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华德·马克斯
极富冲击力的估值膨胀令一小部分股票笑傲牛市。当市场充斥乐观情绪、一切进展顺利时,市场调整令这些股票遭受大幅亏损的可能性就很容易被忽视。
牛市的标志通常是出现一组“表现最棒”的股票,它们背后有着十分吸引人的传奇故事。极端地讲,这种现象总能满足驱动牛市的因素,包括:相信良性循环永不中断;确信各企业的基本面良好,因此其股价并未被高估;以及投资者不再抱有怀疑态度,并无限放大这些积极观点。
典型代表是由脸书、亚马逊、苹果公司、Netflix及谷歌(现在已更名为Alphabet)组成的超级企业组合(简称“FAANG”)。这些企业在其相应市场代表着优秀的商业模式,占据无可匹敌的领导地位。最重要的是,这些公司已被视为未来之星,将来注定会成为大赢家。在当前的迭代中,这些属性被应用在少数科技企业身上。
目前来看确是如此,就像当初看好20世纪60年代的“漂亮50”股票,70年代的石油股,80年代的磁盘驱动器企业股,以及90年代末的科技/媒体/电讯股一样。但在每一种情形中,环境以无法预见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全新的商業模式隐藏了它的瑕疵,竞争加剧,纸上谈兵但执行力薄弱,又或事实证明,即使是基本面极佳的股票也可能被高估,结果导致巨额亏损。
FAANG确实都是伟大的企业,它们高速发展并在相应领域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过,它们之中的一些企业的盈利能力并不强,而其他企业仍在烧钱阶段。毫无疑问,一部分将在未来成为伟大的企业。但它们全都会吗?难道这些企业都将所向披靡、一定会走向成功吗?
一般来说,投资者们为这些股票支付的价格相当于这些企业未来30年或更久的加总盈利。很明显,投资者们的确十分看好这些企业的短期增长前景,但长期盈利能力才能体现高估值股的大部分价值。苹果手机只有10年的历史,而20年前互联网并未普及。这让人怀疑,科技股的投资者是否真的能够看清未来?又有多少人心甘情愿为这些企业长期盈利能力的乐观预期支付高价?当然,这可能只是意味着,对于这些相当年轻的企业而言,他们暂未迎来属于自己的辉煌时刻。
亚马逊1997年发表的一份股东函件说:我们已与许多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包括美国在线、雅虎、Excite、网景、地球村、AltaVista、@Home和Prodigy)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无论这些“重要的战略合作伙伴”是重要或具有战略性合作意义,如今,它们之中还有多少家真正存在?答案是零。
在许多情况下,领跑牛市的超级股最终要么是海市蜃楼,要么是昙花一现。“漂亮50”中一些“不可能会亏损”的企业最终因其市场的巨变而谢幕,包括柯达、宝丽来、施乐、西尔斯和SimplicityPattern。难道如今你还会看到有人亲自缝衣服吗?不仅投资者曾愿意支付的完美表现蒸发了,甚至成功企业的股价也回归至更为正常的估值倍数,导致股票回报低于面值。
最后,从市场的技术面来看,导致出现这种现象的原理通常是,投资者必然会继续大举买入领先股票而水涨船高。你可以称之为良性循环,或像不断运转的永动机。正是它激发了投资者在牛市中对无限美好的想象力。但是,认为科技股永远上涨的逻辑肯定站不住脚,而有时候就像2000年的情形一样,终将化为泡影。
在投资过程中,许多最重要的考虑因素往往与直觉相悖。其中一点就是要明白,没有哪个市场、细分行业或个别领域能一直领跑。就算基本面保持稳健,这些股价过高的股票也会表现一般。如果最后证实这些股票的表现实际上并非“表现最佳”,或业务开始下滑,再加上基本面转差及估值缩水,麻烦可就大了。
我并不是说FAANG并非伟大的企业,或者它们将遭此厄运。而是说,它们如今节节攀升的情形正映射出投资者的这种乐观情绪,这是我们必须要留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