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浅述中医心脏康复的理论内涵与循证实践
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郑颖,赵志强,侯雅竹
中医心脏康复;理论内涵;循证实践
中医康复医学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涵,总结中医康复在心脏领域的理论优势,挖掘药物、运动、饮食、情志等方面的康复理念,并加以实践、应用、总结,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就中医心脏康复的理论内涵及近年来相关的循证实践进行简单介绍。
1.1 药物康复 中药药物康复方案的制定需建立在科学的整体观和准确的辨证施治基础上,针对病人机体脏腑阴阳气血盛衰的具体情况,酌情选择益气、活血、滋阴、温阳、固脱、清热、化痰、理气、祛寒、利水等法,往往能够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显著提高生活质量。
1.2 运动康复 中医康复强调形体宜动,心神宜静,静以养神,动以养形,以达到形神并养。具有中医内涵的传统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五禽戏、易筋经等,具有动静结合、形神和谐、刚柔相济、富于变化的特点和疏通经络、调理气血、培育元气、平秘阴阳的功效,坚持适当的运动会起到良好的心脏康复效果。
1.3 情志康复 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怒、喜、忧、思、悲、恐、惊七情过极均易损伤心脏。中医康复强调形体宜动,心神宜静,形神一体,达到“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常用情志康复方法包括七情相胜、移情养性、顺情疗法、语言疏导、行为暗示、中药干预等。
1.3.1 七情相胜 怒伤肝,悲胜怒;喜伤心,恐胜喜;思伤脾,怒胜思;忧伤肺,喜胜忧;恐伤肾,思胜恐。中医情志相胜实际上是一种整体调整气机的疗法,只要掌握情志对气机运行的影响,即可选择应用。
1.3.2 移情养性 通过语言、行为或改变所处环境,以及多种怡情养性方法(如书画、音乐等),转移病人对疾病的注意力,改变病人思想焦点的指向性,排遣负性情绪,使保持宁静淡泊的心境,精神内守,利于康复。
1.3.3 顺情疗法 顺从病人某些意愿,满足其一定的身心需求,避免不良情志刺激,释却病人心理病因,改善其不良情感状态,培养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情趣。
1.3.4 语言疏导 通过语言进行直接劝说或暗示引导,改善疾病给病人带来的不良认知以及在情志、行为上的异常反应,使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促进身心康复。
1.3.5 行为暗示 运用积极、乐观的面部表情及肢体活动,疏解病人消极的负面情绪,引导其形成良好的患病心态。
1.3.6 中药干预 在辨证论治基础上,应用具有疏肝解郁、平肝抑火、养心安神、镇惊定志等功效的中药,促进病人情志康复。
1.4 饮食康复 中医康复善用食疗,重视饮食有节、五味摄入得当。《山海经》即有“小华之山,其中有蓖荔,食之已心痛”的记载。
1.4.1 饮食有节 心脏病病人饮食宜节制、清淡,提倡定时定量饮食,不宜过饱及暴饮暴食,防止饥饱失常,口味勿偏嗜,远离肥甘厚味辛辣之品。
1.4.2 合理搭配 《素问·脏气法时论》曰:“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多食蔬菜、豆制品、瘦肉、鱼类以及山楂、苹果、柑橘等水果,荤素搭配、平衡膳食,方能满足人体对各种营养的需要。
1.4.3 运用食疗 根据“药食同源”理论,制作药膳、药粥、药茶、药酒,并且根据病人中医体质进行辨证配膳,药食合用,相互协同,可以减少长期服药之弊,促进机体及心脏康复。
1.5 中医外治康复 孙思邈主张“内外相扶”,“针且知药,乃为良医”。临床选择运用包括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熏洗、贴敷等在内中医特色外治疗法,能够有效改善头晕、乏力、纳呆、多汗、失眠、便秘等伴随症状,收到更好的心脏康复效果。
1.6 自然环境康复 中医理论重视天人一体观,自然环境康复即通过自然因素的影响,促进人体身心康复。自然因素包括日光、空气、泉水、花草、高山、森林等,有选择性和针对性地利用这些因素对人体的良性作用和有益影响,有利于心脏康复。
1.7 生活起居康复 根据四时节气及昼夜转换的时序变化,随时调整起居作息、运动锻炼、饮食用膳等日常习惯。尤其注意防风避寒,随时添减衣物,避免心脏病诱发或加重。另外,注意劳逸适度,戒烟限酒,控制体重,保证睡眠,对心脏病康复大有裨益。
1.8 中医综合康复 综合运用中药、太极拳、八段锦、药膳、药粥、针刺、艾灸、推拿、按摩、穴位贴敷等多种中医内外治法,配合生活方式干预、情志调节、健康教育等手段,制定个体化方案,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中医心脏康复。
2.1 药物康复
2.1.1 血运重建术后康复 陈可冀院士团队应用血府逐瘀汤制剂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再狭窄的干预研究,结果证实该药可减少冠心病病人PCI术后心绞痛的复发,对预防PCI术后再狭窄有一定作用。在此基础上研制出芎芍胶囊,随机对照研究结果显示,芎芍胶囊可明显降低PCI术后再狭窄的发生率,减少心绞痛复发,并可改善病人血瘀状态[1-2]。由杨跃进教授牵头的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肌无复流防治临床研究显示,通心络可明显提高PCI术后24 h心电图ST段回落幅度和完全回落率,增加心肌血流灌注,减少心肌无复流发生,改善心脏功能[3]。李广平等[4]纳入500例天津地区首次发作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并进行直接PCI的病人,观察复方丹参滴丸的干预作用及对临床事件的影响,结果显示复方丹参滴丸可明显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减少室壁瘤发生,降低PCI术后胸痛及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李静茹等[5]评价天香丹颗粒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ABG)术后病人临床疗效的影响,结果提示天香丹颗粒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增加6 min步行距离,促进术后病人恢复。
2.1.2 心衰康复 Li等[6]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平行对照的方法,评价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衰病人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结果显示芪苈强心胶囊能够显著降低慢性心衰病人血清中氨基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proBNP)水平,改善心脏功能,提高左室射血分数,增加6 min步行距离,降低复合终点事件(死亡、心衰加重再住院等)发生率,明显改善心慌、气短、下肢浮肿、乏力、疲劳等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在逆转心衰进程、抑制心肌重构、改善疾病预后等方面均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毛静远团队对中药制剂(参麦注射液、参附注射液、丹红注射液、芪苈强心胶囊)治疗心力衰竭的随机对照研究开展了系列的系统评价,结果提示中药可显著改善心衰病人的症状及中医证候,提高生活质量,增强运动耐力,增加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增加6 min步行距离及降低血B型利钠肽(BNP)、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7-10]。
2.1.3 心肌梗死康复及二级预防 由张伯礼院士主持的芪参益气滴丸对心肌梗死二级预防临床研究(MISPS-TCM)采用中心随机、双盲设计,以肠溶阿司匹林为对照,心血管性死亡、非致死性再梗死和非致死性卒中为主要终点。结果显示试验组和对照组在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心血管死亡事件发生率、非致死性再梗死发生率、非致死性脑卒中发生率方面无统计学差异,提示芪参益气滴丸对于心肌梗死二级预防的疗效与肠溶阿司匹林相当,且无出血等明显副作用[11],提示针对心肌梗死病人,芪参益气滴丸具有良好的康复效果。
2.2 运动康复 郑景启[12]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观察太极拳对出院后老年冠心病病人的康复训练效果。出院后冠心病病人坚持二十四式太极拳训练,每天1次,观察3个月,结果显示经康复训练后病人的舒张压降低,1 min储备心率明显改善。潘华山[13]对48名老年人进行定量负荷的八段锦练习,结果显示通过长期系统的八段锦练习可使心泵力代偿性增高,心肌收缩力增强,且能有效改善血管的弹性状况,提高肺循环能力,增加血容量,改善血液浓度和流动速度,对于改善和提高老年人的呼吸机能亦有积极意义。上海体育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一项Meta分析提示,太极拳、气功和八段锦等中国传统运动方式能够让心血管病病人受益,降低血压及血脂水平,对心衰症状及体力和情绪亦有改善作用[14]。
2.3 饮食康复 邓少娟等[15]探讨黄芪丹参食疗汤对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心功能的影响,其将病人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饮食护理,实验组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食疗汤,结果显示在常规饮食基础上加用黄芪丹参食疗汤较对照组能够显著提高总有效率,食用12周后显著增加6 min步行距离。安宜沛[16]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方法,将慢性心力衰竭病人分为药膳组与对照组进行研究,结果显示药膳调养方案不仅能够促进有益营养素摄入量增加,平衡膳食结构,更有助于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改善病人心功能及营养代谢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4 综合康复 李新梅等[17]观察中医“调脾护心”康复方案治疗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疗效,对照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包括运动处方及呼吸训练,治疗组采用西医康复治疗+中医调脾护心康复治疗(中医饮食、八段锦等),饮食治疗以淮山芡实粥或人参田七炖瘦肉为主,每日1次;八段锦锻炼采用邓铁涛教授创制的八段锦套路,每日 1次或2次,每次约20 min。结果显示,加用中医调脾护心康复方案明显降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躯体活动受限程度、心绞痛发作情况、治疗满意程度。陈光瑞等[18]将心脏支架术后的病人随机分成综合康复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心脏康复(按出院医嘱口服药物+健康宣教+运动处方),综合康复组在常规康复基础上进行中医体质辨识,分为气虚血瘀型、阳虚型、痰湿型,给予中药汤剂、穴位针刺、穴位艾灸、刮痧治疗,观察8周后,综合康复组SF-36量表中的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等指标均明显改善。
中医养生康复理念源远流长,历经几千年的传承发展,逐渐形成了包括生活起居、精神调摄、饮食调理、形体运动、整体观念、辨证施治、三因制宜等在内的较为完整的思想框架,具有一定的理论优势,目前也开展了相关的循证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果。但同时我们也应清楚看到,中医心脏康复刚刚起步,相关体系仍未完善,目前的相关临床研究整体质量不高,尚需进一步系统梳理心脏康复的中医药手段,丰富研究证据,制定规范共识,并与现代心脏康复方案有机融合,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心脏康复方案。
[1] 史大卓,李静,马晓昌,等.血府逐瘀浓缩丸预防冠心病病人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后再狭窄的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1997,38(1):27-29.
[2] Xu H,Chen KJ,Shi DZ,et al.Clinical study of Xiongshao Capsule in preventing restenosis after coronary interventional treatment[J].Chin J Integr Tradit West Med,2002,8(3):162-166.
[3] 尤士杰,杨跃进,陈可冀,等.通心络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灌注后心肌和微血管的保护性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5,33(5):433-437.
[4] 李广平,郑心田,王怀祯,等.复方丹参滴丸对急性 ST段抬高心肌梗死介入治疗的临床作用[J].中国介入心脏病学杂志,2011,19(1):24-28.
[5] 李静茹,王晓峰,安冬青,等.天香丹颗粒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1,26(9):2129-2131.
[6] Li X,Zhang J,Huang J,et al.A multicenter,randomized,double-blind,parallel-group,placebo-controlled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Qili Qiangxin capsules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art failure[J].J Am Coll Cardiol,2013,62(12):1065-1072.
[7] 侯雅竹,毛静远,王贤良,等.参麦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0,10(8):939-945.
[8] 侯雅竹,毛静远,王贤良,等.参附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1,11(3):292-299.
[9] 张川,毛静远,王贤良,等.丹红注射液治疗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12):1956-1960.
[10] 刘春香,毛静远,王贤良,等.芪苈强心胶囊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系统评价[J].中成药,2010,32(4):539-544.
[11] Xu HJ,Ren M,Zhang BL,et al.Baseline characteristics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Secondary Prevention Stud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MISPS-TCM) [J].Heart,2010,96(suppl 3):A119.
[12] 郑景启.太极拳对老年冠状动脉性心脏病患者康复效果观察[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4,10(7):429.
[13] 潘华山.八段锦运动负荷对老年人心肺功能影响的研究[J].新中医,2008,40(1):55-57.
[14] Wang XQ,Pi YL,Chen PJ,et al.Traditional Chinese exercise for cardiovascular diseases: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J].J Am Heart Assoc,2016,5(3):e002562.
[15] 邓少娟,李平东.黄芪丹参食疗汤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作用的临床观察[J].新中医,2009,41(1):41-42.
[16] 安宜沛.慢性心衰患者膳食现况调查及中医药膳调养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5.
[17] 李新梅,卓剑丰,肖莹莹,等.“调脾护心”康复方案应用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病人的临床研究[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5,13(10):1153-1155.
[18] 陈光瑞,王朝亮,姚建斌,等.中医药参与冠心病支架术后心脏康复48例临床观察[J].安徽医药,2014,18(4):751-753.
R541.4 R256.2
A
10.3969/j.issn.1672-1349.2017.22.040
1672-1349(2017)22-2927-03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业务建设科研专项(No.JDZX2015001,No.JDZX2015003);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No.IRT-16R54)
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天津 300080)
毛静远,E-mail:jymao@126.com
信息:毕颖斐,毛静远,王贤良,等.浅述中医心脏康复的理论内涵与循证实践[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7,15(22):2927-2929.
2017-07-28)
(本文编辑 郭怀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