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风起兮,忆往昔,三国时期,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驰骋江湖,有英雄留名青史,亦有蝇营狗苟之辈遗臭万年。但无论这些乱世豪杰最终是成是败,他们的成就不可否认,他们是否是英雄亦不能轻易断论。
【关键词】三国;英雄;感悟;成功;失败
刚刚读完整本《三国》,我花了很长的一段时间,去思考斟酌每个情节的用意,每个人物的丰功伟绩。我发现,虽然有很多人最后并没有一统江山,实现豪情壮志,但是他们却为历史的发展留下了不可磨灭的成果。英雄不是以成败来评论的,评论一个人是否是英雄,众说纷纭,而我认为,天下滔滔,凡是有所为,有胸怀,有壮志的,值得令人敬佩的,皆是英雄!就三国中的某些人物而言,就足以说明这个道理。
一、刘备与曹操
三国之中,刘备可算的上是一大英雄了,虽说他不够勇猛,但就其一心一意为人民利益而奋斗的精神,就值得人们敬佩。在劉备的心里,装的是人民,在他的脑里,也想的都是人民。他从一个小小的织履匠一跃成为了一国之君,具有很好的民众基础,实在不易,他堪当这英雄之名。然而刘备最后就算成功了吗?并没有,他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虽有诸葛亮帮助刘备之子治理江山,但最后还是被曹魏所吞并,然其成就不可磨灭,他,就是英雄!
与刘备相比较,曹操在事业上更算是一个成功者。曹操的根基比刘备更加地稳固,最终也吞并了刘备的江山,他有雄才大略,思维敏捷,善于用人,坐拥江山。他是江山的赢家,但是这难道就可以说,曹操就是英雄了吗?在历史上,曹操是不是英雄的的争议很多,但是我认为,曹操的言与行严重背道而驰,他曾经说:“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很明显,这是一种十分自私、十分利己的思想。纵使他坐拥江山,但是他的手段却不光彩,他“挟天子以令诸侯”,将一代帝王当做自己的棋子来使用,曹操,最多只能算的上是一个奸雄罢了。
二、秦琪与公孙瓒
秦琪不惧武力,不畏生死。关羽一路过关斩将,杀死了韩福、王植、卞喜、孔秀等人,一路杀到了秦琪那里,但是秦琪这个小将军却有雄才胆略,就算是面对已经杀红了眼的关羽,也依然义愤填膺地怒斥他的残暴行为,而且有情有义,对牺牲了的几位同事表示痛心和惋惜。他不畏关羽,奋勇上前,就算最后失去了自己的性命,也无怨无悔,真是何等地悲壮!秦琪在三国之中并不算是个出名的人物,最终也并没有成功,但是就可以说他不是英雄吗?他是如此地勇猛,如此地将生死置之度外,也要反抗暴力,他堪当这英雄之称!
公孙瓒和秦琪是十分相似的,当他面对古惑仔吕布的暴行时,也像秦琪一样反抗到底,并且将他制裁。吕布的暴力行径影响了社会,方悦、穆顺、武安国等人上前执法,欲将吕布捉拿,可最终都是非死即残。面对这些前面的惨例,公孙瓒依旧毅然奋不顾身的上前,要将吕布抓补归案。虽然他只是一个被吕布分分钟搞定的小人物,但他依旧不怕死亡,奋力维护社会安定和团结,将自己的生死抛之脑后,用他自己的行动,维护了一代公安的光辉形象。公孙瓒是伟大的,是可敬的,他也是英雄!
三、诸葛亮与周瑜
在史书上,周瑜的功绩不大,仅仅是帮孙策夺下江东,在曹操南下之时,和诸葛亮等人一起对抗曹操。在抗战过程中,多亏了他把军队带到江夏,在曹操毫无防备的情况下,击败了追击刘备的曹军,再加之曹操的部队染上了瘟疫,最后无奈便退回到北方。试想如果没有周瑜的这次奇袭,孙权和刘备的联军就没有长江天堑,想要抵挡曹军,基本上是不肯定的。这些道理在三国志上写得很清楚。并且周瑜战略思想先进,在很早就把军队驻扎在江夏附近,这使得增援刘备、刘琦变得更加迅速。周瑜足智多谋,虽然他一直不如诸葛亮,一直在一个“第二”的位置,但是他的能力是不可否认的。难道就因为他不是第一,就否定他的英雄能力吗?
在刘备死之后,诸葛亮扶持幼帝刘禅管理朝政,掌握蜀汉的大权。在此期间,他先平定了南方,后来征战北方,在五次进军中原的战争中都以失败告终。最后诸葛亮因为劳累过度而死亡。虽然诸葛亮在刘备死后。没有什么军事上的建树,但却能把蜀汉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可是诸葛亮安排的后事,和一些遗留问题都没能处理好,也直接导致了蜀汉的灭亡。但是诸葛亮在蜀汉时期是权臣,也可以说蜀汉实际上就是诸葛亮的,他的贡献远远大于周瑜。诸葛亮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经济都严肃抓住,瑕不掩瑜,更可谓是一代英雄!
其实成功与失败都是相对的,在《三国》中,没有绝对的失败,也没有绝对的成功,正所谓“失败乃成功之母”,今天的失败也许就是你明天成功的征兆。英雄与否与成功和失败也没有关系,英雄不问出处,英雄也不论成败,只要一个人或勇猛无敌,或公正无私,或深明大义,亦或足智多谋,凡有可圈可点之处值得敬佩之人,都是英雄。
历史就是生活,以史为镜,可以明事理,从《三国》中,我感悟到了为人处事的道理。在生活中也一样,我们不应该以一个人最终的成败去评论一个人是不是英雄,英雄有所为有所不为,英雄自活在人们心中。
作者简介:吕本丛,男,山东省莘县第一中学55级文科32班学生,爱好读书和体育运动。
参考文献:
[1]黄婧,《文学与现实的差异——诸葛亮的文学形象探析》2013年20期.
[2]叶建华,《贤文与做人·之十三施惠勿念,受恩莫忘——做人要常存感恩之心》2007年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