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渣蛋

2017-08-12 06:23赵志勇
幸福家庭 2017年8期
关键词:赵县豆腐坊窝窝头

赵志勇

我七八岁的时候,村里还有生产队。我家住在石家庄市赵县石塔村一条叫畅通巷的细长胡同里,胡同东西走向,仅住三户人家。东口连接着古城有名的南大街,现在改叫安济大街。出西口是个岗坡,下坡便是石塔村三队的草屋,北屋喂牲口,南屋是队里的豆腐坊。卖豆腐增加了队里的副业收入,而做豆腐剩下的豆腐渣是极好的饲料,一般留着喂猪。

三队的豆腐坊旁围住着几户人家,到了出豆腐渣的时候,各家的主妇都会拿上一只粗瓷大碗或掉了漆的搪瓷缸去豆腐坊讨要些不值钱的豆腐渣。

主妇们要回来的豆腐渣并不是用来做饲料,而是做米渣蛋。所谓米渣蛋,就是以小米和豆腐渣为主要食材蒸制的一种民间小吃。人们在豆腐渣与浸泡过的小米里加入香菜末、食盐,然后搅拌均匀,抟成圆团子,蒸熟后即可食用。掺了黑豆的豆腐渣蒸熟之后,米渣蛋表面会有细小的黑点,状若蚂蚁,又被人们称作“蚂蚁蛋”。

住我家斜对面的是户姓冯的人家,开着一家馒头铺。我和他家的两个男孩差不多大,天天一起上学,一起到地里捡麦穗、拔茅草、拾柴火,不知道的人竟把我们当成兄弟了。

在我的记忆中,小时候家家都吃不飽饭。冯家本是卖白面馒头的,但由于人口多,一年到头也很少吃上馒头。不过,他家毕竟是做面食的,不管是金黄的棒子面窝窝头、黑黢黢的山药面窝窝头、暗红色的高粱面饼子、黄白相问的米渣蛋,还是咧着嘴的菜团子,大都做得有滋有味。那个时候,母亲在外面上班,我跟姥姥一起住,姥爷是乡村医生,能挣点钱,所以,我们家白面精米乃至肉都不缺吃。去冯家玩耍的时候,看他们一家吃各种颜色的干粮,我馋得不得了。论辈分,我称冯家主妇为妗子,每到这个时候,妗子(舅母)都会塞给我一两个高粱面饼子或山药面窝窝头。姥姥看见后,就觉得是沾了人家的光,随后会拿几个白面馒头送过去。也许是吃魄了白面馒头,我反倒觉得山药面窝窝头或高粱面饼子更好吃。

冯家妗子做的米渣蛋更是别有风味。她取回豆腐渣后,便从瓦罐里舀出一碗小米泡在水里。小米浸泡在清凉的井水里,等浸透的时候,就该做晚饭了。这时候,冯家妗子的女儿会帮着她生火,然后往大铁锅里舀水。冯家妗子先将豆腐渣与沥干水的小米搅拌在一起,然后去小院的菜园里拔几棵芫荽,洗净切碎,最后将切碎后的芫荽、豆腐渣以及一小撮细盐混在一起,搅拌均匀。此时,锅里的水已经烧开了。冯家妗子先把面盆撂到锅台角上,然后双手蘸水把黏稠的米和渣抟成团,一个个摆在笼屉上,最后放入锅中蒸。蒸熟的米渣蛋米香与豆香相互借味,却又不失各自独特的醇香。五谷杂粮的独特味道中夹杂着新鲜蔬菜的清香,令人垂涎三尺。1993年出版的《赵县志》,便把“蚂蚁蛋”连同饴饹、苦累、年糕、煎饼一并列为赵县地方小吃。

昔日用来充饥的豆腐渣,因口感差几乎被人们遗忘,但现在人们开始从营养学的角度重新认识豆腐渣。有关研究表明,豆腐渣能降低血液中胆固醇的含量、减少糖尿病人对胰岛素的消耗,并且富含食物纤维,有预防肠癌及减肥的功效,因而不起眼的豆腐渣逐渐被人们视为一种宝贝。一些餐馆也开发出了诸如葱末豆腐渣、茄汁豆腐渣、豆腐渣炒蒜苗、锅榻豆腐渣等多种菜肴。

不久前,赵县县城的石塔路上新开了一家粥棚,主食就是米渣蛋和野菜包子。粥棚,与之关联的字词莫过于“粗茶淡饭”。当厌倦了山珍海味的现代人走进粥棚,吃上一顿父辈们曾经吞咽的米渣蛋时,内心不免生出丝丝亲切感,觉得天下美食莫过于此,乡愁这个字眼似乎也好理解了。

(摘自《石家庄日报》2017年6月6日)

猜你喜欢
赵县豆腐坊窝窝头
赵县中医院
河北赵县:“无人农场”尽显农业种植科技范儿
万隆豆腐坊的中国味
识破
豆腐坊风波
豆腐坊风波
当年的饭香
三合面窝窝头
饿
赵县诗词进校园——记全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工作者顼国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