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晓玲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食品与生物技术分院,吉林 长春 130033)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特别是信息化、自动化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使得社会职业岗位对技能人才的规格和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国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也从培养“技术型人才”提升到“技术应用型人才”,再到“高技能人才”。[1]但目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面临的现状是高职生不能满足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社会对高职学生认同度偏低,学生的职业晋升能力较弱,导致高职生“有效供给不足”和“无效供给过剩”的结构性矛盾现象明显。面对这种现状《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未来10年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是提高质量,从规模扩张转向内涵提升。完善职业教育的纵向结构,形成高职专科、高职本科、研究生3个层次的人才培养。在这种背景下,我院和长春中医药大学共同探索高等职业教育与应用型本科有效衔接。两所院校主要从人才培养目标、专业课程体系、转段升学等方面进行探索。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能适应生产一线操作和技术管理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应用型本科院校培养的是能从事生产工艺操作控制及管理、技术改进、研发和工程设计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工程技术人才。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是“会动手、会研发、会管理、会发展”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2]因此,对高职和本科阶段的培养目标进行明确和分层。高职阶段侧重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基本技能培养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能够满足中药制药企业的一线岗位需求;本科阶段侧重专业技能提升和知识的深入与系统,使学生知识结构系统、职业技能全面,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技术成果转化能力强,能够服务于中药制药企业的技术管理岗位。经过五年的相对系统的学习,培养具备系统的中药制药基本理论、基本知识,中药制药技能全面,能够在中药生产、检验、销售等领域从事生产、质量控制、技术革新、品质鉴定和临床应用等方面工作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
课程体系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而对于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课程衔接则是分段培养的核心。《国务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指出,高职与本科院校应共同研究,对课程体系进行一体化设计,使高职与本科两个学段的学习内容真正实现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本专业构建了“岗位对接,两线并举,四阶递进,分层培养”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主要面对的是工作岗位或岗位群,本专业将职业岗位任职要求进行教学任务转化,按照认知规律和技能形成规律进行排序得到课程体系,课程体系与岗位实现对接;课程内容由重视技能培养转变为知识、技能两线并举;课程设置呈现四阶递进式,即第一阶段是由第一、第二学期构成的基础知识技能培养阶段,第二阶段是由第三、第四学期构成的专业知识和岗位技能培养阶段,第三阶段是由第五、六、七、八学期构成的系统知识和综合技能培养阶段,第四阶段由第九学期构成的拓展知识和技能培养阶段;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学生分为两个层次,层次一是学生在高职院校学习三年直接就业,层次二是参加转段考核,考核合格者转入本科院校学习两年,考虑到学生就业和升学两种需要,将高职阶段的顶岗实习分成两部分,就业的同学参加顶岗实习Ⅰ和顶岗实习Ⅱ,升学的学生参加本科院校组织的衔接课程综合培训Ⅰ和综合培训Ⅱ,以便顺利衔接本科的教学。
为了保证进入本科的生源质量,确保衔接的成果,也为激励学生学习,注重知识和技能的积累,我们探讨了学分评价与转段升学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即学生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才能顺利升入本科阶段学习。第一,高职三年所有课程的平均学分绩点在2以上;第二,转段升学考试成绩在70分以上。转段升学考试采用技能考核和知识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技能考核主要考核固体和液体制剂岗位操作技能;知识考核试内容涉及计算机文化基础、中医学基础、中药学基础、分析化学、仪器分析基础、中药鉴定、中药制剂基础等方面,考核学生对于知识的掌握、理解运用情况。
为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高高衔接还需要两校建立有效人才培养合作机制,建立教学运行管理保障系统,深入的探索教学内容衔接方式等,我们会深入探索,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 黄 嘉.近30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变迁及原因探析[D].长沙:中南大学,2008.
[2] 何 静.高职与本科“3+2”分段培养的课程衔接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167-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