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昱颖+游升俯
主持人:台湾醒报社长林意玲与谈贵宾:电影《车拼》导演万仁记录:陈昱颖、游升俯
社长(以下简称“问”):资深导演万仁是非常有名的新电影导演,当初他和侯孝贤、曾壮祥合导的分段式电影《儿子的大玩偶》,可以说是开创新电影的先河。
万导演是一位非常严谨的电影制作者,所以这么多年来,制作的电影并不多,近日有新片推出,我们特别邀请他来分享。很多人会问您吧,为什么这么地惜“片”如金,拍这么少的片子?
万仁:我从1983年33岁第一次当导演,到目前为止31年了,只拍了9部电影。
问:每一部電影都很经典,像刚刚提到的《儿子的大玩偶》,您还有《油麻菜籽》、《超级大国民》、《超级市民》等。
【刻画历史与时代】
万仁:在这31年时间里,我大概有10年的时间,在电影最不景气、不可为的情况下,我去公共电视台拍了两档电视电影的剧集,一个是叫《雾社事件》,另外一个是《乱世豪门》,花掉不少的时间。但是因为我不一样的风格,虽然形式上是商业的电影,却偏向于历史、社会、政治的部分,尤其是台湾社会,因此我花不少时间在research,而我觉得这也是基本的。
问:您这30年看尽电影界的浮沉起落。其实我们从早年的新电影导演看,像杨德昌、侯孝贤、柯一正等很多优秀导演,他们早期开创了一个新的电影时代,但是好像并没有得到票房的肯定,后来最近这些年来,风水轮流转,转到现在最新的台湾片,从《海角七号》开始,一路以来才看到台湾片在慢慢受到观众的欢迎和接受,我想您一定五味杂陈?
万仁:事实上,我们这么多年来,之前、之后到现在,看到台湾的电影大起大落,很多电影圈的人,无论是幕前、幕后,都看到大起大落,本来电影圈就是一个追逐名利的地方,可是对我来讲,看过大起大落后,应该把名利看淡一点。
【走写实路线】
问:人生就是留下一段历史,可能年纪大一点、50岁以上的人,才会知道《儿子的大玩偶》曾引发台湾当年所谓“削苹果”的事件,很多的导演和记者非常地愤怒,曾出来捍卫,最终才把新浪潮电影维持住生机,您回想时有什么感触?
万仁:可能年轻朋友不了解,台湾的电影曾经是全世界第二、第三多产量的地区,仅次于印度和美国,这是很恐怖的,一年可以拍二百多部片子,而且那个时候的片子都是娱乐片,不是文艺爱情、三厅式的片,还有军教片、政策片,不然就是武打片,而没有真正的写实片。
我们那个时候有一个笑话,导演之多,一年拍二百多部片子,西门町的广告牌掉下来,若砸死五个人,其中三个是导演。这个年轻人完全没办法想象,是台湾片最兴隆的时代,最后整个气势就跟着时代没落了,所以台湾新电影才有这个机会,我年轻的时候,就出来拍一些跟台湾社会比较有关的写实片,那个时候,不管是南部的欧巴桑或不懂普通话的人,在电影里面,他一定是一口标准的北京话,“这太不写实了”,所以我们就回复到自然。
【捍卫电影的自由】
我们那个时候,又容易走到艺术电影的钟摆另一端,其实一开始观众吃了娱乐片的大鱼大肉、麻辣火锅之后,再吃清粥小菜是蛮可口的,但是久了之后,是不是又厌倦了?所以台湾电影的新电影是在某种程度上走在金字塔的顶端上。
我自己还好,我是比较希望能雅俗共赏,所以提那么多的原因,其实是大家都不敢去碰触任何的政治。《儿子的大玩偶》就是由黄春明的小说改编,它有一种批判台湾、反讽台湾、仇美的情绪,所以国民党那时候就很紧张,开始要禁和剪片,竟然由当初的《联合报》、《中国时报》的记者(那时你正好在当电影记者)开始出来捍卫、指控,说电影应该要有一个自由空间,可以保持这种创作的自由。
《联合报》一发起,竟然《中国时报》也跟进,以前这两报是很对立的,但对这件事情竟然有一个共识,觉得要捍卫。以前国民党掌管所有的媒体,所以在1983年解严前的戒严时代,这个事件闹得蛮大的,没想到媒体的力量这么大,后来国民党一直妥协、让步,我现在碰到四五十岁的人,常跟我提到他们在高中、大学都注意到这件事情,而且很多是知识分子,我才发现原来电影的影响力这么大。
【期望雅俗共赏】
问:那个年代的新导演杨德昌、万仁、柯一正都是在美国念了电影以后,回台湾来拍片,也把整个电影境界和层次往上提升很多,只可惜那个年代开创电影时代、改写历史,却没有在票房上得到很大的肯定,这个是唯一的遗憾?
万仁:我觉得不能讲遗憾。自电影发明以来,多是以美国好莱坞为主,他们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经验、发行和市场,和可口可乐与麦当劳一样,一个产品绝对是涉及到世界上二三百个国家和地区,每一个国家和地区都设有电影的发行,掌握整个口味,而且推销美国文化。但艺术电影或有别于这种商业电影的,事实上它是支流,这种支流本来就是小众,只是它的意义不只是在电影历史上写一笔,事实上曾经在台湾这么商业充斥的情况之下,它是“有可为”地作为另外一种电影形式,我很有幸参与了这一段运动。
问:我想当初万仁导演拍的片子,也是在海外屡屡得奖,不管在台湾票房如何,例如《油麻菜籽》得了不少奖。
万仁:基本上,电影就是很奇怪的事情,为什么要有国际影展?要表扬的,当然是又商业又艺术的,但事实上很难,目前做得最好的只有一个人,就是李安。所以我们有非常多的导演得过国际影展奖项,国际影展基本上是希望有别于商业,毕竟商业电影追求的不是影展,而是票房。
我的电影是比较希望雅俗共赏。我要强调一点,是刚刚谈到新电影的潮流,这个潮流就是类似德国或法国的影展,它是一个方式,但是走到极艺术的话,就走到一个极端,和观众就开始脱离了,因为艺术电影和观众的关系,就像古典音乐和听众的关系一样,比如说听乡土音乐的人,叫他听古典音乐的话,偶尔听可以,但不是他的喜好。
问:今天和大家介绍万仁导演的新电影,30多年的拍片生涯只拍9部,12年后总算又有这一部作品《车拼》上映。
【电影扣合社会思潮】
这部电影非常有企图心要谈两岸复杂的关系,从两岸年轻人的交往谈两岸意识形态、价值观及文化。我自己看了这部片,觉得片子拍得蛮温暖的,不是一个控诉、对立角度的片子,导演是否如此刻意营造?
万仁:是。我这么久没拍电影,选择题材时,一个导演自然要考虑拍什么。既然不是商业电影的导演,商业电影就必须听片商和市场的意见,观众想看什么就要拍什么。我比较自主,属于独立制片,独立制片的缺点是刚才说的,很难拿到片商、发行大公司的资金,有时候就很艰苦。所以对我来说,选择题材很重要。
我常关注台湾社会,觉得有一个主题可以谈,就是蓝绿问题。二十年来,台湾蓝绿的对立好像很严重,可是仔细想,这个问题是不是被谁挑起?所以我想可不可以借着一个婚姻,里面包含蓝绿两边的角色,有冲突也有和谐;利用两个家庭的结合来谈一些政治,用喜剧性的方式来谈。
但后来我细想,蓝绿问题其实是在两岸问题的对抗。尤其这几年来,两岸的接触愈来愈频繁,统独问题、政治问题,到两边的商业问题、人民的来往问题,虽然谈论两岸问题的很多,但很少从历史上去谈,所以我希望借婚姻来谈两岸的政治问题。用嬉笑怒骂、反讽的方式来谈两岸,变成是一部黑色政治喜剧电影。
【黑色喜剧隐喻政治】
问:是红绿对决吗?
万仁:对,我选择一个大陆的家庭,爷爷是解放军,他们下一代刚好跟台湾的女孩子交往;台湾女孩的爸爸是深绿民众,不只是绿,还是深绿,她阿公还当过日本兵,是一种让大陆人更觉得不可思议的情况。借两边婚姻展现一种文化差异和意识形态差异,一些有趣的地方,背后隐藏的就是两岸有些未解决的问题。
取名“车拼”,就是两岸好像有什么要去争。借着婚事,你摆场面来,我也摆回去给你看,彼此都要面子,但其实两边都是为了子女的幸福。子女的幸福也就隐喻两岸下一代人的幸福。
未来可能和谐,也可能冲突,但对导演、一个创作者来说,很重要的是,不能为了戏剧效果故意去丑化大陆人。虽然故事已经设定大陆这边是财大气粗的商人,但是除了某些情况,合情合理地去夸张炫富,不要去丑化他们。
问:电影中下一代那对男女的爱情其实蛮单纯,只是扯到上一代就麻烦了,到底是要入赘还是要嫁娶,又牵涉到两家的背景,不同的语言文化要怎么去磨合。
【老朋友再聚】
我们很难摆脱彼此的影响,不可能不到对岸旅游、经商啊。这部电影应该很多政治人物要看一下,导演很用心地用婚姻呈现两岸问题。是不是请导演介绍几个人物,例如有大家熟悉的阿西(陈博正)?
万仁:阿西演的是女方的爸爸,是深绿民众,常常到广播电台兼差骂别的党派。里面有个桥段很好玩,对方要来提亲,尴尬的是,刚刚才在电台大骂别的党派,结果他们马上来提亲,为了女儿的幸福又很挣扎。
对年轻人来说很单纯,自由恋爱的时代了,世界不再隔阂,不说中国大陆人,台湾人跟哪里的人结婚都有可能。结婚看似两个人的事,其实是两家人的事,我们的设定里面便有暗喻,讲婚姻、通商什么的好像很简单,其实两家人也就是两岸人。
问:导演认识阿西很多年了,最早是在《超级市民》里就有合作。陈博正最近还得了金钟奖,导演聊聊你们的合作吧。
万仁:其实我们最早认识是在1983年的《儿子的大玩偶》中,三段电影里面我拍《苹果的滋味》、他演《儿子的大玩偶》,两年后的《超级市民》我就找他合作。我喜欢拍都市的边缘人,他演一个专门卖假货的,这种人是会被歧视的,代表了农业社会转到工业社会的台北的产物,我想去同情这一群人。他演得很好,那一年得了金马奖的最佳男配角。
但是之后直到2014年,中间这段时间我们都没有合作。这部片子我觉得他演一定很适合,所以把他找来。但这次合作一点不生疏,仿佛是一二年前才合作过,彼此非常愉快,而且他表演得更好。里面还有一个演员颜正国,他童星时期我们合作过很多次,他演过《苹果的滋味》里面的小孩子,《油麻菜籽》里则演女主角哥哥小时候,《超级市民》也一样。
问:颜正国好像有一段时间走错路?
万仁:对。《超级市民》杀青之后,他接着去演《好小子》,现在大家知道的都是他演过《好小子》,那时他红得很快,后来就走偏差了。但是监狱服刑回来以后,他的表现让我非常感动,值得大家鼓励。
【企图心很大】
问:他在电影里演什么角色?
万仁:这部我是臨时找他演女主角的哥哥,他是客串,他的梗不能破。现在他又开始演电影,又慢慢起来了。这次拍片很开心,大家都是老朋友。
问:许多导演认真地想拍好电影,但拍电影和一般行业不太一样,电影耗费的人力、物力非常多,规模非常庞大,纵使满腹理想,仍要有许多人支持才能拍下去,更需要观众能反应票房,才能继续做电影。今天很荣幸介绍万仁导演阔别12年的新电影《车拼》。星期五就要上映了,导演和我们谈一下,哪些戏院有上映?
万仁:刚提到独立制片,缺点就是能铺的院线不多。台北有5家,中坜有,台中也有。
问:刚才我们谈到这部电影企图心很大,用家庭婚姻谈两岸之间的关系。
现在我们谈点轻松的,电影里还有一个演员很重要,叫苏明明,早年演出《油麻菜籽》,直到现在仍演出公视、大爱的戏剧。苏明明这个温柔、本土形象的女演员,其实就是我们万仁导演的好太太。大家都好奇导演与女演员会有什么火花,您跟苏明明早期是在《油麻菜籽》里认识的吧?
万仁:对,1984年,算很久了。
问:那时候您想象过可能娶什么样的老婆吗?
万仁:大家都认为导演与女主角容易有情愫,事实上是如此。我们1984年合作《油麻菜籽》,1985年合作《超级市民》,或许当时彼此有好感吧,但是并没有联系、交往,大家都不太相信。我可以举个例子,她没我的电话,我也没她的电话,你能想象吗?那个时代没有Line什么的,没有电话就是真的没在交往。
【当导演爱上女星】
问:她应该很仰慕你啰?
万仁:也说不上,虽然大家都这样讲。感情的问题很难讲,我们刚交往就感觉不像初识,好像已经很熟悉了。她是射手座、我是双鱼座,个性其实很不一样,说是绝配好了。
问:我跟听众朋友爆个料,其实万仁导演和苏明明是由我撮合的。那个年代我在《联合报》跑影剧新闻,在一次饭局我分别邀请了他们两人,饭后他们才开始走在一起。也许导演和女演员是有一些情愫,不过那个年代万仁和苏明明的交往其实很低调,我们媒体也很少写,结果他们就结婚了,而且结婚后不闹花边新闻,相爱至今。
万仁:那个时代跟现在一样,女主角很容易就嫁入豪门,我们虽然个性差很多,但我们有个共同点,对名利都看得很淡,这个很重要,她喜欢的是平凡的生活。她是从拍电视《还君明珠》、《八月桂花香》那几档戏开始的,给人的印象很深,但是突然在最红的时候退下荧光幕。
她37岁、我46岁的时候,我们决定生子,生孩子之后她10年不工作,专心照顾小孩,这真的是蛮伟大的。我儿子现在18歲,现在回想起来,那10年对她来说真的很牺牲。她那时候做这样的取舍,而且百分之百不后悔,真的很难得。
问:听众从万仁导演的口中可以知道,他娶了个最美丽的女演员,而且这个女演员没有嫁入豪门,愿意为他牺牲,实在很伟大。苏明明在里面演什么角色?老婆当演员感觉如何?
万仁:当她息影10年,回来重新演电影的时候,就开始都演女主角的妈妈了。那时也不太适应演八点档的本土戏,她其实是很本土的,只是无法接受那种戏路,工作条件又太赶、太不讲究,她不太能接受。
她也演公共电视的戏,比较介于电影和电视剧之间的那种节目。我的电影她是一定会参加演出,这部她是演妈妈,深绿家庭里的母亲。以前很多人以为她是香港来的,其实她是高雄路竹人。
【角色转换】
问:她拍你的电影是不是绝对服从?
万仁:应该这么讲,在我们那个年代,一向是如此,导演权威非常大;其实现在也是一样,以前的年轻人几乎完全听令于导演。
后来我和她生活才发现一个问题。因为电影很花预算、赶时间,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工作管理像军事管理,为了有效率,我“难免”会把工作领导风格带回家里,这是她不能接受的。她工作上绝对百分之百配合,但回到家她不希望我还是导演的角色。我也有在注意,不是真的那么忘我,但是一些口气、动作就让她觉得我把工作态度带回家了。
问:我们赶快请万导演跟老婆告白一下。
万仁:我是真的感谢她。我举个例子好了,我们做事方法不一样,我们如果要去找朋友,她比较随兴,想去就出发,乘兴而去、乘兴而回,但我如果找不到人就会懊恼,所以喜欢先联络,后来觉得她的方法也蛮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