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党建工作的实效性探析

2017-08-15 00:55陈长生郏宁扬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学生党员辅导员院校

陈长生 郏宁扬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网络社会以其互动性、广泛性、高效性、自主性等特征,正在影响着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与以往教育形态相比,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党建工作形态,不仅是新媒体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的解构,更是应时代需求对高职院校党建工作重塑的一种新态。

一、新媒体的含义及其特点

新媒体是依托数字技术、互联网络技术、移动通讯技术等新技术向大众提供信息技术服务的新兴媒体,有别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电影、电视等传统媒体。随着新媒体的发展,新媒体以其独特的传播方式、丰富的传播的内容、迅速的传播速度,深受思想活跃、热爱接受新生事物的高职院校大学生喜爱。新媒体的特点包括:

(一)较强的交互性

这是新媒体最突出的优势之一。在信息传播和接受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是传播者,也是受众者,信息传播与接收几乎可以同时完成。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需要选择性地传播、接受信息,且不用明确具体身份,具有平等的信息发布权与信息接受权。

(二)有效的超时空性

新媒体利用互联网和通信卫星完全不受地理区域与时间的限制,省去了许多信息传播的中间环节,实现了即时传播,帮助大众在最短的时间内、在地球的任何角落了解并掌握到最新资讯。

(三)资源的丰富性与多样化

新媒体以新鲜的画面、动听的声音、优美的动画效果来展示事物,向人们传递信息,信息之间关系非线性地存储、组织、管理和浏览,受众者可以选择性地阅读。

二、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优势

(1)新媒体较强的交互性,增强了教育主客体之间的交往、对话与理解,增强了学生党建工作的自主性和针对性。通过新媒体,辅导员与学生党员之间可以使用匿名的方式交流思想、沟通情感,易于形成开诚布公、畅所欲言的气氛,有利于辅导员捕捉到在虚拟环境中学生暴露出来的思想、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内容、教育技术、教育手段的调整,帮助学生由消极被动接受到积极主动实践。

(2)新媒体有效的超时空性,可以广泛覆盖学生党员个体,便于加强基层党组织工作信息化建设。在实际工作中,学生党员分散在各个专业或班级中,特别是一些高年级学生党员进入毕业顶岗实习环节,基本不在校内。辅导员通过新媒体开展党建工作,可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发布教育信息,帮助学生党员及时了解社会现实、新闻热点,熟悉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正确面对各种社会现象和思想观念,宣传先进党员的优秀事迹等,有利于学生党员和党组织之间保持一致,在扩大教育覆盖面的同时,提升了党建工作的渗透力、辐射力,提高了教育信息的传播效率,增强了党建教育的针对性,激发了学生党员学习积极性。

(3)新媒体以其先进的数字技术和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充分促进了互联网、手机网络和电视网络之间的交融与互动,搭建了有影响力的党建工作宣传平台。传统媒体单向传播,总给人一种严肃、沉闷的感觉,带有较强的宣讲灌输性。新媒体环境下,辅导员通过主题网站、手机报、博客、微博等数字化平台,以喜闻乐见的形式向学生党员传递教育内容,使党建工作从平面走向立体、从静态变为动态、从说教导向自省,使学生党建工作全面动起来、活起来,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党建工作的实效。

三、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的挑战

在新媒体环境下,自由传播的信息、虚拟化的传播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造成负面信息泛滥、传播环境混乱、新媒体失范等不良现象,使得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一)新媒体多维度、全方位的冲击,信息内容难以掌控

新媒体的传播没有国界限制,信息传播超区域、跨文化,在传播信息的同时,新媒体发挥着塑造思想和建构观念的功能,所以,不同意识形态和文化政治势力都在积极争取利用它来宣传。新媒体信息内容在一定程度上缺乏传统媒体的严格审核与把关,缺乏相应的法律约束,其可信度与客观性程度不高,这些信息会使信息选择与甑别能力较弱的大学生难以分清真伪,容易受到错误的引导。

(二)新媒体的虚拟性等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

新媒体因其较强的虚拟性与匿名性,使得大学生在虚拟环境下不必在意被别人发现与注意,从而随意发挥主动性,面对纷繁而精彩的图像、声音,海量的信息、多元的价值文化,大学生在现实人格与虚拟人格间频繁转换,会使得部分学生逃避现实,人际关系困难,诱发心理疾患和认知偏差,甚至会出现道德失范与违法乱纪行为。以微信、微博为代表的新媒体,更新快、迅捷便利,在传播过程中易养成学生快餐式的阅读模式,从而产生知识信息碎片化,无法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在一定层面上会导致学生思想层面的肤浅与跳跃。

四、新媒体环境高职院校辅导员开展学生党建工作的探索

(一)提高辅导员思想认知,达成共识

日常工作中,要求辅导员利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鼓励辅导员建博客、开微博,经常会受到辅导员的强烈抵触,一部分辅导员会认为是对辅导员本就已经千头万绪的复杂工作中增加麻烦,虽然说教育部门、学校引导辅导员要充分利用新媒体这一新的工作载体与方法,但辅导员们就是认为是在增加工作内容与负担,是在多做一项具体的工作,不是减负,而是在增压。

(二)提高辅导员新媒体运用技能,整合平台资源

辅导员运用新媒体开展学生党建工作首先要掌握有效应对新媒体中不正确言论的能力,这是工作的重点;其次辅导员要学会同样运用新媒体给予正面还击,不能简单的防、堵,而是要对新媒体信息管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对学生党员的思想意识进行正面的引导;再次要努力整合、搭建一个集思想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立体化党建工作平台,形成以点带面、多点互动、群组带动的网状结构,实现网络互通及时化、沟通手段多样化,使学生党员能自主地浏览信息,安排学习时间和内容,使这个平台成为“学生爱去的地方”,从而增强学生党建工作的自主性。

(三)提高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以文化人

虽然新媒体信息很丰富多彩,但学生更希望看到原创的、来自于身边的,与自己相同或相似的成长故事与启示,所以这就要求辅导员要将自己在工作中形成的思想精髓和实践成果多以“博文”的形式体现。要撰写出一篇篇质量高的博文,辅导员需要在长期的工作中下苦功、下真功,要周期性的对工作进行总结和梳理,要深入基层,有针对性地选择同学们关心、关注、感兴趣的热点焦点话题引发思考与讨论,对学生关注的一些舆论焦点和热点要做到反应及时,导向鲜明;能够结合所在学科、专业背景进行分析更是有看点;切忌一味说教,要有观点碰撞与交锋,在这个过程中,坚守理念:“做别人想不到的,做别人想到做不到的,做别人做到做不好的”。

(四)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力量,保持可持续发展态势

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到线上育人工作中来,弥补辅导员的时间、经验与精力、知识结构、网络技术方面种种不足,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在网络育人过程中的助推作用。一方面,可以在线下通过学生干部获取最真实的学生思想动态,另一方面,通过学生干部及其团队间的优势互补,提供更大的资源与信息支持,真正实现与学生的平等对话与交流。

新媒体时代作为一个崭新的时代,为高职院校党建工作理论与实践创新提供了机遇。我们必须把握时代脉博,与时俱进,深入研究和大胆创新,力图实现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基本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的创新发展。

猜你喜欢
学生党员辅导员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网络环境下如何发挥高校学生党员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作用
和辅导员谈谈节日活动的策划与组织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新形式下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路径探析
带领中队辅导员做好少先队工作
论高校学生党员模范作用发挥
竞选作文辅导员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