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与预防策略

2017-08-15 00:55
长江丛刊 2017年31期
关键词:成瘾者网络管理疗法

张 莉 郭 瑜

互联网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导致为数众多的大学生网络成瘾,并且沉迷网络的学生比例逐年攀升。网络成瘾是一个长期或周期性的困扰,它是由于重复使用互联网而产生的,并产生了无法抗拒的重复使用的欲望,同时想要更长时间使用,并在心理和生理方面都对上网所带来的快感产生依赖[1]。网络成瘾导致大学生学业出现障碍、人际关系淡漠、生理机能紊乱,甚至导致大学生产生偷窃等犯罪行为,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

一、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成因

(一)个体心理因素

大学生有获得安全感、被尊重、被关注、自我控制以及自我实现的心理需求,可是由于他们心理发育尚未真正成熟,也容易受到多元文化和各种价值观的影响,有些大学生有好胜心却懒惰不愿勤奋,有荣誉感却没有自信,有独立精神却缺乏合作意识,有求知欲却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现实生活中,一旦他们的心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就会寻求其他途径,比如上网来补偿现实中的不足[2]。网络信息丰富,满足了他们求知欲;网络游戏中级别不断上升满足了他们的好胜心,减轻了现实生活的挫败感;虚拟网络社交满足了他们与人交流的愿望,被尊重和被关注的需求。因此,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尽情放纵,从而出现网络成瘾。

(二)社会心理因素

目前我国互联网管理体系不够完善、网络立法尚不健全、网络管理不严格,都为青少年的网络成瘾提供了可能性条件。而互联网具有极大的诱惑性,其匿名性、便利性、安全性、自由性和虚拟性等可以轻易地吸引青少年,并使很多人上瘾。很多学校在学生心理素质、道德教育上重视不够,缺乏安全上网的引导教育,在电脑及网络管理方面制度不够完善,都和学生的网络成瘾有一定关系。

二、大学生网络成瘾的心理干预对策

(一)行为疗法

常见治疗网络成瘾的行为疗法有:替代疗法、厌恶疗法和强化疗法[3]。替代疗法是让大学生培养自己多方面的兴趣爱好,如做运动、听音乐、做义工等更有意义的活动,用这些健康的活动替代原有的网络成瘾行为。厌恶疗法是用让成瘾者有痛苦感的厌恶刺激与上网行为结合起来,从而让其最终因为痛苦而放弃或减少上网。强化疗法是当成瘾大学生上网时间减少时,马上给予表扬和一定的奖励,可以是物质奖励或者精神奖励,这是正向强化,还有负向强化,即当上网时间减少的目标没有达到或上网时间增加了,我们就给予一定的惩罚。正强化和负强化结合使用,联合其他心理干预方法,长期使用可以达到良好效果。

(二)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是通过改变网络成瘾者对网络及上网行为的认知,从而改变沉迷网络的行为。其次还可以让成瘾者通过自我辩论或者与他人辩论的方式,让他们意识到长时间沉迷网络的危害,如学业荒废、愧对父母等,从而痛下戒网的决心,增加戒除网瘾的动机。

(三)团体心理辅导

对于因现实生活缺乏社会支持的网瘾大学生而言,用团体互助的方式治疗网络成瘾对他们是非常适用的[4]。网瘾大学生通过组建自愿戒网小组,在团体中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指导,运用认知行为疗法等,制定适合的目标和计划,共同实施,互相督促,全程跟踪反馈。

三、大学生网络成瘾的预防策略

我们不仅要关注已成瘾大学生的干预,也应该同时关注易感人群的预防,如此才能更好地应对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要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心理健康网站,心理咨询服务,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网络。教师要多关心学生,尤其是多与孤僻不善交往等情况的学生沟通,让他们建立信心,主动适应现实。

(二)丰富课余文化生活

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增进同学间沟通,锻炼人际交往能力,提高自身素质。学校应针对网络成瘾易感人群多组织课余文化活动,比如针对性格孤僻的同学举行网页制作大赛、创业大赛等活动,让他们学会健康地使用网络,远离网络成瘾。

(三)落实监管职责

首先政府应该完善网络管理的法规制度,净化网络环境,加强积极网络产品的研发,杜绝或减少导致网络成瘾的外部条件。其次,高校应加强校园网的监管力度,制定校园内网络及电脑使用规章制度,搭建健康的校园网络交流平台。然后,对于家长来说,更应该多关注孩子的成长,注意做到刚柔并济,配合学校落实教育问题。如此,社会、学校和家庭可以共同组建长期有效的教育联盟,成功遏制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

猜你喜欢
成瘾者网络管理疗法
药物成瘾者相关线索反应的自动化用药行为特征及其消退*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数控机床DNC网络管理平台在智能制造中的应用
长期戒断海洛因成瘾者冲动性相关脑区的结构及功能特征*
甲基苯丙胺成瘾者抑制控制损伤的可逆性:有氧运动的改善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基于OpenStack虚拟化网络管理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分析
小儿厌食的简易疗法
自我心理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