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17-08-13 08:53袁慧玲
家庭服务 2017年10期
关键词:养老老年人高职

文|袁慧玲

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文|袁慧玲

我国的人口老龄化态势极为严峻,相比其他国家,还面临着一些更为复杂的问题,一是老年人口绝对规模大,高龄、独居空巢、失能半失能等弱势老年人快速增加,养老照料需求巨大;二是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快,增加了应对紧迫性;三是未富先老,应对老龄化的能力建设受到极大制约;四是城乡发展不平衡、地区发展有差异;五是家庭规模小型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传统居家养老的服务模式已难以独当一面,高职院校老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一、我国养老服务模式变化趋势

1.养老服务模式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发展

长期以来,在“养儿防老”“父母在,不远游”等传统文化的影响下,我国主要实行的是以家庭养老为主的传统养老模式,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转型,人口老龄化、工作与生活方式变迁,使得家庭的实际养老能力大为弱化。养老服务模式呈现出需求多样化、方法理论多样化、服务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形成适合目前国情的、可持续的、多元化的养老服务模式,来满足多样化的养老需求是必要的。

总结起来,我国目前主要采用的是居家为主、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多元养老服务模式。

(1)居家养老。

家庭养老是我国传统的养老服务模式,由家庭成员特别是年轻成员照顾老年人,尽管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城镇化的推进、生活方式转变等的影响,家庭养老功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弱化,但当前及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家庭仍然是养老的主体。有学者认为“中国家庭的变化不会造成子女另立门户就不再赡养老人,或意味着老年人不再关怀下一代而独守空巢。中国敬老爱老孝文化的继承和传扬在应对人口老龄化的挑战中将发挥积极作用”。居家养老在养老服务中处于基础地位,尤其是家庭成员对老年人的精神照护更是不可替代的。

(2)社区养老。

社区养老是我国大中城市中正在蓬勃发展的社会化养老模式,是指社区居委会通过整合社区资源,为辖区内老人提供日间托养、生活照料、医疗保健、文化娱乐等服务。目前,我国各大中城市社区内基本上都设立了服务站,安装了互联网、电视界面、电话和一系列传感器,并与老人家庭重要位置及家人手机连接,随时根据老人的需求和常规服务内容安排养老护理员服务,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及精神慰藉等服务项目。社区养老服务将成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3)机构养老。

机构养老是设置专门的机构,向老年人提供集中、专业的服务,目前主要是养老院和护理院两种形式。根据办院性质,我国养老院主要有公办、公办民营、民办公助、私营等形式。护理院是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向患病老年人提供长期医疗护理、康复促进、临终关怀等服务。机构养老服务专业、内容全面、工作高效,但由于老年人离开熟悉的居住地,长期生活在几乎只有老年人的单一环境中,容易导致老年人产生一些精神压力。

2.养老服务亟待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

当前,我国养老服务整体水平不高,养老服务亟待专业化、规范化、人性化。我国专业护理人员严重缺乏。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从事养老服务事业的人员有30万人,其中受过专业训练的仅10万人。

(1)标准化建设、服务与管理。

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应符合三项基本标准:一是建设标准,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老年公寓、托老所的设计,包括内部结构、设施配置等,都应符合国家有关标准和老年人的生理特点;二是服务标准应突出人文关怀和医疗保障,细致入微地做好老人的各项服务;三是管理标准,内部管理要做到流程规范、方法明晰,各项工作有章可循、规范有序。

(2)专业化运营与照护。

养老服务具有较强的专业性,涉及的护理、医疗、康复、心理、社会工作等服务体现出极强的技术性与专业性。因此,需要提高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持证上岗、定期考核、培训进修相结合,全方位保证从业人员具备过硬的技能、扎实的基础、良好的职业道德。

(3)人性化关怀。

养老服务是为人服务,更需要人性化,需要尊重老人的私人空间,尊重并满足老年人的个性需求,不能以任何理由约束老年人的自由,侵犯老年人正当权益。

3.养老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

随着老年人口规模的增加,对养老家政服务的需求也在扩大,主要有两个层次的需求:一是生活需求,包括餐饮、助浴、助洁、助医等;二是精神需求,包括老年教育、文娱活动、心理咨询安抚等。仅仅依靠政府公共资源难以满足日益多元的养老需求,养老服务市场化、产业化是必然趋势。

目前,国家鼓励加快培育养老服务企业。专业化、规范化的养老服务机构,能以更低的成本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鼓励打造规模化、连锁化的龙头企业。

4.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异军突起

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等多种社会化养老模式尚未形成有效互动和收益互补机制,各种新型养老服务模式应运而生,比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互联网+”养老服务等。

二、高职院校老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可以预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的比例在未来会进一步增加,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也会进一步增加;伴随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对养老的要求也会不断提高;老龄化也让更多的企业发现了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会使更多的社会组织、民营企业加入到养老服务行业中,这也进一步催生了对养老服务专业人才的需求。掌握丰富的老年常识、娴熟的养老技能、专业化的老年服务管理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将成为养老服务市场的主力军,而这批人才的培养主要依靠高职院校老年专业进行。在此背景下,高职院校老年专业面临的挑战如下。

1.伴随老年服务机构的社会分层逐渐明显,社会对老年专业人才的要求发生了根本变化

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未来部分家庭的养老服务需求会向着“奢侈化”方向发展,如目前发达国家流行的“商业地产养老”(即购买带有养老性质的豪华商业地产入驻养老)、“会所养老”(即入驻五星级标准以上的功能设施齐全的会所或者公寓养老)、“度假村养老”(为了躲避恶劣气候而产生的短期的“候鸟式”养老)等模式的盛行,对于高端老年专业服务人才的需求猛增,这类人才既要懂医学、懂护理、懂心理,同时要具备一定的行业管理知识。

2.消费者维权意识逐渐增强,对老年专业人才的法律素养、技能技巧提出更高要求

如今,养老机构和入住老人家庭成员的纠纷层出不穷,随着市场参与程度的提高和老人子女期望值的提升,此类纷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如何避免此类纠纷,发生后如何划定责任,以及如何尽可能避免错误的养老护理手段和措施等,成为各养老机构持续发展的关键,这提高了对养老服务人才的专业化要求。

3.随着养老服务的市场化、产业化、新型化,对经营管理人才的需求也会增加

养老服务业涉及的管理人才包括规划、营销、研发、内部运营、采购供应、培训、人力管理、法律维权、网络管理等各个方面,这些人才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人才产业链”,引发养老、医疗、殡葬服务等上下游产业链对接,甚至催生各类更细分的市场,如老年休闲娱乐业、老年培训业、老年营养餐饮业、老年养生滋补业等。

4.养老服务的专业化趋势,催生国家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出台及调整,也对老年专业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可以预见,一方面养老服务人才的国家职业标准会不断完善,同时,养老机构的国家标准也会顺势推出。此外,常规的养老机构服务监察队伍也会建立,用来处理投诉建议和日常评定审核等工作,这都对老年专业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

三、对高职院校老年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1.课程建设既要全面系统,又要因人而异

高职院校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要全面,老年心理、老年学、老年护理、老年人权益保护法等要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的常规课程。另一方面,要根据不同的培养目标开设不同课程,如重老年服务的,将来目标定位是高级养老护理员,这部分人要着重培训老年护理技能及老年心理照护;重管理的,将来学生毕业目标定位是养老机构的管理人员,则需侧重项目规划、营销、内部运营等管理学知识。

2.“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

(1)就业为导向,加强专业建设。

校企合作指导委员会是重要的组织保障,能够保证专业设置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经济发展、行业发展需求相一致。建议专业指导委员会由老年行业机构中的管理人员、技术骨干组成,作为学校与老年行业沟通的重要纽带;专业指导委员会根据人才需求参与教学全过程,包括参与人才培养目标的确立、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开发、实践教学、实训基地建设、毕业生就业指导等。

(2)以能力为本位,加强课程体系建设。

一方面,根据高职培养目标及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工学交替,任务驱动。教学学时分配上,建议理论与实践教学学时比例为5∶5。实践教学主要强化学生动手、实践操作能力,学生要直接参与到老人护理工作中,真正了解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另一方面,注重改进教学方法,基于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目的,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同时积极采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推进学生持证上岗,组织学生参加养老护理员(中级)、保健按摩师等证书的考试。

(3)以技能为中心,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为了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进行,各高职院校需在校内建设功能齐全、设备先进的实训室,包括洽谈室、洗浴室、理疗室、家庭护理室、健身活动室等,着重训练学生生活护理、心理护理及医学护理等方面的技能。要积极创建校外实训基地,与当地甚至外地老年服务企业、养老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使学生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培养职业能力。

(4)坚持产教结合做好师资队伍建设。

提供机会供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教师学习、进修。鼓励教师参与养老机构实践活动,同时由养老机构的领导、技术骨干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在教学中也要发挥重要作用。

(5)以职业道德为核心,培养学生敬业精神。

要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奉献的精神。无论是从事护理,还是从事管理工作,其服务对象都是老年人,需要有爱心、耐心和热心。

3.“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建设

“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是指企业根据岗位需求与学校签订用人协议后,由校企共同参与组织教学,选拔优秀学生,考核上岗。高职院校与用人方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合同,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校和企业进行教学。校内以理论教学为主,辅以实践教学;企业以顶岗实习为主,同时辅以部分专业课。“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提前为学生预定了就业岗位,使学生感到学有所向、学有所用,专业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

“预就业”人才培养模式是“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一种。它是指用人单位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及人才规划,在大二学生中选拔优秀学生作为人才储备与培养对象,与学生签订协议,明确学生毕业前应具备的知识结构、能力和素质,由学校和用人单位共同实施教育。对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实行“预就业”培养模式,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对学生进行有目的的培训,学生毕业后根据协议规定到企业服务。

(作者为菏泽家政职业学院家政管理系主任。)

猜你喜欢
养老老年人高职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养老生活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战“疫”期间基于高职线上教学的分析与思考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如何将微课融入高职钢琴课堂教学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