诚心诚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2017-08-11 23:56陈树浩
关键词:良师益友班主任学生

陈树浩

【摘要】 在班主任的日常工作中,我们经常碰到这样的场面:班主任对着学生苦口婆心地说个不停,学生却置若罔闻,毫无反应,甚至干脆扭过头去。显然教肓者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感情得不到沟通,师生之间的信息传递呈单向性,此时,教师的谈话已处于十分被动的局面,教师的一片苦心也就白费。我们知道,个别谈话乃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这尤其体现在对“差生”的教育方面。那么,为什么在个别谈话中出现被动状态呢?究其原因,主要有下面几点。

【关键词】 学生 良师益友 班主任

【中图分类号】 G6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8-014-02

0

首先,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与受教育者出现鸿沟。

有的班主任,在跟学生谈话时,板着脸孔,居高临下,以“管”代教,把教育学生当成一种“特权”,动不动就横加教训,甚至竭力挖苦。甚至有的教师认为与学生谈话是给学生“洗脑”、“上政治课”、因而往往以压服代替说服,这样,久而久而,师生之间出现不可逾越的鸿沟。

其次,教育者观点片面。

有的班主任,受到“唯分数主义”的影响,只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和道德品质的教育,学生只要考出好成绩,就是好学生。在跟成绩差的学生谈话中,一味怪责学生读书不认真,考不出好成绩,对不起父母,对不起老师,更对不起自已,影响了班的成绩,拖了班的后腿……在这种片面思想指导下,教育者自然忽视了学生的心理活动的规律,不能有的放矢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思想教育,也无法解决实际问题。

“情知教学论”告诉我们:教学活动是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识活动。在道德教育面前,学生是认同教师的教育,把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个体的自觉要求,这样教育才能起积极作用。相反,如果无视学生内部的心理活动,势必造成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情感疏远,学生自然也就不愿向老师透露心里话了。

上述种种情况如何扭转呢?本人认为,诚心诚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扭转这种被动的局面,下面结合本人的实践,谈一谈具体做法。

一、要创造良好、宽松的谈话氛围,建立起与谈话学生的肯定性感情

班主任在与学生进行谈话时,开始一般不应急于触及谈话的目的,而是先与学生谈谈近阶段的学习状态,生活情况、谈谈各自的看法,进而密切联系学生生活上和思想上的热点,兴趣点,增加其对谈话的兴趣,使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气氛中消除心理障碍。心理学告訴我们,人对感兴趣的知识易于接受。例如我班有一名学生小明原来学习成绩差,上课经常违反课堂纪律,对老师的批评教育有严重的抵触情绪,以至于自暴自弃。我找他谈话,开始我向他讲违反纪律及自暴自弃的坏处,要求他努力上进,他却对我的劝告置之不理。显然,教师已处于被动的状态,我再一次找他谈话,改变谈话的方法、方式,开始先从侧面入手,讲一些名人发愤成才的故事。如著名数学家华罗庚,读初中时数学成绩很差,考试还不及格,但他后来勤奋好学,终于成为著名数学家。用名人故事激励他,使他树立学习的信心。从此,小明学习积极性渐渐提高,成绩进步也很快。事实证明,这样可以激发那些自暴自弃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要专心致志,诚心诚意,培养真诚的师生感情

学生向班主任反映问题时,最大的愿望是要引起老师的注意、重视,在他(她)看来,重视的第一信号是老师专心听的程度。因此,谈话时班主任一定要聚精会神地听,全神贯注地记,随时注意对方的表情,心情要围着学生转,尽量表示理解、体谅他(她)们,讲对的地方要给予肯定、表扬、鼓励,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敞开心扉给人看”,从而达到澄清是非,激浊扬清,指点迷津的目的。反之,谈话时老师却漠不关心,或表示厌烦不已,势必难以达到心灵的沟通和“共鸣”,谈话就会事倍功半。谈话是双向交流活动,应是你来我往,互相问答。只有你诚心诚意,学生才愿意把自己的真话、实话、心里话向你倾诉。你要是冠冕堂皇,或转弯抹角,学生心里的苦衷也不愿对你讲,这样就很难达到谈话目的。例如:我班的一位男同学,轮到卫生值日时总是逃跑,我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他说:“我不去”。显然他对老师有敌对情绪。他师与他的谈话已处于被动的状态。第二天,早读课后,我再次找他到办公室谈话,他还是说:“我不去”。我对他说:“老师要问你一件事”,他说:“在这里问就好”。我说:“这里不方便问,到办公室来比较好”。他说:“你自已先去,我待会儿才去”。我就坐在办公室等他,过几分钟后,他果然来办公室找我,我让他坐下,问他最近学习情况,父母做什么工作,家里有什么事.他一五一十地把家里情况说出来,原来他妈妈生病,每天下午放学后要到幼儿园接他妹妹,而且要帮助他妈妈做家务,所以没参加卫生轮值工作。我知道情况后,对他说:“你为什么没来请假?”。他说:“忘记了”。我没有批评他,指出有困难应该来向老师反映,老师会理解。并且在班里向学生解释该同学没参加卫生轮值的原因,取得同学们的谅解,同学们也同意他这段时间不用参加卫生轮值。诚心诚意就要说实在话,是就是,非就非,不能模棱两可,含糊其辞,需要解释、回答的问题,要诚恳地进行,决不能装腔作势。

三、要加强自身必备的思想修养,提高谈话效果

当前,改革开放日趋深化,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社会上也出现了一些错误的思想倾向和不良风气。如“一切向钱看”、“有权就有了一切”、“读书无用论”等等。如何看待诸如此类的错误言论,如何消除它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作为班主任,应该深入思考、分析。首先必须加强政治学习,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充实自己,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跟着时代发展,才能以充分有力的道理和有效的方法方式来引导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否则,自己都不能说服自己,甚至教育者都不能洁身自爱,又如何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现实呢?如果一味地回避这些敏锐的现实问题,只知道把一大堆陈旧的教条抛向学生,那么,在现实和教条的强烈反差中,学生自然地感到厌烦,认为老师是在说大话,是“天方夜谭”。我曾与一位想弃学的学生谈话,他却向我提出这样的问题“读书到头来不是为了工作、赚钱?”显然,他受到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为了消除它对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我向他谈了有关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指出人生的价值在于奉献,不在于索取,以周总理从小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为例,纠正学生的错误思想。使他放弃弃学的念头,认真读书。

四、用爱沟通,共同成长。

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鲁迅先生曾说过一句名言:“教育是植根于爱的。”在与学生个别谈话时,教师如果装腔作势,采用提审式,命令式,恐吓式,学生总是不服,势必造成师生的谈话处于被动状态,如果教师放下架子,用爱心去感化学生,学生一定会把心理话向老师倾吐,师生的谈话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我班有一名男生,这个学生脾气暴躁,上课精神不集中,经常没有完成作业,经常与同学打架,每天都有学生来向我告状。于是,我找他谈话,希望他能改正缺点,遵守学校规章制度,争取做一名合格的学生。他总是沉默不语,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我觉得与他的谈话已处于被动状态,根本无法与他沟通,多次与他谈话都失败。有一次,他在家里不慎跌倒,右手骨折,在医院住院治疗,我到医院看望他,问寒问暖,他对我说:“老师,我以前经常与同学打架,给老师添麻烦,对不起!”,我对他说:“没关系,知错就改,改了就好。”,后来他经常主动找我谈话,聊聊近期的学习情况,喜欢与同学打架斗殴现象也没有发生,数学学习成绩进步很快,期中考数学考试成绩65分,超过班的平均分。没想到我对他的关心,他接受了,这说明只要老师诚心诚意,真诚对待学生,一定能扭转与学生个别谈话处于被动状态的局面。

在个别谈话的过程中,扭转被动局面的方法远远不止这些,这只是本人对此的一些看法。思想是行动的先驱,因此教育者只有端正自己的思想认识,诚心诚意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才能切切实实有效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完成育人的重任。

猜你喜欢
良师益友班主任学生
我的班主任①
赶不走的学生
割席分坐
当一名轻松的班主任
记忆大学·我的“良师益友”
学生写话
聪明的学生等
我们的班主任等
我的班主任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