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以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为例

2017-08-15 00:44课题组
成都行政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温江区花木产权制度

●课题组

贯彻十九大精神 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
——以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为例

●课题组

如何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灵活运用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是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温江区委党校课题组结合寿安镇实际进行了有益探索与实践,其做法是:调研摸底,了解村民意愿;探索股份制改革,建立经济股份合作社;抓好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探索“三权”分置,使产改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产改成果运用取得了明显成效:促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成功探索创新与实践了经济发展新模式;群众发展治理能力明显增强;生态绿色发展成绩喜人;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进一步运用好产改成果的措施是:促进花木产业与生态旅游深度结合;发挥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专业人才培养;重视花木编艺品牌培育;运用大数据实现精准化管理与服务。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寿安;探索与实践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成都市于2008年开始推行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目前已全面结束。如何按照党的十九大精神,运用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呢?成都市温江区寿安镇结合实际,进行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的得到了很好的运用,促进了乡村经济快速发展,深化了供给侧改革,实现村民了增收致富。先后获得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四川省生态旅游示范区、成都市历史文化名镇等荣誉。

一、产权制度改革的主要成果

寿安镇位于成都市温江区西北部,处于国家级生态示范区腹心地带,幅员面积53.1平方公里,人口4.38万,辖15个村(社区)。2008年3月,寿安镇作为全市第一批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镇,率先开展了集体土地所有权、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林权、房屋所有权确权颁证工作,于2011年圆满完成。全镇234个农村组获得了确权颁证,确权承包土地12882户39921人,确权土地49639.69亩。寿安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得到了国家农业部的充分肯定,2017年6月9日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现场会议在该镇召开,向全国推广该镇经验。

二、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的主要做法

(一)调研摸底,了解村民意愿

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结束后,镇党委政府把如何搭建平台,让证书不躺在群众的柜子里“睡觉”,让集体的资源资产作用最大化,作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的首要任务。通过召开座谈会、走访村民、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到广大村民愿意将自己已确权的土地通过镇和村,进行产权流转交易、抵押融资、作价入股、转让等方式让生产要素自由流动。有了群众的意愿,为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民主化和科学化决策提供了依据。

(二)探索股份制改革,建立经济股份合作社

寿安镇按照“制定方案、清产核资、人口界定、股权量化、决议固化、制定章程、组建机构、登记颁证、上报备案”九步工作法,扎实开展了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工作。在股改过程中形成了“三固化、六公开和生不添、死不减”的基本原则。经过宣传动员,全镇成立了以组集体经济组织为单位的经济股份合作社234个,共有35043人加入股份经济合作社,量化资产1657.9267万元,量化资源13955.095亩。

(三)抓好典型示范,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为保证全镇产改成果更好发挥作用,镇党委政府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选取天星村和天源村作为产改成果运用的典型示范。

天星村确权颁证720户2106人,土地面积2791.5亩。该村主要采取五种方式推进产改成果运用:一是成立专业合作社,盘活土地资源,促进土地流转。于2014年9月成立了“成都市温江区天星村编艺花木合作社”。合作社成立后,通过土地租用、土地入股、在地花木入股、现金入股、院落优改等方式,盘活土地1600余亩;通过32户大户带动360户小户,共同增收致富。二是探索融资方式,扩大再生产,利用土地经营权和经济林木股权申请抵押融资,目前该村合作社获农商银行授信贷款1500万元,已有5户合作社家庭贷款160余万元。三是探索宅基地有偿退出机制,在充分摸清家底的情况下,适当引导村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农用地用于产业发展,目前已引导村民有偿退出宅基地和农用地约18亩。四是产业与旅游结合,探索“产业+景区+小镇”发展模式。在合作社的组织协调下,村民将300余亩土地统一按规划用于产业发展、景区建设、公共道路、建设编艺公园等;与旅游营运公司达成协议,按照旅游业的需求,研发具有旅游价值的特色产品、新型产品。五是深化创新引领,推进合作社人才建设。以“双创”为契机,引进和建设了“花木编艺研发中心”,开设了“农民夜校”、“法治大讲堂”、“花木技能培训班”等课堂,开展了“以赛代训”、“编艺比赛”、“创意大比拼”等活动。天星村的做法与经验先后被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新闻网、华西都市报等多家主流新闻媒体宣传报道。

天源村与天星村相邻,全村14个村民小组,933户农户,户籍人口2312人。该村主要通过四种方式推进产改成果的运用:一是通过合作社将土地股权化。于2014年2月注册成立了“成都市温江区寿安天源园艺合作社”,注册资金100万元。合作社成立后积极探索将农户的资源、资产、资金进行整合利用,带动全体村民增收致富。二是以项目打造为抓手,推进经济发展。2017年4月在村党总支及各界人士的建议和引导下,合作社成功申报了“天缘天博览苑”项目建设。该项目占地40亩,预计投入资金240万,内设花木编艺展示销售摊位60个、亲子编艺体验区、精品编艺研发展示基地、餐饮区和茶饮区等,既展示展销特色花木,又实现合作社成员的抱团发展。三是探索院落优改,盘活集体资源,解决项目用地瓶颈,通过院落优改整合资源、腾退宅基地,既改善村民居住条件又实现土地的合理化运用。四是探索融资方式。主要采取三种方式融资:由合作社成员进行资金入股,按股份化进行经营分红;通过农户的田块进行入股分红,分红方式每年保底每亩2000元+10%的利润分红;通过以合作社成员的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和地上附着物向农商银行进行抵押贷款,目前已获得贷款90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

(四)探索“三权”分置,使产改成果与产业发展有机结合

一是坚持党建引领。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中,基层党组织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共同探索产改成果运用的方式方法。二是摸清资源。聘请专门策划营运公司,对全镇的土地资源、生态环境资源、水利资源、文化资源等进行全面调查研究,获得准确数据,落实项目点位,根据点位确定产业布局,根据产业发展,靶向招商。三是规划先行,引领发展。按照资源布局,镇政府聘请专门的资质公司进行科学规划,编制了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村庄规划、产业规划、全域旅游规划等,按照规划进行项目建设;按照“建管倒置”的模式提升基础设施承载力和项目建设;通过“院落优改”和“小组微生”,整理出土地指标进行招商引资;按照“以商招商”模式,依托现有项目招商一批符合寿安“一城两园多点”产业发展需求项目入驻寿安。目前,在土地固化的背景下,通过“建管倒置”的模式已实现村组道路硬化率98%以上,集中居住区水电气全贯通;编艺公园已成功创建3A级旅游景区;已与恒大签订康养项目建设协议、已与广州岭南花博投资有限公司签订园艺博览园建设协议、已开始建设“泰·菲切尔花园”、“瓦津基花园”“慢时光鲜花小镇”、“一亩原乡”、“九坊宿墅”、“川岳民宿”、“昕之苑主题酒店”等项目。四是探索“三权”分置开展抵押融资扩大再生产。积极推进流转站、金融站、交易站“三站合一”建设;深化“新五权”确权,运用农村产权开展专合贷、经济林木(果)和农村承包土地的经营权抵押融资。积极盘活资源资产,推进小组微生项目,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环境和产业发展情况。目前,全镇设置农村金融服务网点15处,实现产权抵押融资25例1700余万。

(五)抓好专业人才培养,为产改成果运用提供人才支撑

为了推动股份经济合作社的规范有序发展,镇党委政府把专业人才培养作为发展集体经济的重点,实施了“鱼凫英才”计划,以“匠从八方来,器成天下走”为主导,启动高级编艺师认证体系建设,积极组建“匠人联盟”,扎实开展盆景、编艺等专业技术培训,组织盆景、编艺作品大赛;每年出资500万元组建“金手指·产业发展引导基金”专门用于创新创业发展,进一步壮大了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和新兴产业发展;目前已发展小型化、个性化、精品化特色农业产品120余类、15余万件,已有漆康林、罗世军2位编艺匠人被农业部授予“中国村庄植物编艺大师”称号。

三、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取得的成效

(一)促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

通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果运用,激发了全镇创业创新活力,促进了经济稳定持续发展。一是支柱产业持续向好,2017年前三季度实现服务业总产值4.6亿,花木销售收入实现6.7亿元。利用现有集体建设用地与客商进行联建,如“一亩原乡”、“帐篷酒店”、“慢时光小镇”、“九坊宿墅”等项目发展态势较好;二是固定投资不断增加。2017年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约15亿元;三是社会消费强劲。2017年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亿元,同比增长10%。

(二)成功探索创新与实践了经济发展新模式

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中,以天星村编艺合作社等为代表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积极探索创新与实践经济发展新模式,主要探索创新与实践了五种发展模式:一是“编艺+旅游”模式,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经济;二是“编艺+创新”模式,着力核心竞争力的打造;三是“编艺+人才课堂”模式,打造可持续的品牌;四是“编艺+营销”模式,打造闻名世界的品牌;五是“编艺+文化”模式,增强花木产品的艺术价值,与川农大开展校地合作,成立“川西特色文化村落研究中心。

(三)群众发展治理能力明显增强

通过产权制度改革成果的运用,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治理的积极性。一是群众自治的热情明显增强,积极参与自治,主动参与村民公约,院落公约的制定。二是自我发展能力不断提升,如天星村编艺合作充分发挥“行业引导、资源调配、市场对接”的作用,打造“编艺公园”,盘活“宅基地、农用地、集体公共资源”等三类资源。三是积极参与编制村庄规划、产业规划、旅游发展规划等。四是积极参与“建管倒置、先治后建”的新治理模式,即先行自治再行建设。如天星村调地、调结构所需土地均由群众自愿调整后再进行建设,目前以这种模式已在园区内建设了约20公里的硬化道路,约15公里的沟渠,约15亩的编艺展区及30处景观节点,1座观景台,2座公共厕所等。

(四)绿色生态发展成绩喜人“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

在绿色生态发展中,镇党委政府始终遵循“党委领导、政府搭台、市场主体、群众参与”的原则,坚持规划引领、产业集群、群众受益的理念进行发展。一是花木产业已成为主导产业。镇域内种植花木5万余亩,花木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99%。同时,还在镇外租地近10万亩。二是花木企业数量不断增多。目前全镇已注册园林公司67家、园艺场近1200家。规划建设寿安编艺公园12000亩,已初步建成核心区500亩。三是强化环保督查。现已关停沙场6家、三无企业11家,关停了所有规模化养殖场。实现了镇域内无污染企业、无高耗能企业,充分践行了“用高端实现西控、用绿色践行西控”。

(五)促进了产业转型升级和农民增收致富

全镇以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为契机,积极推进花木产业转型升级,抱团发展、融合发展,加粗拉长特色农业产业链,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实现农业增效、农村增绿、农民增收。如:现结合市场需求、通过艺术化研发的花木编艺产品,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还具较高经济价值,一个成本只有500多元的紫薇花,如果按照市场需求,植入艺术手法,编织成为供观赏、供出口的手工活体艺术品,价格可提升到2000元至20000元,甚至于几十万元的珍藏艺术品。目前,该镇花木编艺产品已销往土耳其、荷兰等多个国家,仅天星村通过规模聚集,发展乡村旅游,花木编艺产业年销售值已达到8000多万元,2016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和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10%和9%,分别达到21234元和22151元,带动周边群众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

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的启示

(一)找准路子,突出本地特色

寿安镇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实践表明,要充分运用产改成果,必须找准路子,突出本地特色。寿安镇正是由于紧紧结合本地花木特色,注重长远规划,探索资源变资本变资金的模式,充分发挥群众主体作用,抱团发展、创新发展,深挖特色产业,利用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生态本地、文化底蕴,走一三联动、农旅结合的路子,符合本地实际,符合国家供给侧改革发展方向,从而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路子。

(二)创新机制,破解发展难题

思路一变天地宽,机制创新使寿安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路子。利用产改成果,土地流转是关键,寿安镇通过土地出租、土地入股、土地整理、土地有偿流转、土地经营权抵押融资等方式,盘活了集体资源、解决项目用地瓶颈、让“五权”充分动起来、实现了产业的“兴起来、腾起来”。

(三)高度融合,走复合化农业路子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寿安镇在产改成果运用中,正是坚持了产业融合发展,才取得了明显成效。以花木产业为例:一是要创新生态旅游方式。开展花木领养、赏花旅游、采摘旅游、观赏旅游,开发特色餐饮、农家体验、亲子体验、民宿风情等。二是开发市场需求产品。顺应供给侧需求,调研市场、开发新、特、奇产品;研发适应家居、办公、庭院市场需求产品,加粗拉长产业链条;扩大宣传,树立品牌标杆,掌握品牌话语权,拓展国内国际市场。三是完善基础设施承载力,将农业与三产业高度融合发展。

(四)进一步发挥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

党的十九报告指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发展有机衔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是新新型的农业经营主体,要按照十九大精神,充分挥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在产权制度改革成果运用中的主体作用。集体经济组织要发挥好六个方面作用与功能:一是发挥组织功能,使村民真正成为千变万化大市场的主体,提高产品的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程度。二是发挥桥梁功能,将社员的各种信息和诉求收集进行综合研判,谋求发展;同时将市场信息、惠农政策等及时向社员宣传,共谋发展。三是发挥服务功能,要为村民提供政策引领、技术指导,提高农民抵御市场风险、经营风险和自然风险的能力。四是发挥协调功能,协调农户关系,协调社员与其他经济组织之间的经济关系,规范农户行为,提高产品质量,提升市场竞争力。五是发挥市场拓展功能,要加强调查研究,了解客户需求,分析市场发展前景,扩大对外联系,积极开发新的用户群体,拓展农产品市场。

F301

A

1008-5947(2017)06-0012-04

中共温江区委党校课题组。课题组组长,龚晓燕,中共温江区委党校常务副校长;课题组成员:丁宁波,中共温江区委党校副校长;苏泽强,中共温江区委党校副校长;陈军,中共温江区委党校教研室主任。(四川 成都 611130)

2017-11-28

责任编辑 李 尚

猜你喜欢
温江区花木产权制度
成都市温江区用心用情做好退役军人工作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温江区高效解决某酒店涉众型劳动纠纷的启示
温江区:做优“五大工程” 惠民生增福祉
花木笺
唠叨的妈妈
试述开明书店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爱找茬的老师
时间都去哪儿了
现行农村土地产权制度存在的问题和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