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笑倩
摘 要:在当今时代背景下,英语听说能力的培养和提升凸显其必要性。因此,本文设计一份对本校学生英语关于听说能力方面的学情调查。针对调查中学生在听说能力方面反应出的困难和问题,拟构建一个适合非英语专业本科学生听说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大学英语;听说能力;学情调查;教学模式
1引言
教育部在2015年正式颁布《大学英语教学指南》虽未像2007年《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文件中强调了听说技能的培养。但在单项能力要求中,对于听说技能的要求更为具体和全面。根据美国外语教学法专家里弗司(W.M.Rivers)和坦柏利(M.S.Temperly)的研究表明,人们所获取的信息中,听占45%,说为30%,其余25%来自于读写。由此可见,听说在人类社会生活交际中显得尤其重要。对于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来说,大学英语听说学习依旧是一个慢慢积累语言知识和技能的过程。然而,高校学生对于这两种技能掌握不尽人意,他们对听说能力的认知也未成体系。本研究旨在结合本院校特点,针对学生的听说能力开展学情调查,探究提高听说能力可行有效地解决办法。
2听说能力的学情调查
2.1调查问卷和访谈的设计
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是为了进行英语听说能力方面的学情调查,参考了多位学者对于相关听说能力设计的问卷内容。主要涉及以下几个环节:①大学生对英语听说课堂的认识和心理评价;②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③在听说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④采用的听说策略;⑤课堂参与程度。每个环节设计3~5个细节问题。共计17个问题,80个选项,分单选和多选两种不同的选择题型。调查对象涉及本校2014级多个专业的学生,包括会计、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自动化、机械设计及自动化等。笔者还设计了对部分学生学习情况的访谈,访谈随机在上述几个专业中选取12位学生(男生6名,女生6名)进行。
2.2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
问卷调查和访谈于2015年9月开始进行。收集问卷数据的时间为2015年10月12日—10月16日,由英语教师随机在英语课堂上分发调查问卷,指导并监督学生完成调查问卷。收集访谈数据的时间为2015年11月2日—11月7日,采用群组访谈的形式进行。访谈于固定听力教室进行,调查期间无人打扰。每位学生访谈时间大约为10~15分钟。在得到访谈对象同意后,记录下了访谈内容。
3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结果
3.1对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认识和心理评价
从学生对听说课程的认识和心理评价角度调查得出,68.67%学生已意识到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重要性;45.87%学生提高听说能力目的不单为了应试,还有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和个人前途;49.16%学生对于英语听说学习存在矛盾心理:渴望学好但有些厌倦甚至是畏惧的心理。主要原因在于:学生对英语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或是挫折暂未找到应对措施,抑或是没有运用合理的学习方法。听说能力是诸多学生英语学习的薄弱方面,即使较高水平的学生也未完全掌握听说能力相关知识和技能,因此他们对自己掌握的听说能力评价不高。
3.2常用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
从提高英语听说能力的途径角度调查得出,81.93%学生提高听说能力时选择课堂教学为主要途径,70.12%学生利用手机中的APP学习软件或是网上各种学习资源。这说明,学生在课外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不局限于课堂内的知识输入。之后,依次是课下练习课上内容,与外籍老师交流,与本班学生交流,收听校园广播,其他,和英语角。与外籍老师交流时,学生不知如何表达,处于想说但不会说的尴尬情景下。而与本班学生交流时,学生因语序和语法无法彼此进行高效地交流。“其他”这一途径选项反超英语角的原因有很多,主要是:校园内组织高水平的英语角交流的次数很少,而学生对于英文的电影、歌曲、NBA、其他类的英文视频等方式更感兴趣,更愿意随着爱好兴趣去提高英语听说能力。依据访谈记录显示,学生较多选择唱歌或是模仿视频中的内容,亦或做听力考题。
3.3听说学習中遇到的困难
调查学生听说学习遇到困难情况得出,超过54%学生认为在听力学习过程中最难的是语速和口音,其次23.61%学生选择了词汇的困难;52.53%学生认为单词的发音是他们面临的最大困难,其次是词汇。这些调查结果和访谈收集到的数据是一致的。在访谈收集的数据中,学生的反馈证实基于他们现有的词汇量,语速及口音成为了他们听懂和理解题目的关键。例如,教师放慢语速,学生基本能听懂材料的大意甚至是内容细节。在口语输出的方面,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常常忽视词汇的发音,很多单词学生只记拼写、词义,词性有时也忽略。因此学生会向老师反馈一些困惑,即听不出来音频文本,但一看材料文本,即刻反应出所听信息。57.59%学生认为最难的是词汇和语法。很多学生认为语法很重要,它是组织语言和表达思想最重要的语言因素之一;其实这是错误定位了语法在听说能力学习中的作用。学习不努力,忽略这方面的训练及对英语不感兴趣成为了主要羁绊学生听说能力提高的个人因素。访谈中,很多学生对于英语的听说学习形成反向连锁效应,即有意愿学习,却忽略口语训练,在尝试其他方法多次后无果,遂产生厌学情绪,最终失去了学习兴趣。
3.4对听力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在学生认知和使用听力策略反面,79.51%学生不太了解听力策略,只有15.42%学生较了解,没有学生很了解。学生在听英语听力时选用的策略当中,最常使用的听力是预测听力内容,其后依次为听时做笔记、猜生词、做笔记时用略写。学生运用基本听力策略的频率也不尽如人意。52.53%学生偶尔或有时使用听力策略,经常使用的学生占到了8.19%,5.30%同学从不使用。访谈数据佐证了上述调查结果。受访的学生普遍表示,他们会在做听力练习之前,通过预览选项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汇(即关键词),预测即将听到的材料的主题、内容、和提问的问题。部分学生谈及使用的听力策略时,标识对于一些不认识、不懂或是模糊的会选择暂时忽略,根据上下文或是文中反复出现的關键词词义对生词的意思加以猜测。听材料过程中,会记录一些简单的内容,但很少略记复杂的内容。
3.5对口语策略的认知和使用情况
针对口语学习过程中学生了解和使用口语策略的情况:相对于听力策略来说,82.41%学生不太了解口语策略。他们选择较常使用的口语策略仅限于记忆策略、情感策略和模仿策略,其他三项很少使用。在练习方式上,学生主要采用自我练习,其次是同班同学之间配合练习。与外籍老师和校内外朋友的练习因为时间、地点、话题和交谈效率等多方面因素开展的很少。66.99%学生偶尔使用口语策略。与之对应的访谈结果显示,学生常常选用的口语策略是反复阅读、反复背诵、反复模仿、替换词组或是表达法,常用句式及保持积极态度。一些学生还会多听多读,模仿口语材料的读音和句子的语调,甚至是陈述者的语气。情感因素对于学习的进步和后退起到了很大作用。因此,要避免消极被动的情绪状态。
3.6课堂参与程度
在课堂参与的调查数据中,大部分学生有时参与或偶尔参与大学英语听说课程的教学活动。那么,在选择阻碍大部分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原因时。绝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听不懂不会说,少数学生选择了听得懂但不会说,极少数学生选择了没有参与机会的。从会说但不愿张口的选择数据为零可以看出,学生在口语课堂上,从情感意愿的角度上还是很渴望参与其中的。这从访谈数据的角度可以得到了更合理的解释。对于学生有兴趣或是了解的话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高,即使不太会的单词,也会尽可能选择意思相近的词汇代替;而对于自己无兴趣或是陌生的话题,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明显降低,一方面听不懂口语的材料或是表达,一方面自己没有储备此类词汇或是表达。
4基于调查结果的思考,构建听说能力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数据的整理和分析,可以清楚地看到学生在听说能力培养过程中反映出来一些亟待解决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具体问题,拟构建如下培养听说能力的教学模式。
4.1第一階段是基础阶段
侧重最基础的知识体系和积极心理构建,包括语音、语调、词汇、句式、常用表达法、和听说策略的教学输入,运用积极的形成性评价给予学生鼓励和支持。同时,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情感因素对于学生的学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4.2第二阶段是强化阶段
侧重输入可理解教学内容,培养学生运用听说技能,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复述故事,口头练习,角色扮演,电影旁白和配音等)处理话题或是听说材料的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4.3第三阶段是提升阶段
实现学生间真正实际的对答或是交流,掌握听说能力的结果。这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主要侧重的是学生的重构和创造语言的能力。同时应该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如下教学环节设计。
4.3.1针对矛盾心理的比例大大超过其他学习心理的问题
教师应在学生持积极心理时,尽可能适时给予积极鼓励,激发他继续学习的动力和斗志;在学生持消极心理时,肯定学生当前取得的成绩,鼓励他克服学习中出现困难的勇气和决心。
4.3.2依托课上学习这一传统的学习理念已不再适用于现阶段的学习,教师应鼓励和组织学生的自主学习
教师有选择性的布置一些课下口头或是听说方面的对话或话题,并对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教师对出现的具体问题给出一定针对性指导,使其课下学习更加可行有效。
4.3.3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完整的学习策略的输入和强化
通过调查发现学生对于听力策略和口语策略的概念知之甚少,因此实际运用过程中,使用频率不高。这也是导致学生听说能力的水平一直得不到合理有效提高的原因之一,从而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3.4学生被强化了语法重要性的思想,阻碍了他们大胆对于陌生话题或是句式的创造及表达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弱化语法的作用,引导学生嘗试学习,即通过不断犯错误学会真正的知识,鼓励学生张口,在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实例给予一定指导。第五,就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程度较低的现象而言,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是因为,学生听说学习的框架中缺乏与相应课堂活动或是话题对应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因此,应加大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英语听说题材的输入。
5.结语
本次调查使用的数据较为客观,充分利用了定性研究的长处,在调查问卷当中,设计了一些开放式问题,并辅以深度访谈佐证,以期可以更好的了解学生的深切感受及较为符合客观实际的真实想法。若今后的研究能在不同年级、不同层次的学生群体中进行,并采用横向兼纵向研究交叉等研究方法,其研究结果将更加有助于提高此类科研的效度和信度,最终为培养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有效方案的制定提供实例数据作出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
[2]杨宏.跨文化交际与外语教学[M].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
[3]束定芳,华维芬.中国外语教学理论研究(1949—2009)[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9.
[4]刘莉.大学英语听说课程学习情况调查[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4,24(1):56-60.
[5]刘玉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调查与分析[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5,26(12):382-384.
[6]李梦莉.英语口语学习策略探究[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27(4):120-121.
[7]张俊英.互动交际活动中主体行为过程的情感归因——非英语专业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发展调查研究与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2006(7):25-29.
[8]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9]文秋芳.二语习得跟踪研究的三个基本问题:分类、设计与可比性[J].中国外语,2009(3):54-60.
[10]高伟华,刘艳丽,朱丹.新形势下大学生英语听说能力培养模式的研究[C].第八届沈阳科学学术年会论文集,2011:961-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