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 杨,李 娜
(1.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3.大连海事大学数学系,辽宁 大连 116026)
我国经济增长优度评价研究
董 杨1,2,李 娜3
(1.东北财经大学投资工程管理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5;2.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辽宁 大连 116600;3.大连海事大学数学系,辽宁 大连 116026)
经济增长问题历来是经济学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但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各省市经济发展不平衡。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建立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然后建立用于经济增长优度评价的物元模型,利用关联函数计算出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值,最后通过对我国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评价分析,提出关于我国经济增长的发展策略。
经济增长;优度评价法;可拓学;层次分析法
经济增长问题是人类发展的永恒主题,一直备受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中央政府推行的非均衡发展战略在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也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生产要素投入的空间配置以及经济发展水平的空间分布,沿海地区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内陆地区经济发展则相对滞后,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愈发突出。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了经济发展的地区差距,也影响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因此,促进我国综合国力发展的关键在于提高各省市的经济效益,对各省市的经济增长进行评价就显得极为重要。
经济增长在我国备受关注,很多专家学者一直专注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研究。王少平和欧阳志刚[2]利用泰尔指数度量我国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分析了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中城乡收入差距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龙少波等[3]利用双变量的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以及基于扩展的新古典生产函数的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方法,对我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沈坤荣和滕永乐[4]对经济发展的转换阶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了要在技术效率、配置效率、规模效率和管理效率四个维度持续推动改革,实现经济转型升级。王智勇[5]基于面板数据2SLS回归和GLS回归结果,认为产业结构的变化和产业效率的提升是影响地区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形成地区差距的重要原因。李坤望和蒋为[6]根据中国制造业的企业数据,对市场进入的经济增长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市场进入率与经济增长率之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为了能科学地描述一定时期内的经济增长状况,本文根据前人实践得出的指标体系选取原则,在国内外专家学者对经济增长研究的基础上,选取了反映各省市经济增长的若干指标,构建各省市经济增长指标评价体系。首先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相对重要性,即各个指标的权重,然后根据可拓学中的物元理论进行各省市经济增长的可拓优度评价。该方法不仅能计算出待评价省市的经济增长,而且通过优度可以反映出各省市经济增长的快慢,得出不同省市在发展中所处的地位,明确各省市存在的差异及影响因素,针对评价得出结论,有针对性地提出发展策略,以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
(一)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本文通过计算2013年我国31个省市经济增长的优度值,根据各省市的明显差异提出针对性策略。为科学反映我国不同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将我国的经济区域划分为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地区。其中东部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辽宁、上海、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和海南11个省市,中部地区包括山西、吉林、黑龙江、安徽、江西、河南、湖北和湖南8个省市,西部地区包括内蒙古、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和新疆12个省市。本文所需数据来自2014年《中国统计年鉴》。
(二)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
目前有关经济增长的单一评价指标主要有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国民生产总值、投入产出比等,这些指标单独衡量我国经济增长时都有局限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能够反映经济增长中集约化程度和各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大小,它将经济增长归结为劳动力、资金和科技进步三大因素。但是经济增长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既有经济因素也有社会人文因素,因而它在应用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国民生产总值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最基本的统计指标,它重视经济总量的增长,但不能反映经济发展的集约化程度,对资源消耗、环境污染所带来的负面效应也无法计算。该指标忽略了产业结构的变化,不能反映各种因素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投入产出比是目前用来反映经济效益和集约化程度的指标,它指单位投入的产量,是用来测量要素产出率的静态指标,只有把两期的数值做对比才能看出效益是否提高了。所以,经济效益是产出与投入之差或投入与产出之比的增长率(即投入弹性系数),投入弹性系数对某一具体事物来说是可求的,而对全社会来说则难度较大。
经济增长评价指标的选取,要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相适应,与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相适应。考虑到单一评价指标的局限性,本文在借鉴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指标体系选取原则,选取了经济基础水平、产业结构、经济集约化程度、经济竞争力水平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五个指标作为经济增长评价的一级指标,并分别选取了若干二级指标,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体系
1.经济基础水平
经济基础水平,即经济的基础发展水平,最常见的有两种: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所生产的物质产品和劳务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增长,另一种认为经济增长是指一个经济体的人均或劳均产出在一定时期内的持续增长。经济增长理论关心的主要是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将经济增长定义为人均或劳均产出的持续增长更有意义。经济增长率、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反映一个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状态的三个最重要的指标,也是现代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我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表明,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呈正相关关系。因此,选取人均GDP和失业率作为经济基础水平的二级指标。
2.产业结构
我国产业结构复杂,按三次产业分类法划分为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为农业,第二产业为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为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结构主义学者认为,资本、劳动和技术是在一定的产业结构中组织在一起进行生产的,对于给定的资本、劳动和技术,在不同的产业结构下会有不同的经济增长率,资本和劳动在不同部门所产生的效率和收益是有差异的,资本和劳动从生产率较低的部门向生产率较高的部门转移能加速经济增长,即带来结构红利。在技术进步、生产要素流动中,产业结构变化会影响经济增长。因此,选取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作为产业结构的二级指标。
3.经济集约化程度
经济集约化程度是指经济增长额中靠集约所得所占的比重,它是评价经济增长方式的综合指标。我国目前经济决策、经济操作、经济运行的最重要主题之一就是实现由经济粗放化增长向经济集约化增长的战略转换,经济集约化增长即以效率提高为主求得产出扩大。因此,选取劳动生产率、工业增加值及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作为经济集约化程度的二级指标。
4.经济竞争力水平
经济竞争力水平,即各地区参与竞争的经济实力。贸易进出口是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但我国出口贸易中高能耗、高污染、资源性产品的比重较高,积累了大量的能源储备和气候环境的风险,制约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并且我国区域内经济增长、资源分布、贸易出口的不平衡性也制约着经济的协调性发展。一个国家或地区的高技术产业发展状况影响该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竞争力水平。此外,邮电业务量与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和人口的发展密切相关。因此,选取进出口贸易额、高技术产品开发量和人均邮电业务量作为经济竞争力水平的二级指标。
5.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
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是一种能够长远发展的经济模式,在保持经济发展的同时,只有环境及科技等多方面共同进步才会使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因此,选取了专利授权数、工业废物综合利用量、森林覆盖率作为经济可持续发展水平的二级指标。
(三)模型介绍
根据可拓学的物元分析理论[7],建立关于我国31个省市经济增长的评价物元模型。本文采用了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作为评价物元的特征,再依据各领域专家的评定和相关统计数据,得到各评价指标的量值。建立经济增长评价物元模型如式(1)所示。
(1)
其中,R表示各省市经济增长的评价物元模型;N表示待评价的各省市经济增长;C=(c1,c2,…,c14)T表示各省市经济增长的评价指标,即对应的14个二级评价指标;V=(v1,v2,…,v14)T表示待评价的各省市经济增长关于各个评价指标的量值域,即vi=
(一)计算各评价指标的量值域
优度评价法是可拓学中用来评价一个对象,包括策略、事物、方法等的优劣的基本方法。若要评价一个对象的优劣,首先必须要规定衡量指标,因为优劣是相对于标准而言的。一个对象,它关于某些衡量指标是有利的,但是对另一些衡量指标可能就是有弊的。这就需要根据实际问题来制定出符合经济要求、技术要求和社会要求的评价标准,确定出评价指标的量值域。为避免出现关联度为零的情况,根据我国31个省市经济增长指标体系中的二级指标数据,把最大值和最小值同时扩大5%求出各评价指标的量值域,如表2所示。
表2 评价指标的量值域
(二)确定各指标权重
在我国经济增长评价指标体系中,各项评价指标对不同省市经济的影响程度是有差别的。本文采用层次分析法[8]来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性次序,从而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本文利用1—9的比例标度法来确定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
对一级指标Bi(i=1,2,3,4,5),构造两两比较的判断矩阵为A1。同样地,对一级指标支配下的二级指标分别构造判断矩阵A21、A22、A23、A24和A25。由于评价系统的复杂性,要对判断矩阵的一致性进行检验。通过计算,各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比率均小于0.1,因此本文构造的判断矩阵均具有满意一致性。
利用Matlab求出判断矩阵A1的最大特征根为λ1=5.4113,特征向量为α1=(0.4888,0.2538,0.1251,0.0800,0.0523)T。因此,0.4888、0.2538、0.1251、0.0800和0.0523分别表示一级指标对经济增长评价的权重。同样地,对一级指标支配下的二级指标的判断矩阵A21、A22、A23、A24和A25分别计算出最大特征根及其对应的特征向量,得到二级指标相对一级指标的权重。计算二级指标对经济增长的综合权重,如表3所示。
表3 二级指标的权重值
(三)计算各省市关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及经济增长优度
本文的评价指标中有的期望值越大越好,有的则期望值越小越好,故选取的关联函数也有差别。对于评价指标C2,失业率的期望值越小越好,因而建立最优点在左端点取得的关联函数如式(2)所示。
(2)
对于其他13个评价指标,期望值越大越好, 因而建立最优点在右端点取得的关联函数如式(3)所示。
(3)
对某个待评价省市N,关于评价指标Ci的关联度为ki(i=1,2,…,14),Ci的权系数为αi,省市N的经济增长优度如式(4)所示。
(4)
利用上式可以计算出我国31个省市关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及经济增长优度,如表4、表5和表6所示。
表4 东部地区关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及经济增长优度
表5 中部地区关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及经济增长优度
表6 西部地区关于评价指标的关联度及经济增长优度
从表4—表6中可以看出我国各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东部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上海、北京、广东、天津、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福建、河北、海南,东部地区经济增长优度的均值为0.4719。可见,东部地区中上海经济增长最快,海南经济增长最慢。上海是我国的中心城市,是我国重要的经济、贸易、金融、工业、交通、科技和航运中心,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进出口贸易额要高于其他省市,所以经济水平高,经济竞争力强。而海南位于我国的最南端,虽然其森林覆盖率高,但是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以及工业增加值较其他省市都是最低状态,而失业率是最高的,所以其经济基础水平低,产业结构变化慢,经济集约化程度低,所以海南在东部地区经济增长处于低水平状态。
第二,中部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河南、山西、吉林、湖北、黑龙江、江西、安徽、湖南,中部地区经济增长优度的均值为0.2830。中部地区中河南经济增长最快,湖南经济增长最慢。河南是我国重要的新型工业大省和经济大省,所以其工业增加值和进出口贸易额都高于其他省市,尤其第三产业的发展极为迅速,所以河南经济增长在中部地区居于首位。而湖南处于长江中游,虽然湖南的主要农产品在我国占有重要位置,粮食产量也排名靠前,但是其工业较为落后,第二产业贡献率最低,劳动生产率也较低,失业率极高,所以湖南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增长较慢。
第三,西部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内蒙古、陕西、重庆、宁夏、青海、新疆、四川、广西、甘肃、西藏、云南、贵州,西部地区经济增长优度的均值为0.1923。西部地区中内蒙古经济增长最快,贵州经济增长最慢,四川和新疆等居于中等水平。内蒙古位于我国的北部边疆,资源储量丰富,是我国最大的草原牧区,稀土金属储量也居于世界首位。在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劳动生产率以及工业废物综合利用量等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明显高于西部其他省市,故其经济增长较快。而贵州高原山地居多,森林覆盖率较高,矿产资源也比较丰富,金矿储量排名靠前,是著名的矿产资源大省。但是其人均GDP、第二产业贡献率以及人均邮电业务量在西部地区处于最低状态,严重影响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贵州经济增长处于较低水平。
第四,上海、北京和广东的经济增长居于前三甲。北京是我国首都,是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其人均GDP最高,失业率最低,劳动生产率和人均邮电业务量也都居于首位,但是其在第二产业贡献率、第三产业贡献率和工业增加值等方面都明显低于上海,所以其经济增长水平低于上海。而广东的进出口贸易额最高,且在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工业废物综合利用量、专利申请授权数及森林覆盖率等方面略微可观,但是其人均GDP相对于北京和上海较低,严重拉低了经济整体水平,所以广东经济增长在三者中处于略低状态。
通过对各地区各省市经济增长优度评价,可以看出各地区之间的明显差异。对于东部地区,一直是我国综合实力最强的地区,尤其是长三角地区,但是随着劳动力、环境、土地等成本的增高及市场的饱和,使得沪苏浙等地区的产业链盈利逐渐变弱。因此,应该合理安排部分地区产业的转移,将资源耗竭型和劳动密集型的产业转移到中部和西部地区,以提供广阔的进步空间,推动经济增长。北京和天津是东部地区发展较快的城市,天津作为首批开放城市,是环渤海经济的中心,应加快“京津冀”地区一体化,充分发挥这两大城市对周边经济的辐射作用,推动环渤海经济的增长。此外,还可以通过加快“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促使东部地区的企业走出去,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为东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开辟新的出路。对于中部和西部地区来说,可以加快“长江经济带”的建设,促进各地区协调发展。政府也应该加强宏观调控,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积极引进先进技术和外资,建立优势的工业体系,加大对中部和西部地区的人力资本投资力度,吸收先进的管理经验和生产技术,提高地区的经济生产能力和经济增长速度。
[1] Cole,S.,Freeman,C.,Jahoda,M.,Pavitt,K. Models of Doom: A Critique of the Limits to Growth[M].Lodon: Chatto & Windus for Sussex University Press, 1973.1-244.
[2] 王少平,欧阳志刚.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度量及其对经济增长的效应[J]. 经济研究, 2007, (10): 44-55.
[3] 龙少波, 陈璋, 黄林. 中国能源消耗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再研究——基于线性与非线性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J].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1): 36-44.
[4] 沈坤荣, 滕永乐. 中国经济发展阶段转换与增长效率提升[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 ,(2) :1-7.
[5] 王智勇. 产业结构、城市化与地区经济增长——基于地市级单元的研究[J].产业经济研究,2013, (5) :23-34.
[6] 李坤望, 蒋为. 市场进入与经济增长——以中国制造业为例的实证分析[J]. 经济研究, 2015, (5): 48-60.
[7] 蔡文.物元模型及其应用[M].北京: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4.1-25.
[8] 王伟军. 信息分析方法与应用(第2版)[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北京交通大学出版社,2014.1-7.
(责任编辑:尚培培)
2017-04-13
董 杨(1979-),女,辽宁沈阳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投资效益分析与评价等方面的研究。E-mail:562436612@qq.com
F124
A
1008-4096(2017)04-004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