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

2017-08-12 21:49鲁曾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实践导向改革

鲁曾

【摘 要】主要研究实践导向下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途径,分析了高职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和不足,在此基础上,对实践导向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途径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实践导向;高职教育课程;改革

高职教育形势出现了新的变化,随着高校的全面扩招,高职院校生源组成逐渐改变,高职教育逐渐向职业技能教育方向靠拢,以为社会输送更多掌握扎实理论知识,具备娴熟实践操作技能的优秀技能型人才为办学目标,探索实践导向下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途径,对提升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有重要意义。

一、高职教育

(一)高职课程

高职课程和普通高校课程相比,主要区别体现在构成要素和课程特点的差异,传统的高校课程主要涉及到知识内容和掌握顺序两个核心问题,而随着现代课程理论的不断进步,课程内容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延伸拓展,突破了传统的知识内容排列方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教学资源更加丰富,课堂教学将主要精力从教师怎么教逐渐转变到学生怎么学上来,高职教育课程的内涵已经发生了深度的转变,从传统的单一知识教学逐渐转变为知识与技能并重的动态教学。课程是教育改革的主要落脚点,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建设对提升教育质量至关重要。早期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沿用了普通高等院校的本位课程体系,重视理论知识教学,对岗位实践操作不够重视,之后高职院校积极借鉴国外优秀的办学模式,推动开展能力本位、项目工程以及工作导向等新的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应用与创新,积累了一定宝贵的经验,但是也暴露出了岗位能力过于简化、课程体系缺乏人才长期可持续发展培养计划等新问题。实践导向课程改革创新以帮助学生逐渐形成能够胜任岗位工作需求的实践操作能力和理论基础知识技能,同时使学生能够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潜力,这和高职办学目标以及人才培养目标相符合,因此,高职院校需要积极探索实践导向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和创新的新途径,从而逐步提高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近些年,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是在课程内容设置、体系结构等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亟待解决。

1.课程设计不符合职业岗位能力要求

现阶段,一些高职院校教育课程设计方面存在着对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帮助有限的情况,课程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功能导向性不强。长期以来,高职院校教育存在着技术性人才和技能型人才培养模糊的情况,课程设计关于学生知识掌握量、技能训练度所占比重问题不能妥善解决,缺乏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也没有强调高职院校学生在教育课程结束之后应该获得的岗位核心能力目标。另一方面,一些高职院校教育课程开展过程中存在着课程内容和岗位核心能力关联性不强的情况,不能站在职业岗位能力角度编制课程内容,学生不能掌握到岗位核心知识与技能,影响就业表现。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编制应该理论和专业技能兼顾,注意加强课程内容与就业核心技能之间的联系,摆脱学科化、理论化过强的弊端。另外一些高职院校的教育课程设置还存在着教学模式单一、教学策略设计不当、机械备课、照搬书本等情况,课程评价也不够全面,不能更好的引导学生有意识的提升自身的岗位应用和创新能力。

2.课程建设缺乏高职院校特色

高职教育和普通高校教育之间的本质区别是高职教育更重视对人才岗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类型特色是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体现。高职院校和企业之间关系密切,为学生提供了更多接触岗位生产实践的机会,体现出高职院校跨界的特色,高职教育课程改革创新也要突出这一特色,发挥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区别于普通高等院校,调整课程结构,加强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之间的联系,这是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所在。高职院校在教育课程的改革创新过程中,要深入探索找寻课程理论知识和岗位实践能力之间的结合点,加快理论知识和实践教学之间的一体化建设,编写理论与实践深入整合的一体化教材。但是现阶段,很多高职院校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缺少社会企业生产实践经验,对企业生产岗位实际情况缺乏了解,导致教师自身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更好的带领学生开展实践教学。

3.中职与高职教育衔接不强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关键,国家从政策、行政等多个方面入手,要求并鼓励中职和高职课程从内容、机构和层次上进行衔接。但是教学实践中却存在着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中职院校和高职院校之间课程目标定位相互脱节,缺乏课程协同开发、人才协同培养机制,中职院校对与之合作的高职院校课程设置情况不够了解,独立建设课程体系,导致高职课程和中职课程设置重复,但是教育层次却有所不同,打乱了学生的知识结构,不利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之间的衔接。

二、实践导向下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途径

从专业课程体系设置、通识课程开设、专业课程结构体系优化以及教材内容调整等方面入手,对实践导向下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途徑进行了深入分析。

(一)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实践导向下,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要突出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将学生职业岗位核心能力培养视作课程体系和知识结构设计的主要依据,突出职教性,专业入门课程要求懂,专业核心课程要求精,专业理论提升课程要求懂。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学校要积极邀请职教专家、专任教师、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共同研讨,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差异化分析职业岗位的能力层次,了解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层次和就业结构,在此基础上确定岗位的核心能力,并据此组成专业核心课程。高职院校专业教育课程中的专业核心课程一般4-6门,在设置专业核心课程时,要突出不可替代性,设置学生不可避免的就业岗位核心技能训练课程,确定核心岗位。明确高职院校专业学生的核心就业岗位之后,要进一步分析核心岗位所需的各种核心能力,在此基础上建设实践导向下的专业课程体系。

(二)通识课程设置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不仅要重视知识教育和技能教育,也要为人才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课程体系设置要突出高等性,设置通识课程,充分体现出学生职业素质与专业服务之间的深刻练习,设置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公共选修课程,为学生人文素养、艺术修养、科学技术素质的提高服务。通识课程设置不是面向某一职业岗位的课程设置,而是以培养提高学生职业通用能力,促进个人发展为目标的竞争能力提升课程,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高职院校开设通识课程,一方面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同时也为学生专业学习打好了基础,例如计算机公共基础课程设置有基础服务、专业模块两部分,其中基础模块主要涉及到办公软件、操作系统登记本知识技能,学生入学之后将进行摸底调查,落实优则免修的课程开设制度,提高通识课程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与发展需求。

(三)专业课程设置

1.课堂实践教学

学中做是指学生在专业基础知识学习过程中通过实践训练获得实践能力。高职院校学生生源结构比较特殊,学生难以接受长时间的传统知识教学,针对这种情况,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教学设计优化将专业课程中各种知识点深度整合,采用边学习边实践的方法完成知识教学,让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实践操作能力。各个专业课程的实践教学尽量在校内完成,不同的专业课程学中做的模式也将有所差异,例如测绘专业实践课程的学中做,就可以在课堂教学中开展,教师指导下,学生自行绘制图样、标注,教师趁机可以讲解一些标注中相关的公差值是,而经济管理类课程的实践教学以动脑动口为主,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各种形式的讨论,理解专业知识,形成岗位实践技能。

2.结业实训课题设置

做中学是指高职教育课程的综合项目训练,每一门专业课程在结业之前,都要设置一个综合性的实训课题,囊括该课程的各种关键性知识点,将课程技能、知识有机串联起来,教师可以引入企业真实的项目工作,并进行教学化处理,采用任务驱动的形式开展综合项目训练,让学生在实践探索过程中掌握知识,在巩固学生专业课程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和实践操作技能。例如电子商务专业,在网络营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选择一个真实的网络营销案例,进行教学改造之后带到课堂上,这一课题涉及到了该专业课程的大部分知识点,学生在完成课题的实践操作过程中,将加深对专业课程知识点的理解,同时更好的磨练自己的实践操作技能,拉近自己和社会岗位工作实践之间的距离。

3.毕业设计

高职院校教育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使用应用型较强的课题来指导学生开展毕业设计。毕业设计选择的应用型课题一般来自现实企业真实的研发项目,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在专用实训室以及研发平台中独立完成毕业设计。应用型课题毕业设计的开展,可以深入串联起该专业各个专业课程知识点与技能点,打破不同专业课程之间的壁垒,给学生提供一个横向整理知识的机会,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能力,将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层次上升到企业研究课题的研发层次,充分体现出高等职业教育的高等性和学术性特质。

(四)教材设置

教材建设是实践导向下高职院校教育课程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实践导向下,高职院校要加快课程改革和创新成果的固化,将工作经验和创新途径转变为教材,把教材当做体现改革和创新思路与方法的核心媒介。高职教育教材要充分体现出对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重视,适当增加技术知识介绍、技术操作实践训练相关内容,同时积极找寻专业学生核心就业岗位能力和教材知识之间的结合点,将教材知识与实践操作技能深刻转化为学生的职业能力,更好的发挥高职教育专业特色、课程特色,邀请企业行业专业技术人员参与到课程编写中,高职院校教师也要积极走入企業,对职业岗位形势和能力需求进行深入分析,优化教材内容组织,倾听社会企业岗位对人才能力的诉求,听取就业学生的反馈,或者让就业学生直接参与到教材内容编写和优化调整工作中,调整高职教育课程教材结构,体现出职业教育的先进性。

三、结语

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要遵循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职业发展、个性发展以及全面发展的核心目标和价值诉求,全面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职业道德、职业精神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学生的就业和更长远的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吕和荣,孙凤琴.创新创业教育导向下高职实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14):156-157.

[2]丁金昌.实践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1).

[3]王振洪.高职教育改革创新的实践困境与路径抉择——基于布迪厄“实践逻辑”的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5(02).

[4]苗晓锋.“校企共建,岗位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改革与创新——以陕西工商职业学院为例[J].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5(02).

[5]杨彩平.实践导向的高职思政课程改革与创新[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5(10).

[6]彭秀兰.实践导向的高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改革实施——以运输管理实务课程为例[J].职业教育(下旬刊),2015(10).

[7]高安芹,牟伟.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高职高专课程改革与实践[J].中国成人教育,2015(18).

[8]葛韵英.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改革[J].卫生职业教育,2016(07).

[9]宋专茂.以培养就业能力为导向的高职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研究与实践[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5(02).

[10]於实,凌寿铨,陈珂.基于实践导向的高职课程评价体系的构建[J].职教论坛,2016(23).

猜你喜欢
实践导向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改革备忘
浅谈基于实践导向视角下的高职课程改革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