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儿童戏剧教学模式初探
——以南京市芳草园小学为例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戏剧儿童课程

吴 丹

儿童戏剧教育,是目前江苏省内乃至全国的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德国儿童戏剧教育的基本概念是:实作性的阶段教学、戏剧素材的教育性运动、自然渐进的学习发展、建构式学习的情境教学等。为何要运用戏剧的手段和方式于儿童进行教学?

首先,戏剧于儿童是符合其天性与兴趣的。戏剧表演,简言之就是“在故事情境中进行角色扮演”。儿童具有模仿、扮演的天性。在很多学龄前儿童和小学儿童的自发游戏中,有大量的故事表演和角色扮演的成分,这本身就是一种自发的戏剧表演。

其次,戏剧表演是表演者三位一体的艺术创作。在戏剧表演中,表演者必须对角色形象、角色定位、角色内心情绪及角色动作语言等进行总体的把握与设计。对儿童而言,在这一过程中,孩子学习了换位思考、剧本的深入理解、对戏剧故事脉络的把握、人物性格气质的设计,这有助于儿童情商的开发和语言能力及阅读理解力的提升。

最后,戏剧活动是群体化的活动,戏剧表演不是假模假式在舞台上“演”,根据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戏剧体系,戏剧表演更多的是通过对手给予的“刺激”做出的直接“反应”。

在戏剧舞台上,所有孩子是一个团队一个集体,他们将共同面对观众,这有助于孩子们建立自信心、团队合作能力、共情心理以及一些害羞胆小的孩子很容易在戏剧的集体中变得不再胆怯。

那么,对于一个普通小学,如何一步步开设戏剧教育教学及设计戏剧教学的课程呢?就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来说,自2016年9月开始,芳草园小学建立了“七彩梦”戏剧社,以自愿报名结合专业面试,在3、4两个年级200多名报名者中,由22位同学组建了“七彩梦”戏剧社,戏剧社的课程安排如下:

芳草园小学戏剧社课程安排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Kindertheater少儿音乐剧编演课程

授课对象:9-11岁儿童

开课时间:1年,30节/学期

学 时:2节/周,45分钟/节,每学期15周

课程简介:“Kindertheater少儿音乐剧编演课程”的教育理念源于德国斯图加特-路德维希堡师范大学投入研究的“三位一体”少儿艺术潜能开发科研项目。这项科研历时5年(2002-2007),从德国6个城市抽取了3000名4-15岁少年儿童进行分组实验,对每组少儿进行不同艺术形式及不同教学体系的跟踪式教学。最终科研项目的成果是:开发设计了一套新型的综合艺术课程体系——Kindertheater少儿音乐剧表演课程。该课程集合了音乐、戏剧、文学、舞蹈、美术等多项艺术门类,以更全面的方式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表演天赋和语言表达能力,及在公共环境下的自信和得体应对。这些正是艺术有助于孩子全面良好成长的重要价值。

二、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

目标:让儿童参与戏剧表演、音乐唱作、形体律动、剧本编创和道具制作,乐于观察与模仿、合作与分享。

(一)第一学期:基础技能技巧训练

授课内容:—— 戏剧导入 介绍戏剧训练与戏剧游戏

—— 音乐导入 介绍音乐与肢体训练及相关游戏

—— 开发训练常规类控制和班级凝聚力

—— 开发训练音乐感知力与肢体节奏感

—— 建立团队协作模式,增强团队凝聚力

—— 音乐感受力与戏剧表演和肢体活动的关联

—— 用音乐填补故事情节

—— 自述与对话

—— 音乐语言表达

(二)第二学期:戏剧排演

授课内容:——剧本编创

——台词表达

——发音与朗诵

——舞台形象塑造

——舞台人物情感表达

——分幕戏剧排练

——公演宣传推广

——演出舞美道具制作

经过两个学期的学习,孩子们分年级进行了儿童书籍阅读、剧本编创、剧目排演、剧目宣传;并将舞台剧演出项目化运作。五年级的同学也参与了该项目,校内37名同学组建了剧本组、宣传组、表演组、舞美组、导演组。每个年级孩子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和思维特点进行儿童舞台剧的全程参与,提升了兴趣度和使命感。孩子们出色的完成了戏剧社的既定目标,在第二学期期末,上演了一场精彩的戏剧社汇报演出儿童音乐舞台剧《神奇的书》。可以说,这是儿童自主参与剧本编写、表演设计、舞美制作、剧目推广的一次实践型教学,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很高,在这一过程中,家长和老师们见证了他们的能力和成长。

南京市芳草园小学成功的进行了戏剧社项目的实践型教学试点,让学生充分参与戏剧社演出项目的制作过程,在这一项目中,孩子们既锻炼了实践能力,又充分激发了她们的学习兴趣。孩子们都表示,这样的戏剧社下学期还要继续参与。

儿童戏剧教育,分为校内戏剧教育与校外戏剧教育两个层面。校内戏剧教育可结合学校具体情况,开设每周30-45分钟的戏剧校本课程和每周90分钟左右的戏剧社课程。

校本课程以戏剧活动课和戏剧游戏课为主,可由语文、英语或班主任老师任课。课程通过戏剧的方式对儿童进行创造性思维力、行动力、感受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流合作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戏剧社可以对在校学生进行甄选,选择对戏剧更有天赋与兴趣的孩子,在校本戏剧活动课程基础上,对戏剧社儿童进行剧本编写、故事续接、定格造型创作、造型接龙、道具制作、舞美设计、项目宣传文案、人物采访等方面的教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学内容主要由儿童自己完成,教师起引导与推动的作用。

芳草园小学戏剧社的剧本编创组的同学,首先通过剧本与小说的比对与分析,学习了剧本的文体特点并了解了剧本创作中的注意事项。然后根据教师给出的故事提纲,分别撰写了儿童音乐剧《神奇的书》的剧本。最后在项目汇报时,以读者剧场的方式选取了一篇创作剧本进行分角色朗读。

剧目推广组的同学首先了解了撰写剧目介绍的意义和目的,并自己动手采写了剧目提纲,然后分别对小演员进行了人物专访和特写,她们还自己设计了网络众筹方案和演出海报,宣传效果较好。

剧目表演组的同学,首先对剧本进行了研读,然后就自己表演的角色进行了人物小传的撰写。在表演中,教师引导他们自己设计角色的动作、表情和语言特点,孩子们参与了表演创作,积极性较高。

儿童戏剧教育课程,校内课程的目的是通过学校的普化戏剧活动课与专业度稍高的校内戏剧社,运用戏剧教学的手段与方法,提升儿童的综合素质。

然而,校外戏剧教育应为儿童提供有效的提升与发展空间。如社会化教育机构,可将儿童戏剧表演,在校内课程的基础上进行专业化与艺术性更强的教学。其中,将不乏表演天赋较高的儿童,可向专业化表演方向进行培养。校外戏剧教育特点概括如下:

(1)以兴趣培养为主的小班化精品教学;(2)将戏剧表演的专业课程体系进行儿童化设计,使用适合儿童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语汇,适合儿童身心发展特点;(3)做到个性化教学,针对不同能力层级与特点的儿童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4)戏剧表演教学应注重戏剧内涵的教育,而不仅是简单的技巧性训练;(5)教师的功能在于观察、引导、推动及有效精炼的教育。

儿童在进行校外戏剧表演培养时,应注意戏剧的认知与表演能力和欣赏能力的培养。同时,儿童剧场、儿童剧运营团队,应生产更多优质的、适合儿童观看并参演的儿童戏剧,并力争做到让更多儿童走进剧场,养成观看戏剧并进行思考的习惯。

家长在戏剧教育中的角色至关重要。儿童有模仿、表演的天性,家长应在家庭教育中对孩子的模仿、表演等活动给予充分重视和更多鼓励,并参与其中与孩子进行互动。值得注意的是,家长可从儿童家庭戏剧活动中观察孩子的思维特点、性格特点、兴趣偏好与学习类型,从而制定适合儿童特点的家庭教育方案。

猜你喜欢
戏剧儿童课程
有趣的戏剧课
课程思政在专业基础课程中的实施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基于OBE的软件测试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戏剧“乌托邦”的狂欢
戏剧观赏的认知研究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戏剧类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