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要闻
近日,湖南省档案局(馆)源源不断地接收到全省各地区、各单位报送的“湖南百姓家规家训档案”和“领导眼中的档案工作”微视频作品,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取得初步成效。
4月初,省档案局(馆)按照国家档案局的统一部署,早筹划、早部署,及时下发通知,部署全省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重点开展“湖南百姓家规家训档案”和“领导眼中的档案工作”微视频征集两大主题活动。
“湖南百姓家规家训档案”征集活动,是全省档案系统紧贴“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主题,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重点推行的一项宣传活动,希望通过对湖南区域和湖南籍普通百姓家中保存的家训家规档案进行搜集、整理、保护和传播,挖掘湖湘传统文化,倡导主流价值,引领文明风尚,在全社会努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领导眼中的档案工作”微视频征集活动,主要是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通过省直单位主要负责人或分管领导对近年来档案工作服务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和服务本单位业务建设等方面取得的成绩进行总结和表扬,对档案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和无私奉献给予点赞,充分反映档案工作的独特作用,展现档案人的时代风采和优秀品质。
活动不仅得到了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普通群众也积极参与。下一步,省档案局馆将采取专家评议、网络投票等方式进行综合评选,确定“湖南百姓家规家训档案”和“领导眼中的档案工作”微视频优秀作品并进行奖励,后续还将巩固活动成果,将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引向深入。
(黄光斌)
作为今年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国家档案局主办、中国档案学会承办的专题讲座于6月9日在北京举行。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主持讲座,副局长刘鲤生等出席活动。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故宫学研究所副所长王军做了题为《从档案史料看北京城市结构调整》的专题讲座。
李明华在讲座结束后指出,王军的专题报告内容翔实、论述清晰,大量运用各种档案史料,从历史变迁中寻找现实问题的破解之道,这使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档案是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档案工作是国家治理现代化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指出,档案工作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经验得以总结,规律得以认识,历史得以延续,各项事业得以发展,都离不开档案。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要更加珍惜档案资源,更加重视档案工作,切实把档案保护好、利用好,使档案在服务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中充分发挥作用。
王军长期致力于北京城市史、梁思成学术思想、城市规划与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他非常注重档案史料的研究运用,在广泛收集档案史料、深入挖掘档案价值的基础上撰写了《城记》《采访本上的城市》《拾年》等著作。在此次讲座中,他通过大量珍贵档案,回顾了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央人民政府行政中心区位置之争、改革开放以来有关北京城市结构问题的讨论、北京奥运大发展时期城市总体规划的修编与实施等重大事件,分析了北京单中心城市结构的形成过程,对如何进一步推进北京城市结构调整和京津冀协同发展进行了战略思考。
此次讲座让听众切身感受到,丰富的档案史料见证了北京半个多世纪以来的建设历程,真切认识到科学决策对于城市发展的重要意义。
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档案部门,以及人民团体档案部门、驻京中央企业档案部门等100余家单位的500余人聆听了讲座。
(王春燕)
6月9日,北京市档案馆开展了“国际档案日”暨北京市第九届“档案馆日”活动。当天,市档案馆召开了档案法制动漫《档案连着你我他》发布会。国家档案局有关领导及市档案局领导和工作人员,以及广大参观者参加了发布仪式。
北京市档案馆在该天的活动中还面向社会推出“通衢之州 大美新城——魅力副中心”展览、推出馆藏档案专题片——《北京记忆·馆藏映像》、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向社会公众开放特藏库、档案知识竞赛、推出档案修裱观摩体验等活动,服务社会、贴近百姓,使公众更加深入地体会档案的独特魅力、价值和作用,受到普遍欢迎。
据悉,国际档案日期间,北京市档案馆联合16个区档案馆再次向社会开放档案17万余件,开展档案查询和政府公开信息查阅体验服务、举办“北京的胡同四合院”讲座等,让社会各界人士走进档案馆,增强市民的档案意识,提高档案工作的社会影响力。
(李 聪)
为更好地发挥档案服务中心、服务大局的独特作用,以强烈的文化意识推进伊通河综合治理的理念和决策,以实际行动服务伊通河改造工作,6月7日,长春市档案局馆联合市委办公厅举办了“伊通河往事”图片展。吉林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市委常委、秘书长赵明分别观看展览,展览吸引了众多党员干部驻足参观。
王君正饶有兴致地观看伊通河的每幅老照片,认真倾听讲解员讲述照片背后的故事。王君正连声赞“好”,称赞市档案局馆为伊通河综合治理做了一件好事。赵明说“伊通河往事”图片展办得好,鼓励市档案局馆继续发挥档案文化的传承作用,在长春打造东北亚现代化名城过程中发挥更大作用。
长春由水而生、因水而兴,水是长春的生命和灵魂。伊通河是长春历史上的第一大河,被长春人民誉为城市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她催生、养育、滋润了城市的发展,贯穿着长春的古今发展历程,见证了两岸人民对“母亲河”的深情厚谊。综合治理伊通河也是市委市政府近年来的重大民心工程、发展工程、城市能力提升工程。
按照伊通河历史文明发展阶段,展览分为“早期文明”“早期开发”“孕育名城”“资源利用”“河畔旧影”五个部分,以近百幅图片系统翔实地再现了伊通河的风貌,讲述伊通河的历史,展示了伊通河的辉煌文化,引发了市民对老长春的回忆,加深了百姓对“母亲河”前世今生的深入了解,充分发挥了档案在服务城市发展和全市中心工作中的作用。
(汤 明)
近日,江苏省档案局馆召开纪念“6· 9”国际档案日新闻发布会。省档案局馆长谢波等有关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分别宣布:江苏省口述历史研究会成立;江苏省口述历史数据库建设正式启动;即日起,省档案馆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散存在社会上,反映江苏地区各个历史时期发展情况的,对国家和社会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
发布会上,南京雨花台革命烈士纪念馆馆长向媛华、南京民间抗战博物馆馆长吴先斌向省档案馆移交了部分馆藏口述历史数据,此举将更好地推进全省口述历史研究。
省档案局馆面向社会广泛征集的内容包括名人档案史料和社会散存档案史料。此次征集以原件为主,也可采取捐赠、征购、寄存、复制等方式。捐赠者对其所赠档案、文献、资料享有永久性优先利用权。对于捐赠者,省档案馆视其捐赠数量和价值给予适当的表彰和奖励,并颁发荣誉证书。对个人收藏的珍贵档案资料,经鉴定确有价值的,省档案馆将酌情征购。对确有价值而本人不愿捐赠、出售,又不具备保管条件的,可向省档案馆申请免费寄存代管,依法保护个人对档案资料的所有权和使用权。
捐赠仪式上,江苏省原副省长、政协原副主席吴瑞林将其工作期间形成的日记等逾2.3万件档案资料全部捐赠给省档案馆。省青年书画家丁飞和成懋冉将个人书画作品等档案资料捐赠给省档案馆永久珍藏。
此外,国际档案日期间,省档案局馆联合省政府新闻办等单位共同举办了“市民学堂”特别讲座《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并邀请国家档案局原副局长、中央档案馆原副馆长杨继波以《毛泽东文稿的故事》为题开讲。
(蔡 红 袁 光)
浙江省档案馆新馆启用日与国际档案日在同一天,浙江省档案局馆紧扣“档案——我们共同的记忆”这一主题,在新馆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省委常委、秘书长陈金彪,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姒健敏,副省长成岳冲和省政协副主席张泽熙出席了国际档案日系列宣传活动。
6月9日,省档案局(馆)举办了珍贵档案文献资料捐赠仪式。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亚太区域经理等八位热心人士和有关单位向新馆捐赠了具有较高收藏价值的档案资料。省有关领导为捐赠者颁发了捐赠证书,赠送了方言档案文化精品《乡音的呼唤》,并与捐赠者代表合影留念。省档案局(馆)长刘芸在捐赠仪式上提出,要着力打造更有特色的红色档案馆、更加开放的公共档案馆、更加现代化的智慧档案馆、更有内涵的活力档案馆。
活动期间,新馆举办了两个展览。一个是省档案局馆与省委宣传部、省“三改一拆”办、省“五水共治”办共同主办的“浙江省‘三改一拆’‘五水共治’成就展”,自6月9日起在新馆长期展出。另一个是“家的记忆”民间档案文献展,于6月9日至6月11日在新馆展出,展示了来自全省各地的家书、家谱、契约、票证等档案文献,包括浙江省民间档案文献收藏研究会六位会员收藏、省档案馆馆藏的档案文献近150件。
此外,新馆播放了14集文献纪录片《伟人在浙江》,吸引了大量群众观看;浙江在线新闻网站、浙江档案网及其官微专门制作了“6·9”国际档案日宣传专题,用首页、发布、动态、展厅、视频、记忆六个版块全方位、多角度地实时报道全省各地联动开展国际档案日宣传活动的情况;前来新馆参加活动的市民,参与档案法律法规知识答题、关注浙江省档案馆微信公众号,可领取相应的奖品。
(李兴祥)
近日,在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东桥社区居委会旁的一间小平房里,88岁的老党员江玉兴,正伏在一份档案册前,一字一句地校对。退休后,他和老伴将几十年来收集的家庭资料整理归类,形成了31本内容丰富的“家庭档案”。
江玉兴的“家庭档案”,说起来更像是一本家族史,记录下江氏家族参加革命的历史及如今江氏子孙们的工作生活点滴。31本档案册,整齐排列,泛黄的牛皮纸袋,每一本都是沉甸甸的历史和岁月。
在这些档案中,最吸引眼球、最有分量的当数17本江氏家族的革命史。翻开档案册,一张张老照片,一个个旧印章,都有一段历史;还有江氏宗谱、各种军人证、烈士证。“这是我父亲江福禄当年参加渡江战役和淮海战役的纪念章。”江玉兴小心翼翼地从盒子里取出两块纪念章。在另一本档案册里,记者看到三张烈士纪念证,这些是江玉兴的叔父为革命事业而奉献毕生的最好见证。
江氏是宣州区孙埠镇江家场的一个大家族,江氏家族三代人,从1927年起,就跟着共产党走。江玉兴的叔父江干臣曾参与组建了宣城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宣城独立支部,并任组织委员。在江干臣的带领下,江家场全村人,投身革命洪流。民主革命时期,江家场曾建立过三任中共党支部,在宣州革命史上,江氏家族占有光辉的一页。 (央广网)
为做好2017年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推进档案专业人才队伍建设,6月7日,国家档案局在北京组织召开了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部署会议。国家档案局办公室主任李勤在会上传达了国家档案局局长李明华关于启动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的讲话。会议着重介绍了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和培养工作安排,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了说明。
李明华在讲话中指出,开展全国档案专家选拔与培养工作,目的是深入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关于队伍建设特别是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通过实施人才工程,加强档案事业发展所需人才的选拔、培养、使用和宣传,充分发挥档案专家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档案干部队伍结构,提高档案干部队伍整体素质,从根本上解决档案专业人才断档、干部队伍活力不足,特别是领军人才短缺、特殊人才匮乏的突出问题,破除影响和制约档案事业发展的瓶颈。目前,全国各地档案工作发展不均衡,专家人才分布也不均衡,国家档案局下大力气在全国范围内选拔专家,也是希望形成人才聚集效应,合力推进全国档案事业协同发展。档案工作不发达、档案专业人才稀缺的地区或单位,可以借助全国档案专家在决策论证、教育培训、学术研讨等方面的优势,推动本地区、本单位的档案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对于如何扎实做好2017年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李明华提出三点要求。一要思想高度重视。专家选拔工作已经布置,各单位要周密安排部署、精心组织实施,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各机关部门要明确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结合实际抓好工作落实,确保专家选拔工作顺利开展。二要坚持好中选优。各单位要坚持以政治表现、工作业绩、专业成果作为衡量标准,按照分配名额,推荐出在全国范围内有竞争力的候选专家。三要严肃工作纪律。要坚持公开、公平、公正原则,按照程序要求,认真组织申报工作;严肃推荐选拔工作纪律,严格把好材料审核关,严禁说情打招呼,任何人不得私自许愿,坚决杜绝暗箱操作,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氛围;严格公示制度,推荐的专家必须经过所在单位、相应范围内两次公示,确保选拔推荐工作经得起检验,确保推荐上来的专家“树得起、立得住”。对申报材料弄虚作假或未严格执行规定程序的,一经发现,立即取消评审资格。
据了解,2016年10月,国家档案局印发了《全国档案专家选拔与培养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培养工作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选拔培养方式等。最近,国家档案局又印发了《关于做好2017年全国档案专家选拔工作的通知》,对今年的档案专家选拔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对于选拔出来的专家,国家档案局将不断探索并采取有力措施做好培养和使用工作。一方面是要用好专家,吸纳专家参加国家档案局组建的专家咨询和评审机构,纳入档案部门教育培训师资库,为档案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另一方面是要培养好专家,鼓励专家承担或参与国家档案局的重点工程和研究课题,为专家创造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和培训合作项目的机会,提供高层次的发展平台。
会议由中国档案学会秘书长邓小军主持。会上,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负责人才工作的专家讲解了国家人才工作政策;国家档案局办公室人事处相关人员演示了《全国档案专业人才信息管理系统》软件操作流程。江苏省档案局、河南省档案局、湖北省档案局的与会代表做了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档案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档案局,中央军委办公厅保密和档案局以及国家档案局办公室、档案馆(室)业务指导司、经济科技档案业务指导司、政策法规研究司、技术部、中国档案学会相关人员等参加会议。
(宁宇龙)
6月7日下午,“城市印迹——《上海建筑百年》推出系列活动”在有着百年历史的老上海地标建筑大世界内举办,本次活动由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指导,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主办。
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建于 1987年,负责全市城建档案的管理工作,是永久保存本市城建档案的重要基地。目前,馆藏档案达95万余卷,新中国成立前档案4万余卷,囊括了英法租界、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建筑工程档案。其中1855年至1959年间形成的地形图、规划图、行政区域图等规划地图档案最为珍贵。馆藏量大大超过省级一类档案馆的标准,并且以每年4万卷的速度继续增长。
系列专题片《上海建筑百年》由上海市城市建设档案馆和上影集团东影传媒联合摄制。以2003年拍摄的3集系列片《苏州河》为续篇,至今拍摄已有14年,已经摄制完成12辑,295集,近4000分钟。
该系列聚焦上海优秀历史保护建筑,用镜头记录下这些建筑的方方面面,挖掘背后的人文故事,在进行大量积累和留存建档的基础上,结合艺术手段将其打造成一集集以建筑为主人公的专题片,形成系列。据悉,城建档案馆将在全市多家社区进行推播,让更多的普通百姓能看到上海那些优秀建筑,了解它们的历史沧桑,理解保护历史建筑的必要性。
(腾讯大申网)
为构建全区一体化的“互联网+政务服务”体系,近日,宁夏回族自治区政府办公厅印发的《2017年全区信息化重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将数字档案馆建设项目纳入今年全区信息化重点工作,通过实现数字档案馆与全区政务协同办公门户的对接,推动电子文档“收、管、存、用”一体化管理,并明确由自治区档案局负责。这标志着全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将迈上新台阶。
自治区数字档案馆建设工作开始于2014年,已历时三年。在不断完善的基础上,自治区档案局馆提出了“统收统用、分级管理,县档市存、全区统备”的档案信息化发展新思路,将依托电子政务云平台提供的基础资源,与全区政务协同办公系统进行数据对接,使机关立档单位能够通过数字档案室系统将网络生成的增量电子档案实时移交至同级综合档案馆,并能够对网络增量电子档案和馆藏存量电子档案进行汇集、融合,形成统一的档案信息资源核心数据库,向自治区电子政务云平台和“中国·宁夏”互联网门户提供开放电子档案信息服务,实现网络环境下电子档案“收、管、存、用”一体化管理。
项目建成将提升全区档案信息化建设水平,提高档案部门服务利用效率,便于全区各级机关档案信息数据共享和各级综合档案馆间档案信息的跨馆异地出证,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渠道获取档案信息的需求,提升群众获得感。
(李 涛)
在2017年“6·9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江西省档案局在省行政中心举办全省珍贵家庭档案展览。
据了解,此次展览主题为“岁月记忆社会缩影——我的家庭档案”,共展出了11个家庭的珍贵档案,有相濡以沫六十载的毛云卿、陈惠琴夫妇,有感动中国的乡村教师支月英。此外,还有9个专栏,包括家史家风、成长足迹、工作成果、真情回味、亲友情谊、医疗健康、珍贵印记、契约票证和收藏。一家档案,一家记忆,万家档案,共同记忆。档案部门工作人员介绍,家庭档案不仅能记载一个家庭的社会实践和家庭事务活动,也能反映社会局部地区的历史面貌,浓缩着社会的历史变迁,折射出时代的发展轨迹,从侧面见证了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是百姓家园文化、区域发展文化不可或缺的部分。
(吴跃强)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确保家庭建档工作取得实效,近日,湖北省档案局馆召开全省家庭建档业务培训暨工作动员会,部署了2017年全省家庭建档工作任务。
会议指出,各级档案部门要通过家庭建档促进家庭建设、传承优良家风,通过千家万户的“小服务”产生全社会的“大效益”,不断提高全社会的档案意识,激发起群众关心、支持和参与档案工作的热情,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积聚正能量。
会议明确,各级档案部门要重点抓好3项工作,包括有序实施“十百千家庭建档示范户”工程(即10家左右省级示范户、100家左右市级示范户、1000家左右县级示范户);广泛收集优秀的“家教家风家训”,挖掘传统文化资源;适时举办湖北省家庭建档成果展览,以家庭建档示范户为重点,全方位展现全省家庭文化底蕴和精神文明建设成果,进而提高社会公众对家庭建档的认识,巩固全省家庭建档工作成果。
会议强调,各级档案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形成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业务部门负责人具体落实、一线工作人员指导到户的网络服务体系;加强宣传引导,借助多种平台广泛宣传家庭建档工作的意义、作用和方法,充分利用纪念活动争取社会关注,调动公众积极性;加强业务指导,因户制宜、因地制宜、热情服务,帮助家庭解决建档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家庭建档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注重实际效果,不能空对空,更不能炒概念或搞形式主义,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指导,突出重点、挖掘亮点、彰显特点、厚植根基,确保家庭建档工作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会议表彰了“家庭建档与文化自信”征文活动中的优秀征文和优秀组织单位。部分优秀征文作者及家庭建档示范户在会上做了交流发言,江汉大学教授做了专题培训辅导报告。
(王海吉)
近日,湖南省档案局馆档案微生物实验室正式通过竣工验收。实验室将以课题研究的形式全面展开档案微生物研究工作。实验室的建成将为国家相关政策的制定、档案馆空气质量改善、档案馆工作人员自身安全防护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为档案微生物实验标准化建设工作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
一直以来,湖南省档案局馆始终高度重视档案载体保护和档案工作人员健康防护问题。2016年6月,省档案局馆申报的《档案库房微生物以及有害气体对档案载体和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正式被列入国家档案局科研课题。研究发现,从档案馆库房、整理室、修裱室等工作场所检测出了黄柄曲霉、桔青霉、亮白曲霉、指状青霉和黑曲霉。这些霉菌通过空气传播给人体,对人体消化、呼吸、神经和免疫系统影响较大,而黄曲霉和杂色曲霉等产生的毒素具有强烈的致癌性。同时,微生物分解出的有机酸会腐蚀档案、污染档案,使其发黄变脆,致使纸张酸性增强。2016年11月,省档案局馆课题研究人员在总结课题研究中存在问题的同时,分析了馆藏档案中有害档案微生物对纸质档案、声像档案的危害,并综合国内外研究中档案微生物尤其是霉菌对档案工作者身体健康危害的案例,申报了档案微生物实验室建设项目。
目前,建成后的实验室建筑面积20余平方米,工程前期投入经费30余万元,已配备了微生物显微镜、微孔滤膜空气微生物采样器、霉菌培养箱、菌落计数器、生物安全柜、超净台等档案微生物科学研究设备。实验室具备基本的微生物基础实验能力,能采集室内空气中的浮游微生物并计数、培养普通的微生物并分离纯化、通过显微镜观察微生物类群的典型特征,还能针对实验数据制定出微生物污染预防改善措施。
(罗 银 廖 柳)
“侨批”,“侨”指海外华侨,“批”是闽粤方言对书信的称呼,是一种“信款合一”的家书。侨批档案实际就是海外华人通过民间渠道及相关金融邮政机构寄回国内的家书及汇款的历史凭证。2013年6月,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成为福建省首个入选世界文献遗产的项目,具有重要的世界意义、历史意义、时代意义。近年来,在各级档案部门的共同努力下,全省共保存有目可查的侨批档案达3万多件,时间跨度从清朝末年到20世纪80年代,主要集中在泉州、厦门、漳州等闽南侨乡地区。
巡回展由福建省档案局、外事侨务办公室,泉州市档案局、外事侨务办公室联合主办,精心挖掘挑选出一批具有历史时代意义、富有典型内容的侨批档案,通过50个版面、近200组图片,一方面再现侨批的产生、发展、繁荣、式微的历史进程,展示侨批档案所蕴藏的珍贵文化价值和世界遗产意义,另一方面图文并茂地向社会各界群众展示侨批档案中的优良“家风”,弘扬华人爱国爱乡、勤俭创业、诚信自律的传统精神,切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教育理念。同时,此次巡回展还设立档案法制科普宣传主题展,通过老照片新旧对比、馆藏档案解说、档案技能展示等多项内容,让参观者了解档案,认识档案的重要作用和价值。
(福建省档案局)
6月8日,据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新闻发布会消息,山东在全国率先出台《山东省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十三五”规划》。目前全民健康信息基本实现互联互通,省级平台与17个市平台、131个县(市、区)、95家三级医院、132家二级医院、3548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对接,基本实现全员人口信息实时采集、居民电子健康档案动态更新,医院电子病历摘要数据实时上传。
山东建成基础资源、全员人口、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四大资源库,累计存储数据达13.76亿条,全、真、活,可用特征明显,初步实现了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自动生成、医疗服务资源动态展示、医疗服务与效率实时监管、绩效实时监管,逐步建立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模式。此外,山东还建成面向居民的山东健康服务网,在部分省级、市级大医院开通网页版预约挂号平台、移动版预约挂号平台(手机APP、微信公众号),居民可通过地图查询各医院位置、国家和省重点专科、知名专家,按不同专业、不同专家分时段预约号源,接受健康指导和就诊咨询。
(王宗阳)
近日,四川省档案局印发《关于加强汛期档案安全工作的通知》,提前谋划部署全省汛期档案安全工作。
文件要求牢固树立灾害风险管理和综合减灾理念,强化担当意识和底线意识,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档案安全工作方针,主动作为、提早谋划、提前部署,切实把汛期各项档案安全措施落实到位;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汛期档案安全工作领导小组,确保安全防范工作指挥到位、职责明确、措施有效;开展档案库房、业务技术用房等重点部位及相关设施设备安全专项大排查,坚决杜绝一切安全隐患;坚持汛期领导带班和24小时值守制度,及时修订完善应急预案并组织开展应急演练,抓紧储备必要的应急救援装备和物资,组织完善抢险队伍;进一步加强协作配合,服从当地政府和防汛指挥部门的调度,严格执行档案库房管理和巡检制度,加强对因档案库容饱和而存放于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的安全监管,确保安全度汛。
(官 明)
为加强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规范化管理,推进工作进度,近日,广西壮族自治区档案局馆在藤县召开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档案业务推进会,自治区档案局馆副局馆长农民智出席会议并讲话。
农民智介绍了全区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的开展情况,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并对下一步全面推进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进行部署。他要求各级档案部门明确职责、落实责任,扎实做好辖区内承包地确权档案的业务指导和示范点建设工作;各市、县级档案部门要积极配合自治区承包地确权工作巡回指导专家组开展检查指导,并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各级档案部门要认真实行承包地确权档案单项预验收,制订辖区内承包地确权档案预验收计划;对不认真履行承包地确权档案业务指导工作,不积极主动作为的档案部门要实施约谈。
会议提出,全区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已进入全面冲刺阶段,为确保档案工作与承包地确权工作同步验收,各级档案部门要严格按照有关要求,切实履行承包地确权档案工作的指导职责,主动作为,全力推进承包地确权档案规范化整理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任务。
会后,与会人员在藤县农村经济经营管理站现场学习了藤县承包地确权档案整理的经验和做法。全区各市、县(市、区)档案部门分管领导、业务骨干约150人参加会议。
(谢富辉)
6月8日,湖北省武汉市档案馆公布一批珍贵档案文献。其中,该馆首次公布馆藏时间最早的一份历史档案,这份档案来自康熙年间,系当时一位汉阳县(现今蔡甸区)人所立的捐产地契。
这份契约上清晰写明时间为清康熙甲寅年,即1674年。立据人为汉阳县人韩桐庵,曾“扎升台湾兵备道”。契约大意为,韩桐庵解甲归田后,念及祖德,无以为报,遂出资购买一块荒地,捐给家族作为永久祭产。
市档案局编研处副处长宋晓丹介绍说,韩桐庵的官职相当于当时台湾省的一位市级军事长官,这份契约对于研究清代早期汉阳县一带家族宗法制度、祭祀风俗文化和清代管理台湾均有一定参考价值。有意思的是,韩桐庵的后人至今仍在武汉工作生活,由于不知祖辈的经历,对这份地契感到非常好奇。
当天一同公布的档案文献还有:清朝宣统元年(1909年)既济水电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1914年汉口英租界制订的市政管理规章;1938年日军围攻武汉时,汉口法租界颁发的通行证;1924年建成的汉口江汉关和1930年落成的汉口金城银行建筑设计图纸,1934年设计的长江大桥效果图;土地革命时期唯一在省会大城市公开出版的红军铅印报纸——《红军日报》(1930年8月4日);陶铸同志任职武汉军管会时的批示手迹及汉口惠济区土改的照片等。
据介绍,作为全市最重要的档案记忆的保管和利用基地,成立于1959年的武汉市档案馆馆藏档案总量达到84万卷(册)。新中国成立前的档案有17万卷,新中国成立后的档案有67万余卷。
(田 明)
近日,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何力专题听取了黔南州水书申遗工作组关于水书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工作情况的汇报。他指出,黔南州在水书申报《世界记忆名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基础性工作,水书研究成果丰硕。水书申遗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一件大好事,省档案局要大力支持水书申遗工作,把水书“活化石”申遗这件大好事做好、做圆满、做成功。
何力强调,水书作为水族先民认识自然、征服自然的经验集成和百科全书,记录着水族先民对自然与生命本初的认识,支撑着水族地区的文化史和文字史,是水族特有的,也是贵州独有的文化现象。水书申报《世界记忆名录》对研究我国古代历史文化,进一步宣传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提高中华民族在全球化语境中的社会地位和全民族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与影响力,推动全国、全省经济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何力要求,省档案局要结合今年全省开展和举办的一些重大活动和重要会议,主动与国家档案局沟通,做好对接协调工作,为水书申遗寻求最大的帮助和支持;加大对黔南州水书申遗工作的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好相关部门对水书申遗工作给予大力支持;紧紧抓住国际档案理事会东亚地区分会在贵州召开的黄金机遇,主动出击,制作水书专题宣传片进行会期展播,扩大水书的国际影响力;重点扶持三都水族自治县和荔波县档案馆水书馆藏库的规划建设;严格按照《世界记忆名录》申报程序,抓好每个工作环节的落实,做到有力有效;尽快向省政府报送水书申遗工作可行性立项申请报告书,省政府将于近期率队赴国家档案局就水书申遗工作进行专题汇报。
(欧阳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