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星
最近,巴马受到舆论格外关注。原因是由一些卖假药的、包治百病的“假大师”引发的。早前,我在一篇文章中也提到这点,但主要指出巴马低端定位所致。
应该说,我那边文章的表述,主要是居于媒介给我的第一感觉,进而有感而发。但这次我实地到巴马走访一个多星期后,感触很大:就是说,舆论给你的感觉和现实情况,有很大差距。
早前,单从一些对“大师”报道的视频来看,巴马给了我“假大师横行”的感觉,给了我“养生的,全是贪生怕死之徒”的感觉。
实地走访后发现,很多人,其实就是想换个环境居住。巴马尽管也有一些养生的沐足阁,有其他的养生门店,但客观说,真正在里面接受服务和治疗的,是极少数。可以这么说,九成以上的人到巴马,都是冲着换个地方生活而已。
就是说,他们想去享受那里的空气和水等元素,并不是冲着某种神秘的治疗而去的。
期间,有不少人回答了我“来巴马病真的病情好转吗?”这个问题。不少人,现身说法:“我血压降下来了;精气神比以前好了;我过去是家人推着轮椅来的,但现在不用轮椅了……甚至有的说,某某癌症都好转了,没再复发。”
这些人不是托,当地政府也不會愚蠢到说“巴马就是一块包治百病的风水宝地”,相反,当地政府很害怕巴马成为病人眼中的养病圣地。他们认为,看病要去医院,不要来巴马。因为他们要打造的是养生经济。
从巴马的未来来说,如果真成养病圣地,不仅科学上无法解释,而且这个地方未来县域经济的发展,将会因此遇到一大堆麻烦事。
但,确实有不少人多次强调,“来这里后,感觉比以前好了”,或说“邻居的某某来后,病情好转了。”他们没有说假话,但我们需要分析在巴马这个群体中传播的一些特殊性。
那就是,来养病的人,一般不会四处传播那些“谁来巴马养病后,就死掉或恶化”的消息。因为从他们内心里也认为,看病是要到医院去,这里只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因为或许有用。怀着这样心态,在这样的背景下,如果最终回天乏力,他们也认命。
不过,一旦有奇迹出现,他们就四处传播,口口相传。因为他们需要在不断传播“病好”的案例中,为自己寻找到继续在巴马待下去的理由。否则,自己远离家乡,花钱在巴马租房、锻炼、养生,还一点效果没有,最终落败而归,这对他们中的大多数来说,难以接受,因为一个人要否定自己是很难的,他真要承认“一点效果都没有”,需要在心里做好“我就是个傻子”的心理承受力。
话说回来,他们去了巴马真的没有奇迹出现吗?我可以肯定地说:有!
为什么呢?是水、空气、地磁或当地富硒土壤使然,或是别的什么东西起作用?这需要科学来定夺,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巴马聚集着很多老人和患者,他们来自全国各地、大江南北,这些老人聚集在一起,首先不一定是空气和水真的起了什么作用,但可以肯定的是,那里的空气和水都比城市好,毕竟没有什么工业,而且水是山里流出来的活水。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他们在异乡有了相互交流的需要和新场域。
一些南方人一辈子都没有到过东北,他们对东北的风土人情和习俗,充满好奇,这些老人当然也愿意倾诉自己家乡的特色和习俗,彰显“谁不说俺家乡好”的心里需要。同时,他们也在相互倾诉中,了解到南方各地的特色和习俗。
换句话说,这些老人来到巴马后,就像当初我们上大学一样,面对全国各地来的同学,我们对彼此都充满好奇,愿意倾听也愿意分享彼此所知。这样,在不断交流中,在巴马的老人每天能遇到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同的人,他们有说不完的话,倾诉不尽的故事,有了进一步沟通的需要。
这种场景下,这些对外界和他人充满好奇的老人,还会得老年痴呆症吗?即便他们的身体有点毛病,但也在个别人“逐渐好转”的实证或传说中,为自己找到了榜样,并不断为自己打气,给自己树立信心,让自己感到快乐。
何况老年患者一般都会说一些互相鼓励的话,这样,他们的精神状态和心情逐渐变好,进而促进了自身身体的好转,这远比老人生病后,窝在自己家里或熟悉的环境中,对周遭都没有倾诉和交流欲望的状况要好得多,所以说,一些好转的个例并不是奇迹。
也就是说,首先一些老人内心里相信巴马那个环境“神”,所以内心愉快,而且在不断交流中,他们开心了,见识多了,精神状态好了,因此对健康的好转有作用—这是巴马“神”的关键所在。当然,换一个环境,大量的病友们继续聚集在这个新的场域和平台里,也同样有奇迹出现—这和是不是巴马没有多大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