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利华
【模拟金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团结是通向成功的桥梁,沟通是通向理解的桥梁,知识是通向未来的桥梁,合作是通向发展的桥梁……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架起一座桥”为题,写一篇文章。
【思路导引】
一、审清题意,明确重点。提示语很实用,降低了审题难度。一是提示选材,引领我们与身边的生活对话,与自己的切身体验对话。二是引导立意,“成功”、“理解”、“未来”、“发展”是立意的关键词,省略号给了我们更为广阔的选材和立意的空间。我们还可以结合疑问词明确写作内容以及重点,“谁”用什么方式,架起了一座什么样的“桥”,其中为什么要“架桥”必须要交代清楚,怎样“架桥”应為文章的写作重点。
二、精心剪材,明晰思路。可以写“我”为他人“架桥”,也可以写他人为“我”“架桥”,生活中这样的素材很多,但要从众多的素材中精心筛选,尽量做到材料出彩,如“我”为谁“架桥”,或谁为“我”架桥中的这个“谁”,可不可以避开“人”呢?即使是“人”,是否可以避开熟悉的人呢?另外“架桥”的方式多种多样,哪一种方式更有新意呢?这些都需仔细斟酌。确定好材料,我们可以明晰一下行文的思路:为什么要“架这座桥”(略写)→用什么方式、怎样“架了一座桥”(详写)→“这座桥”架起后的意义、影响等(略写)。
三、感悟升华,挖掘主旨。文章除了写清楚“架桥”的原因、经过以及结果外,还应结合文题和主体部分的重点,用精辟的议论升华文章的主旨,如谈收获、启示、意义、影响等,要注意感悟与叙写内容的内在联系,切不可贴标签式地感悟。
【佳作示例一】
架起一座桥
◎马天羽
沈从文先生写道:“我行过许多地方的桥,看过许多次数的云,喝过许多种类的酒,却只爱过一个正当最好年龄的人。”
那个人,韶华已逝,青丝染白霜。却在云卷云舒开合之际,新酒旧酿交替之间,固执地为我架起一座父爱的桥。而我却在徘徊犹疑,始终踏不出那一步。
记忆中的父亲总是沉默寡言,整日侍弄着花花草草,活得像个古人。那年暑假,学校组织了一场北京修学之旅。出发前,父亲执意送我,我觉得有些不好意思——这么大了还要父母送?太丢人了。但拗不过父亲,只得同意。
父亲在我身后拉着行李箱一言不发,我则假装低头玩着手机,以缓解那份尴尬。“走路不要玩手机。”父亲看了,皱了下眉。“哦,知道了。”我收起手机。他嗫嚅着似乎想再说两句,但我已奔向不远处的同学了,徒留父亲与行李箱轮子碾过地面的轱辘声。
我想,父亲此时定是落寞的,他本想借这次送行来修缮我与他之间摇摇欲坠的桥梁。我不懂,冷漠且残忍地拒绝了。
到了学校,大巴车已准备就绪,同学们也聚在一起笑着,闹着,脸上满是出游的喜悦。一件件笨重的行李被塞进了车厢,我看着父亲把行李妥帖地安置在一个显眼且易取的好位置。心中没有感激,反而是对父亲的“自私”感到不屑。
“你爸真好,不但陪你来,还帮我们放行李。”同行的朋友艳羡地对我说道。我闻声望去,父亲正吃力地将行李抬起,轻轻地放入车厢,额上满是汗珠。我别过脸去,心中满是对我刚刚那自私狭隘的念头的羞愧。
“嘟嘟——”车要开了。我刚坐定,手机就响了——是父亲。“在外面照顾好自己,要听老师的安排……”昨晚,这话父亲已不知叮嘱了多少次。我望向还未离开的父亲,居高临下的视角使他显得矮小,逐渐拉长的距离将他缩成一个小小的黑点。我心头涌上一股酸楚,“我会想你的。”我说。
我想,父亲此刻定是欣喜的,我从未对他用热烈的词语表达过情感。那道我与父亲之间的心桥,反因距离的拉长而坚固了。
与朋友在一起的时光总是愉快得让人忘记了家。“叮铃”,手机传来震动,打开微信,发觉竟是父亲给我发了个红包。脑中疑惑:父亲一向不用微信,怎么突然给我发了个红包?不由自主地点开——一块钱,我望着屏幕无语凝噎,但还是敷衍地回了个表情包。“女儿睡了吗?”他发来消息,我竟也耐着性子一一回复。只言片语间,隔着千山万水,两颗心更近了。
回家后和母亲提起红包的事情,“其实,那个红包是我先发给你爸,他再发给你的,你爸只是想找个机会和你说两句话……”母亲一改刚才的嬉笑,望着我说道。
蓦地,我像被人攥住了心脏。父亲啊,我的父亲,请原谅我的不善言辞,我的疏于表达,现在换我,来架起我们之间的心桥。
让我架起一座桥,我在这头,你在那头,心与心,你与我,永远不分离。
【佳作示例二】
架起一座桥
◎夏埴鸣
红柿化身成那座桥。
——题记
我是不情愿回故乡的。
泥泞的土地,飞扬的尘土,还有一群孤陋寡闻的农民……
然而,远远地在羊肠小道上徘徊时,便闻到了一股柿香,浓郁醉人,是故乡红柿!
飞奔回家,憨厚的爷爷早已将红柿摆好,个个如石榴籽一般红得醉人。轻轻剥开柿皮,像果冻般粉嫩的果肉便呈现在眼前,轻轻咬上一口,瞬间觉得无数兴奋与甜蜜包裹在舌间,四周萦绕着柿香的美味,蝴蝶翩飞而至,蜜蜂嘤嘤作响,勤劳的蚂蚁也在享受着那醉人的柿肉,我开始感到故乡的美好。
径直向那棵红柿树走去,多年未见,它已渐显苍老。我与爷爷一起配合剪柿子,剪刀轻轻触碰柿蒂,柿子便自如下落,面对眼前数不胜数的红柿,只见爷爷根据熟度不同挑出了几个又大又红的柿子,刚准备享用,爷爷止住了:故乡红柿的美在于你和邻人去分享它。我不解,但还是带着对红柿的一份爱出发了。
手中提着沉甸甸的红柿,一路上,不时能闻到红柿味飘向了四周,飘向了整个乡村。望着爷爷悉心热情的给予,望着村民热情幸福的样子,我开始明白,原来柿子在我与村民之间架起了一座桥。
此时此刻,我已不再关注那泥泞的小路,飞扬的尘土,而是柿香……
“呵!柿子真甜!”
“啊!这柿子重新勾回了我的童年记忆。”
村民们对红柿的热情赞美一时纷至沓来,传入我的耳际,空气中柿香更加甜了,久久地浸染了我的心灵。我的心也因此与村民拉近,与故乡拉近。我终于认识到,是红柿给我架起了一座桥,一座无形的桥,那桥是用柿香做的,永远地架在我与这个故乡之间。
望着眼前那棵已渐显苍老的柿树,那永远辛勤工作的爷爷,我开始逐渐认识这个故乡。其实,村里人总是用他们如柿香般朴实的内心来坚守这个地方,就像故乡红柿多情地守护着这个村庄。是它,架起了一座桥,让乡情更加浓郁;是它,架起了一座桥,让我与故乡更加亲近……
感谢红柿!架起一座桥,打开了我与故乡的心结!如今,即使是在最灰头土脸的日子,我也会回到故乡,感受红柿最美的情思。
再回故乡,内心欢喜。
温暖的土地,俏皮的尘土,还有一群真诚的村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