内容。
4.自评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教师要冲破应试教育传统的评价,把评价权还给学生,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同学互评,小组互评,拓展评价的空间,同时教师要发挥导评作用,结合教学实际,教给学生评价方法,从而使学生更好认识自己,改进自己,提高自己。
總之,评价是教学活动中一项重要内容,在评价时,我们要注意以正确观念为评价准绳,以客观事实为评价依据,以激励向上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评价目标。评价也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充分发挥评价的魅力,让艺术的评价渗透于教育教学的每个环节,让师生在评价中获得更大价值的生命超越和个性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玉琨等著.《课程改革与课程评价》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
[2]王守恒.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基础.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2
[3]杨小微.教育研究的原理与方法.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