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分区治理研究

2017-08-14 21:36杨燕玲白云云
消费导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杨燕玲+白云云

摘要:水土流失是中国严重的生态问题,每年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甚至是人员伤亡,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生态修复是水土保持工作的重点工程,需要很好地落实到位。生态修复需要因地制宜,而不是运用同样的方法来治理不同生态环境的地区。运用地理上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原则,并且有效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对不同地区的生态环境进行评估,然后进行分区治理,在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作上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水土保持 生态修复 分区治理

水土流失一直是我国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消耗着我国有限的土地资源,甚至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每年我国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治理水土流失,并且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生态恢复工作。水土流失不仅破坏人们的居住环境,甚至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国民生产总值的提高,对水土流失区进行生态治理亟不可待。我国国土面积广大,又有较大面积的季风气候区,降水集中且充足,加上人口较多,历史上植被破坏严重,水土流失区面积十分广泛,治理起来也有很大困难。因此,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条件下,运用地理信息技术综合分析水土流失区的河流、土壤、植被等条件,并且综合经济因素和人文因素,对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区进行分区治理,因地制宜,以达到更好的生态恢复效果。

一、如何对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区进行分区

(一)分区原则

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区在中国大约跨了30个纬度,分布很广,占了很大的地理面积。不同的水土保持区有不同的生态系统,其生态环境具有能显著的不同点,因此可以对其进行分区。对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区进行分区的时候,一定要根据真实的抽样调查情况来进行,这样才能够更加体现出分区的客观性,在分区上体现明显的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区要遵循以下的原则:分异性原则,即要考虑自然地理环境的分异性;地带性原则,即要考虑温带、亚热带等地带性;等级性原则,即要根据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及生态恢复治理的难度将区域分为轻重不同的等级;县域完整性原则,即在分区的时候针对一个完整的县域行政规划区,将其完整地分入个区内,而不能进行分割;主导因素原则,即在进行分区的各种因素综合作用产生矛盾,对分区造成一定影响的时候,把握主导因素来进行分区。对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区进行分区的时候要把握以上原则,进行真实、合理的分区,这样才更加具有科学性和现实性。

(二)分区的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

对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区进行分区的时候,必须要有一定的指标体系。影响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因素其实有很多,不可能把所有因素都列入指标体系中,只能选取有共通性且有代表性的因素作为主导因素,列入分区的指标体系中。指标体系的主导因素:地理环境因素、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以及经济情况,这三点作为指标体系的主导因素是较为合理、也是较为科学的。数据来源要依据地理上通用的GIS来建立数据库,依据中国气候分布图、中国植被分布图、中国土壤区划图、中国气温分布图、中国地貌区分布图等标准的中国地理信息地图来进行科学严谨的分析,建立一个完善的数据库,为分区提供数据来源。

(三)分区措施及结果

综合考虑地理环境因素以及经济条件等,依据科学化的分区原则,以分区指标体系为标准,利用根据GIS建立的强大信息库,整合以上的资源,运用多种要素叠加的方法进行分区,并且要事先确定好比例尺,使分区更加严谨。最后依据实际情况综合考虑,可分为湿润带生态修复区、半湿润带生态修复区、半干旱带生态修复区、干旱带生态修复区四块区域。

二、水土保持分区基本情况

(一)湿润带生态修复区。该区主要分布在我国的南北方分界线秦岭-淮河一线,西南的云贵高原以东大部分地区和长白山以东地区。这一块地区有的是降水较为充足的季风气候区,有的是高大的山脉高原的迎风坡,地形区较为丰富,总体处于湿润区。这一区域内有经济较为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这一地区经济基础较为雄厚,水土流失的治理和生态恢复具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但是人口密度较大,人均土地面积较小,这就使得土地资源相对来说较为缺乏,又给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二)半湿润带生态恢复区。该区以条大致方向为东北西南的线划分,包括山东、河北、北京一线以及西藏、青海等省和东三省。这一块区域内有温带季风气候区,也有山脉的迎风坡和部分沿海地区,降水虽说不如热带、亚热带季风区那样丰沛,但是也属于半湿润地区。这一地区的植被多为典型的温带落叶阔叶林和温带草原,存在风力侵蚀和雨水侵蚀的现象。在青、藏等高海拔地区还存在冰川侵蚀。

(三)半干旱带生态恢复区。该区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地区到喜马拉雅山一代,大致为东西走向。该区年降水量较稀少,有干旱地区的特征。该区总体地势较高,以山地和平原为主。大部分地区还是流水侵蚀较为严重,也有风力侵蚀和冰川侵蚀。该区还有个特点就是因为海拔高且较为干旱,人口密度比较小,土地资源相对来说较为丰富。

(四)干旱带生态恢复区。该区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极为干旱,年降水量很少。该区的植被以沙漠为主,降水量稀少,因此人口密度极小,经济发展水平也較为落后,水土保持生态恢复的治理难度较大。该区降水稀少,风力强劲,绿色植被覆盖率极低,风力侵蚀较为严重。

总之,对于水土保持生态恢复区进行分区有较强的现实意义,因为水土保持区的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水平不同,治理起来也就会有差异。分区要依据科学的原则,制定标准的依据,建立数据来源。进行分区的时候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并且对分好后的区域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因地制宜地进行治理。

猜你喜欢
生态修复水土保持
水土保持探新路 三十九年写春秋
《水土保持通报》征稿简则
水土保持
平和:搞好六个推进 实施六大工程 水土保持谱新篇
水土保持在防洪工程中的作用研究
水土保持
辽河生态廊道景观恢复之路
景观都市主义思想下的“废弃景观”修复研究
滨水驳岸景观生态修复及空间艺术设计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