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孙凯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岭南儒生的精神故乡
文|孙凯 图|由采访对象提供
《转场》 360x140cm 国画
古锦其是广东中山人,温润谦和的岭南文化熏陶下,造就了他不同于其他艺术家尤其是“北派”艺术家们粗狂豪放,甚至有点不修边幅的儒雅,仿佛一位慈祥的长者,永远文质彬彬谦和有礼,就像是从古典戏曲中走出的中年儒生般,优雅从容,成熟稳重。就是这样一位外表永远谦和的岭南儒生,却有着一颗如同雪域高原般宽广的心,把自己的艺术生涯倾注给了那片充满神秘的辽阔土地,自1994年第一次以近不惑的年纪进藏至今,41次深入藏区,创作了大量反映藏区生活和自己艺术思考的优秀作品,成为中国现代艺术家中“画藏”最为成功的优秀艺术家之一。藏区这片占据中国领土近四分之一的土地,和这片土地上生长的世界,已经成为古锦其的艺术源泉,成为为他的画笔注入灵魂的精神故乡。
古锦其第一次进藏是因在一位朋友推荐下认识了当时的西藏摄影协会的副主席,在对方的盛情邀请下,从小就向往西藏蓝天白云下风吹草低见牛羊的优美风景和独特藏文化的古锦其欣然成行,历经波折,辗转来到了当时并不发达的拉萨。
或许对于许多人来说,高原反应、简陋落后的环境、与自己生活的圈子截然不同的生活习惯都让人很难对当时相对落后的拉萨有太好的印象。古锦其也经历过走遍全城找不到一颗水果的窘迫,但在他眼里看到的更多的是当地淳朴的民风、千百年来代代相传的古老文明和那些美得如诗如画的建筑、将艺术穿在身上的藏民们……这一切都深深刺激了古锦其,让他深陷其中不能自拔,走过大昭寺、小昭寺,去过日喀则,沿途的风景和藏民脸上淳朴的笑容一起在脑海中定格,古锦其第一次感触到了一种完全不同于汉文明的美,那种独属于雪域高原的美仿佛在他心中打开了一扇窗,万丈光辉从此照了进来,灵感也因此而迸发释放。
一如佛家的顿悟,回到珠海之后的古锦其立即挥毫泼墨,一气呵成地创作了国画《心诚则灵》,这幅有感而发、倾注灵魂的作品在当年的广州美展上不出所料地获得了评委观众的好评,并斩获展览优秀奖,也开启了古锦其藏区画作的创作之路。
此后,古锦其多次进藏,每次进藏都像一次朝圣。卸任文化局长后的古锦其,彻底回归画家的本色,有了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挥毫泼墨,挥舞自己的画笔,也有了足够的时间去深入自己魂牵梦萦的藏区。每年两次的进藏之路对许多人来说是辛苦和折磨,古锦其却乐在其中,尽管有被三条藏獒扑倒、差点丢了性命的经历,仍然痴心不改,壮烈地向前走着。南人北相的他,只有到了雪域高原,才精神焕发,浑身来劲;只有身处藏族同胞之中,在纯朴美丽的姑娘面前,在英勇粗犷雄健的汉子面前,才眼睛发亮。激动兴奋伴随着创作灵感油然而生。正是这种沉浸在生活之中产生的强烈创作欲望驱使着古锦其每次回到珠海立即投入创作,画出一幅幅充满激情,洋溢着浓郁藏区生活气息的作品,十多年来持续不断地参加中国美协主办的许多重要的学术性全国作品展览,成为我国表现藏族题材美术队伍中的一员主要干将。
40多次的西行路,古锦其的足迹遍布藏区的各个角落。长期地深入生活,从真切的感受中酝酿、发酵并进入创作实践,再从作品的经验体会重新回到生活中去检验、体察、对比,再深入,为此反复轮回。古锦其终于找到一条自己踏出来的艺术道路。他运用一种最适合自己,又最能表达自己,最能显示雪域高原人文情怀的艺术语言,由此锤炼出艺术的成熟。
博大精深同样也苍凉苦寒的雪域高原从古至今都吸引着无数艺术家背起行囊,踏上这段艰苦的西行之路。而在众多的艺术家中,古锦其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描绘西藏最成功的艺术家之一,在中国画坛独树一帜,创造出形神兼备、带有自己艺术思考的优秀作品?
与古锦其认识多年的好友黄平认为:这源于来自灵魂深处对藏文化的热爱和虔诚。在古锦其眼中,那些矗立在皑皑白雪下的红色宫墙、那些穿戴在藏民身上的传统服饰、那些源自血脉的鲜活民族形象,都是完全不同于传统中国水墨的另一个艺术世界。丰富艳丽的色彩、充满宗教和神秘气息的表达形式都让古锦其深陷其中不能自拔。生活在雪域高原上的藏民,被古锦其称为中国最擅长色彩、最懂艺术的民族。
而另一方面,则是古锦其在阅遍万千之后由内而外的艺术思考,不同于走马观花般的单纯视觉记忆,古锦其的眼睛早已穿越了表象,直指艺术本心。为了深入藏文化的精华内涵,古锦其在行走之中,归来之后,从未停止过对知识的积累和思考。如今,谈起藏地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古锦其都如数家珍,从建筑、服饰、民俗,到西藏各时期的历史文化,古锦其娓娓道来,如同一位浸淫藏文化多年的学者。
正如印度诗人泰戈尔的诗句:“只
管走过去,不必逗留着采了花朵来保存,因为一路上花朵自会继续开放的”。作为一位国内画坛享有盛誉的优秀画家,一次又一次的雪域行,一段又一段的高原情,古锦其终于彻底读懂了雪域高原的精神,他的灵魂被雪域高原净化了,所以他才真正画活了雪域高原。
个人简介古锦其,1981年毕业于广东轻工职业学院国画专业,曾任珠海市文化局长、珠海市美协主席、珠海特区画院院长。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画学会常务理事、长城书画院理事、李可染画院研究员、广东省中国画学会副会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珠海市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珠海画院院长。累计参加各类省级、国家级展览40多次,作品屡次获奖、被浙江美术馆等艺术机构收藏。出版有《西部人物头像》《青藏记忆》《当代美术经典——古锦其》《塔什库尔干印象》《当代中青年人物画代表人物——古锦其》《当代中国艺术经典——古锦其》等画册十多种。
《草原春色》 69x138cm 国画
《盖新房》240x240cm 国画
怀着这样一种深切的人文关怀,古锦其以草原牧民为如画题材切入,通过写实的描绘手法表现,以专业娴熟的画笔去表达,这才入木三分地刻画出雪域高原及生活在那块土地上的人们的真实生存状态——平和坚忍、善良淳朴和厚重深刻。从这种意义上说,其实古锦其就是一位学者,他不是在画画,他是在做学问。有这种研究功底,古锦其笔下的雪域高原,自然闪烁出人性的光辉,具备有洞穿心灵的力量。通常我们说画家之所以区别于画工,因为画工只是机械地去画他要画的人或物,而画家则要经过心灵的激荡与过滤,在画形的基础上进一步画神,属于再创造,因而作品有“神韵”。
我们看古锦其的作品:从《远方的呼唤》开始,到《转经》《转场》《信民》《丰年》《祈福》《看法事》《盖新房》《河源汉子》等到《央金拉姆的心愿》等等作品,画面都以非常浓重饱满的笔墨来构筑起整幅画面的主体造型,犹如搭建起一座房子坚实厚重的钢筋一般,使薄薄的宣纸却承载着超常的沉重分量,它从形式上对应着青藏高原皑皑白雪覆盖下行走着的群群黑石头般的牦牛、静卧的帐篷、劳作的壮汉、笨重的工具……
辽阔、博大、神秘、狂野、原始、沉重,无比清澈、透亮而刺目的蓝天白云、或是狂风暴雪要把一切全荡涤干净的神力,从零下几十度到能灼伤肌肤的太阳,仿佛世上一切滋味都可以从中获得、又瞬间消失,很难想象,若运用轻盈灵动的笔墨如何能表现出青藏高原这般意境。从珠江三角洲水乡走出来的古锦其算是背叛了岭南画风的明丽秀美,弃甘甜而进苦涩。当然,他秉承着岭南画派追求的真善美、表现生活的创作理念。运用写实手法对藏民形象作非常严谨、深入细致、真实而生动的刻画,使一个个赋予强烈鲜明个性的形象活灵活现地扑面而来,宛如大家可以同古锦其一起分享一杯原汁原味甘甜温润的酥油茶。
《家》180x96cm 国画
《丰年》96x180cm 国画
跟随古锦其一同去过藏区的画家对他,除了敬佩他40余次进藏,早已成为了圈子里的“西藏通”,同时,更为敬佩他对自己的严格和勤奋:早上天一亮就起床开始一天的创作,晚上一直画到日落西山,饭后还要在房间内继续沉淀,巩固一天的收获。没有懒觉、没有应酬,所有的时间全部交给画纸和画笔。
曾经在管理岗位上的古锦其尚能见缝插针地坚持艺术创作,退休之后更是“变本加厉”地将几乎所有的时间都交给了手中的画笔。对于古锦其来说,过去的10年是他艺术创作的黄金10年,少了许多琐事羁绊,让他能够真正安下心来去沉淀,去思考,去实现更多曾经被搁置的理念和冲动。十年磨砺,古锦其认为自己的艺术人生又将迎来另一次转折和蜕变,在他的设想中,未来10年是他对自己过去进行总结、整理、归纳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他将有计划地将自己前半生的艺术感悟系统性地呈现出来,创作一批反映藏区不同方向题材的大型组画、系列,并开始筹办自己的艺术展。可以说,古锦其将自己未来的十年定义为了自己的爆发和成熟期。
正如著名画家、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画学会副会长谢志高所言:中国水墨人物画时至今日,正在十字路口。纵观许多中国画展,其中山水、花鸟作品从数量到质量通常都优于人物画作品。而人物画作品之中,绝大部分又是工笔人物画,水墨写意人物画作寥寥无几。个中原因甚多,不过,主要一点,这是这些年来,包括美术教育在内,对传统的学习,对手艺的认知,对基本功的锤炼,对中国画艺术需要厚积薄发的长期性和人性缺乏思想准备。真难得有坚守这块阵地,踏踏实实地磨砺自己的,古锦其可谓其中之一,他书法底子很好,多年担当珠海市书协领导,他一向刻苦学习基本功,画大量速写、写生,提升手头功夫,最近又创作一批生动自然清新的藏区生活小品画,这是对其大幅作品的补充和战术训练。量变会引发质变,画家一生,唯有大大小小长期不间断地作出大量的画,才能悟到中国绘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