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评述

2017-08-11 09:16刘敏
兰台世界 2017年14期
关键词:档案学期刊文献

刘敏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036)

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评述

刘敏

(辽宁大学历史学院 沈阳 110036)

采用文献计量的方法,对我国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领域的研究成果进行统计分析,通过统计软件分析相关文献的年度分布、作者分布、来源分布等几方面的内容,得出我国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具有发展逐渐放缓、地区分布不均、质量参差不齐、作者合作度低、刊登载体多元等特征。

档案信息化 文献计量 分布特征 研究现状

信息、网络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整个社会信息化程度日益提高。传统以纸质档案为主的管理模式逐渐向电子信息化管理的新模式转变,这种管理模式的兴起带来了档案收集、归档、保存、应用等一系列管理方式的全方位变化,同时也为档案信息安全保护带来了新的课题。计算机网络环境下有效保障和维护档案信息的安全,是一项极为重要而复杂的工作[1]81。为全面了解我国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的基本情况,笔者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运用文献计量的分析方法,通过文献收集和阅读,对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成果的年度分布、作者分布、期刊分布等进行统计,并作一定分析,总结出该课题研究的几个特征,以期促进相关研究今后的发展。

一、文献来源及概况

笔者以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为检索途径,限定“主题”为检索项,以“档案信息化”和“安全”和“保护”为检索词,采取精确匹配,时间从2000年1月1日起截止到2015年12月5日,得到检索结果154条(中国知网71条,万方数据库83条),将文献来源限定为“期刊”,对检索结果进行筛选处理,剔除掉重复文献、简训、文摘、一稿多投、内容与主题偏差过大等情况,最终得到相关文献65篇,故笔者仅以检索到的这65篇文献作为分析样本。

二、研究情况统计

1.文献的年度分析。文献的年度分布可以揭示某一主题在一定时期内的研究进展,并反映其未来发展趋势[2]5。根据统计数据,国内出现最早的关于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的文章是福州市城建档案馆杨桂芬写的一篇名为《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的文章,于2003年发表在《信息网络安全》期刊上。在这篇文章中,作者首先提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出现了各种威胁信息安全的隐患,主要包括两方面因素:一是来自自然和人为的针对信息和计算机设备的外在不安全因素:二是系统自身的缺陷所造成的内在不安全因素[3]66。这些档案信息化的安全隐患会造成档案信息的失密、泄密和破坏现象,因此,作者提出从5大方面着手加快推进城建档案信息化、保护城建档案的信息安全。她提出的几点预防和保护信息安全的方法非常有见地,总的来说,文章内容全面,层次结构合理有序,但是篇幅较短,研究深度不够。2003年我国只有这一篇关于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的文章,2004年没有相关文章发表,2005开始,该研究领域逐渐发展起来,每年都有数篇相关文章问世,如图1所示:

图1 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成果年度分布

2005年,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的文章有1篇;2006—2009年的4年间,每年都有两篇相关文章发表;2010年发表的相关文章数为4篇,2011年为7篇,可以说这一年是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的快速发展时期,相关学者和工作人员积极参与到该领域的研究中;此后的两年是档案信息化研究的高潮时期,每年都有12篇文章问世,这两年发表的文章比过去9年总和还要多,达到历史最高;2014年和2015年分别有11篇和9篇相关文章,发展趋势稍有放缓。

综上所述,我国的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起步较晚,最初的几年发展缓慢,2010年迎来了发展的春天,2012年达到了研究的高潮阶段,2014年后研究势头稍有回落。可以推断,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的研究虽然稍有放缓但仍会持续下去,该领域还有很多未解问题有待广大学者和工作人员去探索。

2.文献的作者分布。

(1)作者的地区分布。作者的地区分布反映了某一主题的文献作者在地理分布上的集聚性和离散性,它能够反映不同地区作者对相关主题的关注程度和研究兴趣。笔者在此处对文献作者(仅指第一作者,下同)所在的地理区位进行统计,65篇文献中有8篇作者地区不详,其余57篇作者的空间分布如表1所示:

表1 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作者地区分布

华东地区是经济文化科技相对发达地区,设有众多的档案学专业高校和专科职业技术学校,各省市档案馆、档案局较早地实施和推进档案信息化,从实践中汲取经验,上升为理论研究,因此其发文量位居第一,为16篇,占比24.62%。位居第二、第三的分别是东北地区和华北地区,东北地区虽只有3个省份,但是其发文量仅比华东地区少了1篇,占比23.08%,这15篇文献中仅黑龙江省就有8篇,占该地区发文总量的一半以上,可见,黑龙江省的学者及档案工作者对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有相当高的热情。华北地区的作者发文量为12篇,北京的研究者较多有5篇,包括来自中国人民大学和国家档案局的学者。西北、华中、华南等地区研究成果较少,而西南地区甚至没有相关文献发表。为使作者地区分布更加一目了然,笔者绘制了相关研究作者的地区分布散点图,如图2所示。

作者地区分布散点图能够最直观地反映我国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作者在地理分布上的差异性和集聚度。华东、东北和华北地区的集聚性最明显,从作者分布的省份看,黑龙江、江苏、北京、吉林的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非常有兴趣,而西南地区几乎没有学者进行该方面的研究。

图2 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作者地区分布散点图

(2)作者的单位分布。作者所在单位对于反映学术研究的主体层次与构成成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作用[4]61。纵观所有文献作者所在单位,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的作者主要来自于教育教学机构、公共档案馆、地方档案局、大型企业以及其他相关国家机构,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作者单位分布

根据统计数据,除8篇作者单位不详的论文外,其余57篇文献中,作者单位为教育教学机构的文章有15篇,占总文献量的比例是23.08%,这部分学者是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的主力军。这些教育教学机构既包括知名高等教育学府,如中国人民大学,也包括一些专科院校,如铁岭师范高等学校,在这些院校中,除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家重点985院校外,还有少部分211院校,剩余的大部分院校为普通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院校,总体来说,该领域的研究仍需要更多高等院校的优秀学者积极参与。位居第二的作者单位是公共档案馆,安徽省、天津市和福州市等档案馆的工作人员也为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做出了巨大贡献。一些大型的国家企业和私人企业,如国网宁夏电力公司、陕西榆林供电公司、太平房产经营公司、中石化股份天津分公司、河南省机场集团有限公司等在经营过程中对档案信息安全有较高要求,其工作人员会严格控制造成档案信息失密、泄密和破坏的安全隐患,将实践经验凝练为理论概括,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循环往复,对该领域的研究日渐广泛和深入。此外,一些地方档案局工作人员,如浙江省档案局、北京市档案局、佛山市档案局和其他非档案系统机构工作人员,如河北省平泉县交通运输局、南通市通州区财政局等也为该课题的研究做出了一定贡献。

(3)作者的合作情况。文献的合作情况反映作者合作智能的发挥程度,合作度、合作率越高,合作智能发挥得越充分[2]6。表3对各年度区间的文献合作度和合作率进行了统计:

表3 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作者合作情况

梳理所有文献的作者署名情况可以发现,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领域作者合作程度不甚理想。根据第一部分的年度分析我们知道,2003—2015年间该领域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然而其作者的合作度、合作率却不曾因发文量的增加而有所提高。2003—2008年间的作者合作情况尤其不理想,全部以独撰形式发表;2009年起,合作情况稍有改善,发文共计两篇,合作发文一篇,单从数值来看达到历史高峰,合作度1.5,合作率50%。此外,2010、2012、2015年作者合作情况也相对较高。总体来说,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作者合作情况无明显变化规律,合作水平相比其他领域较低,2003—2015的13年间,只有4年有合作发文的文章,分别是2009年、2010年、2012年和2015年,并且每年都只有一篇合作文章。可以判断,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以单一作者发文为主,作者之间的合作程度非常低,群体智能发挥不充分,在未来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3.文献的来源分布。研究文献的期刊来源有助于分析国内档案类期刊的学术取向和研究水平[5]9。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成果的载体呈多元化态势,如表4所示:

表4 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文献期刊分布

统计样本中的65篇期刊论文主要分布在43种期刊上,从期刊性质来论9篇论文来自于档案学核心期刊,占发文总量的13.85%。从期刊各自的发文量来看,《黑龙江档案》的载文量远高于其他期刊,共计7篇,占比10.77%;《兰台世界》《黑龙江科技信息》分别载文4篇、3篇,位居第二和第三;载文相对较多的还有《中国档案》《档案学研究》《浙江档案》和《陕西档案》,载文量在2—3篇,四个期刊中除《陕西档案》外,其他三个期刊都是档案学核心期刊。此外,还有其他8种档案学期刊,如《档案与建设》《山西档案》《湖北档案》等,每种期刊载文1篇。根据统计,共计有14种档案学期刊上发表过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的相关文章,发表的文章共有28篇,占总载文量的43.07%;其余的29种期刊均不是档案学类期刊,少部分为图书情报类期刊,还有相当一部分属于科技类、经济类、工程与建设类、信息管理类期刊。这说明,国内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成果刊登载体多样,各学科领域都比较重视该课题的研究,各学科交流、融合、渗透的情况良好,相比之下,档案学专业期刊的重视程度和研究力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三、研究结论

根据前文的分析,我们可以总结出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的几个特点:(1)21世纪以来档案信息化研究成果总体呈上升趋势,近两年稍有放缓;(2)该领域的研究作者空间分布有明显的聚集性和离散性,总体来说作者分布东多西少,北多南少,西南地区最少,在未来要加强该领域的研究;(3)档案专业教育教学机构和地方档案馆工作人员是该领域研究的主力军,但总体来说研究质量参差不齐,有待进一步提高;(4)研究成果多为独撰形式,作者合作度不高,群体智能发挥不充分,作者之间应加强合作,共同进步;(5)档案信息化安全保护研究成果刊登载体多元化,涉及经济、科技、管理等多个领域,相比之下档案学本专业的研究不够突出,核心期刊载文量较少,应引起重视。

[1]吴学志.现代档案信息安全保护问题探究[J].兰台世界,2013(5).

[2]刘琳,康蠡,周铭.基于文献计量的国内档案生态研究评述[J].档案与建设,2015(8).

[3]杨桂芬.城建档案信息化建设中的信息安全[J].信息网络安全, 2003(9).

[4]杜鹏.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档案方法研究(1981-2010)[D].天津师范大学,2012.

[5]毛天宇.我国科技档案研究的发展现状与研究特征:基于国内档案学核心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J].档案与建设,2015(9).

Review on Domestic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Research Based on Bibliometric Method

Liu Min
(History School of Liaoni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36,China)

This paper uses bibliometric method to analyze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in China,and through statistical software analyzes the annual distribution,author distribution,source distribution of relevant literature.Then it concludes that the research of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 security protection in our country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gradually slowing development,uneven distribution of regions,uneven quality,low cooperation of authors, and diversification of publishing carriers.

archives informatization;bibliometric method;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current research situation

刘敏,辽宁大学历史学院学生,研究方向为档案保护。

10.16565/j.cnki.1006- 7744.2017.14.03

G273.3

A

2017-03-10

猜你喜欢
档案学期刊文献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历史追溯与革新路径:中国档案学基础理论研究的特征阐释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期刊问答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档案学学科入门指导课程专题设计探讨
档案学本体论研究