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文彬:求变双良“智”造未来

2017-08-13 08:23周静
风流一代·TOP青商 2017年9期

周静

历经三十多年的风云变幻,双良集团一步一步、稳打稳扎,实现了从单纯的制造商开始,到节能环保系统集成商、投资运营商和能源服务商的精彩转型。而今缪文彬在父辈的基业之上,运筹帷幄,进一步创新求变,让双良集团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

近不惑之年,双良集团副总裁缪文彬更加淡定从容。

自2004年从美国完成硕士学业回国至今,13年时间,他这个“少帅”在双良集团从普通销售人员做起,埋头耕耘,积跬步至千里,成长为集团的核心领导者之一。他见证并参与了双良集团——这个已有三十多年历史的民营企业如何在时代大潮中抓住机遇、积极求变,多次转型把握时代脉搏,踏上快速发展的通道。

无论是过去,还是当下,乃至将来,于缪文彬而言,对双良集团的责任和使命感一直如影随形、相依相伴,他已经与双良集团融为了一体。采访中,他称,“要把自己所有的一切贡献给双良,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学习、修炼自己,让自己与双良共同进步”。

上任之初面临考验

缪文彬2000年7月毕业于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2001年留学美国西雅图城市大学攻读金融管理专业。2003年,双良空调里程碑式地在A股上市之时,他正在美国读MBA。2004年的时候,他在美国完成硕士学业就立刻回国了。当时,他的父亲时任双良集团董事长的缪双大刚动完手术。作为唯一的儿子,父亲急切地希望缪文彬能回到他身边。

缪文彬进入双良集团的前后,双良集团正处于二次创业的艰难时期。传统产业的增长变得越来越慢,这个从溴化锂空调起家的企业正面临着跨越式发展的紧要关头。双良集团从机械行业进入新材料产业的投资发展,2000亩新材料产业园内多个产业陆续投产。这既是一个大发展的时期,又需要各方面的磨合,包括产业之间、团队之间、管理方面等都需要磨合。因此,那段时期,无论是对双良集团还是对缪文彬本人,都面临着巨大的考验。

尽管拥有光鲜的学历、不凡的背景,但是和普通人一样,缪文彬从底层做起。他进了双良集团销售公司做起了接待人员。采访中,缪文彬谈道,之所以选择这个岗位,是因为与行政岗位相比,销售岗位更能磨练人的心性和多方面综合能力,锤炼他的市场意识、服务意识。因为,他直接面对的就是市场和客户。有时候遇到蛮不讲理甚至故意刁难的人,缪文彬都学着一一应对解决,巧妙化解。

因此,没多久,缪文彬各方面能力迅速提升,很快胜任了双良集团销售公司总经理助理。此后几年,集团继续委以他重任。那时恰逢双良节能上市不久。于是,集团决定将资本市场的担子由缪文彬接手。缪文彬不负众望,公开数据显示,到目前为止,双良节能共募集资金41亿元。值得一提的是,公司以现金或现金结合送股方式分红14次,共计现金分红22.97亿余元,在资本市场树立了“受投资者欢迎”的良好形象。

由缪文彬主导,双良还发起设立了20.1亿元低碳产业投资基金,联合发起设立100亿元润良泰物联网基金,对外股权投资超过50亿元。通过参股、控股、对外收购、兼并等方式,重点集中在节能减排、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的布局,为双良实施战略转型升级、实现第三次创业打下基础。

除了资本市场的压力之外,对缪文彬而言,还有一大挑战,就是在双良集团的品牌建设方面。经历了二次创业的发展之后,集团已经从单一的机械制造进入“多元化发展、专业化经营、精细化管理”的新格局,但市场对双良的品牌认知并不十分清晰。父辈们更加注重产品的技术、市场和服务,对品牌建设相对忽略。缪文彬进入决策层之后,摆在他面前的就是如何在新形势下构建双良品牌,让双良走出國门、走向世界,为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并接受。

具备全球化思维、国际战略视野的缪文彬已经做好了迎接挑战的准备,他对自己和双良集团的未来充满期待。

多元发展砥砺前行

缪文彬和双良一起踏上了新征程。

双良要从单纯的设备制造商发展成为系统集成商、投资运营商和能源服务商,这一系列的转变是缘于他们对市场状况的深度研判——以溴冷机起家的双良,虽然已是国内节能环保领域的领军型企业,但依然摆脱不了行业产能过剩带来的残酷竞争。

“当年市场上卖一台溴冷机空调的利润十分可观,而现在甚至连国外知名企业都加入到价格战中,双良三十多年来一直以设备生产作为主打,但如果仅靠降本提质来博取萎缩的利润,这显然不是我们的初衷。”缪文彬说。

基于市场走向,企业决策层在战略布局上规划了方向:一是“调结构”,在做优主业的基础上培植前景良好的新兴产业,以投资并购等方式将优质项目“嫁接”过来;二是“走出去”,放眼全球寻找发展机遇,将更多产能释放到国外市场;三是“转模式”,这是被高度倚重的核心环节——以“制造服务化”战略为企业打开更为广阔的上升空间。

虽然部署非常周全,但在最初推行的时候,一直没有收到很好的成效。缪文彬深入了解之后分析,根本问题在于集团内部人员的思想不统一、人才结构不完善。因此,他下定决心,身体力行地去推动各项工作,积极参与到转型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之中。从整体战略、市场策略到组织架构调整,他都亲力亲为。

三年过去了,双良面貌一新,从董事会到普通员工、子公司执行部门都达成了转型共识。“传统企业在转型过程中是很艰难的,并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领导人身体力行地去推动、践行。”缪文彬说。

通过制造服务化的转型,双良形成了“专家+管家+互联网”全生命周期服务。以核心装备为基础提供系统技术集成服务;开展分布式能源、城市集中供热、区域供冷等能源项目投资运营服务;针对3万多存量客户群,开展以能源系统托管服务和合同能源管理服务为核心的建筑节能服务和工业节能服务。

除了内部变革之外,双良还不断向外拓展,走国际化的道路。

缪文彬分析,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中央提出供给侧改革,对于像双良这样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来说,深深感受到来自市场的压力:一方面原材料价格上涨,另一方面市场需求下降,造成两头挤。国内市场竞争残酷,必须开拓国际业务。此后数年,双良围绕“业务国际化、产业国际化、品牌国际化”的要求,借“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积极开拓节能环保国际市场,收获颇丰。

而今,经过一系列的蝶变转型,双良已经从中央空调制造业发展成为以节能环保为核心,集化工新材料、战略新兴、金融投资、酒店房产于一体的综合性企业集团,名列中国企业500强、中国民营百强。在双良运营过程之中,离不开全体双良人的创新精神。

求变双良创新为核

提起双良集团的创新精神,在业内有口皆碑。

20世纪60年代开始,中国一直处于长期的电力资源短缺期,电力供应不足成为当时中国社会普遍面临的问题。1985年,缪文彬的父亲缪双大从上海回到江阴着手创办江阴溴化锂制冷机厂。厂子创立之初,缪双大就非常注重创新。同年,厂里研发出了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蒸汽双效型溴化锂吸收式冷水机组。此后,系列创新产品不断推向市场。

双良开始涉足节能环保领域时,就将自己掌握的核心技术——真空换热应用到溴化锂吸收式热泵机组上,成功延伸了产品在余热利用市场的应用。山西国电大同第二发电厂余热回收系统、天津中海油直燃吸收式热泵地热水热能回收系统、山西朔州电厂余热回收集中供热系统……双良的节能环保产品声名远播,撒下绿色的种子。

为响应国家节能减排政策和大型机械装备国产化的号召,2006年,双良进军空冷设备生产领域。当时空冷行业市场份额的90%被国外两家公司占领。与传统的水冷却方式相比,空冷器具有冷源充足、节省冷却用水、维护费用低廉等优点,耗水量仅为传统水冷方式的五分之一。历经十余年自主研发,公司研制三大试验装置,进行了八项性能试验研究,掌握四大核心技术,成功研制了国产电站空冷器、石化空冷器等设备。在这一领域双良不断深耕挖潜,攻克下“严寒地区空冷防冻技术”难题,率先在极端低温地区进行了项目应用并取得成功,为空冷技术在严寒地区的应用推广做出了重要示范;开创了国内钢结构间接空冷塔研究的先河,成功研发“烟塔合一钢结构间冷塔”并获得世界首例示范项目工程。

所有这些创新成果的取得离不开集团良好的激励创新制度。

双良集团设有完善的创新体系:第一是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院士工作站,负责企业技术储备工作的研发,主要是与院校和科研单位合作;第二是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负责产品研发、样机试验,做产品的前期试制开发;第三是生产技术部,负责解决用户的质量问题,在生产中提升产品质量,降本增效。通过三级研发创新体系的建立,不断培育优势产品,培育优秀研发人才,增强技术创新能力。双良还成立低碳产业研究院,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新材料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积极引进、孵化和产业化相关高新技术和产品,提升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和营利能力,保证公司可持续快速发展。

为激励自主创新,鼓励技术人员多做贡献,双良集团实行“四大科技政策”:失败不追究,成功给予重奖,鼓励技术人员放开手脚,解开束缚,积极参与到产品的研发中;科研经费不受限制,优先于生产流动资金,需要多少给多少;引入项目竞争机制,攻关项目在企业内实行公开招标自由组合;科研成果奖励与销售利润挂钩。

总而言之,在双良集团,从领导人到管理团队都具有开拓进取、创新求变的精神。正如缪文彬所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不是单单某个方面,而是综合實力的竞争,是技术、人才、机制、品牌全方位的竞争,双良在这方面一直改革创新,从不固步自封。

正是由于双良人的不懈努力、勇于创新,双良被中国制冷协会誉为“挽救了中国溴化锂机行业”;被央视聚焦纪录,誉为“造福人类,大国重器”;一举拿下被誉为“中国工业奥斯卡”大奖的“中国工业大奖”。

国际舞台“智”造未来

乘着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东风,双良集团的国际化步伐越走越快。作为一家在节能节水环保领域出类拔萃的民企,双良凭借其独立承担和组织实施重大项目的能力,积极助推“中国智造”深耕全球市场,于节能环保领域唱响“中国声音”。

2015年起,双良担任中国一东盟商务理事会副主席、APEC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G20中国工商理事会理事,积极把握“一带一路”、亚投行等国家战略布局带来的市场机会,把双良打造成中国节能环保产业的标杆,树立国际品牌,代表中国向全球展示推广。

时至今日,双良已经成功在超过50个国家和地区开展销售,并发展成为近300家世界500强企业的合作伙伴,销售额以每年30%的幅度稳步增长,逐渐占据双良集团总销售额的半壁江山。

如,在“一带一路”的重要沿线国家巴基斯坦,经过深耕经营,双良目前已牢牢坐稳了当地溴化锂吸收式机组市场的头把交椅,累计销量200多台,市场占有率高达50%以上,客户遍及商业、医疗、教育、纺织、金融、能源等多个行业。俄罗斯是丝绸之路上中国与欧洲的重要纽带,借助当地丰富的油气资源,双良依托余热利用的技术优势,拿下了圣彼得堡国际机场冷热电三联供项目、俄罗斯最大石油化工企业之一BASHNEFT工艺冷却项目,在当地树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为进一步挖掘其市场潜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不难发现,积极转型求变的双良集团在其发展历程中,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契合着时代的脉搏,展示其与众不同的转型意识和强大能力。“事实上,从2006年转型开始,我们就聚焦绿色、健康,走国际化之路。而当下的双良,已成为城市治水、治霾、节能等领域的‘先行者。”缪文彬说。

如今的双良已经成为多元化综合类的企业集团,兼具绿色化、服务化、智能化、高端化于一身。双良集团如钻石般熠熠生辉,不同切面,不同面貌,但同样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