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高职院校学生社团探究

2017-08-15 00:55吴艺强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社团教育学生

吴艺强

学生社团是学生开展思想、学术、科研、文体、社交活动的主要阵地,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社团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学生自主创建的充满青春活力的校园社团文化,是校园的一道风景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阵地。同大学教育一样,高职院校学生社团具有传承、适应、批判、选择、创造文化的功能,并在学生中薪火相传。它是以学生为主体的组织,它具有非正规教育和养成功能,是大学正规教育的必要和有益的补充。学生社团通过各类社团主题活动、社团项目,可以对学生从生理健康到心理健康,从兴趣发展到智力培养和专业训练,从科学素质提升到人文素质养成,都具有深层次潜移默化的影响。它构成了大学教育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对学生的成长、成功、成才具有重要影响。从表面上看,学生社团有别于其他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而实质上,它与各种形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密切关联,并可起到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功效。正因为此,从2014年起,我国高等院校的社团活动再次蓬勃兴起,社团建设进一步加强,社团工作进一步得到各高校领导的重视和支持。

学生社团活动的现状,如何准确把握其特点和规律,深化社团的地位和作用。从规范、加强、改进学生社团活动等方面入手,通过加强对社团研究和引导,以求全面促进提升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一、对学生社团工作的高度认识有利于思政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坚持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努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指导思想。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原则之一。

学生社团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可以活跃校园活动,丰富校园文化;可以加强品德教育,锻炼学生成才;可以延伸课堂教学,促进教学改革;可以融洽师生关系,改进学校管理,以此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进学风教风建设的巩固、提高,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与专业学科建设、发展。高职院校都很重视学生社团组织和支持社团活动,各学校的纪念文册、宣传媒体的学校介绍中社团活动的篇幅多且醒目。校内各种类型团体众多,活动内容涵盖科技、文化、政治、经济、心理、卫生、文学艺术、社会服务和学校管理,一些高职院校几乎每天都有社团活动,而不仅仅局限在新生入学集中期,春秋两季蓬勃期和节假日、特殊纪念日的高峰期,都在为培养学生良好素质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更为学生营造了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的良好环境。

二、拓展学生社团组织的宽度满足了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丰富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路径

高校学生社团有人定义为:是由具有共同兴趣、爱好的学生按照一定的组织程序组织起来,开展各项社会活动,实现成员共同愿景的组织。随着社会变迁和教育发展,社团活动的主题内涵也转移到适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上来。按活动目的分,学生社团一般可分为理论学习型、学术研究型、兴趣爱好型、社会公益型和创业就业型五种(或思政理论和研究型、学术和专业实践型、社会服务型、兴趣爱好型、自治管理型)。虽然各高校文、理、工、商学科特点不同,但一般高职院校大都拥有涵盖上述五大类的学生社团组织,涉及理论、经济、科技、体育、艺术、文学、公益等各个方面,参与者一般占到在校生数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左右。社团活动对高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不同类型学生有自主选择的需要,学生不仅与其他学生一样充满对未来的憧憬,有旺盛的生命活力,更充满了强烈的展示才华的冲动,有火热的青春激情,他们很愿意、很容易跨越班级、专业和年级的界限,按照自己的兴趣、特长或需求,自由地组合在一起,建立起各种各样的社团,开展群众性学生活动,这些社团既符合当今科技发展的潮流,也适合学生的需求,是一些很好的创意引导。当然也有一些社团如理论学习类,也许门槛较高,囿于部分学生的特点和薄弱环节,理论基础有些较欠缺,组织难度较大,但也并非无可作为。组织学生不仅仅是纯理论的学习,而是结合社会热点、关注的问题,结合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开展讨论、辨析,再进行大众化的理论讲解,同学们也是渴望能得到释疑解惑,了解真谛的。这样更有效地贴近学生、引导学生、服务学生,更能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三、延伸学生社团活动的长度挖掘内涵,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所谓延伸社团活动的长度,就是要充分挖掘社团活动的内涵,特别是其活动中蕴含的价值观教育,要从多角度、多层次、多领域去开拓创新,主动顺应时代需求和学校要求,针对学生特点,立足校园、辐射周边,立足传统,紧跟发展,扩大社团活动的领域,提升社团活动的活跃度。

比如通过建立志愿者基地的形式,延伸学生社团活动的长度,学生社团可开展诸如校内井盖涂鸦活动,不仅美化了校园,而且也很有创意,可以开展一些诸如不随地吐痰、不乱扔烟头的文明劝导活动,或者是校园、教室、宿舍卫生清理活动等,这不仅让校园更美丽,是一种爱校荣校共同缔造的生动教育,也提升了同学们的主人翁意识,在升级学校卫生境界的同时,升华了同学们的精神境界,自然,也就体现了志愿者社团和志愿者个人的价值观境界。

四、扩大学生社团的广度,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养成

谁也没有想到,最早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署为少数专家学者提供研究平台的互联网技术,以其平民化、社会化而得以快速发展到今天,已不仅成为一个通讯网络,更成为了一个现实的虚拟社会,渗透到现代人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互联网+技术,更使得青年大学生与其紧紧相随,须臾不离,让青年大学生远离互联网技术实属天方夜谭,毫无可能。但毕竟,互联网如同以往的录像带、VCD、DVD以及还在迅猛发展的云端技术、大数据,终究是一种技术,一种工具,关键在于用做什么和怎么用。在我们今天加强互联网+的监督、管理和控制,以净化现代互联网空间环境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引导、利用,以充实互联网的空间内容,使之更好地服务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可以如同运用录像带保存大量优秀传统国粹剧目,以VCD、DVD传播优秀经典电影、歌曲一样,可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技术优势、信息优势,创设更多、更为生动、更符合青年大学生成长需要的微平台,建构学校跨院系、跨年级、跨专业的互联网+社团的平台,利用现代媒体的创新性、多样性,激发学生道德情感的培育和养成,激活学生知情意识的磨练和感悟。

学生社团的发展不应仅仅局限于线下,更应主动出击,利用互联网拓展社团发展的空间,形成线上线下的有机结合,在不同空间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满足学生社团活动的个性化要求。在保持传统活动形式的基础上更大胆地开展网上社团活动,把网上社团建设引入到学生社团的实践活动中去,有效拓展社团空间。

五、加强学生社团指导的深度,建立社团导师制,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学生社团活动以其思想性、服务性、知识性和趣味性,吸引了广大青年学生的积极参与。社团活动增强了学生的集体观念和团队意识,陶冶了学生的情操,也增强了学生良好的修养和社会责任感。社团活动把学生的兴趣培养成特长,把特长提升为技能,把技能拓展为素质,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提供了有效途径。社团活动打破了院、系、年级、专业的界限,不同地区、不同民族、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够广泛交流,开阔了学生视野,扩大了学生求知领域。各社团举办的学术讲座、专业技能比赛、科技创新比赛、文艺体育比赛等各类比赛活动,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了实践平台,使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意识、创新能力、沟通能力等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这些学生社团的显性教育功能是显而易见的,这也是社团蓬勃发展的原因之一。然而社团活动还可以是高职学生们走出课堂,多元发展,深入研究,提高素养的优秀途径。可以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许多社团活动在坚持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一致性的原则下,保持社团活动与课堂教学的差异性,恰恰这种差异性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深化和提高,具有强大的潜课程功能,甚至可以成为教学改革的一种模式。学生社团要得到充分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教师的有力指导,建立社团导师制,加强社团对学生思想、道德、情感、修养等方面的影响,引导学生更好地进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成长,更好地发挥学生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

六、增强社团干部培养的力度,使社团成为学生未来创业就业的选择

学生社团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学生基于共同兴趣、爱好、志向等因素自愿自发组织的学会、协会、学社、研究会,以开展思想交流、学术研究、文体娱乐活动为目的,是一种学生自治组织。因此,加强规范管理,加强教师指导是必要的,但其组织特性告诉我们,他们毕竟是学生自己的组织,学生是社团的主人,在社团中拥有高度的自主权。社团干部是社团工作的主要力量,也是引导青年学生开展社团活动(包括创新创业型活动)的骨干力量。社团干部必须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去影响和带动青年学生,以自己的人格力量去团结和感召青年学生,以自己的素质能力去服务和赢得青年学生,在社团活动过程中努力当好引导者、组织者乃至示范者。

在指导学生社团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切实做到既不缺位,也不越位,做到“引而不发”。要唤醒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发扬学生的聪明才智去主动积极的开展各种创造性的活动,倡导他们自我管理、自我挑战、自我发展。因此,加强社团骨干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举办培训班、论坛、讲座、交流等形式,从选拔、培训、教育、监督等各方面着手,对社团干部进行素质能力的培养,让他们不仅能掌握社团组织的基本运作,能够在社团活动中发挥自己的特长和能力,能够团结伙伴探索兴趣的同时加强协作,能够引领朋辈成员分享共同的核心价值观,并向社会主流的交往方式靠拢,习得相应的知识、规则,更好的产生内部互动,协调一致向共同方向努力,使得社团成为大学生就业创业前的热身、预习和演练,增强社团成员组织管理能力、协作服务能力、独立思考能力、探索创新能力、研究动手能力、社会适应能力、思维应变能力。相信学生不仅有这个信心而且有这个能力,在社团活动中,或在与老师共同科技研究过程中,跨专业的合作与碰撞,产生新的思教启迪、思维火花;在老师的指导支持下,可以如台湾诸多科技、技术院校一样,将这些火花创意发展制作成型,进而申请专利,制造成产品,再完善成商品,终而募集资金设立公司,走向市场,为学生毕业创业奠定基础。当然,其他非创新型或技术研究型的社团,虽然不一定会直接打下创业基础,但同样可以为未来择业就业得到训练。可能通过社团活动,发现自己另外的潜能,而改变既有的专业选择,在其他职业领域另有成就,如心理健康协会、轮滑协会,会员通过自身的努力,考取轮滑教练资格证书,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而改变其职业选择的可能性是存在的。当然也还有一些志趣(如读书、集邮等)则可能融入其精神世界,成为与其相伴终生的生活情趣与生活组成部分。当学生社团活动与创新创业有机结合而营造出良好的创业就业氛围之时,社团就会真正成为青年学生未来创业就业的有益选择。

猜你喜欢
社团教育学生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赶不走的学生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多彩”书法社团展示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学生写话
社团少年
聪明的学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