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貌原则视角下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分析

2017-08-15 00:47孟凡玲肖庚生
绥化学院学报 2017年11期
关键词:英汉礼貌准则

孟凡玲 肖庚生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0)

礼貌原则视角下英汉称呼语的语用对比分析

孟凡玲 肖庚生

(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 湖南衡阳 421000)

为了避免人们在跨文化交际中出现礼貌用语的误用和曲解,文章通过对英汉礼貌用语中称呼语的语用差异进行对比分析,揭示了不同的社会文化对礼貌称呼语语用差异的影响。基于此,人们应在理清语言和文化的关系以及中西礼貌原则差异的基础上,提升英汉礼貌称呼语的语用差异意识,以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发展。

礼貌原则;礼貌用语;称呼语;语用对比

语言与文化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语言承载着文化,是进行文化交流的工具,是体现文化的途径。文化制约着语言,文化是语言表达的前提。语言与文化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由于不同民族具有不同的文化个性,不同的文化之间就会形成不同的文化形态,进而产生语言差异。如著名语言学家何兆熊所认为的:“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在一定语境中是礼貌的话语,在另一个语境中就可能会显得不礼貌或者过分礼貌,不礼貌会导致话语不能够接受,但是过分的礼貌同样也会不被接受”。[1](P175)

一、英汉礼貌原则对比

礼貌是普遍存在于世界各民族语言和文化中的一种社会现象。由于各民族之间语用文化、价值观和语用习惯的不同,人们对礼貌的理解和使用方式就会出现一些差异。礼貌是维系人们交际成功的必要因素,为了避免由语言误解而引起的交际失败,为了确保交际过程的顺利进行,人们应当遵守相应的礼貌原则、选择恰当的称呼语。

(一)英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英语文化中的礼貌讲究“自由、民主、平等”,英国著名语言学家Leech依据Grice的合作原则提出以下六项重要的语用礼貌准则:“(1)得体准则,减少听话人的损失、使其较多的受益;(2)慷慨原则,使对方受惠最大;(3)赞誉原则,加大对他人的赞誉;(4)谦虚准则,减少对自己的赞誉;(5)一致准则,尽量与对方观点一致;(6)同情准则,加大对他人的同情”。[2](P132)

Brown和Levinson认为:“礼貌就是要我们意识到要顾全别人的面子、对他人的“面子需求”表示认可;一个人有没有面子是掌握在他人手中,即人们在交际过程中的面子要靠对方给予和保留”。[3](P102)因为礼貌在人际交往中是相互的,交际者如果想获得别人的尊敬并且让自己保留面子,就需要自己先去尊敬别人,使别人感到有面子。

(二)汉语文化中的礼貌原则。中国讲究“忠、孝、仁、义、礼、智、信”的观念。顾曰国教授在深入研究礼貌原则问题的基础上,回顾了礼貌这个概念在汉语文化中的历史,根据汉语文化中的礼貌特征,总结了五大礼貌准则:“(1)贬己尊人,在别人面前尽量贬低自己;(2)称呼准则,遵循“长幼有序”;(3)文雅准则,在交流中多用优雅语言;(4)德、言、行准则,在语言和行为上都要减少他人的代价;(5)求同准则,力求与对方观点一致”。[4](P11)

虽然不同的语言存在文化背景的差异,有着不同的礼貌表现形式,但是英汉语言在礼貌准则方面有许多相似之处。蔡新芝认为:“由于礼貌既有文化的普遍性也有文化差异性,往往会在跨文化交际中对双方的交流造成一定的影响”。[5](P199)然而,打招呼是人们礼貌地展开交际的第一步骤。尹云锋认为:“打招呼的第一要素就是称呼语,它不仅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社会关系,因为称呼的改变往往意味着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改变”。[6(P101)其实,我国的称呼原则是对古代文化中“礼”的继承与发展,并且顺应了“长幼有序”等一些传统文化的礼貌原则。

二、英汉礼貌称呼语的语用分析

在日常的生活交际中,人们接触最多的人群包括陌生人、熟悉的人、亲人以及工作学习中的伙伴。而恰当的称呼语是展开交际的前提,是交际的开始和顺利进行的关键,所以,对这些人群使用恰当又礼貌的称呼语十分重要。为了避免因称呼语的使用不当而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便,文章着重对这几类人群的中西称呼语进行对比分析。

(一)对陌生人的称呼语。在美国,对陌生人的称呼,人们经常用Excuse me,Sir/Madam来展开交际,如在街上向别人问路。另外,Sir和Madam都是尊敬、客气程度较高的称呼。但是在英国,人们在大街上或商店里向陌生人问话时常用“Excuseme”而不使用Sir、Madam、Mr、Mrs、Miss、Lady、Gentelmen等这些称呼。

在西方国家,称呼语大多非常简短。但如果使用“Hi, man”“Hi,woman”等不太合乎礼貌的称呼,就会导致双方对话还没开始就已经结束,甚至引起别人对自己的厌恶和不满情绪等。尤其当女性在陌生城市的街上问路或寻求帮助时,切记不要以“Hello”来进行打招呼,否则会被误认为是街头妓女;因为“Hello”是用在非常熟悉的朋友之间。礼貌的误用在一定程度上是违背礼貌原则的。因此,对礼貌原则的掌握和恰当的使用可以避免意外或尴尬的情况发生。

然而,相较于英语称呼语,汉语文化中的称呼语则更复杂多样化。由于汉语文化比较重视对地位高者和陌生人的礼貌,对这些人所使用的称呼都比较正式;对不同年龄和性别的陌生人的称呼语比较多样化;一般情况下,称呼与自己年龄相近的人用“师傅、帅哥、美女”等;用“叔叔、阿姨”称呼与自己父母年龄相差无几的人;称呼年纪较高者为“老伯、大爷、大娘、爷爷、奶奶”,以示对别人的尊敬和礼貌。

如果不懂得或不了解相关的礼貌原则而使用“喂、嘿、你”等词对陌生人打招呼或者直接说出想询问的事情,可能会导致对方不予理睬甚至招致怒目而视,造成自己很无辜或者非常尴尬的结果。有时,尽管是根据相关的礼貌条件进行称呼,但由于对对方职业和身份特征的不清楚,也可能会出现尴尬的情况。

例如:一个小伙子不知道汽车站在哪,看见在街上行走的一对母女,便过去礼貌地问道:“大妈,您知道汽车站怎么走么?”其中女儿却非常生气地答道:“谁是你大妈!我妈是大学教授!”

因此,对陌生人或在陌生的环境下,想要礼貌地称呼别人就要让对方感受到充分尊重,并且尽量夸大对方对自己的需要;比如可以使用“您好,麻烦您一下,请问……”“你好,打扰您一下,想请问……”等不带称呼语却十分礼貌的方式,这样对方就会很乐意提供帮助,同时也避免了因称呼不恰当而给自己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困扰。

(二)对熟人的称呼语。在英语国家,“Mr,Mrs,Miss +surname”是被广泛使用的比较正式的称呼语,用来称呼与自己认识但不太熟悉的人以及一些其他的职业人士,但不适用于朋友之间的称呼。

例如:Good morning,Mr.Green.

Good bye,Miss.White.

Thank you verymuch,Mrs.Brown.另外,“Mr”和“Madam”有时也会被直接用于president, chairman等头衔的前面。

例如:Mr.President,I’dliketotakeyouradvice.

然而,对牧师、内科医生、医生、牙医和法官的称呼需用专业人士的称谓语,如:priest,physician,doctor,dentist和judge。其中牧师也可用“Father+surname”来称呼,对医生或博士可直接用“doctor+surname”。

在我国,一般用“姓+先生/太太/小姐/女士”称呼认识的人;对于专门的职业人士,一般是以“姓+职业”来称呼;对于有职称的同事或上司,一般以“姓+职位”的方式进行称呼。例如:“张先生/太太,赵女士/小姐”,“王律师,张医生,何校长,吴经理”等。

(三)对老师的称呼语。在西方的英语国家,学生通常用“Mr+surname”或“Sir”来称呼男老师,用“Miss+surname”或也用“Sir”称呼女性老师。对高等学校老师的称呼,则根据职位、职称的不同,用“Professor+surname”或用“Professor/Doctor +surname”来称呼,也可以根据性别来称呼老师:“Mr+ surname”和“Miss+surname”。以上这些对老师的称谓都带有一定的尊敬和礼貌;然而,英语国家的很多学生对老师都是直呼其名,尤其是对比较年轻的女教师,缺少了对老师基本的尊敬,实际上是对女性不够尊重(其中有国家历史文化因素的原因等)。

在我国文化中,自古以来“教师”都被认为是一种神圣的职业,但简单的“姓+老师”的称呼方式却充满了对老师的无限尊敬和爱戴;对于高等院校中拥有丰硕的研究成果而被评为正/副教授的老师,为了表示对他们的尊敬和礼貌,均是以“姓+教授”的方式来对其称呼。在我国称呼语文化中,当职称中有“副”字时,为了表现出充分的尊重和礼貌,直接在称呼中省略“副”字,如:“李教授”而不是“李‘副’教授”,这符合了我国“称呼准则”和“尊人”的礼貌准则,即在称谓对方时要“抬”和“尊”来表示对对方的礼貌。因为“自卑而尊人”是汉文化的核心内容,这也正体现了我国礼貌原则与西方国家的不同之处。

(四)亲昵的称呼语。在汉语文化中是非常礼貌的称呼有可能在英语语言文化里却是粗鲁无礼的,反之,在英语文化里属于礼貌的称呼却在汉语文化中被认为是无礼的。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英汉称呼语才会出现差异。

英语国家对亲属的亲昵称呼语有:mother,mummy,mum,dad,daddy,grandma,granny,granddad,grandpa,uncle,aunt等;由于英语民族里不分尊卑贵贱、年长和年幼,讲究“自由、平等和博爱”,有时直接称呼对方名字表示双方关系亲近、融洽,所以,一般情况下,可不分年龄及亲属关系来直接称呼亲属的名字。

然而,中国文化始终严格遵守着“尊老爱幼、亲疏分明”的原则。对亲属是不能直呼其名的,而要根据具体的亲属关系来选择恰当的称呼,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哥哥姐姐、弟弟等。熟人和朋友之间也较多使用亲昵的称呼,表明彼此人际关系的融洽、协调。尤其是在称呼语中添加两个词:“小”和“老”,体现了我国汉语文化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并且在日常交流中也突出了亲切感;“老”表现出了对经验丰富、有智慧的人的尊敬和礼貌,“小”体现了对年幼的晚辈或下属的照顾和礼貌,如“老李,小王,小朋友”等。正是中西语言文化的不同,彼此的称呼语和表达方式包含了不同的礼貌成分。

三、英汉礼貌称呼语对跨文化交流的意义

称呼语是人们建立人际关系和保持联系必不可少的手段,对交际的顺利进行起着一定的决定性作用。恰当的称呼语能够促使交际关系的进一步发展甚至达到超乎想象的效果。不同的民族历史和文化背景具有不同的礼貌行为准则,反映了不同民族对礼貌的认知存在文化、思想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造成了不同文化对称呼语有不一样的表达方式。所以,唐兴红认为:“在跨文化交际时要首先了解双方的文化特点、民族心理和习惯,对不同的语言形式所持的礼貌规范,要入乡随俗,使双方交际成功”。[7](P13)然而,恰当的称呼语是人们顺利进行交际的重要条件,尤其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礼貌显得十分重要,正确的使用称呼语不仅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尴尬和误会,也是成功交际的开端。因此,礼貌称呼语对跨文化交际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意义。

在跨文化交际中,交际者需要充分掌握跨文化交际中所涉及的文化差异,真正了解双方文化中的礼貌表达特征与礼貌语用差异,注意选择恰当的称呼语,避免因文化差异而造成交际中不必要的干扰和文化冲突,才能够在交际中应对自如、达到理想的交际效果、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

[1]何兆熊.新编语用学概要[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2]G.Leech.Britain.Principles of Pragmatics[M].London: Longman,1983.

[3]P.BrownandS.Levinson.Britain.Politeness:Someuniversals in languageusage[M].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78.

[4]顾曰国.礼貌、语用与文化[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4): 10-17.

[5]蔡新芝.跨文化语用对比分析下的中西礼貌原则之文化差异[J].兰州交通大学学报,

2006,25(2):117-120.

[6]尹云锋,罗亦君.英汉礼貌用语的语用差异研究[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7(1):101-102.

[7]唐兴红,刘绍忠.跨文化交际中称呼语的礼貌规范与语用失误[J].外语与外语学,2004(10):11-14.

H315

A

2095-0438(2017)11-0083-03

2017-06-07

孟凡玲(1991-),女,河南鹤壁人,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肖庚生(1980-),男,湖南衡阳人,南华大学语言文学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应用语言学。

2017年湖南省教育厅科研课题优秀青年项目“基于语料库的口头禅多维度特征研究”(17B235);2014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湖南旅游语料库的创建与应用研究”(14BZZ237);2015年湖南省情与决策咨询课题“湖南省各级政府网站英文版建设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15BZZ046)。

[责任编辑 靳开宇]

猜你喜欢
英汉礼貌准则
具非线性中立项的二阶延迟微分方程的Philos型准则
当诚实遇上礼貌
礼貌举 止大 家学
小猴买礼貌
基于Canny振荡抑制准则的改进匹配滤波器
浅谈英汉习语的文化差异及翻译方法
一图读懂《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
暗恋是一种礼貌
英汉文化中的委婉语应用对比分析
混凝土强度准则(破坏准则)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