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单车:照妖镜?
共享单车在北京门头沟又遭被扣命运。前段时间,有网友爆料称,上百辆共享单车被扣在门头沟蓝涧大厦旁一个停车场内。门头沟城管对外回应质疑时称,目前会对共享单车进行集中规范处理,等到相关企业手续办理齐全之后就可以继续投入使用。
自从共享单车出现之后,国人再一次经历了道德拷问。有关“共享单车是面照妖镜,照出了中国人丑陋的一面”,以及“中国人不配享有共享单车”的说法甚嚣尘上。这种拷问既指向公民道德——体现为善待善用共享单车,也指向公权道德——体现为用善意的态度对待新型业态的发展。
多维解读
1.创新需要机制保驾护航。共享单车的出现,充分体现了创新的力量,其发展同样应该体现创新的力量。好的机制能让坏人变好,坏的机制能让好人变坏。如果运营方舍得投入,完全可以通过大数据完善机制建设,分析出一些容易出问题的地区,从而派出专人加强维护管理。若能这样,又何至于会影响市容?
2.道德离不开有效的监督和惩戒。围绕共享单车的诸多问题,都与其没有监督和制约有关。现在共享单车基本处于裸奔状态,对于使用者根本没有有效监督。如果运营方舍得投资,完全可以加大技术创新,让每一辆共享单车都成为信号终端,每一个使用者都处于实时监控之下,杜绝“投机者得利、老实人吃亏”的现象,这对于诚信社会的建设也大有裨益。
人文景观:门庭冷落鞍马稀
东风送暖,旅游趋旺。有关人文景观的话题,也在舆论场泛起涟漪。
媒体用镜头记录了开业20多年后门庭冷落鞍马稀的“三国城”。这座位于山西太原清徐县的人造景观,建设历时3年、耗资6000多万元,最终昙花一现、撂荒长草。另据网友爆料,在安徽安庆太湖县的“五千年文博园”内,出现了号称中国最大山寨兵马俑。导游很实诚地介绍,为了让游人感受秦朝的文化风情,此兵马俑群完全按照西安临潼兵马俑一号坑1∶1比例“拷贝”“粘贴”而成。仿古也好,山寨也罢,打着文化景观的旗号,却变成煞风景的头条,用句流行语来喟叹:“这就尴尬了。”
多维解读
1.何为人文景观?千百年来,人文景观的内里逻辑是既定的:先有历史性、人文性,然后才有旅游性、市场性。人文景观要活起来,不能乱了阵法胡整瞎闹,不能圈地捞钱遮蔽民意,更不能“拷贝”“粘贴”。清徐县“三国城”的破败,或有運营的肇因,但精神虚无、内涵凋零之弊显而易见。
2.人文景观不可急功近利。所谓人文景观,顾名思义,起码是见“人”见“文”的。一厢情愿地一哄而上,灵魂还没有安放好,就扯开嗓子卖门票,终究糊弄不了消费者。如果倒果为因又急功近利,不过是傍着历史的“大腿”撒娇卖巧罢了,终究不是搭台唱戏的长久之计。
文学要顺应当下阅读习惯
某网2016年度影响力作家评选榜单揭晓,把莫言、余华、麦家、刘慈欣的得票数加起来,也远远比不上一位畅销书作家,引来争议纷纷,甚至有人感慨“文学也进入了看脸的年代”。
“文学即人学。”好的文学作品之所以特别,往往是因为揭示了人性中共通的东西。路遙写《平凡的世界》时,长期在窑洞里闭门创作,一写就是6年,甚至很少见到太阳。从这个角度讲,我们需要关注的是,现在还有多少作家能像路遥一样,潜心创作真正有分量的好作品。习近平总书记曾对文艺创作提出希望:“在提高原创力上下功夫,在拓展题材、内容、形式、手法上下功夫,推动观念和手段相结合、内容和形式相融合、各种艺术要素和技术要素相辉映,让作品更加精彩纷呈、引人入胜。”显然,传统文学也需要面对这个时代,学会与当代人的阅读习惯共存。
多维解读
1.习惯的重要性。阅读是增长知识的有效途径,而阅读习惯会影响或改变阅读方式。在新媒介时代,莫言等老牌作家的“影响力”远不及畅销书作家,这说明了什么?这说明“快餐文学”有着巨大的市场,它迎合了人们的阅读习惯,才成为当下的热门。由此观之,习惯的力量不可小觑。
2.文学创新。任何一种文学形式都需要创新,因为创新是文艺的活力之源。唯有创新,才能更好地面向读者群体,满足不同的阅读需求。一些传统作家,应保持更开放的姿态,将时代元素融入创作,推陈出新,才能锤炼出真正属于这个时代的“精品”。
“见字如面”
去年年底,一档名为《见字如面》的节目开播了。这档定位于“用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没有劲歌热舞,只是请来一些影视演员朗读名人书信,由嘉宾对背后的故事进行简单解读,透过文字与声线,展现别样的沉静之美,这档节目的点击量达几百万。如今,信息发达,生活节奏加快,鱼雁传书早已被即时通信取代。可是,人们过于轻易的沟通表达,也失去了昔日的优雅庄重,显得直白粗陋了许多。节目中的每一封书信都是一个历史故事,都封存着一个鲜活的时代场景。观众听到的不仅是信,也是故事,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人生智慧、大师情怀。
其实,文化与娱乐并不矛盾。正如一封封触动人心的书信,可以跨越时间的长河、空间的隔阻,与今时今地的观众心灵相通,那些真正好的文化产品,才能获得更长久的生命力。
多维解读
1.书信的魅力。自古以来,书信就是人类最重要的沟通载体,国事家事天下事皆可以信表达。这个以“书信打开历史”的节目好评如潮,足以显示书信的魅力。虽然书信“落后”于电话、传真、网络等,却仍具有不可取代的作用。以书信传递信息,仍有“见字如见人”之感。
2.创新形式。作为面向大众的综艺节目,“名人书信”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书信包含了太多的内容,有对民族的挚爱,有对真理的追求,有对艺术的思考,有对朋友的感激,有对孩子的期许,也有对爱人的深情……它借助于文字和声线,于沉静中展现出文化之美,这样的创新之举,我们应大力推广,双手点赞。
“半数富豪没有高学历”
胡润研究院近日发布的“2017社会大学英雄榜”显示,登上胡润百富榜的2000多位资产达20亿及以上的企业家中,有一半人没有全日制本科或研究生学历。胡润表示:按照社会标准,这些人或许最不可能成功,但从财富报告来看,他们成功了。
半数中国的富豪没有高学历,这样的数据分析一出,立即引发了舆论的热议。有一部分人是理智的,将这种现象归功于英雄不问出处的美好。但是,也有一部分人再次将“知识无用论”搬了出来。他们说,知识有什么用处,发了财的还不是没有高学历的人?
多维解读
1.理性看待“高学历”。没有高学历,并不能够证明没有高水平,这些没有高学历的富豪也有一部分是有高水平的,只不过这种高水平是在实践中练就的。学习知识,学习文化,有两个途径,一个是校园,一个是社会。“没有高学历的富豪”的成功,是因为他们通过另外的途径学到了知识,这才是成功的关键。
2.成功的定义。上面的分析显然是把成功定义为了“赚大钱”,而实际上“赚大钱”和“当富豪”不是成功的唯一表达形式。成功,不是只有“赚大钱”“当富豪”,成功的方式千千万万,不能如此教条地理解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