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聆听与守护

2017-08-11 04:46:45丘濂
三联生活周刊 2017年32期
关键词:汉普顿噪音公园

丘濂

“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等我们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自然的声音,也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

寂静的聆听之道

在美国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眼中,安静的地方不是声音全然不存在,而是自然声可以支配许多英里的所在。汉普顿用“无噪声间隔”来定义他认为的宁静之地——在白天,一个地方需要满足至少15分钟没有噪音侵扰。以这个标准来看,今天美国的宁静之地只剩下不到12处。汉普顿常去的、位于华盛顿州奥林匹克国家公园的霍河雨林就是其中之一,那里有他的一小块领地,他给它起了个名字,叫作“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前往这块领地是个惬意的过程。很少人像汉普顿一样,深谙倾听之道。聆听之前,他会让心灵保持寂静,他的方式是在沿途的太平洋里沉潜。冬夏两季的海水温度都只在10摄氏度上下,他穿上5毫米厚的防寒潜水衣,只露出脸部,然后便像一段枯木一样,随波逐流,在海水里浮浮沉沉。那天,有一只麻斑海豹,用鳍状肢温柔地轻碰他的肋骨。两个小时后,他的气息恢复平和,心灵感到幸福,思绪也清新无比,工作和家庭的烦恼都抛在脑后。

美国声音生态学家戈登·汉普顿

于是他开始沿着霍河步道行进。你会通过水声来分辨溪流的年龄吗?汉普顿就可以做到:古老的河流,比如阿巴拉契山脉上逃过最后冰河作用的河水,它们的水道和石床在激流与洪水永恒不绝的循环下,洗练得相当光华,阻力很小,它们的声音较为悦耳和动人;年轻的溪流里,石子的棱角仍然锐利,参差的岩块会粗莽地把水推到一边,形成咔嗒咔嗒的响声。汉普顿还会顽皮地去改变一条溪流的乐章,移动一些突岩的位置,然后感受声音的细微变化。

有时候也会赶上下雨。“雨季的第一种声音并不是湿淋淋的雨声,而是无数耸立在树上的种子掉落的声音,很快跟随而下的是轻柔飞舞的枫叶,它们就那么静静地飘下,宛如冬日里驱寒的毯子般,覆在种子身上。”当雨下大后,“即使最大的雨滴也没有机会撞击地面,因为高悬在头顶300英尺处的厚密枝叶和树干,会吸掉许多水分。一直要到这些高空海绵变得饱和之后,水滴才会再度形成和掉落。撞击较低的枝丫,再如瀑布般坠落在会吸收声音的厚密树苔上,接着轻轻掉至附生性的蕨类,然后扑通一声无力地滑进越橘类的灌木丛”。

汉普顿会带着高科技的录音设备进到霍河河谷,它们能捕捉到人耳所听不到的细微声音,例如蝴蝶鼓动翅膀的声音。他的记录装备也包括最原始的笔和纸。他文字的细腻和细节绵密的程度,就像是他的精神导师、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约翰·缪尔对于自然的描绘一样。

汉普顿需要在河谷扎营住上一夜,这让他有机会感受清早的鸟鸣。西方鹪鹩尖锐的啁啾声从西部铁杉中的隐秘位置传来。汉普顿有一次做过一个实验——将鹪鹩一秒钟快速活泼的叫声放大成为12秒,也就是人类通常一口说完一个句子的长度,结果发现鹪鹩歌曲和座头鲸的歌声一样复杂且变化多端。仅仅一秒钟的叫声,一只鹪鹩就可以传递给另一只鹪鹩如此丰富的信息。

经过一棵树洞大得足以藏人的锡特卡云杉树,汉普顿终于到达“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所在地:在一棵长满青苔的云杉残株上,汉普顿放着一颗当地印第安部落长老送给他的红石,夺目程度犹如寿司上的一块金枪鱼肉。汉普顿每次来的任务都一样,要看看这块红石所照耀的弹丸之地,是否有噪音入侵。

这一天,汉普顿有了新的发现:早上10点10分,一架喷射机由南到北飞行,40加权分贝;10点13分,又有一架螺旋桨飞机飞越霍河河谷的北脊,39加权分贝;10点21分,一架由西往东的飞机制造出68加权分贝的噪音;10点34分,又一架螺旋桨飞机自东飞向西,噪音量59加权分贝……在总计1小时6分钟内,汉普顿一共记录了11次噪音入侵事件,全部来源于飞机。这是他设置观测点14个月以来,噪音入侵频率最高的一次。

这次经历被收入汉普顿《一平方英寸的寂静》这本书的第一章,这也是他同名研究计划的最初动机:“如果飞机的巨大噪音会对无数平方公里的土地造成影响,那么维持一块百分之百没有噪音的自然之地,同样也能对周遭无数平方英里的土地造成影响。”

汉普顿随即开始了一场横穿美国大陆的旅行,不仅要了解今日美国的声音环境,还有聆听美国民众对于静谧的看法。他的终点是华盛顿特区。在那里汉普顿会面见官员,推动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对于声境自然资源的保护。

认识空中噪音的威力

我是在阅读完另一位美国作者加列特·基泽尔所写的《噪音书》后而对有关声音的书籍产生兴趣的,《一平方英寸的寂静》是其中之一。噪音贯穿于整个人类历史当中,又太容易被当成一个小问题而轻易打发。噪音和政治权力有关,有权势的人通常是制造噪音的人,产生的噪音倾向于影响弱者:孩子、老人、少数族群、有精神疾病的人、穷人、劳工、囚犯,以及那些不会言语表达的动物。

对照《噪音书》来看,就可以知道美国国家公园在噪音管理上一直走在前列。“在美国,噪音控制最为失败的地方是监狱,成功的绝好案例就是国家公园。”基泽尔这样写道。在国家监狱,坚固的水泥墙和金属板的反射作用,让监狱成了一个全天候充斥着噪音的密室。当早晨的阳光照射进来,“500名或者更多的犯人小便、冲厕所、咳嗽、刷牙、抖衣服的声音足以把你弄醒”。到了晚上,“各种声音会穿透牢房的隔板传过来。有的犯人向耶稣祷告,有的向安拉祷告,有的不知道向什么神祷告”。这些噪音无人理会,是非官方刑法的化身,一旦停止才会让人觉得蹊跷。而在国家公园的发展中,针对“旺季公园中心区可以和纽约市大街的分贝数相当”這种现象是有解决办法的。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早在2000年就实施有“自然声音计划”。

“自然声音计划”曾经取得了不小的成就。锡安国家公园应用了丙烷为燃料的穿梭运输系统,减少了交通拥堵和碳排放,大峡谷变得安静了;穆尔红木森林公园安装有“保持安静”的提示牌。在这处离旧金山仅有15分钟路程的公园里,游客听到自然声音的能力大大提高。

然而,“自然声音计划”的薄弱之处在于它对空中噪音缺乏控制权。国家公园无权管理其上方的天空,这涉及和联邦航空管理局、航空观光旅游企业、军方以及印第安部落委员会相互协调,这个过程往往几方难以达成共识。而空中噪音比地面噪音要可怕得多——地面噪音的传播会相互干扰,且被地面上各种阻碍物减弱,空中噪音则是通过空气介质直达地面。有的地面因素会对空中传来的噪音有着不可思议的放大影响。比如在火山自然公园,附近的多孔火山岩极易吸收噪音。那种感觉,“就好像在房间里拿直升机当风扇一样震耳欲聋”。

低空航空观光表面在荒野上不留痕迹,其实对野生动物活动干扰极大。汉普顿在调研的过程中梳理了一些研究结果,主要是在觅食和交配方面。噪音会扰乱一些主要依靠声音来行动的捕食者对于猎物的感知。另外,就像鸟类之间的求偶,雌鸟会受到雄鸟唱交配曲时的力量和质量的吸引。背景噪音过大时,雄鸟的歌曲被扭曲或者不能传扬得很远,雌鸟便可能不为所动,继而造成某种鸟类无法繁衍后代,种群缩小。

“为什么不能彻底取消商业观光呢?”汉普顿曾提出这样的质问。空中观光业者的回答是,必须提供方式,让有特殊需要的人,例如残障人士能够进入国家公园。但结果显然不是这样。大峡谷公园是受观光直升机和固定翼飞机噪音影响最大的国家公园,每年大约有80万人搭乘飞机观光大峡谷,大约是9万班次,相当于每天264架飞机。在夏季的观光旺月,这片自然奇景就被飞机噪音所湮没。“空中观光只不过是提供给愿意付钱的人罢了。”

有些讽刺的是,在奥林匹克国家公园,汉普顿发现了国家公园自己的直升机,事后被证明是用于在空中统计麋鹿群的数量。汉普顿就此询问了公园的公关处负责人,对方的回答是,计算麋鹿数量时直升机会一直“在离树顶很高的高空飞行,产生的气流不会吹动树林上层的枝丫,也不会使上层的附生植物和腐叶掉落”。也就是只谈了可见的扰动,丝毫未触及不可见的深层影响。汉普顿推断,比较传统的方法,像追踪动物行迹和粪便是不是更加适宜?在大峡谷研究大角羊的生物学家已经发现,大角羊的进食和移动模式在直升机存在的时候会有显著变化,冬天减少24%,夏天减少14%,迁移距离则多出50%。换句话说,直升机对于羊群的能量输入和使用平衡都有负面作用。

做个守护宁静的行动者

到达华盛顿特区,汉普顿到联邦航空总署见到了那里负责社会公共事务的官员。他的目的很简单,想说服他们移除或者绕行三条位于奥林匹克公园上空的商业航线。在汉普顿看来,首先这三条航线的影响小。“美国大多数领土上都有像意大利面条般交错的航线,我承认大多数,包括大峡谷国家公园上空的航线,都很难绕过。但是在这盘意大利面里,西北角几乎是个空白。”另一个原因是,奥林匹克公园的霍河雨林是汉普顿测试过的拥有“无噪声间隔”最长的地方。“我的要求只这么多,为了使这个世上第一个静谧庇护地真正获得静谧。”

汉普顿的提议没有被采纳,倒是他“一平方英寸的寂静”项目随着他一路的穿行和游说,为更多的人所熟知。他仍然定期去那里监测噪音入侵的情况,如果发现新的噪音,他会确认噪音的来源,给对方写邮件,向他们阐释保护自然寂静的重要性。随邮件还会附上一张有声CD,里面是对方可以协助保存的声音实例。噪音入侵者的声音和联系方式会贴在同名网站中的“新闻”一栏。汉普顿最近一次发声是在2016年4月,反对美国海军EA-18G“咆哮者”电子攻击机飞越奥林匹克公园上空进行训练。通过这个具有象征意味的项目,汉普顿认识了许多志同道合之人,每年会组织到那个方寸的寂静之地进行健步,大家讨论如何保住寂静这一稀有资源。

汉普顿的本职工作是一名录音师,对他来讲,聆听与保护都是那样的自然。在穿行美国的途中,汉普顿路过20年前录音来过的地方,位于科罗拉多州的一个叫作塞治威克的小镇。他发现黎明的鸣禽大合唱已经稀疏很多,变化也少很多。20年前,他甚至还要主动限制鸣禽歌曲的密度。这一是由于美国有四分之一的鸟类都在减少,另外就是人工繁殖可以复制鸟的品种,但是却无法让它们掌握野生鸟类一般丰富的语言。还有一个原因,“都市地区的鸣禽逐渐丧失音调较低的叫声,朝音调较高的转变,比较不會被噪音掩盖”。保护自然寂静,意味着汉普顿曾经录下的自然交响乐不会成为绝版的珍藏。

“寂静滋养我们的本质,人类的本质,让我们明白自己是谁。等我们心灵变得更乐于接纳事物,耳朵变得更加敏锐后,我们不只会更善于聆听自然的声音,也容易倾听彼此的心声。寂静就像炭火的余烬般能够传播。我们找得到它,而它也找得到我们。寂静有可能失去,却也能够失而复得。”汉普顿这样写道。

后来,在“一平方英尺的寂静”之地,汉普顿还留下了一个金属小罐,用于那些抵达这里朝圣静谧的人以表达思绪。汉普顿分享其中的关键词:温柔、孤独、平静、恩赐、荣耀、纯洁、梦想、感激。“以城市为家的涂鸦艺术家在吵闹的街上行走,在墙壁、标志和地铁里写字,它们和在静谧之时写下的字词相比,是多么的不同!”

就算读者没有机会实地参与到“一平方英尺的寂静”活动,汉普顿仍然有不少可以为守护寂静来做贡献的建议。比如购买安静的空调,小心安装位置;又像不订早上7点以前或者晚上10点以后的飞机,只在真正紧急的情况下才使用隔日抵达的快递方式;你还可以主动做得比邻居更加安静,当秋天来临时,当邻居使用除草机整理草坪,你可以拿起你的耙子,这样才不会陷入噪音攀比的恶性循环之中。

而如果仍然对守候寂静无动于衷,那么其实便是还没有真正体验过寂静的迷人之处。汉普顿的建议是观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在夜晚拍摄的地球影像,那上面有的地方像是银河,经过一些光点稀疏的过渡地带后,另外一些地方看起来像是星云和星座。挑选出黑色的区域,再通过定位城市之间的空中交通通道删除掉绝大部分,接着利用地质勘探局的资料排除掉有油井、矿场、风力发电的地方,最后剩下的一点点黑暗就是值得前往的静谧之所。

《一平方英寸的寂静》

(One Square Inch of Science)

作者: [美] 戈登·汉普顿

[美] 约翰·葛洛斯曼

译者:陈雅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年:2014年4月

《噪音书》

副标题:你想要的一切,你不想要的声音

作者:[美]加列特·基泽尔

译者:赵卓

出版社:重庆大学出版社、楚尘文化

出版年:2014年10月

《追寻宁静》

副标题:于喧嚣的凡尘中倾听真意

作者:[美]乔治·普罗尼克

译者:燕翔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年:2017年1月

猜你喜欢
汉普顿噪音公园
东汉普顿牧场
我家门前的小公园
军事文摘(2022年14期)2022-08-26 08:15:26
2021年10月21日,美海军汉普顿号核潜艇接近塞班岛
军事文摘(2021年23期)2021-12-23 04:06:30
噪音,总是有噪音!
在公园里玩
小太阳画报(2020年4期)2020-04-24 09:28:22
无法逃避的噪音
小小的愿望
扣篮(2019年12期)2019-02-14 07:39:13
英国
噪音的小把戏
白噪音的三种用法
Coco薇(2017年9期)2017-09-07 22:09: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