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花的意象及其原型

2017-08-15 21:41赵常玉
艺术评鉴 2017年13期
关键词:原型红楼梦意象

赵常玉

摘要:《红楼梦》中“花”或“花草”的意象在《红楼梦》中屡见不鲜,而且当这种意象经过作者反复提及并描写时,更加增加了“花”意象的深刻含义。而且这种反复的意象构成了一种原型,这种原型在描写大观园及里面的人物时都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所以通过对“花”这个意象的分析,有利于了解中国古代有关“花神”的神话和探究文学作品中关于“花的意象”内涵。

关键词:《红楼梦》 花 意象 原型

中图分类号:J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17)13-0128-03

《红楼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本奇书,既是融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于一体,同时也是一部象征主义文学。其中人物的姓名、诗词歌赋、梦境等都构成了一套套的象征系统,使得整部小说更显得含蓄深厚、遥旨深远,而“花”或“花草”的意象在《红楼梦》中也是屡见不鲜,并且曹雪芹将“花”的意象与大观园的描写、人物的刻画都联系在一起,使得人物获得了“花”的特性,而且还涉及到中国神话故事中的花神。

一、大观园之群芳荟萃

(一)“花”与大观园

大观园是贾府为了元春省亲所造的省亲别墅,是《红楼梦》中人物活动的重要场所,它的兴建与凋零也预示着贾府的衰落,暗示着“树倒猢狲散”这样凄惨的结局。在这样的空间里,百花盛开,各种植物蔓延生长,构成了大观园繁荣的景象。所以大观园其中地方的拟名都是与花或草有关,例如潇湘馆与绿竹有关、蘅芜院与蘅芜(一种兰花)这种植物有关、藕香榭与荷花有关、怡红院与其中的海棠与芭蕉有关、梨香院与梨花有关,同时沁芳亭与蓼汀花溆都与花有关,所以这个大观园是个繁花似锦之所,是神瑛侍者或者石头下凡历练的“花柳繁华之地”①。

既然是“花柳繁华之地”,这些贵族子弟居住在内,必然会有一番吟风赏月的诗情,在大观园中,曾举办过多次诗社都由“花”来命名。例如第一次的海棠社,因为贾芸送给宝玉的两盆海棠而成立,还有后来黛玉举办的桃花社,即便不是称作诗社,花也是他们吟诗作对的好题材。例如蘅芜苑夜拟菊花题中十二个菊花题按顺序排开,颇有雅致、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宝玉从妙玉那里乞来红梅花,刑岫烟、李纹、薛宝琴、贾宝玉也各自联了一首《咏红梅花》。在这些章节中,我们都能够看到“花”,是这些花给予他们的灵感,带给这些贵族子弟的无限诗情和雅致。

但是在这里植物也引起了两次风波:大观园符水驱妖孽,宴海棠贾母赏花妖。这两章中宝玉门前萎了一年的海棠花居然结了花骨朵,大家都以为是异事,所以一起来观赏,在观赏中个人有个人的心理活动,贾母年迈,肯定祈祷事事平安吉祥,所以只是认为是好气候的原因,而探春则暗想:“此花必非好兆,大凡顺者昌,逆者亡,草木之运,不时而发,必是妖孽”②,贾赦则认为这是花妖在作怪。这里花的生长反而引起了如此大的反响,而且大多人都认为这是一种征兆,或者是妖孽作怪。而之后确实发生了许多凶事:宝玉的玉丢了,元春薨逝、黛玉离魂,所以在文章的结构上面,这棵海棠的复活的确起到了一个转折的作用,整个文风开始由乐转哀。大观园符水驱妖孽这一章中宁国府的許多人都染上病时,大家都怀疑园中出了鬼怪,也是认为是人冲了花妖,这是大观园日益萧索、凋零的标志。

(二)“花”与人物

《红楼梦》中描写的人物很多,名字除了典雅之外也颇符人物的形象,曹雪芹或者以“谐音”来命名暗示人物的性格命运比如说贾雨村其实是“假语存”、甄士隐就是“真事隐”,或者以人物的原型例如贾宝玉其实就是一块“假宝玉”等,而其中以“花”的形象作为人物姓名就很有典型性。例如花袭人原本叫花珍珠,本来“花”姓与名“珍珠”匹配并没有体现出“花”的特色,而贾宝玉将其改为“花袭人”(原意为“花气袭人”)时就感觉整个人的形象就变得更加风流蕴致。而袭人确实在给宝玉做了丫鬟之后具有了一些花的品性,例如“花”有了“甘露”的滋润、后来她又转嫁给了蒋玉菡。除了袭人之外,还有蒋玉菡(荷花)、香菱(菱花)、夏金桂(桂花)、娇杏(杏花)等等。在美香菱屈受贪夫棒一章中是夏金桂与香菱的桂花与菱花香之争,夏金桂因此将香菱的名字改成了秋菱,从而这一方面压倒了香菱。

薛宝钗“冷香丸”:薛宝钗天生丽质,身上有一股香气。一方面是吃了冷香丸的缘故,这冷香丸是由春天的白牡丹花蕊、夏天的白荷花花蕊、秋天的白芙蓉花蕊、冬天的白梅花花蕊等配方制成,并要埋在花根底下,使得从来不爱“花儿、粉儿”的薛宝钗有了花的特质。

同时“花”带动了许多雅致的情节:例如憨湘云醉眠芍药裀、芦雪庵争联即景诗等,这两个情节都衬托出了人物的性格特点,一个是史湘云、一个是妙玉,而情节中最大的特点也是花。其实史湘云是史家人只不过贾母接来偶尔住住大观园,而妙玉是女尼,不与世俗来往,而她们都是金陵十二钗,如何将她们的性格和盘托出,让读者认可认同她们的金陵十二钗的身份,成为刻画的重点。憨湘云醉眠芍药裀中看看是如何描写湘云的:“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上,也半被落花埋了……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③这时已经让“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④,突出了湘云的“憨”和“美”。芦雪庵争联即景诗中妙玉都没有正面出现,但是妙玉在其中分量不小,就因为她庵里的红梅,而宝玉一句“不求大士瓶中露,为乞孀娥槛外梅”直接将妙玉的身份和性格突出。设想如果没有梅花,妙玉的地位和性格将大打折扣。⑤

(三)“花”与原型

寿怡红群芳开寿宴中晴雯、袭人为宝玉过生日,请来黛玉、宝钗等人,一起玩“占花名儿”的游戏。虽说只是一种随机的摇签游戏,但是曹雪芹却在其中埋下了深深的伏笔。里面的人物对应着一种花,各自对应着的基本都是小说里的人物,都认为是符合各自身份与性格的,有的还预示了将来的命运。例如宝钗是牡丹“艳冠群芳”“任是无情也动人”,薛宝钗的确在众多女子中排列前位,很讨他人的喜欢很“动人”,但是在许多方面表现出“无情”的一面。例如在金钏儿死的时候向王夫人的一道说辞,与宝玉结婚的缄口沉默等都体现了她的“无情”的一面,所以对于牡丹的解释与她的性格也是匹配的;探春抽到的是杏花“瑶池仙品”“日边红杏倚云栽”说明了探春以后得贵婿的结局;李纨老梅“霜晓寒姿”“竹篱茅舍自甘心”,在说李纨时并没有直接用梅花或者其他的词来修饰梅花,而直接用“老”这个字,符合李纨的身份与姿态,在众姐妹中她年纪最大,也最持重;史湘云是海棠,麝月对应荼蘼花:“开到荼蘼花事了”说明她陪伴宝玉到最后的结局;香菱抽中的是并蒂花;黛玉是芙蓉“风露清愁”;袭人是桃花。总之,她们每一人都对应着一种花,抽签的过程中也并没有重复,说明曹雪芹在构思时是有意突出这一点的。

晴雯快要死的时候,贾宝玉说那门前好好海棠竟要枯死了,这可能是晴雯不测的兆头,可巧一个小丫头对宝玉说晴雯临终前说:“我不是死,如今天上少了一位花神,玉皇敕命我去司主。”又说“不但花有一个神之外,还有总花神。”虽然说晴雯司芙蓉花神是小丫头瞎诌出来的,宝玉却还因此做了《芙蓉女儿诔》,但是竟将晴雯与芙蓉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在第四回游幻境指迷十二钗,饮仙醪曲演红楼梦中贾宝玉在秦可卿房中睡觉,在梦中遇到警幻仙子,在这里曹雪芹用了一首赋来描写她的外貌,这首赋中运用了“麝兰之馥郁”“荷衣欲动”“靥笑春桃”“出没花间”“春梅绽雪”“秋兰披霜”等,总之,描写女性时都是用这些。

上面在抽签时林黛玉抽取的是芙蓉,但是林黛玉的原型也是一棵“绛珠仙草”,虽然是草,并且被多数认为应该是“灵芝”类的仙草,应该说稀少珍贵,且具有神秘色彩的一种,植物,虽然不是一种花,但是属于花草这一类。在与史湘云在凹晶馆联诗时,以“魂”对应“影”,并且称为花魂。“冷月葬花魂”,其实黛玉是将自己比做“花”的,而且在描写这株“仙草”也与芙蓉一样具有“情愁”的姿态。

二、“花”的意象分析

(一)代表女性

崔护《题都城南庄》一诗中说:“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诗人将人面与桃花联系在一起,在看到桃花时想到了去年的旧友;晏几道《临江仙》也曾在“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中想象旧友曾经在落花中站立的情景,所以说在中国古代许多诗词歌赋中“花”的意象都与女性的形象联系在一起。花与女性都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她们都具有美丽的外表、纤细的身材、女性会在头上戴着花、穿上带有花色的衣服、喜欢收到鲜花的礼物、会涂上带类似花香的香水,所以在称呼女性的外貌时经常说成是“花容月貌”“闭月羞花”“花枝招展”等,“花”在一定程度上是可以指女性的。

将女性的含义在进一步扩大就有温柔之乡的意味。因为男性在与女性在一起时,温柔缱绻,在前文中我们已经分析过大观园其实就是宝玉历练的“烟柳繁华之地”,这里“花”有温柔之乡的意味。这种温柔之乡代表的更多地是一种欲望,对情欲和对财富、势力的一种追求。

(二)代表自由烂漫的爱情

大观园是一个省亲别墅,但是其中景致优雅,也算是贵族的一个大“后花园”。贵族女子能够在内相伴游玩,虽然昔日热闹的大观园最后变得冷冷清清,更具有一个“物是人非”的象征意味。但是它依旧有一种烂漫自由的世界的特征,在这里,悲欢离合集中上演,更主要的是上演了一部凄美的“宝黛爱情”,爱情、友谊在这里滋生,成为如仙境一般的美好世界。《牡丹亭》中杜丽娘为情死,为情生,而大观园中的林黛玉也可以说是为情生,为情死,为了贾宝玉还一世的眼泪。而杜丽娘的“情生”则是因为久束闺阁的她一次误入家里的后花园中,看到如此美丽的景致,遗憾自己身在此中却“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美丽的后花园中她看到自己消逝的美丽与青春。在花的感染下,她情窦初开,以至于在睡梦中,她遇到自己的情郎体会了一番浪漫的爱情。而黛玉也曾多次被《牡丹亭》中的句子倾倒,可见两者是很有共鸣的。

宝玉与黛玉共读《会真记》时洒落的桃花,也可以说是做了两者又互相亲近了的“催情剂”,为两者营造了非常好的氛围,两人又同是惜花之人。宝玉在读《会真记》时“落红成阵”,一阵风将一大半的桃花吹落下来。之后双方便互相用《西厢记》中的句子称呼对方,两人的感情在此更露端倪。宝玉恐怕将花践踏了,就将其兜起放入水中,而林黛玉则将花埋于花冢之中,恐怕花流到脏臭的地方把花给糟蹋了。现实中我们常说一个人在情感方面得到的好运叫做桃花运,桃花象征了爱情,而桃花的盛开,爱情的萌发似乎受一位花神的影响,是她赋予男女的一种好运。

(三)代表凋零身世之感

黛玉葬花这个情节最具代表性。宝玉、黛玉两人都惜花,都认为花是美好的事物,但是在林黛玉眼中花与她更有一种同病相怜之感。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章中:“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首《葬花吟》将宝玉痴倒,并打动了古今读者的心,为这位寄人篱下的林妹妹感叹、伤感。但是并不是从林黛玉开始“花”才有身世凋零意思的,李煜的《浪淘沙·怀旧》“落花流水春去也,天上人间”;李清照《一剪梅》中“花自飘零水自流,一处相思,两处闲愁”都有这样的意思。

三、“花神”

大观园中热闹非凡,无论是春节、元宵节还是某个人的生日都颇具节日味道。在滴翠亭杨妃戏彩蝶,埋香冢飞燕泣残红这一章回中也交代了一种节日叫芒种节,在端午节前后,“言芒种一过,便是夏日了,众花皆卸,花神退位,须要践行”,现在只知道有芒种节这一个节气,但是却不曾见过用在花枝上系上彩线等一些风俗,得知这个是尚古风俗,但说明在古代人心里面的确住了一位花神的。在《红楼梦》其他章节中也可以找到这样的证据:四十二回巧姐发热,王熙凤让刘姥姥看看,刘姥姥认为她可能冲了什么神了,彩明在《玉匣記》中查到“在东南方得遇花神”⑥;五十八回,一个婆子指责藕官在大观园中烧纸钱,贾宝玉的对话是用“梦见杏花神和我要一挂白钱”⑦;宝玉在最后重游太虚幻境时称遇上的仙女为“花神姐姐”。在这些例子中,我们都可以发现“花神”在小说中的反复出现。

而且通过以上在《红楼梦》中找出的花的意象及其原型的案例以及对例来古诗词中花的意象分析,花神的存在已经构成了神秘的神话系统之一。

叶舒宪曾经说过原型批评要具有系统性,“即把单个文学作品的放到整个文学大系统中”⑧,所以在资料缺乏时我们可以结合其他材料求证花神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存在。

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武则天与牡丹仙子的故事,这个传说在《镜花缘》的第四回“吟雪诗暖阁赌酒挥醉笔上苑催花”以及第五回的“俏宫娥戏夸金盏草武太后怒贬牡丹花”中有所描写。这里花神不仅有了具体的外貌而且有了具体的性格,牡丹这位花神就具有一种不畏权威、坚持自我的一种高贵品德。河南洛阳生产牡丹,也因牡丹而盛名,不仅是因为牡丹的美丽,很大程度上也是其花神精神的流传。我们在洛阳的公园的牡丹仙子的雕塑大都是飘逸的仙女形象,这就是牡丹的花神,也被称为河南的花仙子。

所以花神这个原型自古以来便已经存在,而她的存在在《红楼梦》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她的“神”性为大观园的女子赋上了灵性,正是这样美丽而又灵性的女孩,在被黑暗的社会吞没时,我们才会如此惋惜。

注释:

①曹雪芹,高鹗:《红楼梦》,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第2页。

②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591页。

③④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380页。

⑤参考许结等编著:《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引》,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450页。

⑥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246页。

⑦曹雪芹,高鹗:《红楼梦》,第354页。

⑧叶舒宪编选:《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年,第25页。

参考文献:

[1]曹雪芹,高鹗.红楼梦[M].延边:延边人民出版社,2010.

[2]许结.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导引[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0.

[3]叶舒宪.神话——原型批评.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2011.

[4][日]合山究:《红楼梦》与花[J].陈曦钟译.红楼梦学刊,2001,(02).

[5]潘宝明.巧撷百花 装扮红楼——《红楼梦》中花的描写在情节艺术中的作用[J].名作欣赏,1990,(03).

[6]林方直.以中国花文化确认“绛花洞主”[J].红楼梦学刊,2015,(01).

猜你喜欢
原型红楼梦意象
论姜夔词的意象处理方式
抚远意象等
《庄子》中的舞蹈意象
细品《红楼梦》中的养生茶
一起来探案
包裹的一切
来自林间的风
假如《红楼梦》也有朋友圈……
续红楼梦
人人敬爱的圣人成为了 传说人物的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