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诗歌鉴赏教学中的比较鉴赏

2017-08-13 15:08穆玮
学校教育研究 2017年30期
关键词:数枝咏梅词人

穆玮

有效教学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始终关注学生的发展与提高,合理的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实现有效教学的前提,只有符合教学材料的特点,适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才能真正有效。在诸多的教学策略中,比较鉴赏教学策略适应了这一要求,因此,中学诗歌鉴赏教学特别重视比较鉴赏教学策略的实施和运用。

一、 内部比较

(一)同一诗人不同时期诗作的比较鉴赏

由于时代、环境、经历的不同,诗人的各个阶段的认识和思想也不尽相同,必然会出现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如李清照是我国诗歌史上最富盛名的婉约派女词人。关于《如梦令》《醉花阴》《一剪梅》这三首词中关于生活的描写有什么特点?结合具体的诗句分析:“轻解罗裳,独上西楼”“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等,体现了词人的生活是自由幸福的,作品流露出的是少女的欢乐和闲适。结合诗歌体会词中描写的生活及流露的情感。“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昔日的快乐自由、无忧无虑的生活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取而代之的是孤独、伤感、满腹惆怅。结合李清照的生活背景及个人遭际归纳总结:词人前期是大家闺秀、名门才女、自由自在、幸福快乐,陶醉在“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的快乐、无忧的生活中;后期金兵入侵,北宋灭亡,词人经历了国破、家亡、夫死之痛,南渡之后生活孤苦、情意惆怅,决定了后期作品愁绪满腹,挣扎在 “这此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痛苦深渊。通过比较,作品的主旨、情感一目了然。

(二)同一作品定稿前后的比較

选择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人定稿前后的诗作,让学生进行比较鉴赏品味,讨论、分析诗人最终定此弃彼的原因何在?二者优劣何在?学生如果能进行鉴别批判,无疑鉴别能力是提高了。如鉴赏诗僧齐己的《早梅》:“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在读了齐己的《早梅》时将“昨夜数枝开”改为“昨夜一枝开”,同学们讨论一下“数”和“一”有什么不同?归纳总结:二者都表数,且都强调不多,但“数”较“一”而言则较多,而“一”较“数”则更少,独一无二。题目是“早梅”,而“一”比“数”更能体现“早”。故郑谷将“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句中“数”改为“一”,令齐己佩服不已,被送上“一字师”的雅号。

(三)不同诗人比较

不同诗人由于性格等的差异,决定了其作品风格迥然。如白居易和苏轼,尽管有着相似的仕途经历,但两人的人生态度截然不同。白居易被贬九江郡,便“谪居卧病浔阳城”,感受的是“枫叶荻花秋瑟瑟”,只能“往往取酒还独倾”,听到琵琶曲时生发的是“别有幽愁暗恨生”,以至于“江州司马青衫湿”。苏轼一生为新旧两派所不容,一贬再贬,先贬惠州,再贬黄州,途中作《定风波》笑对人生,后作《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气磅礴,昂扬乐观。

(四)不同意境的比较

《沁园春· 长沙》中,毛泽东以寒秋为意境,但既无哀愁又无幽怨,放眼看到的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美景,感慨的是“万类霜天竞自由”的豪迈情怀,生发的是“谁主沉浮”的深沉的思考,回答的当然是“我”的雄浑有力。

《琵琶行》中,白居易以“枫叶荻花秋瑟瑟”为代表,充满了秋愁秋悲。《雨霖铃》中,柳永则以“寒蝉凄切”作为代表,确是满心的秋伤秋恨。但《山居秋暝》中,王维眼里的秋无愁无恨,一幅幽清明净的雨后秋景图,体现的是好佛的王维宁静自由的心境。

二、外部比较

(一)同时代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鉴赏唐诗时,可将李白的《将进酒》和杜甫的“七律之冠”《登高》作一比较。《将进酒》中诗人既是生逢知己,又是酒逢对手,故发出的是巨人式的伤感,具有惊心动魄的力量。《登高》是杜甫的垂暮之作:孤独多病,伤时感世。“诗仙”、“诗圣”的风格一目了然。除教材中的篇目外,还可精心选取两人的其它佳作进行深入比较,其风格和艺术成就会更鲜明。

(二)同一流派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在鉴赏《苏轼词两首》和《辛弃疾词两首》时,可将同为豪放派代表人物的苏轼与辛弃疾的诗作进行比较:苏轼长于状物、写景、咏人,形象奔放,气势峥嵘,场面雄壮,风格激昂慷慨。辛弃疾长于用典,风格雄放,前期词风昂扬,后期词格悲壮、苍劲。

(三)同一题材不同作家作品的比较

同一题材,但由于作者的感受体验不同,选择角度不同,艺术处理不同,其作品风格也迥然不同。在引导学生鉴赏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时,可与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高适的《别董大》进行比较鉴赏,《芙蓉楼送辛渐》作于诗人自己备受谤议打击而辛渐将赴洛阳,前程美好之时,虽然也表达对友人的难舍难分,但主要在于表现自己冰清玉洁的心志;《送元二使安西》作于诗人他乡送客,异地离别之时,本来就有羁旅之愁,加之友人前往的是边陲之地、荒漠之境,因而情感更是十分炽烈,心情亦是异常惨淡;《别董大》是诗人自己正值志满意得之时,而董大,虽名闻天下,但前路无定,于是借送别之机,对友人加以劝慰勉励——名扬天下,知己众多,应放开心胸。从中,我们欣赏到的是王昌龄诗格高远,重表心志;王维情真意醇,主抒情怀;高适慷慨豪迈,多作劝慰。通过比较,三位诗人的情感和风格一目了然。

(四)同一描写对象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比较

同一描写对象,由于作者审视的角度不同,个人体悟、感受不同,可对其进行不同的艺术处理,如鉴赏陆游的《卜算子·咏梅》诗中的梅花长在“ 驿外断桥边”且“寂寞开无主”。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中的梅花生长在“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的恶劣环境中。具有“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坚韧、乐观的品质。

陆诗以梅花自喻,表达了虽受尽艰辛,历尽磨难,但绝不会趋炎附势,只会坚守节操的决心。

毛主席是对陆游咏梅词反其意而用之,与陆游词的意旨大相径庭。不再体现梅的寂寞高洁,孤芳自赏。而是写梅花的美丽、积极、坚贞,“犹有花枝俏”“她在丛中笑”不愁而笑,不再是古代文人士大夫的孤傲,而是新时代革命者独有的操守与傲骨。

刘勰认为:“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在诗歌鉴赏教学中,如果能够始终坚持运用比较教学策略,让学生反复比较揣摩,且日积月累,学生的视野逐渐拓宽了,心目中自然形成一定的鉴赏标准,鉴赏能力也就水到渠成、瓜熟蒂落。

猜你喜欢
数枝咏梅词人
赏梅时节品咏梅诗联
周裕民
张咏梅锦鸡坪就义
咏梅诗
梅花
孤馆寒窗夜无寐
咏梅
林逋梅妻鹤子
词人的风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