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艳
摘 要: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新课标开始逐渐融入小学教育中,对教师和学生都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挑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小学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重点时期,教学过程需做到以人为本,将学生置于教学的核心位置,注重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的终极意义所在。”而这也同时表明,小学语文传统的教学方法将不适用于当下新课标的各个教学要求,对学生的培养方法也有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意味着小学语文教学需面临系统式改革。对此,如何在新课标下创新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是探讨的话题。
关键词: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方法;创新
以往的小学语文教学方式十分单一,教师在实施教学时往往只采用千篇一律的教学模式,教学过程缺乏对学生学习需求的考虑,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对该课程失去热情,对语文知识的吸收能力开始减弱。为改变这一教学现象,教师需围绕新课标要求创新教学方法,从多元化角度融入不同的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手段,从学生角度出发,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提升教学水平,改善教学质量,使小学语文教学有效开展。
一、开启游戏化教学,充分调动学习兴趣
学生是教学中的主体,教师在开展教学时,需明确自身的教学义务及责任范围,转变教学角色,从主导人变为引导人,对教学模式进行全面创新。从小学生的心理角度来说,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教学上相较于严肃单一的教学模式,更倾向于轻松、快乐的教学模式,教师可根据学生这一心理特点,从学生的兴趣方向着手,再结合当下的语文知识内容,开启游戏化教学环节,使学生对语文知识的学习兴趣得到快速提升。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意味着教师需创造良好的游戏环境,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提供相应的氛围,让学生处于真实的游戏场景,使学生能尽快进入游戏状态。对此,教师可开展情境化教学,根据教学内容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例如,教师在教学《一枚金币》这篇课文时,可根据文中人物角色,融入游戏环节,教师可预先根据课文内容制作相应的游戏教学方案,再进一步根据方案分配任务角色,将各个角色台词一一演示。教师可让学生自愿参加,让某学生扮演文中的父亲,再根据课文内容让其他学生分别扮演妈妈、儿子,让学生以模拟情境的形式进行角色扮演游戏,将《一枚金币》这篇课文中的各个对话段落进行表达,使学生更贴切地体会课文中人物对话时的心情,增强语文实践课程的吸引力。在实践过程中,教师需结合课文情感引导学生的情感表达方式,运用人物语言技巧以及气氛的渲染,将语文课文内容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及感情充分发挥出来。
二、開展语文知识辩论教学,增强课程吸引力
语文课程与其他重点课程相比最大的优势在于综合性强,牵涉内容范围广泛,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综合水平。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小学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与分辨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阶段,也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阶段,此时的教育直接关系着学生的语文能力及基础的功底,对此,为了给学生未来的学业生涯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教师可结合小学语文教学内容开展相应的辩论游戏,以辩论游戏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例如,教师在教学《永生的眼睛》这篇课文时,可根据教学内容提出辩论题目:“作者爸爸为什么会答应把妈妈的眼角膜给予他人?”“最后作者为何会答应爸爸将妈妈的眼角膜捐赠给他人?”此时,教师可让班级学生分为两个辩论组,辩论方式是由两组学生每人轮流进行,两组学生需各持己见,提出不同的反对意见,辩论游戏获胜的小组可以加分。通过辩论游戏过程,学生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并在辩论过程中主动思考课文内容,不断分析与探讨,激发学生的潜能,使学生通过语文游戏化教学不断学习更多的新知识。
三、利用多媒体开展微课教学
在我国教学模式的不断创新与改革下,多媒体逐渐成为当前课堂教学的重要辅助工具。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小学语文教学面临的最大难点在于学生的理解能力,因小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在面对许多情感复杂和隐喻性较强的知识时,学生往往难以快速领悟,这就使得教学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的预期目标。对此,教师可应用多媒体技术,将其作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结合多媒体的声音、图片、视频等功能,制作相应的教学PPT,将各个知识难点以更直观的形式呈现于课堂中,让学生能快速领悟其中的含义,掌握知识难点,使教学问题不再困扰教师与学生,并实现高效教学,学生的学习水平也能得到快速提升,这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有着极大帮助。
综上所述,教育是一个与时俱进的发展过程,小学语文教学的创新过程需与社会发展及教育技术紧密联系,从中不断挖掘
新的教学资源,改变教学手段,从教学理念上创新各个教学方
法,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肖芳芳.浅谈新课改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创新能力的培养[N].衡阳日报,2016-12-1.
[2]王根才.浅谈新课标下小学语文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其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34(11):195.
[3]李晓辉.浅谈新课标下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才智,2013,14(34):19.
编辑 任 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