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 卫 平
全面从严治党是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根本保证*
齐 卫 平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和伟大实践,绘制出精彩的业绩图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以事实说明,党中央治国理政能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与从严管党治党密不可分,治国理政伟大实践必须解决管党治党宽松软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也进入重要阶段。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制度安排决定了管党治党必须从严的内在机理,全面从严治党是为了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管党治党不存在所谓“严过头”的问题,更严和越严才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任重而道远。
全面从严治党 治国理政 根本保证
如果把治国理政视为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深入发展的一场伟大实践的话,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这场伟大实践中的一场重头戏。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强烈的时代担当,大力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严要求、严标准、严举措整饬党风,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从严管党治党一方面使党的建设出现前所未有的新局面,另一方面为党中央治国理政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2017年7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领导干部研讨班上的讲话,对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很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作了全面的总结,运用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思维方法,以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重大举措,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深入学习领会“7·26”讲话精神,必须深刻认识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对于推进党中央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战略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我国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把握我国社会发展的历史方位,必须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这个重要论断,加深对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认识。
2018是改革开放40年。回顾不平凡的历程,在世界形势变动不居、国内社会结构巨大转型的情况下,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举世瞩目的成就,向世人展示了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
经过近几十年的创新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沃土,前进方向和根本原则已经确定,主体框架和基本轮廓已经清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选举与协商相辅相成的民主政治建设的道路、依法治国的战略、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构建和谐社会的诉求、建设生态文明的任务,形成了国家“五位一体”的建设格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以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展现了伟大事业的镜像。
伟大事业呼唤伟大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不断地开辟新的历程。党的十八大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5年的治国理政实践中,率领全党全国人民砥砺奋进,以显著成效为促进国家建设、党的建设和社会建设交出了一份出色的答卷。“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形成整体战略系统;整饬党风促进了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的改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成为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的思想引领;经济新常态下创新驱动发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精准扶贫”、建设自由贸易区、推进大数据建设等实践举措和行动计划,以治国理政的卓越智慧绘制出精彩的业绩图画。这表明,党的十八大以来治国理政成为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施政履职的实践标志,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凝结着党中央治国理政的理论成果,治国理政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一场伟大实践。
治国理政的伟大实践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新的篇章。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治国理政并非始于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们党全面执掌政权,扮演着社会主义建设领导核心的角色,执政的过程就是党中央治国理政的过程。然而,任何社会实践都是时代的产物,时代演进和社会进步呼唤党中央治国理政创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适应新时期需要的治国理政伟大实践承载着时代新使命。
首先,治国理政伟大实践承载着解决当代中国发展矛盾和问题的使命。矛盾随着变化而暴露,问题随着发展而涌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进程中,新矛盾新问题时时构成各种新考验新挑战。党中央始终强调,发展中的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发展来解决。这是千真万确的道理。但是,进一步发展不是以往发展的重复,解决发展起来后的问题不能简单沿袭搬用发展初级阶段的经验和办法。以加强现代思维、现代标准、现代水平为追求目标的治国理政推动进一步发展,为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发展中的问题提供了创新的思路。
其次,治国理政伟大实践承载着回应人民群众期待的使命。1949年以后党在履行治国理政职责的历史进程中,虽然也犯过错误,经历了曲折,但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一系列重大成就、国家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事实不容否定。正因为此,党在治国理政中的领导地位才得以长期延续下来。然而,让人民生活得更加美好的执政诉求是动态任务,阶段性的成绩满足的只是人民一定时期的期待。治国理政之所以成为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施政履职的实践标志,是因为发展起来后的中国面临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更高的期待。治国理政的繁重任务决定了肩负时代使命的艰巨性。
第三,治国理政伟大实践承载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使命。党的十八大后不久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中国梦”,成为激励全国上下奋发有为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国梦”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为目标指向,以中国道路、中国精神、中国力量为政治定力,赋予国家富强、民主复兴、人民幸福以新的时代内涵。治国理政伟大实践表明,实现“中国梦”的任务已经超越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国防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的线性思维,中华民族近代以来的长期夙愿、当代13亿多中国人民的共同理想更需要治国理政的现代化来实现。在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今天,治国理政越来越显示其时代使命的重要价值。
重视自身组织各方面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改革开放后,党中央反复强调“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这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逻辑基础上的重要党建思想,它鲜明地表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长期执政的制度安排下,治国与治党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以事实说明,党中央治国理政能不能取得卓越的成就与从严管党治党是分不开的。
在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既获得了巨大成就,也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党中央治国理政必须直面这些问题构成的挑战,以科学的发展理念、有效的应对举措、务实的解决办法化解矛盾和战胜风险。而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和前进中的矛盾,首先必须解决执政党自身的问题。领导治国理政伟大实践的党中央只有坚决使党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才能在治国理政实践中挺直腰、站住脚、有底气。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显著成效,向全党全社会证明了两个重要的道理:其一,我们党完全有勇气、有能力、有办法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其二,执政党建设问题解决不好,治国理政就难以迈出有力的步伐。
习近平总书记在“7·26”讲话中,从多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取得的成绩作了总结,强调在这很不平凡的发展进程中,党领导人民“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这当然体现在各个方面,从党的建设来看则尤其突出,“7·26”讲话中也很多次提到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大大增强了党的凝聚力、战斗力和领导力、号召力”;“我们坚定不移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最强烈、对党的执政基础威胁最大的突出问题,形成了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成果,人民群众给予了很高评价”,等等。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可以这样说,5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开拓新局面中不断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是在全面从严治党保障下收获的硕果。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很多方面的成绩,从总体特点看,突出表现在管党治党从“宽松软”走向“严紧硬”。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层层展开、步步推进、环环相扣。首先从抓党的作风谋篇布局,接着以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全面跟进,然后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深入延伸,十八届六中全会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强化党内监督重大部署。这个过程,一方面以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让全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看到了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动真格”的行动,另一方面又以暴露出来的许多严重问题让全党深深懂得了管党治党“宽松软”必然出大问题的道理。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经验告诉我们,慵懒涣散管不好党、治不了党。管党治党“宽松软”,难免会出现上演“霸王别姬”悲剧、自毁长城、重蹈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覆辙这样的大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践使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管党治党不仅关系党的前途命运,而且关系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必须以更大的决心、更大的勇气、更大的气力抓紧抓好。”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个特点,就是执政党建设与国家发展、社会前进、民族进步存在不可分拆的内在政治关系。谁要是忽视或者不懂得这样的内在政治关系,就无法深刻理解全面从严治党的极端重要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精心谋划党的建设,继往开来,在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中迈出了新的步伐。实践表明,党的建设已经形成新的阶段性特征。2016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党的建设“面对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党面临的风险和考验集中显现的新形势”②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5月19日。。用“重要阶段”来揭示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表明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处于新的历史方位。
如何认识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发展?人们明显感觉到近5年时间里党的建设许多方面已经和正在发生重要的变化,党内政治生态得到了明显的、很大的改善。然而,如果只是从现象上加以认识,就会淹没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和阶段性特征。因为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之所以开拓出新局面、呈现出新气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洞察世界发展大势,全面把握国内发展大局,对党的建设面临的阶段性任务形成高度自觉的结果。因此,认识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和实践创新,必须把“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两个论断联系起来加以深刻认识。
全面从严治党成为一项重大战略而具有了根本性的地位,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阶段的必然要求。从严治党这句话我们党早在十三大就明确提出来了,30年里不断被反复强调。十八大之前,党中央始终重视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但在认识上还只是把它作为一项“方针”或“任务”来进行定位的,思想高度还不够。习近平同志担任总书记后领导党中央治国理政,认识上的升华就是对全面从严治党作出了战略上的定位。2014年底,在形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 “三个全面”战略布局之后,习近平总书记讲话中在“从严治党”前面加上了“全面”两个字,由此形成“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这是思想认识的飞跃,是党中央治国理政顶层设计的体现。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认识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意味着党的建设从一项经常性的重大任务、长期性的方针进一步上升为迫在眉睫的重大战略。毫无疑问,从严治党是一项重要任务,是必须坚持的长期方针。但这样认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有一定的局限性,容易发生为任务而任务的党建形式主义化。现实中,把党建任务形式化的问题比较普遍地存在,例如,有些领导干部党建经常挂在嘴上,说起来很重要,实际工作中却有意无意地把党建工作晾在一边;有些领导干部将党建工作看作可有可无、可紧可松的弹性事情,想起来了便抓一下,忘记了就丢一阵,空的时候抓一下,忙的时候就放一放;有的领导干部抓党建追求热热闹闹的形式效果,不注重实实在在的内容成效。这与形式主义的任务观有很大的关系。从重要阶段认识全面从严治党,不仅要从任务层面上推进党的建设,更要从战略层面提升认识高度。当下中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意义突显,成为“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有机组成部分。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表明,它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管党治党,而成为关系整个中国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
显然,“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新的阶段”两个论断都涉及历史前进方位的把握,前者关系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历史前进方位,后者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历史前进方位。深刻认识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要把党的建设的新历史前进方位与国家建设的新历史前进方位紧密相联系。在中国,党领导治国理政这个话语体现着治党与治国的逻辑关系,国家发展到了何种进度,党的建设必须及时跟上,党的建设历史前进方位必须与国家建设历史前进方位相统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揭示国家建设历史前进方位时作出了三个重要判断,一是我国发展进入实现我们党确定的“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决胜阶段;①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第90页。二是“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②《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167页。;三是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这些判断都包含有历史前进方位上的意思,它们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国家建设的境遇,突出了党治国理政的责任担当。与此相应,在党的建设历史前进方位的认识上,习近平总书记论述全面从严治党时经常强调两个重要观点,一是我们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二是“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是与“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伟大斗争”相联系的。强调进入重要阶段,表明此前党中央从严治党实践的新进入和再出发,突出阶段的重要性不是说此前的阶段不重要,而是从“新的历史起点”和“新的伟大斗争”角度赋予新历史方位上全面从严治党的新涵义。“新的历史起点”就是要求开创全面从严治党的新局面,“新的伟大斗争”就是要求在未来深刻社会变化中保持党坚不可摧的韧性。因此,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是对党的建设艰巨性的强调,将“新的历史起点”的坚定迈步与“新的伟大斗争”的充分准备相结合,才能体现重要阶段全面从严治党的时代内涵。
全面从严治党以“进入重要阶段”显示党的建设与治国理政融为一体。“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形成表明,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紧密地结合起来。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与治国理政的实践有机相结合,主要表现为“三个相结合”。一是党的建设科学化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相结合。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二是依法治国与依规治党相结合。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坚持“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观点,强调“党依据宪法和法律治国理政”,“党依据党内法规管党治党”。①参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文件汇编》,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年版,第22页。三是党的建设的使命要求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责任担当相结合,以管党治党的“严紧硬”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保驾护航。这“三个相结合”是全面从严治党“进入重要阶段”的新要求,它意味着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发展中不断深化下去。
政党为什么要管要治?这看似一个常识性的问题,却很值得深入探究。从当今世界各国实践来看,虽然因社会性质和政治制度上的差异,政党组织在功能和作用发挥上呈现的面相各不同,但其重要性则越来越受到普遍关注。各种政党秉持什么样的理念、按照什么样的规矩进行建设,方案选择截然不同。我们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实行党际竞争、轮替执政的政党制度,长期执政的制度安排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机理。
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超大规模政党如何建设好,是中国共产党面临的严峻挑战。治大国若烹小鲜,治大党如履薄冰,治国和治党都必须慎之又慎,不能有半点马虎,随时要避免任何错误发生。从管理角度看,治大党比治小党当然要更加的不容易,可是,党员数量多少不是加强政党建设的决定因素,组织规模的大小只是与政党治理的难度和复杂性有关。换句话说,不是因为我们党体量大才必须从严治党。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不管是大党还是小党,组织管理从规律看存在共同性。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又有其特殊的管理要求和纪律规定,其体现先进性的本质、宗旨、使命及其奋斗目标,决定着全面从严治党的重大战略意义。改革开放新时期,“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被概括为党中央始终在思考和回答的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7·26”讲话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创新实践,对这个问题作出了更加深刻的阐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②《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7·26”讲话中第一次完整提出“四个伟大”,强调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体现了党中央牢牢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发展阶段的要求出发,揭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目的就是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表明全面从严治党旨在练好内功、固本强基。我们党经历96年发展历程,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充满着生机活力;我们党具有将近70年执政的长期阅历,积淀了国家建设丰富的领导经验;我们党主导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引领着中国这艘巨轮不断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客观地说,我们党已经非常成功,已经足够强大,那么为什么还要强调从严管党治党呢?这是因为对于我们党来说,全面从严治党不是为建设而建设。建设伟大工程,是要锻造更加坚强有力的伟大政党,为进行伟大斗争、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保驾护航。
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表明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与党的使命担当紧密相结合。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我们党要明确宣示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实现什么样的奋斗目标。这些宣示内容都涉及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实践指向,其中,宣示“担负什么样的历史使命”十分重要。“7·26”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两个“牢牢把握”,其中之一是“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党的十八大后,全面从严治党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勇于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的使命担当,树立“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执政理念。继续深化全面从严治党,就是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落实到党的使命担当上来。必须从人民群众的需要呈现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出发,在满足人民群众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更丰富的精神文化生活等不断提升的期盼上,检验全面从严治党的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的治国理政中,“永远在路上”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经常使用的话语,如“改革开放永远在路上”、“赶考永远在路上”、“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这个话语不管用在哪个方面都意味深长。
“永远在路上”话语,表达的是一种做事情坚持到底的决心,是一股为实现目标驰而不息的韧劲。党的十八大以来5年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使我们日益警觉:管党治党这件大事情决不能忽抓忽放,决不能时紧时松,全面从严治党路上决不能左顾右盼,踌躇不前,走走停停。开弓没有回头箭,管党治党不存在所谓“严过头”的问题,更严和越严才是深化全面从严治党的常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②《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我们不能因十八大以来党的建设取得的成绩而沾沾自喜、盲目乐观,“全面从严治党依然任重道远”③《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
首先,党内长期形成的问题不是短期内可以一下子解决的,有的现在解决了以后可能还会死灰复燃。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党的建设暴露出来的不少问题尤其是党的作风疾患由来已久,应对乏力的短板长期存在。近5年来管党治党“猛药去疴,重典治乱”,高压反腐,强势治病,党内气象更新,效果显著。然而,犹如树倒根存,如果不继续坚持从严管党治党的决心和勇气,不继续保持严要求、严举措、严执行、严监督的气势和节奏,那么,全面从严治党就有可能如同刮了场“阵风”,党风转变只是暂时的收敛,取得的成果难以巩固。
其次, 使命担当的艰巨性决定了全面从严治党一刻也不能停顿,永远也不能松懈。我们党是使命型的政党,肩负着体现历史意志和实现人民愿望的任务,这个任务光荣而伟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发展阶段,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是完成这个光荣而伟大任务的内在要求。在前进的路上既会有一幅幅激动人心的风景,也会有一道道荆棘载途的路障,只有进一步把党建设好,确保我们党永葆旺盛生命力和强大战斗力,才能带领人民成功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第三,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规律的认识永无止境,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一项永恒的任务。实践日益发展使事物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规律逐渐显示使认识没有穷尽之时。把握党的建设规律也是如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全党“把全面从严治党的思路举措搞得更加科学、更加严密、更加有效”①《习近平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迎接党的十九大”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决胜全面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而奋斗》,《人民日报》2017年7月28日。,这是新形势下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的根本遵循。我们党即将迎来百年诞辰,如何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如何始终焕发政党青春,怎样使革命血脉和红色基因代代传承,怎样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健康党内政治生活,怎样净化党内政治生态,怎样强化党内监督,怎样以自我革命的勇气从严管党治党,怎样提高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这一系列课题需要加强探索,通过不断深化认识和把握规律,促进全面从严治党科学化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齐卫平,男,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 200241)。
*本文系教育部社会科学司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研究专项任务项目“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重大意义的认识维度”(JJFZX042)的阶段性成果 。
责任编辑:孙艳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