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7-08-12 17:01蓝海芬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德育渗透德育

蓝海芬

【摘 要】本文阐释了何为德育,并分析了当前小学生德育缺失的现状,在这样前提下从语文教学这一独特的平台上入手。首先,立足于教材,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渗透德育;其次,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渗透德育。但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不能牵强附会纯粹的理论说教,而应致力于德育教育与知识传授得到完美的契合。

【关键词】德育;德育现状;重点语句;具体情境;德育渗透

一、何为德育

广义的德育是指所有有目的、有计划地对社会成员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施加影响的活动,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等方面。狭义的德育专指学校德育。学校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或阶级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等方面的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一定社会与阶级所需要的品德的教育活动,即教育者有目的地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

二、德育的现状

首先,随着计划生育的实施,学校里独生子女比例越来愈大。许多孩子的父母或忙于工作,或忙于生意,或外出打工,许多孩子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照顾,由于生活经历、文化结构、教育理念等诸多因素的差异,这种隔代的生活和教育,导致许多缺乏对学生德育的关注,而且隔代的照顾往往偏向于溺爱,关心的更多的是吃穿方面的问题,部分学生在家庭中养成了一些不良的品行,如: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等娇生惯养的日子,缺少爱心和亲情;好逸恶劳,缺乏吃苦耐劳的传统美德;凭意气用事的时候比较多,理智的时候少等等。其次,在学校里,大部分老师在教学时侧重的等多的是知识的传授,对于德育的教育则被孤立,甚至把教学与德育的教育割裂开来,使得德育教育被架空。再次,社会因素的影响,随着媒体传播速度的加快,各种优劣难辨的影片涌现在小学生的面前,许多影视游戏中有武打格斗或谈情说爱等等的情节,不断的消磨着学生的意志,起着负面的影响。

三、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

《弟子规》有这样的一段话:“弟子入则孝,出是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馀力,则以学文。”德育被放在首位,明确要求学生首先要致力于道德修养,“行有馀力”,才是学习文化。十九世纪上半期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认为:“教育的唯一工作和全部工作可以总结在这一概念之中--道德。”

课程标准也指出:“小学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认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不应该把它们当作外在的附加任务。应该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把这些内容贯穿于日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也由于这一得天独厚的特点,小学语文可以从文本着手,在平时的教学中进行德育教育,使德育免于说教。

(一)立足于教材,通过重点词句的分析,渗透德育教育。

人教版的语文教材中蕴含着许多丰富的德育教育素材,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新的《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劳、美的和谐发展。语文教学要在进行语言训练的同时,使学生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品德教育。《中小学德育规程》中也说:要把各学科蕴涵的德育资源充分地开发出来,把各学科已有的德育功能充分地发挥出来,使学生在学习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受到德育教育。

借助于教材是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的主要渠道,语文学科聚集了工具性、知识性和能力、文学欣赏为一体。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在德育教育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它的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拓宽,它不仅是人的交际、思维、生活的工具,还是人认知世界、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工具,同时又有着强烈的人文因素,对学生人格的熏陶、情感的陶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有着其它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语文教材中不同的章节、不同的文本有着不用的德育教育目标。笔者以五年级下册的教材作为分析的案例,例如在教授《梅花魂》这一篇课文时,写的是一位华侨老人对于故乡的眷恋之情,随着科技的发达,信息高度的发展,两地的距离也随之变小,学生也渐渐的难以理解这种对于故乡的情感。所以笔者在教学时,通过对文中例如“我不小心在梅图上留下脏手印,外祖父顿时拉下脸来。有生以来,我第一次听到他训斥我妈:‘孩子要管教好,这清白的梅花,是沾污得的吗?训罢,便用保险刀片轻轻刮去污迹,又用细绸子慢慢抹净。”这一重点段落展开分析,通过展现老人的语言、行动来体会他对梅图的珍爱。透过老人对梅花的图的珍惜,写出一个远在他乡华侨对故乡的眷恋和热爱之情,进而引导学生试着通过一件事谈談自己对故乡的情感体会,进而拓展到对于国家的热爱之情。在教学中从文本出发,基于文本又跳出文本引导学生理解并联系实际,使文本的中心思想得到升华,在语文教学中达到在知识传授与德育教育的契合。

(二)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渗透德育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创设情境,在具体的情境中,引导学生思考或者通过表演、对话等形式再现文本的内容,可以调动学生的各个感官的来阅读课文,使文本从文字的描写中变得立体、形象、生动,有助于学生体会到文中的感情色彩。

例如在《钓鱼的启示》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并不急于将文中的启示告知学生,而是在课上让学生分别扮演文中的爸爸和“我”,并说说这时的我是怎么想的,造成矛盾冲突,在这样的情境中,引导学生理解并得出文中的启示,即:即使在别人不知道的情况下,我们仍要自觉的遵守,要学会拒绝诱惑。最后联系实际,思考在实际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问题呢?你又是怎么解决的呢?再一次使情感升华,在这一过程中,不知不觉的渗透了德育教育,在真切的感受和体验中,内化为自身的思想品德习性。

综上所述,基于当前德育的现状,而语文教学有具有的得天独厚的特点,所以应该在小学语文教学的过程中适当渗透德育教育,但在教学过程中不能牵强附会地纯粹的理论说教,而应致力于德育教育与知识的传授得到完美的契合。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半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毕从文

猜你喜欢
德育渗透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在中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思路初探
选课机制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德育渗透的研究
社区盛开德育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