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全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言语系统。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着传播形式落后、内容与实际相脱节、理论知识跟不上需求、师生关系信任危机、教师育人角色迷失、理性力量有待加强等诸多问题。鉴于此,要构建教育者与学生平等对话的关系,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要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要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要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育人功能,要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性力量。
关键词新媒体 思想政治教育话语 重塑
思想政治教育在实施的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话语来进行展现。随着新媒体时代逐渐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巨大挑战,长此以往将使其沦入失语的境地。以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现实情况为依托,对重塑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途径进行深入探讨,为未来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指明方向,使处于新媒体时代的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得到不断增强,这是当前和今后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语的内涵与特征
思想政治教育指的是一定的社会群体、政党和阶级遵循人们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发展规律,借助道德规范、政治理论和思想理念对其他人开展有组织、有计划和有目的的教育,从而使其养成符合一定阶级、社会和政党标准的思想道德品质的实践活动。如今,学术界并没有给话语进行统一的定义,通过对国内外的学术观点进行分析,我们对话语进行了总结,认为话语是遵照一定的规则,用以沟通、阐述和构建社会关系和社会实体的一种语言符号。依据思想政治教育和话语的定义,并结合其他学者的论点,笔者暂且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了定义,即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施教主体遵照一定的规章制度,对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所有关系进行认真地疏通和构建,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得以全面实现的言语系统。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仅包括普通话语的所有特征,还充分展现了自身的基本属性,具体表现为以下三点。
1.意识形态性
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最基本特性就是意识形态性,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意识形态性进行全面的阐述,主要指的是阶级性和政治性。话语的背后存在着意识形态的精髓,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主要为意识形态进行服务,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不断的实践。
2.建构性
社会关系和社会实体通过话语真实地展现出来,并对其进行完美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具有较强的建构性,对教育主客体之间和谐、自由、平等的关系进行着不断的建构,为教育双方实现良好沟通提供了较好的平台。
3.时代性
语言属于一种符号形式,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是一种语言符号体系,话语永恒的语境就是在时代中产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现实环境中互相接触并作用着,将时代特征全面地展示出来,伴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进步,其内容和形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
二、新媒体语境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面临的问题
1.传播形式落后
当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形式仍然过于单一和陈旧,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传播效果不尽人意,其传播形式有两种:从教材的内容以及教师的语言组织上看,教育者向受教育者传达党和国家的规定以及要求时,都是以以上对下的姿态来完成;从理论课话语体系的主体上看,其主体依然是权力话语、政治话语等。在新媒体发展的大背景下,受教育者与教育者之间的话语传播形式以及关系已经有所变化,但由于有些教育工作者跟不上时代潮流,仍坚持传统的“传-受”做法,且仍认为学生是被动的话语接受者,忽略了他们平等参与的主体地位以及自我构建,使得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理想。
2.内容与实际相脱节
与以往相比较,新媒体技术的发展使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多,其内容也更加丰富。学生可以通过新媒体技术快速、方便地获取所需要的知识、技能以及各种问题的解决办法。理论联系实际,多参与党团活动、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等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式,我们很多年前就一直在倡导和开展,但在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影响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传播方式,仍然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话语内容脱离学生现实思想状况,教育目标过于理想化,使得我们传播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不能完全被学生所理解、所接受。
3.理论知识跟不上需求
目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仍是以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灌输为基础,以此来对学生进行教育与引导。但在新媒体时代,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较多,大多数学生完全可以通过互联网等新媒体来获取他们想要了解的知识,仅仅依靠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来给学生传授理论知识,已经无法满足他们的求知欲与探索欲。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需要及时对接学生的实际需求,并加强与社会、家庭的联动,使普通群众也可以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进行了解,通过人与人之间的传承而不断发展下去。
4.师生关系信任危机
新媒体时代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互联网技术得到普及,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会将自己的一些观点和看法发表在QQ、微博、微信、贴吧等交流平台上,他们也会通过网络来对学校的一些事情进行了解、分析与讨论。部分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由于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在语言沟通技巧、互联网技术使用等方面比较欠缺,这就使得他们与学生之间无法实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长期下去师生之间就会产生隔阂,如果这种情况得不到足够重视和及时解决,师生关系就会暴露出一种潜在的信任危机,不仅会使师生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还会给学校思想政治建设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5.教师育人角色迷失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育人使命,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占据着主导位置,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他们的主要职业角色就是为学生提供育人服务。在新媒体时代,随着学生视野的不断开阔,对于信息的需求也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因此,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要紧跟时代步伐,注重对自身角色的适时转化,从而更好地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本身比较枯燥,加上部分教师不能坚持与时俱进,在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比较吃力,长此下去他们就会对自己和育人工作失去信心,从而导致角色迷失。
6.理性力量有待加强
随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自身理性力量的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得到较好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主要从事一线教学或学生工作,鉴于自身专业技能和职业角色的实际需要,这些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和判断能力,从而正确地引导学生去认识社会和接触社会,使学生对社会上的各种不良行为有较强的辨别能力。在新媒体时代,学生仍身处校园,对社会上的新事物非常好奇,大部分都比较依赖网络,他们会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获取网络信息,对一些现象有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对于教师的教育内容并不会全盘接受。当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给他们传授的知识与他们自己了解的知识之间出现冲突的时候,学生就会对教师传递的信息产生反感,这就会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威性受到一定的削弱。
三、新媒体语境下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重塑途径
1.尊重话语权,构建教育者与学生平等对话关系
过去,由于教育者与学生的身份和地位不同,使得教育者与学生的关系存在不对等的主客体关系。在新媒体时代,要想改善这种关系,就需要教育者改变身份,实现从支配者到真诚对话者的转变,这样的身份转变可以为双方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得双方能够进行平等的对话。教育者要尊重学生的话语权,允许并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仅要对学生提出的正确观点加以支持和表扬,还要对学生提出的不正确观点给予批评并提出指导性意见,要让学生意识到不可以滥用话语权,运用话语权时要理性。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学生之间要真诚平等地交流,改变话语方式,实现从控制式对话到平等式对话的转变,以便达成思想共识。
2.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从理想化回归到生活实际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要想重塑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不能仅靠知识的传播,还须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当根据自己的理解和学习来适当转变话语,以便于被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的选择和吸纳也应当从学生生活的世界中获取,跟上他们的生活节奏,将学生的生活实际与思想状况同话语紧密联系起来,直面学生的现实生活,并与具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从文本向生活回归。
3.充分利用好新媒体,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
在新媒体时代,新型科技得到了全面发展,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一定要以身作则,对互联网技术熟练掌握,对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知识不断强化,注重对学生理论知识的不断拓展,培养学生浓厚的政治学习兴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做到融会贯通,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进而促进学生健康、快乐地成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课堂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对所有的学科知识进行融合,这样学生掌握起来就会比较容易,进而使课堂教学效率不断提高。
4.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增强话语感召力
话语的表达与所处环境及情感的表达都有关系,由于每个人的情感表达方式不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很容易出现理解上的偏差,导致双方无法达成一致的看法。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中,情感表达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其影响着话语传递的效果。因此,在新媒体时代,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在話语上投入更多积极的情感,营造轻松和谐的话语环境,使学生能够从内心真正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明确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服务育人的理念,尊重学生的心理需求和情感需要,将学生的主体性充分发挥出来,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和表达话语,让学生能真正感受到教育者对他们的人文关怀。学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在这种人文关怀的背景下得到有效传播,学生不仅能够对生活和生命的意义有更真切的理解,还能增进教育者与学生的之间的师生情谊,进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话语感召力。
5.转变传统模式,发挥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育人功能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过多地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灌输,而对学生的成人成才教育开展得较少,这就使教师的育人角色受到了一定的影响。在新媒体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以往单一的角色已经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因此教师一定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为根本出发点,将学生放在主体位置,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伴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学生在网络世界中已经形成了属于自己的话语形式,因此,要想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充分发挥好育人功能,还要对学生的网络话语有充分的了解,积极引导学生对网络话语正确运用,从而实现理性发展。
6.创新言论方式,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理性力量
在学校,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处于核心位置,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要想实现理性发展,就一定要使教师的工作能力和判断能力实现科学发展。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将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新媒体平台利用好,培养学生良好的公民意识,让学生可以将自己的需求理性、文明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参与网络互动的时候,一定要保持文明、有序,进而使网络环境得到不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者一定要具有较强的责任感,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让学生可以对网络中的低俗文化、不文明行为等进行自觉的抵制。这样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者要对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言论方式进行不断的创新,充分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得到大家的普遍认可。
————————
参考文献
[1] 毕红梅,付林溪.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转换探析[J].思想教育研究,2015(5).
[2] 李翔.自媒体场域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创新研究[J].高教探索,2015(11).
[3] 李婷.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创新[J].高校辅导员学刊,2016(1).
[4] 方季红.微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变迁与重塑[J].继续教育研究,2016(3).
[作者:王以雷(1984-),男,江苏丰县人,徐州医科大学医学技术学院助理研究员,硕士。]
【责任编辑 郑雪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