笺纸,从高冷,向现实妥协

2017-08-15 19:59黄捷成
中华手工 2017年8期
关键词:笺纸尺幅薛涛

黄捷成

相传,在唐代元和年间,寓居成都浣花溪畔的才女诗人薛涛,从红色的鸡冠花、荷花等花瓣中提取染料,自创一种深红色的、尺幅狭小的加工纸,这种纸被后世称为“薛涛笺”。薛涛曾以此写诗,与当时的文化名流元稹、白居易、杜牧、刘禹锡等人相唱和,因而名著于文坛。

笺纸,特指尺幅较小且华美的纸张,并不完全等同于我们现代意义上的信纸。虽然有一部分书信功能,但多为文人士大夫阶层吟诗唱诵之用。

要将笺纸做到尺幅较小并不难,但如何将一张纸制作华美,中国人耗费了一千两百多年时间。

要让笺纸华美,有两种方法:一是将纸张整体染色,或是附着上不同质感的材质,可分为均匀染色和不均匀染色;二是在纸张上描绘图案。但手绘的方式速度慢,绘制的数量也较少,不适合批量制作。雕版印刷术,就非常适合在传统手工纸上批量复制出精美的图案。

这是一项中国古代傲视全世界千年的技术。据记载,五代时曾流传一种名为“砑光笺”的纸张。虽然“砑光笺”与“薛涛笺”一样,没有实物传世至今,但是从后世仿制的“砑光笺”可窥见一斑,属于雕版印刷中无色印刷的一种。图案部分是无色的,但是纸张经过染色,通过在纸背施压,表面会砑印出纤细的线条,图案部分的密度和厚度便会产生微妙的变化,略带光泽。对照强光,有些部分可透光。

到了明代万历年间,木刻版画技艺空前发展,将笺纸真正提升为一种纯粹满足文化精英阶层赏玩的艺术品。明代笺谱的代表作,首推金陵(现南京)两家私营出版商—吴发祥所刊《萝轩变古笺谱》和胡正言所刊《十竹斋笺谱》。

明末的陪都金陵商业气息浓厚,在一条通往古代最大规模的科举考场—江南贡院的道路两旁,书店、文具商店几乎占据了整条街道,每次考试会为这条书街直接带来两万余人的人流量。“萝轩”和“十竹斋”,这两家店正是这条街上的翘楚。

古代的出版市场与今并无二致,教材一直都是大宗盈利商品,诸如经典教材、考试教辅、学习用品、绘画普及教材、书法练习教材等需求量极大。而笺纸作为文人书斋日用消耗品,同样有着惊人的销量。各大文房品牌为了抢占市场份额,纷纷开发出各具特色的文创产品,并在制作上精益求精。从《萝轩变古笺谱》中的“变古”二字,便可得知当时制笺领域求新求变的潮流。

而这两家店,也是已知最早运用“饾版拱花”技艺的店铺。“饾版拱花”与“砑光”一样,分属于雕版印刷的不同支系。“饾版”类似于彩色套版叠印,而“拱花”则类似凹凸压印,操作者只能通过肉眼徒手分版分色逐次刷印,才能将柔和渐变的效果表现出来。

此后的数百年间,中国文人用木刻彩印笺纸的形制基本确立。涌现出一大批追随者和效仿者,各地名店辈出,花笺种类不计其数,上至公卿贵胄,下达文苑艺林,几乎无人不用之书写情意。

清末,由于受到外来机械印刷术的致命冲击,雕版制笺日益走向衰微。民国初年,北方画坛领袖纷纷涉足京津制笺业,这是传统制笺最后一次登台谢幕。如同一切重塑传统的努力一般,民国初年的这次昙花一现,不过是对时尚的无奈妥协。清丽高雅的品位一去不复返,浓墨重彩的画风占据了主流。

改革开放后,浙江美院水印廠坚持了一段时间的雕版印笺。后来连家底厚实、艺术气氛浓郁的单位也觉得这费时费力不赚钱,就此取消。从业者,就都转行了。

如今,很少有人写信,包括书画家,也越来越不在乎用什么样的精美纸张了。在这个提笔忘字的时代,集文化之大成的笺纸如同书法一般,已基本丧失了实用功能。如今的笺纸制作,一方面依然是为书画家服务,一方面则开始改变笺纸的形式、用途,希望将传统的版画内容与现代人的审美需求结合,以期寻求出路。

笺纸,从高冷,向现实妥协。

但笺纸毕竟承载的是完全独立于西方版画的中国传统文人版画艺术,虽然小众,但是独特有趣,涉及雕版印刷、版画、加工纸学科、文化学、收藏等领域,相较于实用性,它的艺术性正凸显出来。

笺纸好比书斋中的一面镜子,折射出文人丰富的精神世界。时移世易,社会更替,文人趣味的转变、绘画风格的变迁,都在一张小小的笺纸上得以展现。如果通过浅显的文字与淡淡的图样,能激起当今人士对于古代文人笺纸的兴趣,主动查阅相关资料,即使在传统制笺业最后谢幕的时代,亦是有所价值。

猜你喜欢
笺纸尺幅薛涛
鲁迅对笺纸情有独钟
八大山人的大尺幅行草立轴书法探析
遍地青春不开门
用手撕出来的建筑模型
徐悲鸿师生作品聚首
观《建党伟业》(录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